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试说明下列平面图中有哪些地质构造

试说明下列平面图中有哪些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2-24 19:14:25

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l)说明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2)图中地质构造,乙为______,丙为______

(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专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属岩溶地貌. 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根据图中的岩层分析甲处是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而地表崎岖不平,所以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2)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乙处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丙处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
(3)根据图中的岩层分析丁处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的.丁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故答案为:
(1)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成因: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2)背斜断层
(3)沉积物在丁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图示山岭.

② 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地质构造类型(15分)

按时间顺序(根据切割关系):
F1:逆断层
F2:正断层
F3:左滑断层

③ 1:图中有哪些地质构造(有没有褶皱和断层,有的话,那属于什么基本类型,写出其分析过程)

如果这个图是等值线图(从上往下看)的话,第一个图是向斜构造,正断专层,原因是该地属层剖面中间新(T)旁边老(P),按正常地层堆积,P应该在T下,显然T处的地层凹下去了,故为向斜构造。从宽度上看,右边的T比左边宽,所以右边的那块地层往下陷了。从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可以看出右边上盘左边下盘,上盘向下运动则是正断层。第二个图右边的看不到==#

④ 判断地质平面图中有何地质构造,图中箭头表示断层线的倾向

逆断层,向斜(岩层中间新,两边老)。

⑤ 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原因。

a是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导致地层错开;b是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滑动,导致的底层错开

⑥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1.水平构造
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版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权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2.单斜构造
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二、褶皱构造
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
三、断裂构造
定义: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地壳上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和裂隙等。
四、不整合
定义:
在野外,我们有时可以发现,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两套岩层重叠在一起的现象,这种构造形迹,称为不整合。不整合不同于褶皱和断层,它是一种主要由地壳的升降运动产生的构造形态。

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其中A为______,B为______.(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

(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A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构造.B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
(2)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甲乙是向斜构造,在地表有河流经过,因此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3)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图中的①被岩浆侵入了,②没有被岩浆覆盖,所以在②处选择岩石.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是图中的③.沉积岩有层理构造,所以是图中的①②.
(4)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A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构造.B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所以在A中找矿,在B中找水.
(5)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加大,河流中的泥沙增加,河床抬高,蓄洪能力下降,可能引起水旱灾害,此处是山区,还可能带来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水;
(2)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
(3)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发生湿陷;
(4)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
人为原因:
(1)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轮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建设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严重;
(2)人类活动破坏原来稳定的地形;
(3)采矿、建设中废渣弃土没有妥善处理,成为水土流失新的物质源;因此选择BD答案.

故答案为:
(1)褶皱 背斜 向斜
(2)流水 侵蚀
(3)②③①②
(4)B A
(5)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
(6)BD

⑧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哪些请画出示意图并举例说明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有褶皱、节理、断层。

特征:

一、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褶皱岩层遭到强烈风化剥蚀后,地面的起伏主要取决于岩石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若褶皱岩层为同一种岩性或强度相近,由于背斜核部断裂较向斜核部发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梁。

⑨ 读下列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构造

(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中A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在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
(2)根据图中的物质位置,①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②处的沉积岩.
(3)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图中B处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说明已经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震.在暴雨作用下,山体又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根据②的位置判断海底地形是大陆架,在大陆架附近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还可以开发空间资源.
(5)专属经济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所设立的一种专属管辖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为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目的,拥有主权权利.此外,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还有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根据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的依据,图中的M是正确的范围.
故答案为:
(1)向斜水
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突出成为山岭
(2)岩浆岩(或喷出岩、玄武岩)沉积岩
(3)断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
(4)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5)M自然资源

⑩ 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

(1)根据图中注记,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该处为背斜;甲地区石灰岩广布,属于典型的喀回斯特地貌,形成的答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丁处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喀斯特地貌.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及大坝,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的洼地,大坝应建在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故答案为:(1)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的洼地,大坝应建在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