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地质编录
A. 什么是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哪些内容
原始地质来编录是指地区工作人源员在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其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并用图表、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描述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原始地质编录要求素描和记录以下内容: 一、矿体形状、产状、厚度、数目及其产出的位置;矿石的物质组成及其共生组合;矿石的结构、构造、自然或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情况;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二、围岩种类、性质、产状与特点;围岩蚀变的种类与矿化关系。 三、地质构造,各种地质构造类型、性质、产状、规模、与矿化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 四、其它地质特征,如地层、古生物及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B. 地质编录的详细说明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又称样品编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岩层、岩体、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和松散沉积物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
C. 工程勘察地质编录是做什么的
地质编录:
在地质勘查、勘探中,对各种工程的地质现象进行编绘、记录的过内程。
技术要求:
需进行地质编容录的工程主要有:探槽、浅井、钻孔。
编录要求现场记录所见地质现象,其中探槽和浅井需在现在绘制工程素描图。钻孔可在完成现场记录后室内绘制。
探槽、钻孔素描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浅井大多为1/100或1/50。
D. 原始地质编录基本要求
1)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全面。原始地质编录中,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研究要认真、细致、全面,记录要真实、客观。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形态、大小等数据要准确,采集标本、样品的规格和数量要满足要求。编录时,应将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加以区分。编录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事后记录。
2) 原始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用电脑编录时,原始资料和数据应按规定格式及时存盘、入库。
3)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应吻合。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 原始地质编录应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量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报告应与原始地质编录一同归档。
5)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值。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 CB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6) 原始地质编录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设备和材料。文字记录使用野外记录本,图、表用 80g 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 185mm ×260mm 或其 2n 倍 ( n =0,1,2,3,4) 。现场记录及绘图时,应使用碳素或 2H 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碳素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用电脑编录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7)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动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列入表 6-2。
表 6-2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续表
E. 路线地质的观察程序及编录要求
路线地质观察一般程序是:定点;观察、描述该点周围的地质、矿产现象;测量产状;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采集标本和样品。点上的工作结束后,沿路线前进方向进行连续的地质观察与描述,同时编制连续的信手剖面图。路线观察的编录格式如下。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星期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1
No.01
点位:272.2高地310°方向152 m处
点性:O1y与O1n分界线
点东:印渚埠组(O1y)黄绿色、紫红色页岩夹少量压溶型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呈紫红色,瘤状构造发育。岩石由瘤状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呈椭球体、扁豆状及姜状等,大小由2~5 cm不等,由微晶方解石组成。瘤体长轴大致平行层面排列,占全岩的60%~70%,与基质界线清晰、平滑。基质由钙质泥质组成,遇酸微弱起泡。岩石风化面因瘤体溶失或剥落而成蜂巢状外貌。瘤状灰岩呈薄-中厚层状,走向延伸不稳定,与泥岩呈相变关系。
产状:320°∠42°
点西:宁国组(O1n)黑灰色薄中层状微晶灰岩
产状:318°∠45°
O1n与下伏O1y呈整合接触关系。
……
其他现象(如构造、地貌、水文现象)的简要叙述。
No.01-No.02
0~50 m灰黑色页岩夹黑色微薄层状燧石岩,水平层理发育,见零星黄铁矿结核。产丰富笔石化石。
50~80 m灰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硅质岩薄层。
产状308°∠39°
……
(信手剖面图,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画在左侧方格纸上。)
No.02
点位:藕塘底村西池塘边
点性:构造点
本点为一断层点。断层走向320°,倾向南西,倾角近于直立。断层向两端延入邻近观察路线。断层东盘为O3c黄绿色页岩。产状168°∠57°。断层西盘为C1y灰褐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砾岩。产状182°∠72°。断层破碎带宽40~60 cm,由泥岩、砂砾岩碎块组成,未经胶结。
断层性质待进一步查明。
No.02-No.03
连续描述,方法同前。
路线地质观察中,必须勤追索敲打、勤观察思考、勤记录勾画,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对点上及点间的任何地质现象,原则上均应全面观察、记录。做到术语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空间位置明确。要勤于思索,注意分析地质现象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路线观察的予见性。对实际现象持客观态度,不能任意取舍乃至于夸张伪造。每条路线资料经室内整理后,当日写出路线小结,对重大地质问题的资料进行归纳,指出存在问题,作为相邻路线的工作参考。
路线地质观察记录方式除上述外,尚有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表格卡片和小型录音机在野外录音后,再经室内整理等多种方法。
F. 一般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地质勘探
一般都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进行勘探,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
G. 一般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地质勘察报告
开展找矿勘探,区调、矿调、采矿等。
H.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哪些部位需要进行地质编录
永久工程的地基都应做地质编录。
I. 地质编录的内容是什么
把直接观察和综合整理的地质信息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编制而成的记录。地质编录是地质勘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2种: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 地质填图编录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见地质填图),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图 2)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矿产普查勘探中对所实施的工程进行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①坑探地质编录,简称坑探编录,指对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质矿产现象所进行的描述和记录,并要编制坑探工程展开图,以表示各种地质现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变化情况。②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其内容包括:回次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标志面与岩心轴的夹角,钻孔弯曲度和孔深测量;简易水文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的编录;并按设计要求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编绘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种地质现象和各类岩石(矿石)的特征及其在钻孔中显示出的厚度。 采样编录 又称样品编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岩层、岩体、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和松散沉积物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
J. 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与内容
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概念
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回及各种地质现象答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的基本的方法。所收集的资料是编制各种综合地质图件的基础,是进行综合研究的前提,也是评价矿床的重要依据。原始地质编录具体包括地质测量、实测剖面、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钻孔地质编录。
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①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 ②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