连井工程地质剖面图怎么看
❶ 怎样画地质剖面图
其实不难,首先根据这十个点进行直接插值生成高程图,或者加入断层等地质要素,再插值生成构造图,然后再作剖面图。
❷ Resform中的剖面图的油层连接的依据是什么啊
连层复依据是根据地质分布规律制,比如油层厚度,海拔,物性等。一般地质体(砂体)的分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连续性,厚度有规律的变化,物性基本相同!你可以多理解沉积相。剖面图是真实反应地层的变化和规律的。能从中识别构造。
具体方法:地层厚度一般具有连续性,先连接相邻井的地层,然后同一地层里面的砂体的分布趋势是和地层相同的,即地层和砂体的弯曲程度基本相同!连接两口井的砂体,使其趋势和地层趋势相近即可!
❸ 连井剖面怎么做
"插入"-"形状"-“新建绘图画布”
在画布上双击
“格式”工具栏有各种简单线条、内颜色等容,慢慢绘就是了。
技巧:在如圆、正方形等封闭式图形上点击鼠标右键,可以在图形内添加文字。
这种提问感觉没有意义
这个可以自己找下资料
❹ 沙四段连井剖面对比
4.3.2.1 盘14—临77—临95—夏323井剖面
该横向剖面由北向南,自临南洼陷西,先后过盘14井、临77井、临95井、夏323井,到达临南斜坡带(图4.25)。
剖面在湖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漫湖三角洲沉积,在这个范围内,盘14和临77井下部属漫湖三角洲前缘亚相,上部属漫湖前三角洲亚相;临95井在湖进体系域都处于漫湖前三角洲亚相;该剖面南部物源相对较少,夏323井属于正常的滨浅湖亚相。漫湖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砂层要比漫湖前三角洲亚相的厚度大,粒度粗,泥岩薄,从盘14—临77—临95—夏323井,砂岩总体北后南薄,往中、南部方向泥岩逐渐增多。
湖退体系域剖面总体为三角洲及浅湖—半深湖环境。盘14井由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以及浅湖—半深湖沉积组成;临77井都属于三角洲沉积,从下到上水体由深变浅,最大湖泛面附近水体最深,发育着灰色泥岩;临95井中总体以泥岩为主,砂岩含量较低,在湖退体系域基本都处于浅湖—较深湖环境;夏323井以三角洲环境为主。
图4.28 肖6—临77—临13—临101—商642—商6井剖面沉积相对比图
图4.29 夏323—夏36—夏斜507—曲15井剖面沉积相对比图
4.3.2.5 夏323—夏36—夏斜507—曲15井剖面
该横向剖面由西向东自临南洼陷中部,先后过夏323井、夏36井、夏37井、夏21井、夏斜507井和曲15井(图4.29)。
在湖侵域时期,整个剖面基本都属于滨浅湖—滩坝沉积,南部的曲15井为漫湖前三角洲沉积。在湖退域时期,夏36井和夏斜507井上部属于三角洲相的分流河口砂坝微相,灰色泥岩和粉砂岩呈互层出现。尖灭于滨浅湖—滩坝沉积。在夏36井和夏斜507井下部,曲15井上部也属于三角洲相的分流河口砂坝微相,此外也存在少量滨浅湖—滩坝沉积。
❺ 地质剖面图画法
你这个小子,槽抄探图都不会啊,还错别字。。。。
还有点不明白你的井上下地质图,又有槽探图。。。的地质剖面图。。。。这是矿山地质和勘探地质的区别啊,工作阶段也不同的。
如果你现在是在开采的矿山,那槽探地质剖面图就是地表线,后在有槽处地表线向下一毫米画线(表示已挖土方),并把该段地表线除去。。。按地表地质内容画就可以,向地下推断4厘米就可以了。。。下面的高程就可以不要。。再图名,比例尺,责任表。图例就可以了
而地质剖面图,那就要把矿区下段高程的地质内容都连起来,要井上下图,各水平切面图。都用上。按百米高程画。一般是300-500米高。看你的图大小和工作要求。。。。
❻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一)信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往往不是一个点上的观察,而是由多个点构成的一条地质路线的观察。在这条地质观察路线上,地层层序、岩性变化、地质构造以及所出现的岩脉、矿脉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将这些沿途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绘制在剖面图上,不是建立在实测资料基础上,称为信手地质剖面图,也称为路线地质草图。它是以平面图的形式将观察路线上的地质现象按比例绘制的,在路线穿越法中适用。一般应标在野外手图上,可以在方格纸上按适当的比例尺绘制,其精度较低,是将地质观察路线上的各种地质构造、地层层序、地层的时代、岩性特征以及含矿层位分布情况,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纹和代号等信手绘制出来,能够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内容等总体的特征。
绘制方法是,首先选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较为明显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图上标出,沿此方向前行,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信手地质剖面图的方位与观察路线要一致,选择观察路线时应该注意其方位应该基本垂直于地层的走向或主要构造线的走向,一般剖面线的方位和地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在野外手图上起点、终点连线应该垂直主要的地层和构造线方向。剖面线的位置应该选择露头较好、便于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选择地层层序较为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岩层的接触关系清楚,同时化石较为丰富、岩性组合以及岩层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先在第1个观察点,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记录;再到第2个观察点,目估点1至点2的水平距离和地形起伏状况,按地形的实际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变化勾绘出地形线,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罗盘测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在图上。比例根据情况确定,总体来说剖面长度适中,不能过长或过短。信手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们一般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各种高程可参照地形图或用气压测高计测出。将点1到点2的地层、岩性、产状、地层或岩性分界点、地质构造等用不同的符号绘制在该段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将采集到的标本、样品及其编号以及产状等数据标注在图上相应位置。再继续前行至第3观察点,按上述方法类推,将观察内容沿路线标绘在平面图上,直到路线的终点。在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时,如果观察路线改变了方位,在图上相应位置应作出标记。最后,画出图例,注明图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观察点号码、采集标本的号码、地物名称等,对于断层构造、褶皱构造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在路线地质图上无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时,可另附局部素描图或写出简要文字说明。
图7-4 迎山亭-锅底山信手地质剖面图
(二)地质剖面图的测制方法
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实习,为了了解地层出露情况、地层顺序、岩性特征、岩层厚度接触关系等,常常需要选择一定剖面,进行实地测量,一般选用导线法进行。
1.剖面线的选择
实习区域如果露头相当好,可以选择相当长的剖面线,一般应尽可能使剖面线和地层走向相垂直,选择通过所有地层和露头好的地方,尽可能反映构造特征,由于地形限制或露头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测定一个长剖面时,可以采用略有拐弯的连续导线法,或采取顺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实测剖面的测量
实测常采用导线法。导线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协作完成,从剖面线起点开始,用皮尺或测绳量坡距,用罗盘定向,用坡度仪测坡度。
测量人员主要是后测手和前测手。后测手站立在起点零上,持测绳或皮尺零点一端;前测手持测绳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选好的一点,即第一导线的终点上。选好的点是导线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转折点、地层的分界点、岩性的分界点,以及构造点等。两测手将测绳或皮尺拉直,由前测手读出测绳或皮尺长度,并由记录员记录在剖面测量表格上,这个数据为导线长度,也可称为导线斜距。两测手测出导线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并进行相互校正,以后测手所测数据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为正,下坡为负。高差和累积高差在室内计算得出,高差根据坡度角和距离计算,累积高差自零点起至每点都有累积高差。然后测量地层产状、采集各类标本和样品、填写标签。记录员将以上的数据资料填至实测地层剖面登记表中,并详细描述地层标本,同时绘制地层剖面草图,即信手剖面图。
表7-3 地质剖面测量记录表
第一导线工作完毕后,后测手至第一导线的终点,站在刚才前测手原来的位置上,前测手前行至选定的第二导线的终点,按照第一导线的方法测量第二条导线,以后按照该方法依次测量第三导线、第四导线…….最后到剖面终点。
每一个导线点依次编号,导线编号可编为:第一导线是0~1,第二导线为1~2,第三导线为2~3,依此类推。各地形变化点、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和构造分界点等必须作为编号点。导线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测量时由后测手读出前视方位角,再由前测手回视进行校正,记录员记录后测手测得的方位角。导线距离测量时测绳要拉直,不可弯曲,实地读出的导线长度为导线斜距,填入记录表中斜距栏内,导线平距须在室内计算后再填入平距栏内。坡度角测量时由前测手和后测手施测,两者读数相差不大,取平均数填入表内。两读数相差较大时,需重新测量。高差是根据坡度角和斜距计算的,是前后两点的高程差。自零点开始每个点都要计算积累高差。在表中还要记录地质描述,记录两点之间或某地点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分界、岩性分界、产状要素、断层、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质现象,用简单文字简明扼要地记录在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中,如果导线露头不好,可向两侧一定范围内追索,并采集代表性的标本、化石,标本和化石均要编号和记录位置,还可作素描图或拍照。
3.室内计算和剖面绘制
计算高差、累积高度和岩层真厚度:将野外实测的斜距换算为水平距离,计算出两个导线点间的高差和累积高度,及岩层真厚度。计算方法如下:
设L平为水平距离,H为高差,L为斜距,β为地形坡度角,则
H=L×sinβ
L平=L×cosβ
岩层真厚度D计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为岩层倾角;γ为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用负号,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正号。
绘制导线平面图:根据导线方向或导线的平均方向,将图纸定向,在图上用箭头指出N的方向;在图纸上设计好导线平面图的位置和范围,将导线自零至终点,按其方位、水平距离,依据比例尺画在剖面图上;将各点的累积高度、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地层产状、断层位置等,按照相应位置,标记在导线上。
绘制地形剖面图:在导线下画一水平基线,基线与导线间留足够的空间,用以填绘地形及必要的文字符号。水平基线与导线的平均方向大体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线的两端画出垂直比例尺。以各点相对高度和累积高差为距离,按垂直比例确定其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将导线上的累积高差数据投影到相应高度上,把各点用折线连接起来成为折线,然后参考野外绘制的地层剖面草图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征,将绘制的折线修改为圆滑曲线,表达近似实际的曲线地形,绘制完成地形剖面图。
投影地质内容:将导线上各点的地质现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导线平面图上首先确定要标绘的地质内容的位置,随后从此点上垂直投影,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于一点,此点就是该地质内容的位置。根据各分层的产状绘出各分层界线,按照各分层的主要岩性填绘各岩性的花纹符号。产状和规定符号绘在地形线下,在相应位置标明地层符号,标出岩层的产状、断层面的产状。如果剖面线走向与岩层、断层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倾角换算成视倾角。然后整饰图件,标出图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图例、制图日期、制图者等,也可标上剖面图的起止点坐标,剖面方位用数字标在剖面图的侧上方(图7-5)。
❼ 框架结构中连梁、井字连平面位置怎么看
首先明确框架结构中是没有连梁这个概念;井字梁看11G101-1图集
❽ 作地层剖面图
(1)绘地形剖面线。在导线平面图以下适当的位置,将各导线的端点,按高程和比例尺要求分别投影标出其在剖面上的位置。将这些投影点用平滑曲线相连即得地形剖面线(如图4-4下图)。
注意:投影时,通常竖直方向比例尺应与水平方向比例尺一致。如遇工作中特殊需要,可以将竖直方向比例尺适当放大。但是,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地形与构造要素的关系失真,以下画剖面上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线)和岩性符号时,其倾斜角度不再是在剖面总方向上的视倾角值,而应是把该视倾角依据放大倍数进行修正后的角度值,并且应该予以注明。视倾角值换算方法见表4-1。
图4-4 导线平面图和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其中剖面图未画完)
表4-1 竖直方向比例尺放大后地质界线倾斜角度的修正
(2)画分层界线。将分层界线点投影到地形剖面线上,并通过该投影点在剖面上画出分层界线。分层界线的倾斜方向依该岩层在剖面总方向上的视倾向进行绘制,倾斜角度严格依照在剖面总方向上的视倾角绘制(竖直方向比例尺未放大时)。
(3)标注标本采集位置。将标本采集位置投影到剖面上,并在剖面上方适当位置标出标本样号,岩石标本用R001、R002、R003……化石标本用F001、F002、F003……(如图4-4中的下图)。
(4)完成地层剖面图。填岩性花纹,标注地层产状、地层代号,按照地质剖面图的格式要求进行整理修饰(如:标明剖面起讫点位置、标志性地形地物,标注剖面总方向,书写图名、比例尺,绘制图例、责任表)等(图4-5)。
图4-5 实测地层剖面图
图名和比例尺的书写应力求工整美观,字体的大小应与图件的大小相协调。
图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0.6~0.7,大小应与图件的大小相协调。图例的排列顺序为:从左到右,先把机械沉积岩层按碎屑物的粗细排列,再排列化学沉积岩层,最后是其他岩层和矿层。
责任表置于右下方,其内容通常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制图单位、制图人、技术负责、资料来源和制图日期等项内容。其格式参见表4-2。
表4-2 责任表
其他与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相同,不再赘述。
提醒:在作图过程中,一律先用铅笔绘描,经指导教师检查无差错后再上墨。以下各图也按这一原则进行。
❾ 如何看地质地形图
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特别是可了解本区有哪些时代的地层、岩石类型、岩性特点、地层接触关系,即对地质图幅有一总体的概念。
第二步是读图框内的内容 在深入分析图的各个细节之前,首先要大致将地质图的内容通读一遍。在通读时,先根据地形等高线、水系及标高点的分布情况,了解本区的地形特点、山脉、水系分布的主要方向,地形和岩性、构造的关系,然后对照图例了解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和产状,主要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分布方向,岩浆岩体的分布和产状等,查明本区总的地质构造轮廓。在这基础上,便可对地层、褶皱、断层、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方面的细节,逐一按步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步是综合归纳和提出问题 地质图中的地质构造不是孤立的东西。这些地质现象是这个地区历史演变发展的结果,实质上说是这个地区所经受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通过对地质现象逐一的分析之后。应该进一步找出这些地质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它们是怎样演变发展成现在所见的情况,即综合本区的地质发展概况。最后提出问题。
(9)连井工程地质剖面图怎么看扩展阅读
大部分地质图上都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出断层的产状要素和断层类型;在没有用符号表示断层产状及类型的地质图上,也画出了断层线。此时,首先要注意断层的大致倾向及倾角,然后判断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关于断层的存在,我们还可以撇开断层符号来检验。
当地质图上某一地层界线沿走向突然中断,说明该处有倾向断层或斜交断层存在;如图面上沿地层倾向发现地层有不正常的缺失(这从与地层柱状图的比较可以鉴别),或不对称的重复出现,则往往有走向断层存在。
在上述褶皱、断层构造判读时,参阅所附图切地质剖面图是有益的,但本次实习应侧重于根据地质图面的判读。
❿ 画地质剖面图时用图例表示地层的地质状况,我在画地质剖面图的时候有的地质图例找不到怎么办
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抄软件,理正里面可袭以自己做图例的,你可以去试试,当然,要是你不想自己做,也可以用类似的图例代替,然后加一个图例说明,比如底砾岩可以用砂砾岩或是硅质砾岩代替,粉砂质泥岩可直接用砂质泥岩的图例,一些互层的情况在理正里是可以编辑的,页岩夹砂岩的土层代号为sh+ss,页岩、灰岩互层土层代号为sh-ls,现成的图例我也没有,自己动动手吧,可让你学更多东西!
手画的啊,你早说啊给你发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