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水文地质图
❶ 实习六 读水文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 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实习内容
1. 阅读 《东王 村 地 区 水文地质 图》、水文地质 剖 面 图 (附 图三) 及 有 关 资 料(表Ⅱ6-1、表Ⅱ6-2) ,完成岩层含水性说明表 (表Ⅱ6-3) 。
2. 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3. 提交一份题为 《二 叠 系 灰 岩 含 水 层 的 补 给、排 泄、径 流 条 件简述》 的文 字报告。
附 读图提纲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 地形: 根据水文网的分布及剖面图上的地形和标高,分析本区地势及汇水条件。
2. 气候: 根据表Ⅱ6-1,分析本区降水特征和气温特征。
3. 水文: 水系发育情况,水系分布与地形、岩性、构造的关系,河水的补给来源,不同河段的流量变化等。
二、区域地质条件
1. 地层: 层序、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出露及分布情况。
2. 构造: 褶皱特征、断层走向、断距及性质。构造对地层分布、地形及水文网分布等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对地下水形成过程的控制作用。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 岩层含水性: 从下列各方面逐层分析哪些是含水层,哪些是隔水层; 对含水层进一步分析比较区分强含水层和弱含水层。
1) 岩性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 ;
2) 裂隙发育情况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以及钻孔资料) ;
3) 岩溶发育特征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钻孔资料,图面上岩溶发育及分布状况,岩溶地区水系发育特征) ;
4) 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
5) 钻孔单位涌水量。
2. 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泉的分布及泉、钻孔的水位与流量;泉、钻孔的水化学及水温资料 (表Ⅱ6-2) ;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各项:
1) 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2) 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
3) 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4) 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5) 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排泄方式、径流强度等) 。
3.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两盘岩性、出露于断裂带上泉的流量、水质、水温以及河水流量等,分析断裂带的导水性及其对二叠系和中侏罗统含水层的影响。
4.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清晰概念的基础上,估算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及二叠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表Ⅱ6-1 东王村地区多年 (1951 ~1970 年) 平均降水量及气温资料
表Ⅱ6-2 东王村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
注: t 的单位为℃。
表Ⅱ6-3 岩层含水性说明表
❷ 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特定的代表符号、色调和方式,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到图纸上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但它又不是野外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把野外获得资料在进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统化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反映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规律性。
按原地质矿产部颁布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的基本原则是:编图时首先要划分出五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示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和水质。并规定类型用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层次要分明,用色阶深浅表示富水性等级,埋深用等值线、线条、花纹符号等表示,水质用水点、等值线、符号等表示。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个亚类,每亚类又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为若干个富水等级,并圈定其界线。同一含水岩组也要区别其富水程度。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分为:①水量极丰富的: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②水量丰富的: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m3/d;④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为10~100m3/d;⑤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
多层结构含水层,一般可归并为潜水与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两组,用双层结构法表示,即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或浅层水),窄条代表下部(承压水或深层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图7-1)。
图7-1 双层结构表示法表示松散岩类孔隙水示例
埋深资料较多时,应绘制等水位(压)线,并表示出潜水位或承压水顶板的埋深;资料较少时,可分区分级用图例或不同线条表示。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内、比较稳定的裂隙孔隙水。不同含水层(组)或同一含水层(组)的不同地段应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出富水等级:即大于1000m3/d,100~1000m3/d,小于100m3/d三级。层状承压水的分布面积应于表示,其顶板埋深按<50m,50~100m,>100m表示。如有咸水还应反映出咸淡水分界面的埋深。如果上覆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则采取双层结构方法表示。
(3)岩溶水(或裂隙岩溶水):图上应分别表示出由分布均匀、相互连通的网(脉)状溶蚀裂隙或蜂窝状溶孔构成的统一含水层(体)和溶蚀管道发育而成的暗河水系;还应表示出岩溶均匀发育带和汇流富集带。应按泉及暗河流量与地下水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出富水等级。对大泉(域)和暗河(水系),按流量可分为100~1000 L/s,10~100 L/s,<10 L/s三个富水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亦可分为三级:<3 L/(s·km2)、3~6 L/(s·km2)、>6 L/(s·km2)。岩溶水埋深一般分为:<50m,50~100m,>100m三级。对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水,可用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各种形态的岩溶,也应表示在图中。
对岩性岩相变化复杂的裂隙岩溶水,应划分为四个亚类:①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90%以上;②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70%~90%;③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30%~70%;④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10%~30%。然后,据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划分其富水等级。
(4)基岩裂隙水:一般分为构造裂隙水(指层状、似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风化网状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亚类。其富水等级,按多数常见泉水流量分为:<0.1 L/s,0.1~1 L/s,>1 L/s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分为:<1 L/(s·km2),1~3 L/(s·km2),>3 L/(s·km2)三级,对接触带、岩脉等富水带和背、向斜等蓄水构造,亦应标出其富水部位。
(5)冻结层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和基岩类冻结层水两个亚类。亦可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采用双层结构方法,分别表示两层水的富水等级,必要时,应反映出冻结层厚度和冻结层下水的顶板埋深,圈出岛状冻结区范围。冰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现代冰川及沉积物和冰雪覆盖范围等,亦应表示在图上。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地下水质主要按矿化度划分。一般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 g/L),半咸水(3~10 g/L),咸水(>10 g/L),盐卤水(>50 g/L)。污染的和天然有害离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也应充分反映。
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除上述内容外,图中还应表示出:①控制性水点(井、孔、泉)及地表水系。水点要按规定的格式、色调进行标绘,如水点左侧通常注记统一编号,右侧注记水位埋深、水量、降深、矿化度等,井、泉用蓝色,钻孔用红色等;②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水源地的开采量,海水入侵界限,下降漏斗范围等;③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按水温,可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80℃),高温热水(80~100℃),超高温热水(>100℃)。在一般地区,可简化为:温泉(20~40℃),热泉(>40℃);④地层界线及地层符号与地质图基本相同,但地层系统可简化,各种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亦要标示出来;⑤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⑥重点地貌现象,如阶地、溶洞、暗河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必须附有1~2个区内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图,以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层组及其水文地质结构和某个方向上或深部水文地质变化规律。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应按平面图的富水性色谱着色(含水组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剖面图中除反映含水岩组外,还必须把有关水文地质内容表示出来,如水位、水头、控制性钻孔及涌水量、泉水点、咸淡水界面、蓄水构造等。另外,还应适当反映地貌特征(如阶地、溶洞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还要附有柱状图。原则上可利用地质图上的柱状图改编,主要表示水文地质内容,但要突出主要方面,简化次要方面,要重视第四系的水文地质要求,选择其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层层序,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某些内容可编制成较小比例尺的镶图,用以表示水文地质条件或开采利用条件中突出的一种或两种要素,以补充平面主图的某些不足。如地下水开采利用规划图、地下水资源分区图、水化学图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是否需要,还可附简要的分区说明表。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图例说明应简明扼要,以阐明富水性为主,富水性的等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其他仅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最后需要说明,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MapGIS、Coreldraw、Super⁃Map、Excel计算机制图系统等。计算机制图具有图形附带地质属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传统水文地质图表达信息的彻底变革,同时还具有随时修改、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易于保存和传输等优点。
❸ 怎么找某地方的水文地质图
开介绍信,到国土资源部门,资料室查阅。
❹ 请教~~~~~根据水文地质平面图,如何做水文地质剖面图
作图步骤:1、根据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剖面线的位置和方向。2、确定回剖面图的比例尺。3、收答集整理资料(全面收集剖面线上及其邻近钻孔柱状图、含水层、隔水层、抽水试验资料、地形地质图等有关资料)。4、设计图面和绘制高程网。5、投绘平面与剖面的对应线(先将平面图上的经纬线与剖面线的交点投绘到剖面中)6、绘地形剖面.7、投绘钻孔柱状。8、投绘构造点。9、根据各地层时代,连接各点,连接各含、隔水层,有抽水试验资料,将抽水层段数据标出即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张地质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将水文资料放上就可以了。
❺ 关于水文地质图
当然有可能,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❻ 水文地质图怎么做
主要反映: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埋藏、水质、控制性点的图件。把上述4方面内容绘制在地质图的底图上即可。详细请教当地专家。
❼ 水文地质图系的图幅种类
(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地下水形成基础和分布背景的各类地质图件。如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地貌图、包气带岩性图等。
(2)综合或专门性水文地质图件:即直接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埋藏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的图件。如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分区图、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等。
(3)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或称要素性图件):即主要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为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及埋深图,地下水化学成分或某些离子等值线图、地下水水量(或富水性)分区图,某种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等。
(4)应用性图件(也称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即为解决某些与地下水有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或为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农田灌溉分区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工程布置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性:即为满足生产需要而编制的反映地下水水量、水质、环境地质等发展趋势的预测性图件及相应的管理、防范性图件。如地下水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质变化预测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等。
编制水文地质图系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每项调查成果的图系中,实际材料图一般是必需编制的。它主要反映调查工作各工种的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布置是否合理,同时也是编制其他图件的基础资料。
(2)水文地质图系以平面图幅为主,也常要求编制主要方向的有代表性的剖面图,以说明某个方向或深部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有时也需编制柱状图、立体结构图等。
(3)水文地质调查所编制的图件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阶段、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取得资料情况等来决定应编制的具体图件。一般在小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中,以基础性和综合性图件为主,单项特征性图件次之,而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可根据需要多编制成较小比例尺的镶图,附于主图(综合水文地质图)旁侧。在较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中,基础性与综合性图件仍是必需的,但重点是编制专门性、单项特征性、利用改造、规划性及预测管理性图件。在专项研究或生产阶段,应重点编制单项特征性、利用改造规划性及预测和管理性图件。
(4)在同一套图系中,各图幅所表示的同一内容和基本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一致,不能彼此矛盾。
(5)在一套图系中,主要图幅的比例尺皆应与水文地质调查的比例尺相一致。非主要图幅,可编成较小比例尺的附图或镶图。
上述各种图幅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可参阅有关规范和书籍。下面主要介绍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❽ 水文地质剖面图怎么翻译
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是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3类﹕反映某一区域内总的水文地质规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以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基础﹐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等特征﹐以及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常小于1﹕10万。比例尺不同﹐则图的内容﹑要素详简不一。为某项具体目的而编制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地下水开采条件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等。这类图的内容以水文地质规律为基础﹐同时又考虑应用目的的经济技术条件。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多采用大于1﹕10万的比例尺。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质要素的水文地质图。例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国际上较早出版的水文地质图是1923年苏联的﹒﹒伊利因编制的《苏联欧洲部分潜水图》(1﹕2500万)。1960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水文地质图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编制欧洲水文地质图﹐并于1962年开始编图工作。1962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发表了《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196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自1970年开始按国际分幅陆续出版。
中国第一幅《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1﹕ 300万)》于1957年由地质部编制出版。50年代以来﹐先后编制了不同地区﹑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约 500余幅。1979年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其中包括全国性图﹑地区性图﹑分省性图等68幅﹔并附有剖面图﹑立体图等。1987年该所又编制出版了《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万)》﹐并附有说明书。
水文地质图,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多为野外调查和实测的结果,中、小比例尺图多根据普通地质图及其它相关资料编绘。具体内容包括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含水岩层分布及其结构、地下水埋藏深度、含水层等水位线、水化学性质等方面。根据实际目的需要,可分组分幅表示。比较综合的是水文地质分区图,中国较早完成的1:300万水文地质分区图,分区原则体现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地理方面气候带等指标所命名的水文地质分区范围,恰与大地质构造单元相符合。大区用颜色区分,下属各类潜水和自流水类型及其富水特性,用面状花纹符号充实。近年来,全国大规模开展水文地质区普测普查工作,积累了大量新资料,编绘出相当数量的水文地质图,为国家建设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❾ 实习一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
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实习要求
掌握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以及水平岩层的编制原理并作地质剖面图。
三、实习内容
(一) 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应该包含 4 部分的内容: 地质图(主图) 、比例尺、图例及地质剖面图(图1) 。有些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和正式报告中也常附上综合地层柱状图。
1. 地质图(主图)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的地质体 (如地层、岩体、地质构造单元、矿床等) 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 (地形图上) ,反映出该地区各地质体和地质的形态、产状、规模、时代及其分布和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除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普通地质图外,还有按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测绘内容不同的专门地质图,如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矿区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等。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时,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 、市或县名,如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四川省江油县马角坝地质图》。图名一般位于图幅上端正中。
2. 比例尺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1 地质图格式
3. 图例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其表示地质内容的图例。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的空白处。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 “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长方形格子长宽比为 3∶2 (一般长为 1. 2 cm,宽为 0. 8 cm) 。方格内的颜色和符号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颜色和符号相同,并在方格外适当位置注明地层时代和主要岩性。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质图例相应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符号的图例放在地层、岩石图例之后,一般排列顺序是: 地质界线、褶皱轴迹(只在构造图中才有) 、断层、节理以及层理、劈理、片理、流线、流面和线理产状要素,除断层线用红色线外,其余都用黑色线。地层界线、断层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图例与图内一样,应有所区别。
凡图内表示出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其他地质符号应无遗漏地有图例,图内没有就不能列入图例。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标注在地质图上。
在小比例尺图上要画上经纬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质图是地形图国际地图分幅中的一幅,则应与该地形图一样用其图名和分幅图号。
4. 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格式。
剖面图如单独绘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镇和居民点) 作为图名,如 《周口店 (指图幅所在地区) 官邸-大砾岩山地质剖面图》。如果是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号表示,如 I-I'地质剖面图或 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用一条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 I-I'、A-A'等。有时为了避免细线切割主图的地质内容,只在图上画出细线的两端。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垂直比例尺下边可以选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 (可选至 0 以下) 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高程数。如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 (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标注在剖面上相应位置。为醒目美观,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则地层图例可以省去。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一般只推断离剖面线上最低点往下 1 cm。
5. 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图。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方,一般标为 《× × 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及地层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 (包括喷出岩) ,不绘侵入体。有时也将侵入体按其时代与围岩接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 2~4 cm 为宜。
(二)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 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的长度和面积大小,并可反映地质体大小及详略程度; 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与不整合) 。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 1∶5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 (1∶10000~1∶50000) 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的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 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先后顺序; 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有关各种构造形态的具体分析方法,将在下面实习中分别介绍和练习。
图2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图3 水平岩层地质图读图练习(等高线单位为 m)
(三)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沟谷处界线呈 “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 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 (图2B) 。在岩层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者,露头宽度就宽 (图2A) ; 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 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 “尖灭”的假象。
四、作业
在图3 中,图区西北部已经给出一些岩层露头,可以看出岩层为水平岩层,并且其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填出图区全部的地质界线,并画一条 A-B 的地质剖面图。计算每个不同岩层的厚度。
❿ 水文地质图的分类
按图件的内容和性质以及服务对象,水文地质图可以分为以下5类:
(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自然背景的各类基础图件,如:地质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地形等高程线图等。
(2)综合性图件:是反映区域地下水埋藏分布和水量、水质形成条件的图件,包括某些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件,如:区域性的综合水文地质图、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岩溶水文地质图及为水文地质计算服务的地下水概念模型图、地下水流系统及水资源分布图等等。
(3)单项地下水要素图件:仅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地下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水质分区图或某些离子(化学特征)等值线图、地下水量或富水性等值线图、地下水模数以及地下水径流模数和开采模数等值线图、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含水层顶(底)板等高线图、含水层埋藏深度图等等。
(4)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件:是为满足生产需要所编制的反映地下水水质、水量及环境地质的预测和管理方案的图件。如各种地下水水质预测与管理图、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等。
除上述各种水文地质图件外,在每个项目的成果图件中,尚应编制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实际材料图,以及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化学剖面和地下水剖面流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