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mc地质成因是什么

mc地质成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4 11:14:57

Ⅰ 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是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
内力地质作内用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容内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Ⅱ 一个平原的地质成因有哪些。

平原的类型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但大内多数形容成一般都是河流冲击的结果,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冲积平原。堆积平原是在地壳下降运动速度较小的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原都属于堆积平原。侵蚀平原,也叫剥蚀平原,是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风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渐被剥蚀,最后形成的石质平原。侵蚀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状,如我国江苏徐州一带的平原。构造平原是因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罗斯平原。
平原的其他分类很多,成因复杂。根据海拔高度,平原可分为低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和高平原(海拔200米—500米之间)。根据地表形态可分为平坦平原(如冲积平原),倾斜平原(如海岸平原、山前平原),碟状平原(如内陆平原、湖成平原)、波状平原(如冰碛平原,多河流泛滥平原)等。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和非构造平原,非构造平原分为:堆积平原和侵蚀平原。

高中地理里提到的地质地貌常用有哪些,成因什么,详细

地理构造只要指抄向斜,背斜,地契,地垒,断层等.
地貌只要指的事地表的形态,只要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Ⅳ 什么是地球物理学成因说

地球物理学成因说影响因素较多,有大气物理方面的,也有地理地质方面的。

一是版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权。频繁的火山活动等,使大气层饱含着火山灰,透明度低,减少了太阳辐射量,导致地球变冷。

二是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造成陆地升降、陆块位移、视极移,改变了海陆分布和环流形式,可使地球变冷。云量、蒸发和冰雪反射的反馈作用,进一步使地球变冷,促使冰期来临。

三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屏蔽作用。二氧化碳能阻止或降低地表热量的损失。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今天的2~3倍,则极地气温将上升8~9℃;如果今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55%~60%,则中纬地带气温将下降4~5℃。在地质时期火山活动和生物活动,使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很大变化,当二氧化碳屏蔽作用减少至一定程度时,则可能出现冰期。

Ⅳ 终南山的地质成因是什么

陕西终南山,即有折皱,又有断层。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

Ⅵ 张家界地质形成原因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地壳复的新构造抬升与外力制的侵蚀、剥蚀。

Ⅶ 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背斜 向斜 地堑 地垒

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1·外力作用:风化(雅丹地貌—回风蚀沟谷、风答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侵蚀(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V形谷、U形谷、冰斗和角峰)
搬运
堆积(黄土高原深厚黄土层的来源)
固结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换)
注:流水的搬运和沉积形成泥石流、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前冲积扇
2·内力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表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
垂直运动:高低起伏的海陆变化
3·地质构造的分类:
褶皱:①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中间老,两冀新(找油、气)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冀老(找水)
断层:①地堑:断层中岩层相对下沉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②地垒:断层中岩层相对上升部分,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庐山

Ⅷ 张家界地质形成原因

张家界地质形成的原因:

在张家界市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从地势上来看,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连。其总的地势是:东南与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两岸,又有一块一块的冲积土平原。该市境内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的均汇集到澧水河,然后从西向东,一直流进八百里洞庭湖。湖内,沉积着几十米几百米厚的泥沙。与洞庭湖相反,从东向西,地势又逐渐升高,到市区中心地段,便出现了海拔高达1500余米的天门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岭。有高山峻岭,又有低谷平原,这就是本区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 武陵源景区内的巨厚的石英砂岩,产状平缓,使岩层不能沿层面薄弱部位滑塌,覆盖在志留系柔性的页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刚性的石英砂岩垂直节理发育,在水流强烈的侵蚀作用下,岩层不但解体、崩塌,流水搬运,残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险、秀、幽、旷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主体。慈利县五雷山风景胜地,同样也是由同一层位的石英砂岩组成,岩层产状也平缓。五台山顶部有黄绿色的页石、泥灰岩覆盖,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护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地貌

在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来学术界也称岩溶地貌,也是张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点。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是我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沟、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内各地可见,唯石林在市区少见,在天门山风景区能见到一些单个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区只有在自治州花垣县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称“石栏栅”,颇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学者观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形态。在张家界,更是堪称一绝。其溶洞规模,桑植县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学会会员洞,也真不愧为亚洲第一洞的响亮称号,可见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于武陵源区的黄龙洞,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们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为一体。其洞内喀斯特堆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可以说,想什么,像什么,极大地拓展了游人想象的空间,往往使人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汇和语言来赞美她。

Ⅸ 请教北美大平原的地质成因。

简单的说受一个抄主要力的作用也就是流水沉积作用和一个局部因素冰川侵蚀而成...

解释:
首先是流水沉积作用..楼主应该也知道北美洲的地形吧.东西两边是高大山脉(板块挤压作用形成,上面几楼的朋友有解释,我就不说了), 中间是比较宽广的平原地区...
在这种地形条件下,东西两恻的山地发育了很多的河流,两边都有一部分是往中间流的..到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大量的支流不断的汇合..改变着河流两岸的地形,形成宽广的中央大平原...众多的支流最终汇合形成密西西比河向南流去,注如墨西哥湾...
所以整个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主要就是受到密西西比河的影响,河流中的泥沙不仅使美国形成了宽广的平原,还使平原上分布着肥沃的黑土..为美国的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后解释冰川的侵蚀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出现在美国的北部地区,主要是第四纪冰期时,大陆冰川南下,北美洲大陆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形成平原和洼地..加拿大就是典型的很多陆地湖泊的国家..
而美国的五大湖也是属于冰蚀湖,所以认为美国的北部地区还受到冰川作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