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矿山地质环境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发布时间: 2021-02-24 11:02:10

❶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有哪些

高清在线电影FDL。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H.2.1图面主要反映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b)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主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c)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矿区范围、采区布置、地下开采主要巷道的布置等。d)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f)现状评估结果: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H.2.2平面图上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综合地质剖面图等镶图;可根据需要附专门性镶图,如矿体底板等值线图、降水等值线图、全新世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评估区周围矿山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H.2.3可用镶表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形成时间、防治情况等。H.2.4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H.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H.3.1图面主要反映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b)预测评估: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H.3.2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进一步说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H.3.3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分级等。H.3.4常用图例参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H.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H.4.1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工作部署等。内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用普染色表示不同的防治区域。c)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监测工作的布置、措施与手段等。H.4.2镶图:可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入放大比例尺的专门性镶图。H.4.3镶表: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加以说明,包括分区名称、编号、分布、面积;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防治措施、手段、进度安排。H.4.4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以上是规范里面原文,但是现实编写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矿山情况有所调整

❷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中国目前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的种类:一是地面(沉)塌陷、边坡失稳等地面变形问题严重。中国大部分矿产采用井下开采。采空区地面塌陷是形成矿山环境的主要问题。煤炭采空区地面塌陷最为严重。二是矿山土地植被破坏问题突出。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的影响和破坏难以避免,随着开发工作的进展,必须及时进行恢复、治理。三是地下水系及含水层的破坏。一些地下水均衡系统以及含水层结构因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受到破坏,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某些地区地下水下降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形成大面积疏干漏斗,造成泉水干枯、水资源枯竭以及污水入渗等,破坏了矿区的生态平衡。四是地下水的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剧矿区及周边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用水短缺;而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损坏地表,而且造成地下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初步统计,截至 2008 年底,全国矿山共引发地质灾害超过 1.7 万处,造成死亡约 4300 人,直接经济损失 230 亿元。其中因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 4500 多处、地裂缝 3000 多处;采空、开挖、不合理堆渣诱发滑坡 1200 多处;废渣堆放处置不当引发泥石流 680 多处;开山炸石、矿山修路、建房形成了大量峭壁悬崖,诱发崩塌 1000 多处。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约 330 万公顷,其中地面塌陷面积 45 万公顷。全国矿山固体废弃物年产出量约为 16.7 亿吨,累计积存量达 353.3 亿吨。全国矿山废水产出量约 60.9 亿立方米,2008 年排放量 48.9 亿立方米。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区域有88个,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影响较严重的区域有 317 个,面积约 38.4 万平方千米;影响轻微的区域 610 个,面积约 138.1 万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开发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矿业城市共有 231 个,其中影响严重的矿业城市 30 个,影响较严重的矿业城市 101 个,影响轻微的矿业城市 100 个。

全国 86 个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加重区共有 13 个,区域面积约 14 万平方千米,区内矿山面积 89 万公顷;发展趋势平稳区66个,区域面积约72.2万平方千米,区内矿山面积约189万公顷;减缓区7个,区域面积约 15 万平方千米,区内矿山面积约 17 万公顷。

2006 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部署开展了矿产资源多目标遥感调查工作,利用遥感技术(RS)对全国 85 个重点矿区的 32137 个矿山开展动态调查监测,并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对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

❸ 矿山地质环境

3.2.1.1 矿山地质环境(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以岩石圈为依托,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环境平衡中的地质环境。

在矿山建设与采选过程中,矿业开发的人为作用对矿山地质环境施加的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力总称,亦称矿山地质作用,是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旦矿山地质作用超过地质环境的质量和容量时,就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和水土环境污染事件。

3.2.1.2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是由地质环境质量和地质环境容量构成的。良好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有利于矿产开发活动;反之,则不利于矿业开发,为了避免不良地质环境对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事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在山地地区,自然因素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因而,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原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同时,采取有关措施,避免加剧、诱发上述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可见,不良的地质环境质量会影响矿山正常生产,从而加大矿业开发成本。

3.2.1.3 矿山地质环境容量

矿山地质环境容量是指矿业活动中安全开发强度、矿区承纳“三废”的能力,以及矿区地应力和地质结构状态自然平衡的最大值。因此,地质环境容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如果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地质环境质量开始发生变异,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则此时的开发强度或开发量临界值即为矿山地质环境容量。

(2)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自净”功能,土壤、岩石、水、气体和生物体等对有害物质有吸附、迁移和转化功能,从而消减其危害性。“自净”能力有一定限度,即环境对各种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阈值就会导致矿山地质环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对人居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危害。

(3)在矿产开发过程中,人施加给矿山地质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从总体上破坏了地应力的自然平衡,致使矿山地质结构与状态发生变化。一旦地应力失衡,就会导致矿山地质结构与状态的改变,当其超过临界值时,就会发生地质灾害,这个临界值就是地应力和矿山地质结构与状态的地质环境容量。如地下开采活动超过结构与状态环境容量,将引起地面塌陷、山体失稳、山体开裂,形成诸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开发矿产资源时,应结合矿床地质结构、岩体应力状态,研究确定地应力和地质结构状态变化的临界值,尽可能控制人为地质作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不超过其矿山地质环境容量,从而保护矿区的地质环境。因此,矿山地质环境容量是矿山地质环境系统中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或者说它也是一种资源,利用其自然“净化”能力和不超过临界值的应力变化,排放限量的污染物和改变有限的地应力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

❹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依照评价的对象或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等。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依据“无问题无灾害”即“优良”的基本原则,即以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程度等级来反映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等级,用一个中性词“质量”表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轻重程度,即问题越多越严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愈差;反之,则好。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时间段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三种类型。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回顾性评价,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历史评价,这种回顾性评价是建立在有历史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通常只能在具有历史资料的大、中型矿山进行,其评价结果能反映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展变化过程;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是对目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是根据调查期间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的,这种评价可阐明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是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可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是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最主要形式。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预测评价通常在矿山建设前或根据现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依据其地质环境条件、开发方式、开发强度等预测其将来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种类、规模及危害程度等,是对未来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预测评价,为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防治方案,减少其不利影响。

根据评价的对象多少、内容复杂程度,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单问题评价和多问题综合评价等。

❺ 矿山地质环境评要什么样的资质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山 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28号文件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鲁政发[2005]144号)精神,按照《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莱政发[2005]57号)(以下简称《57号文》)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 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以《山东省地质环境 保护条例》为依据,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以城市规划区及其周边、铁路和重要公路沿 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恢复治理工作为重点, 遵循“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和“边开发,边恢复”的原则,稳步推进矿山企业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久远,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影响,部分矿产资 源被掠夺式开采,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水泥、石材等各种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增,建材矿山数量迅速增多,点多、面广,遍及城乡各地,由 此导致的植被、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露天开采和工程施工建设,遗留了大量的采石坑、凌空面、不稳定边坡和废石(土)堆,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在“三区两线”(城市规划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铁路、重要的公路沿线)范围内,矿山开发遗留的高陡边坡、废石(土)堆成为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隐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调查,全市矿山采空面 积约为3480公顷,严重塌陷区面积达700余公顷,矿山尾矿(砂)坝、固体废弃物等占地面 积43.2公顷,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有26处(附件1),山体损毁面积30多 万平方米,恢复治理工作非常繁重。
三、范围和重点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范围包括“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已遭破坏山体和所有的生产矿山企业。具体为:莱城、钢城城区及周边;博莱高速、莱新高速、泰莱高速、济莱青高速,莱明路( S242)、博莱路(S803)、莱马路(S329)、泰莱路(S330)、09公路(S244)、仲临路( S327)以及辛大、磁莱铁路可视范围内的已毁山体。

❻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实例

根据前面的评价方法,结合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状况,将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的矿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3个主要类型(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评价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量化指标类型不同,通过引用、适当调整、选择基准值、确定等级、不同量纲指标的无量纲化等方法思路,建立包含几乎所有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指标量化评价模型。下面分别针对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实例分析:

一、单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下面以平江万古金矿的质量评价为例,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解析。

(一)确定待评价的矿山

平江县万古金矿位于平江县三阳乡万古村境内,北距平江县城约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4′06″~113°35′09″,北纬28°37′41″~28°38′16″。矿区内有县级公路通过,由矿区往北约4km与106国道相连,至平江县城约12km,交通比较方便(图5-3)。

图5-3 万古金矿交通位置图

矿区位于汨罗江中游南侧,属剥蚀构造丘陵谷地地貌,区内总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为185.5m,最低海拔标高为99.5m,相对高差为86m。矿山位于丘岗区内,丘岗以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为主,坡度为10°~30°,冲沟比较发育,纵坡降一般为8°~10°,冲沟方向一般为南东或向南。谷地位于矿山南边清水河段,河岸两侧为一级阶地,高出河床约2m左右。丘岗为冷家溪群坪源组板岩、砂质板岩分布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

区内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矿山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南边有1条清水河(雨季最大流量为6m3/s,枯季流量为32.5L/s,平水期流量为150L/s),清水河流入矿山东面(水平距离约700m)的江东水库,江东水库库容量约243万m3。矿山西侧约1100m处有白荆水库,库容量约28万m3,位于清水河上游。水库及清水河均为农田灌溉主要水源,也是村民生活用水水源之一。饮水主要为板岩中风化裂隙潜水。

(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万古金矿矿山属剥蚀丘陵谷地地貌,矿山位于丘岗处,丘岗大体呈北西南东延伸,最高海拔185.5m,最低海拔99.5m;最大相对高差约86m,一般高差20~40m,山坡坡度一般为10°~30°,地形条件简单;

2)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南边区外有清水河流过,属常年性水流,一般水量较小,对矿床充水有较小影响;

3)区内地层以浅变质砂质板岩、板岩为主,矿脉围岩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地质构造以北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为主,构造破碎带及风化裂隙带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4)区内民采老窿较多,开采浅,规模小,无重复采动,区内采空塌陷现象不严重,矿体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5)由于民采,开采浅,规模小,区内废石尾砂堆集高度小,渣堆较稳定,神冲及剪刀冲有尾砂库污水污染;

6)由于矿山浅部民采,诱发小型崩塌体2个。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三)各参数的赋值

采用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法对平江万古金矿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按照前面描述的,仍选取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要素和土地压占与破坏、水资源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固体废弃物、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八项指标进行评价。根据万古金矿的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可对其进行如下赋值(表5-11)。

表5-11 平江万古金矿赋值情况表

根据前面关于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方法,在求出各评价指标和要素的综合权之后,利用公式(5-3)和(5-4)即可分层次计算出各矿评价要素指标加权分值,分值从小到大排序,分值越大说明其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再由表5-2所示指标加权评定分值划分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的标准,即可定出矿山在用不同权值情况下指标加权平均分值的等级(表5-12)。

表5-12 平江万古金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标加权综合评定结果

(四)模型应用

首先根据本矿山的实际情况,确定出3个要素中7项指标的评定等级(分值)Fi;然后根据前述公式(5-1、5-2、5-3、5-4、5-5)计算出Wsj、Wzj、W0j值;再求出指标加权分值、要素分值、要素加权分值Fj;最后由平均分值可以得出该矿地质环境质量等级。

在表5-12中,由综合评定结果可知:该矿地质环境质量指标加权评定平均分值为0.422,查表5-2可得,该矿的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好(Ⅰ级)。

二、多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下面以一个区域内任意六个矿的质量评价为例,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解析。

在对某一地区内的多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

得出评价指标熵Hj及其熵权Wj之后,当知道被评价对象某指标取值rij(i=1,2,…,m)占全部被评价对象某指标取值之和

的比重时,则可视为该指标某一可能结果对应的概率值(5-6式):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评价对象指标熵熵权加权综合评价值Aj可按5-7式计算: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用上述方法求出指标熵加权综合评价值Aj及其倍比αi后即可对各被评价对象做出定量评价排序和分析。

使用熵熵权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某地区的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表5-13)。

三、不同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比

下面以不同区域内任意六个矿的质量评价为例,对不同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一)选取评价对象

首先根据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实地调研资料和数据,选取要进行评价的对象;然后,以前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指标等级确定方法,确定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等级和相应的分值;在此基础上,对所选取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比较。

(二)灰局势评价的具体步骤

1.步骤一:确定事件、对象、局势、指标

1)事件: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为事件a。

2)对象:指评价矿区不同矿山。“对象1”(记为b1),评价一矿;“对象2”(记为b2),评价二矿;“对象3”(记为b3),评价三矿;“对象4”(记为b4),评价四矿;“对象5”(记为b5),评价五矿;“对象6”(记为b6),评价六矿。

3)局势:si=(a,bi)=(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i矿)。s1=(a,b1)=(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一矿)。s2=(a,b2)=(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二矿)。s3=(a,b3)=(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三矿)。s4=(a,b4)=(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四矿)。s5=(a,b5)=(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五矿)。s6=(a,b6)=(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六矿)。

表5-13 六个矿山评价指标熵熵权加权综合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

续表

注:①k=1/lnn=1/ln6=0.558;②标准化分值

,所要标准化的某矿某评价指标等级分值);③熵权加权综合评价值最低的是三矿(0.034),设为1.00,其余矿的熵权加权综合评价值与0.034之比值为倍比ai

4)指标:指标1,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标2,水资源破坏;指标3,崩塌滑坡泥石流;指标4,地面塌陷地裂缝;指标5,固体废弃物;指标6,水污染;指标7,土壤污染。

2.步骤二:给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指标样本

上述7个评价指标分别用x1、x2、x3、x4、x5、x6、x7表示(表5-14)。

表5-14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指标分值表

3.步骤三:确定指标极性作效果测度变换(数值计算以指标1为例)

指标1,土地压占与破坏分值为极大值指标,即数值大者地质环境质量差,为我们拟优先防治对象。

1)上限效果测度算式: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2)各矿指标1质量分值标本: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3)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4)各矿指标1质量测度计算: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同理,我们得出各矿指标2、指标3、指标4、指标5、指标6、指标7、指标8的质量测度值: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由以上算式可得出指标2~8的质量测度计算值(表5-15)。

表5-15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指标质量测度计算表

4.步骤四:建立统一测度空间

计算各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si的统一测度。以i=1,si=(a,b1)为例。

(1)效果测度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2)统一测度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同理,可得i=2,3,…,6的统一测度

(表5-15)。

5.步骤五:找出地质环境质量差和较差的矿山

1)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统一测度空间r: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2)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排序:

R中的统一测度

值越大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各矿山的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如下(表5-2):

五矿~二矿、三矿、四矿~六矿~一矿。

(三)不同分区之间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比

由上所述方法可知:对不同分区之间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质量评价时,只要计算出分区内所选取样本(要求:数量相同、矿产类型相同、所选矿山具有代表性)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统一测度空间r,如A区的6个煤矿山: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则统一测度值之和为0.781+0.688+0.688+0.688+0.656+0.719=4.22。

同理,如果求得B区的6个煤矿山的统一测度值之和为:

0.923+0.803+0.798+0.786+0.722+0.733=4.765。

由4.765大于4.22可以得到结论:

A区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好;B区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差。

即:统一测度值之和越大的分区,其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越差。

从上述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过程可见,灰局势评价并没有引入“权值”,因为“权值”的确定是比较烦琐的;并且,一般常见的主观赋权法所得到的权值还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不同,而权值又会使指标加权评价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当只要比较不同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相对“好”与“差”时,可以直接应用灰局势评价方法,可以避免因人而异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的相对客观排序。

❼ 矿山地质环境历史及现状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这类或那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的突发性地版质灾害时过境迁,危害已不复权存在,对现今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不大,但它是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之一。而缓变性环境地质问题持续存在,危害累积,对现今人居生态环境和矿山生产安全危害较大,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重点,也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目的,重点在于查明现状及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程度,必须设定时间段,划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评价结果十分重要。为此,研究时设定2001年以前矿山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历史环境地质问题;2001~2002年调查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称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2003年以后发生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称为矿山潜在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历史及现状评价是以矿山或矿区作为评价对象的,依次对矿山或矿区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所有方面进行评价,每一个矿山或矿区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差(极严重)、较差(严重)、较好(中等)、好(轻度)四级。表4-23 只列出了部分评价结果。

❽ 矿山环境地质

矿山环境地质(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y)是以矿山地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图3-1)。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环境地质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以及由此产生、引发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减轻和减少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图3-1 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图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局部地质环境,即矿业活动场所及周边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随矿业活动的时间、强度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变化系统。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脆弱的或恶化的地质环境必将影响和制约矿山的正常生产。因此,矿山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

(1)研究矿山原生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预测评价原生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开采的负面影响,指导矿山建设选址布局,尽量不花或少花代价来避开具有明显地质灾害的隐患点,保证矿业正常生产。

(2)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程及矿山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形成机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程度,控制、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保护矿区地质环境,减轻矿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程度,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❾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6.2.1 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

在求出各矿井各评价指标和要素的综合权之后,利用公式(4-5)和(4-6)即可分层次计算出各矿评价要素指标加权分值,分值从小到大排序,分值越大说明其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再由表4-1所示指标加权评定分值划分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的标准,即可定出各矿山在用不同权值情况下指标加权平均分值的等级(表4-19)。

4.6.2.2 模糊数学多层次综合评判

4.6.2.2.1 初级评判

以六个矿山为例,以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个要素的各个指标的评定等级构建各要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矩阵R1、R2、R3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已知各要素指标权值以主观权值为例,模糊子集A1、A2、A3为:

=(W′1,W′2,W′3)=(0.450,0.200,0.350)

=(W′1,W′2,W′3,W′4,W′5)=(0.080,0.467,0.145,0.263,0.045)

=(W′1,W′2)=(0.67,0.33)

用模糊数学矩阵复合运算,得每一要素初级评判结果: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其中bij=min[1,

Wirij](i=1,2,3,4)

代入数据:

b11=min[1,0.450×0+0.200×0+0.350×0]=0

b12=min[1,0.450×1+0.200×0+0.350×0]=0.450

b13=min[1,0.450×0+0.200×1+0.350×1]=0.550

b14=min[1,0.450×0+0.200×0+0.350×0]=0

则B1=(b11,b12,b13,b14)=(0,0.450,0.550,0)

同样可求出B2=(b21,b22,b23,b24)=(0.145,0.467,0,0.388)

B3=(b31,b32,b33,b34)=(0,0.670,0.330,0)

4.6.2.2.2 二级评判

以三要素初级评判结果构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矩阵: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已知三要素权值模糊子集

=(W01,W02,W03)=(0.450,0.300,0.250)

用模糊数学矩阵复合运算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程度二级评判结果: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表4-19 各矿地质环境质量指标加权(不同类型权值)综合评定结果

根据最大隶属度等级为模糊数学评定等级原则,可知maxfi=f2=0.510,对应得等级为“较好”等,即这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数学二级评判等级(用主观权值)为“较好”,其对“较好”等级的隶属度为0.510,对“较差”等级的隶属度为0.330,对“差”等级的隶属度为0.116,对“好”等级的隶属度为0.044。可用同样方法求出该矿区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在不同种类权值下的模糊综合评定等级(表4-20)。

表4-20 用不同种类权值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4.6.2.3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

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分五步进行:第一步,确定事件、对象、局势、指标;第二步,给出局势样本;第三步,确定指标极性,作效果测度变换;第四步,建立统一测度空间;第五步,找出地质环境质量差和较差的矿山。

——步骤一:确定事件、对象、局势、指标

①事件: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为事件a。

②对象:指评价矿区不同矿山。“对象1”(记为b1),评价一矿;“对象2”(记为b2),评价二矿;“对象3”(记为b3),评价三矿;“对象4”(记为b·92·象5”(记为b5),评价五矿;“对象6”(记为b6),评价六矿。

③局势:Si=(a,bi)=(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i矿)。S1=(a,b1)=(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一矿);S2=(a,b2)=(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二矿);S3=(a,b3)=(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三矿);S4=(a,b4)=(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四矿);S5=(a,b5)=(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五矿);S6=(a,b6)=(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六矿)。

④指标:指标1,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指标2,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标3,水资源破坏;指标4,崩塌滑坡泥石流;指标5,地面塌陷地裂缝;指标6,水土流失;指标7,土地沙化;指标8,尾矿库溃坝;指标9,水污染;指标10,土壤污染。

——步骤二:给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指标样本

上述10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分别用X1、X2、X3、X4、X5、X6、X7、X8、X9、X10表示(表4-21)。

——步骤三:确定指标极性作效果测度变换(数值计算以指标1为例)

指标1,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分值为极大值指标,即数值大者地质环境质量差,为我们拟优先防治对象。

(1)上限效果测度算式: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2)各矿指标1质量分值样本:

=0.7分,

=0.3分,

=0.9分,

=0.3分,

=0.7分,

=0.5分

(3)max

max u1i=max(0.7,0.3,0.9,0.3,0.7,0.5)=0.9

(4)各矿指标1质量测度计算: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同理,我们得出各矿指标2、指标3、指标4、指标5、指标6、指标7、指标8、指标9、指标10的质量测度值: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由以上算式可得出指标2~10的质量测度计算值。

——步骤四:建立统一测度空间

计算各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Si的统一测度。以i=1,S1=(a,b1)为例。

(1)效果测度:

=0.778,

=0.333,

=1.000,

=0.333,

=0.600,

=0.778,

=1.000,

=0.333,

=0.333,

=0.333。

(2)统一测度: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同理,可得i=2,3,…,6的统一测度

(表421)。

——步骤五:找出地质环境质量差和较差的矿山

(1)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统一测度空间r:

r=[

]=[0.649,0.734,0.610,0.771,0.587,0.800]

(2)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排序:

r中的统一测度

值越大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各矿的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如下:五矿—三矿—一矿—二矿—四矿—六矿(表4-21)。

表4-21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表

续表

4.6.2.4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简评

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对某矿区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的综合评价结果由好到差排序如表4-22所示。

表4-22 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排序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三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六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基本上是一致的,说明用其中某一种方法均可得到可信的评价结果。

(2)从表4-19可知,在用不同种类数值的情况下,用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时,四矿和六矿的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差”的,而其余四个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却都属于“较好”的。而“好”和“差”的等级并不存在,这说明用指标值加权评价时有将“好”和“差”两个等级分别向“较好”和“较差”归靠的趋势,使得评价结果呈现界限模糊的现象,事实上把四个等级合并成两个等级。

(3)从表4-20模糊评价结果可见,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有分辨率高的特点,一矿和五矿的地质环境质量可评为“好”,二矿评为“较好”,三矿、四矿评为“较差”,六矿评为“差”。五矿评为“好”的隶属度比一矿还稍高,二矿评为“较好”的隶属度较高,为0.49~0.57;三矿和四矿虽均评为“较差”,从隶属度分析,四矿评为“较差”更为可信;(较差和差的隶属度之和为0.62);至于六矿,从最大隶属度为模糊数学评价原则上讲可评为“差”(隶属度为0.31),但仅比“较差”(隶属度0.30)稍高一点,而且0.31的隶属度也是偏低的,这表明四矿和六矿评为“较差”更为合适(二者隶属度之和均超过0.60)。

(4)从上述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灰局势评价过程可见,灰局势评价中并没有引入“权值”,而“权值”的确定正如本章所述,是比较繁琐的;另外,一般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所得到的权值还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不同,而权值又会使指标加权评价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所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灰局势评价存在的问题是只可以得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由“好”到“差”的相对排序(表4-22),并不能分出具体的等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