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中原油田地质构造是什么糸

中原油田地质构造是什么糸

发布时间: 2021-02-24 09:46:45

㈠ 中原油田地质院

中原油田地质院 是局直属科研单位 主要从事地质研究分析解释
女生来这里内 基本就是在办公室 研究室 来了 先给你容找个师傅带着 学习一些解释资料 方法 教科书上的东西 和现实的东西 基本脱节的
然后 会有热心的大姐 给你介绍对象 貌似本科的女生又是科研单位 很吃香呢。。。接着 外派学习 之类的 祝你好运

㈡ 中原油田建立那一年

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专经过三年多的勘属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 中原油田
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㈢ 河南油田与中原油田是什么关系都属于中国石化吗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简称河南油田),基地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工矿区横跨河南南阳、驻马店、周口和新疆巴州、伊犁等地市。下属12个二级单位,是一个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石油化工企业。
河南油田始终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1970年开始勘探,1971年8月在南阳凹陷东庄构造发现工业油气流,先后在泌阳、濮阳、焉耆等多个盆地钻探出油,1972年5月1日成立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河南油田正式诞生。2009年准噶尔盆地西北隆起带春光区块划归河南油田,2011年新增探明储量25年来首次突破2000万吨,截至2011年底,共探明油气田16个,含油面积220.97平方千米,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50亿吨(油当量);探明安棚碱矿、舞阳盐田,地质储量分别为5000多万吨、2000多亿吨。先后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和全国地质勘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简称中原油田),主要从事勘探开发、油气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古探区。近年来,油田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东濮老区效益开发、普光气田增产增效、内蒙古探区增储上产,形成了三个油气生产基地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累计生产原油1.31亿吨、天然气472亿立方米。2011年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257万吨,生产油气当量1112万吨,跻身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分公司实现收入269.45亿元。

㈣ 请陌路尘沉详细介绍一下中原油田信息

参照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总部生活基地位于濮阳市城区东部。各二级单位生活基地分布在濮阳市的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范县以及开封市的兰考县、山东省聊城市的莘县、菏泽市的东明县。其中以兰考境内的钻井三公司生活基地最大,有居民2万人左右。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地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兰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内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三个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6.99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生产原油9281万吨、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外供商品气91.9亿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51.5亿元,上交各种税费52亿元。原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分别为375万吨和12亿立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净值51亿元,员工3.5万人。

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20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之后两年,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势头。中原油田这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领导朱 容基、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对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作过重要批示。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20年来,中原油田重视科技,广揽人才,特别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三年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使油田在科学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6.77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41.7%和29.1%,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后三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可以分别稳定在350万吨和12亿立方米。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

随着集团公司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油田稳产增产;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岁月飞逝,物换星移。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原油田已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勘探、炼油、炼制加工和石油化工,并且提供包括物探、钻井、泥浆、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完井、修井、作业、酸化、压裂、油气集输、科研设计、地面工程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

她在东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状集等4个油汽田, 目前年产原油400万吨、天然气12 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国内取得了新疆伊犁、内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的勘探开发权,在苏丹取得了一个区块的风险勘探开发权,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饿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进行工程技术服务。

她拥有—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科研队伍。在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她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她承揽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国内国际工程项目、享有良好的声誉。

她的多种经营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并远销美国、香港、南亚、 非洲等国家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中原 油田愿意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友好人士合作,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产业发展。

她愿以信誉和实力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同创造世界石油事业的美好未来!

业务信息

油气勘探是中原油田发展的龙头,在业务上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配套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中原油田造就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作风过硬的勘探队伍,专门从事中原油田中长期油气勘探战略研究和勘探部署规划;国内外新盆地、新探区石油地质调查、技术经济评价及勘探选区登记;年度勘探部署落实、勘探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及储量计算、投资效果分析;对勘探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场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中原油田勘探系统积极贯彻石化集团公司“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的要求,坚持“立足东濮,突破外围,打出中原,开拓国际”的勘探方针,以寻找规模储量和接替领域为目的,解放思想,大胆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大新盆地和新领域的勘探力度,力争取得勘探重大突破。

油气开发是中原油田的支柱产业。开发系统担负着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新老区产能建设、油气生产、老油田开发管理、基础地质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研究等任务。中原油田公司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调整挖潜治理手段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中原油田依靠老油田挖潜和滚动勘探开发增加探明储量和动用储量,实现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

油气加工储运及公用系统工程是油田生产建设的命脉。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中原油田建成了以柳屯地区为中心的原油及天然气集输、原油及轻烃加工、天然气处理系统,主要装置从西欧发达国家引进。油田拥有1座储备能力为36×104m3的原油库,现运行的原油外输管线中洛线,年外输原油能力400×104m3,;天然气外输工业配气站2座,运行外销天然气长输管线5条,主要用户为沧州、安阳、济南市、郑州、开封、濮阳等。油田电力系统有110kV变电所8座,自备燃气发电厂(文留)1座。

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地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南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内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三个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6.99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生产原油9281万吨、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外供商品气91.9亿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51.5亿元,上交各种税费52亿元。原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分别为375万吨和12亿立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净值51亿元,员工3.5万人。

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20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之后两年,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势头。中原油田这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领导朱 容基、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对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作过重要批示。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20年来,中原油田重视科技,广揽人才,特别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三年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使油田在科学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6.77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41.7%和29.1%,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后三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可以分别稳定在350万吨和12亿立方米。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

随着集团公司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油田稳产增产;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岁月飞逝,物换星移。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原油田已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勘探、炼油、炼制加工和石油化工,并且提供包括物探、钻井、泥浆、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完井、修井、作业、酸化、压裂、油气集输、科研设计、地面工程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

她在东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状集等4个油汽田, 目前年产原油400万吨、天然气12 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国内取得了新疆伊犁、内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的勘探开发权,在苏丹取得了一个区块的风险勘探开发权,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饿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进行工程技术服务。

她拥有—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科研队伍。在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她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她承揽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国内国际工程项目、享有良好的声誉。

她的多种经营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并远销美国、香港、南亚、 非洲等国家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中原 油田愿意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友好人士合作,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产业发展。

她愿以信誉和实力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同创造世界石油事业的美好未来!

业务信息

油气勘探是中原油田发展的龙头,在业务上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配套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中原油田造就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作风过硬的勘探队伍,专门从事中原油田中长期油气勘探战略研究和勘探部署规划;国内外新盆地、新探区石油地质调查、技术经济评价及勘探选区登记;年度勘探部署落实、勘探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及储量计算、投资效果分析;对勘探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科研攻关、新技术推

广应用、现场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中原油田勘探系统积极贯彻石化集团公司“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的要求,坚持“立足东濮,突破外围,打出中原,开拓国际”的勘探方针,以寻找规模储量和接替领域为目的,解放思想,大胆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大新盆地和新领域的勘探力度,力争取得勘探重大突破。

油气开发是中原油田的支柱产业。开发系统担负着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新老区产能建设、油气生产、老油田开发管理、基础地质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研究等任务。中原油田公司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调整挖潜治理手段等

㈤ 请教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内部网址

中原油田的录井公司。

㈥ 中原油田的发展的历史

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跻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6.77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41.7%和29.1%,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2011年,中原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跨入中国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

希望能够帮到您!

㈦ 中原油田的发展历程

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20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之后两年,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势头。中原油田这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前国务院领导朱镕基、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对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作过重要批示。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20年来,中原油田重视科技,广揽人才,特别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三年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使油田在科学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6.77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41.7%和29.1%,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后三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可以分别稳定在350万吨和12亿立方米。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
随着集团公司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油田稳产增产;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岁月飞逝,物换星移。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原油田已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勘探、炼油、炼制加工和石油化工,并且提供包括物探、钻井、泥浆、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完井、修井、作业、酸化、压裂、油气集输、科研设计、地面工程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
她在东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状集等4个油汽田, 目前年产原油400万吨、天然气12 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国内取得了新疆伊犁、内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四川普光气田的勘探开发权,在苏丹取得了一个区块的风险勘探开发权,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饿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进行工程技术服务。她拥有—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科研队伍。在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她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她承揽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国内国际工程项目、享有良好的声誉。
她的多种经营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并远销美国、香港、南亚、 非洲等国家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中原 油田愿意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友好人士合作,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产业发展。
她愿以信誉和实力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同创造世界石油事业的美好未来!

㈧ 中原油田怎么样

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总部生活基专地位于濮阳市城区东部。各二属级单位分布在濮阳市的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范县以及开封市的兰考县、山东省聊城市的莘县、菏泽市的东明县。其中以兰考县城北的钻井三公司生活基地最大。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地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兰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内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四川普光等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6.99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㈨ 地质资料归档中常见问题与对策——以中原油田为例

崔红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

摘要 地质资料是不可再生的企业宝贵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进行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在日常的地质资料归档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管理漏洞。本文通过对地质资料归档工作常见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了“三个建立”的应对策略,必将有效地促进地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石油地质 资料管理 关键环节 应对策略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近年来,地质资料作为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海洋地质等勘探与开采的重要依据,一直受到能源企业的广泛重视。由于地质资料是不可再生的企业宝贵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进行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在日常地质资料归档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管理漏洞,应当引起地质资料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1 地质资料的流转形式

长期以来,能源企业均按照国土资源部及石油石化等上级部门对地质资料的管理要求,及时完成了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编目、保管、利用及地质资料上交、汇交任务,为国家和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料保障。综观各石油企业,地质资料的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1 逐日接收分发

在石油石化各油气田企业,大多数都建立了自己的地质资料中心或科技资料中心、地质信息中心等,所辖各单位将产生的地质资料逐日地汇集到中心,该中心按照企业地质资料分发方案,做到当天资料当天收发、当天送达、当天归档,平均日收发量在千份左右,年平均收发量达到10万至20万份,甚至更多,较好地满足了油气田科研与生产的需要。

1.2 适时收集归档

为保证地质资料归档的及时、准确、完整,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统一将企业的勘探开发生产投资计划和科研计划及时挂接到自己的内部网站上,各专业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对照计划逐一对油气勘探生产、科研项目中地质资料的形成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掌握地质资料归档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做到不漏归、不错归、不迟归。

1.3 定期上交汇交

中石化各油气田企业,均严格按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国石化国家重大专项日常管理办公室《关于上交“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资料的通知》等规定要求,由本企业勘探开发部门、科技部门、地质资料归口管理部门等部门相互配合,及时督导下属各地质研究、测录井、井下作业、物理勘探等单位做好上交资料的归档工作,确保地质资料应交尽交,并符合资料上交要求,做到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配套归档。

1.4 分散委托管理

自2011年起,国土资源部先后批准一批受托保管油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代表国土资源部接收、保管应向国家汇交的油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近年来,各受托保管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规则(试行)》要求,及时将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汇交给全国地质资料馆,实现了各类地质资料的有序和可控管理。

2 地质资料归档中常见问题

由于地质资料的流转形式不同,归档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有各类制度、规范、标准的约束,但是在地质资料归档验收过程中,却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地质资料归档质量不高、归档材料不全,严重影响了工作进程、日常利用和上交、汇交工作。

目前,中原油田地质资料的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共有32个,保管地质资料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地质资料归口管理单位——档案管理处中心馆及下属的地质档案室、地质录井档案室、物探档案室、测井档案室、普光综合档案室,各钻井公司档案室存放着各类钻井井史档案,各采油、采气等生产单位所在档案室保管着与本单位有关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中心一般存档3套地质资料,1套封存、1套利用、1套进馆,还有部分地质资料需存档5套,需再上交1套、汇交1套。在预归档的地质资料中,常常发现一些低级错误,应当引起地质资料产生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2.1 纸质报告中常见的错误

一是字迹不清晰,印刷质量不高。如蓝晒图着色深浅不一,有的太深看不清字迹,有的则太浅,影响阅读,甚至出现报告字体重影的现象。

二是纸张不统一,装订质量不高。有时会出现倒页、反页、缺页、掉页等情况,纸张批次、克数不一致,厚薄不均,存在色差。

三是排版错误,校核不严。页码位置不对、表头位置不对,没有居中或左右位置颠倒,横向表格的表头正反页错位,或彩图变成了黑白图。页码出现错误,漏页、错页或倒页;页边距设置错误,没有留装订线的位置,造成压字。

2.2 图幅中出现的错误

一是图中井段标识错误。井深与所标数值不符,或井段小数点位置不对。

二是图名和图的内容不符。文字删减时,插图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及时调整,造成甲图非乙图。

三是图样模糊不清。复制图或处理过的照片格式,信息损伤,放大后有些失真。

2.3 电子文档中的错误

一是正文中的文字字体、字号大小不一。各级次标题的格式不统一,字体、字号与级次不匹配,或行间距不一致。

二是正文中的数字上下标错误。如“m2”中的2未作上标设置,或者设置成下标了。

三是图名和图幅分开,表头和表格分家。这主要是换页时,未加入控制符,导致首尾分离。

四是文档排版错误。每一自然段开头时,未空两个字的位置;或每一自然段没有转行,造成分段错误。

3 对地质资料归档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地质资料归档验收制度

进一步规范地质资料验收程序,实行形成单位自验、二级单位复验、归口单位主验、上级单位终验的运作机制,设置地质资料专职验收人员,建立各级验收责任人备案制,凡纸质材料或电子文件不合格的均返回形成单位限期整改。要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进行编写,待电子文档合格后,再进行印刷,以免造成成本浪费。

3.2 建立地质资料归档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归档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归档自查,定期公布地质资料归档、上交、汇交情况,通报归档率、合格率、齐全率,并将地质资料归档质量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从根本上杜绝签章不全、纸电不一、归档不全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提高地质资料的上交、汇交速度和质量。

3.3 建立电子文档与数字化同步制度

要严格按照《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细则》进行组织。应归档地质资料必须是纸质与电子文档双套制,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必须一致,有纸质文件就要有电子文件,有电子文件就要有纸质文件,且二者的版本要相同,均为最终版本。同时,要充分利用系统进行地质资料的网上交接,逐步从源头实现地质资料原始信息数字化,并分期分批地将利用价值高的库藏地质资料进行全文数字化,为建立地质资料大数据库、实现地质资料的远程共享服务奠定基础。

4 小结

做好地质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工作,不是某一个单位、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涉及全员利益、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的集体性任务,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常规性工作,需要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更需要地质资料形成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地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为实现全国地质资源共享作出应有的努力。

㈩ 油气钻井地质与哪些内容

1.按照成因的不同,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
答:1火成岩又名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请写出三种火成岩的名称,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花岗岩,玄武岩,正长岩都是火成岩,它们的特点是无层理,块状,一般都很致密而坚硬
3.一般常见的沉积岩是由哪些矿物组成的?
答: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粘土等矿物组成。
4.沉积岩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答:由于火成岩,变质岩受风吹雨打。温度变化,生物作用,水的溶解等因素影响,剥蚀破碎,形成了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残余物质,又经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洋等搬运,离开了原地,在适当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过压实,固结,就形成了沉积岩,其特点是有层理,大多有动植物化石。
5.请写出五种主要沉积岩的名称?
答:1泥岩及页岩2砂岩3砾岩4石灰岩5白云岩
6.举例说明沉积岩是怎么形成的?
答:沉积岩或火成岩在地壳内部的物理化学因素下,经过变质作用,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结构就形成了变质岩。如石灰岩变成了大理石,花岗岩变成了片麻岩。
7.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储存在哪种岩层里?
答:主要在具有圈闭条件的砂岩层和裂缝溶洞发育良好的石灰岩层里。
8.哪类岩石是良好的油气圈闭盖层?
答:泥岩,页岩和厚石膏岩。
9.石油和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答:主要是浅海,海湾,内陆湖泊等地地有机沉积物被新的其他沉积物迅速覆盖起来,使有机物不被氧化而得以保存,随着沉积物不断加厚,压力和温度不断增加,在加上细菌作用,经过复杂得物理化学变化,这些有机物就变为石油和天然气。
10.油气藏通常分为哪两种大类型?
答: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
11.请写出七种硬度较高的岩石名称?
答:大理石,砾石,花岗岩,铁矿石,燧石岩,玄武岩,白云岩。
12.写出可钻性最好的岩石名称?
答:流砂岩,胶泥岩,盐岩层,石膏岩,煤层。
13.哪五种岩石对钻头和钻具磨损最严重?
答:砾岩,燧石岩,自然铜,铁矿层,石英砂岩
14.写出五种最易引起跳钻的岩层?
答:砾岩层,花岗岩夹层,.燧石夹层,风化壳,玄武岩夹层。
15.写出五种最易垮塌的岩层?
答:流砂岩,砾石层,煤层,盐岩层,泥岩层。
16.写出三种最易井漏的岩层?
答:煤层,大颗粒砾石层,古潜山得风化壳。
17.在中原油田,盐岩和盐膏层通常出现在哪一井段?
答:主要出现在沙河街组得沙一段和沙三段,在沙三段通常又分为两部分,上部出现在沙23(文九盐),下部出现在沙43.(文23盐)。
18.高产油气层通常在哪种岩石中?
答:具有良好封盖条件的砂岩层和古潜层。
19.古潜层油气藏又什么特点?
答:由于古潜层岩石裂缝发育好,溶洞大,因此古潜层油气藏通常是低压高产。
20.在中原油田钻井一般都要钻遇哪几层地质层位?通常钻达什么层位完钻?
答:一般都要钻遇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明组和沙河街组。简称平,明,馆,东,沙。沙河街组分为四段,即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由于沙三段较厚,沙三段又可分为四层,即沙13,沙23,沙33,沙43。有时候探井还要钻达孔店组,石炭系和奥陶系。大多数情况下,钻达沙河街组完钻。
21.在塔里木盆地,一般都要钻遇哪几组地质层位?通常钻达什么层位完钻?
答:一般都要钻遇库车组、康村组、吉迪克组、苏维依组、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石炭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简称库、康、.吉、.苏、.白、.侏、三、.二、.石、奥。有时候在某些探井中,在钻达奥陶系之前,还可能钻遇泥盆系和志留系,然后完钻。
22.钻井中有时会遇到砾石层,在中原地主要出现在哪一层位?钻遇砾石层位时钻台上有什么显示?
答:主要出现在馆陶组,有时候在东营组得上部也会出现小颗粒得砾石层。钻遇砾石层时钻台上会出现跳钻或蹩钻显示。
23.人们经常谈到的风化壳位于哪个地质层位得顶部?钻遇这个层位时通常会出现什么复杂情况?
答:位于奥陶系地层顶部。钻遇风化壳主要得复杂情况就是井漏,跳钻或蹩钻。
24.有哪五种主要录井方法?
答:1砂样录井,又名岩屑录井;2岩心录井又名取心录井;3钻时录井;4钻井液录井;5气测录井。
25.地球物理测井有哪六项主要内容?
答:1视电阻率2自然电位3中子伽马4气测5自然伽马6井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