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有什么

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4 09:00:32

1. 矿物鉴定和研究的专门方法

用肉眼鉴定仍然确来定不了的源矿物,就需要借助其他专门方法。矿物的鉴定和研究方法很多,应根据研究目的,按照有效、准确和快速的原则进行选择。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专门方法包括:

(1)检测矿物化学成分的方法:简易化学试验、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激光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极谱分析、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

(2)通过测定矿物某种物性或晶体结构数据从而可定出矿物种属的方法:密度测定、热分析、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穆斯堡尔效应;

(3)研究矿物形貌的方法:测角法、电子显微镜观察;

(4)其他专门方法: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研究等。

2.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其他主要方法简介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方法,随工作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异(表16-1)。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它们对样品的要求及所能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下面仅介绍某些重要方法的简要特点。

1.成分分析方法

此类方法所得结果即为物质的化学成分数据。除经典化学分析系化学方法外,其他常用方法均属物理方法,大多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但一般不能区分变价元素的价态。

1)经典化学分析

此法准确度高,但灵敏度不很高,分析周期长,很不经济。样品要求是重量超过500mg的纯度很高的单矿物粉末。

此法只适用于矿物的常量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新矿物种或亚种的详细成分的确定和组成可变的矿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但不适用于稀土元素的分析。

表16-1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主要方法一览表

2)光谱分析

此法准确度较差(尤其是对含量大于3%的常量元素),但灵敏度高,且快速、经济。可测元素达70多种。一次测试即能获得全部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信息。样品要求:仅需数十毫克甚至数毫克的粉末样品。

光谱分析通常用于矿物的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对于稀有分散元素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常作为化学分析的先导,以初步了解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供进一步分析或研究时参考。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AAS)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快速、精确且较经济。可测70多种元素,但一次只能分析一种元素,不宜于定性分析。样品用量少,仅需数毫克粉末样。

AAS主要用于10-6数量级微量元素和10-9数量级痕量元素的定量测定。适宜于测定沸点低、易原子化的金属元素及部分半金属元素。也可进行常量分析。但对稀土、Th、Zr、Hf、Nb、Ta、W、U、B等高温元素的测定的灵敏度较低,对卤族元素、P、S、O、N、C、H等尚不能测定或效果不佳。

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准确度较高,成本低,速度快,可不破坏样品。可分析元素的范围为9F~92U。XRF要求数克至十克(一般4~5g,最少可至数十毫克)较纯的粉末样。液态样品也可分析。

XRF用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尤其对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Nb、Ta、Zr、Hf等的定量分析有效。但不能测定变价元素的价态。

5)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比光谱分析更为快速和灵敏,检测下限可达(0.1×10-9)~(10×10-9)。精度较高,可达±3%,可测定除H、O、N和惰性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样品要求:粉末,最少可以数毫克,也可以为液态样品。

ICP适用于常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特别宜于分析包裹体中含量极低的重金属离子。

6)激光显微光谱分析

激光显微光谱(LMES)分析灵敏度高,快速,有效,成本低,且被破坏样品的面积小。可测70多种元素。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大小合适的手标本,样品表面应抛光,切忌被污染;重砂、粉末或液体样品要作某些处理。

LMES适于微粒、微量、微区的成分测定。用于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特别适用于微细疑难矿物的分析和鉴定。但是,目前对O、N、S等许多非金属元素尚无法分析,对碱金属、难熔金属(如Mo、Ta等)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7)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且分析速度快。以纯度≥98%、粒径<0.5mm的单矿物为样品。样量视矿物种不同而异,如硫化物需0.1~0.2g,硫酸盐需2~5g。应避免用化学方法、浮选法等处理分离矿物,以防被污染。

质谱分析系10-6数量级定量分析,常用于准确测定各种岩石、矿物和有机物中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从10~30g的陨石标本中提取的稀有气体即足以为分析所用。

8)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NAA)灵敏度高,大多数元素的灵敏度达10-6~10-13g。准确度高,精度高(一般在±1%~±5%)。可测的元素达80多种。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分析速度快,且不破坏样品。样品要求是纯的单矿物粉末,样量仅需数毫克至数十毫克。

NAA系超痕量、痕量、半微量甚至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可直接测定浓度很低的贵金属元素,对稀土元素的分析特别有效。广泛用于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此外,也常用于测定包裹体成分。适用于分析陨石和月岩样品的组成。

9)电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EPMA)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10-16g。精度一般可达1%~2%,但对微量元素的精度则可差于20%。分辨率高(约7nm)。放大倍数为数十倍至数十万倍。分析速度快,直观,且不破坏样品。可测元素的范围大:波谱分析为4Be~92U,能谱分析为11Na~92U。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矿物颗粒,且表面必须清洁、平坦而光滑。

EPMA系微米数量级微区的成分分析,宜于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既可定点作定性或定量分析,又能作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以研究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含量,了解矿物成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和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内部各环带的成分。最适于微小矿物和包裹体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及稀有元素、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的研究。此外,还可辅以形貌观察。EP-MA只能分析固态物质,对有机物质的分析有困难;不能分析元素的同位素、各种形式的水(如 H2 O和 OH-等)及其他挥发组分,无法区分 Fe2+和 Fe3+

2.结构分析方法

此类方法一般不破坏样品,其分析结果是各种谱图,用于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原子中电子状态的精细结构。有些还可借以鉴定样品的物相,如宝石学上目前常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技术来鉴别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

1)X射线分析

X射线分析是晶体结构研究和物相分析的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具体方法种类繁多,一般可归为单晶法和粉晶法两类。

(1)单晶法:通常称为X射线结构分析,又有照相法和衍射仪法之分。目前主要采用四圆单晶衍射仪法,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度高。单晶法要求严格挑选无包裹体、无双晶、无连晶和无裂纹的单晶颗粒样品,其大小一般在0.1~0.5mm。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单晶法主要用于确定晶体的空间群,测定晶胞参数、各原子或离子在单位晶胞内的坐标、键长和键角等;也可用于物相鉴定,绘制晶体结构图。

(2)粉晶法:又称粉末法,也有照相法和衍射仪法之分。粉晶法以结晶质粉末为样品,可以是含少数几种物相的混合样品,粒径一般在1~10μm。样品用量少,且不破坏样品。照相法只需样品5~10mg,最少可至1mg左右;衍射仪法用样量一般为200~500mg。粉晶衍射仪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辨能力强,准确度高。根据计数器自动记录的衍射图(diffraction diagram),能很快查出面网间距d值和直接得出衍射强度,故目前已广泛用于矿物或混合物之物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粉晶法主要用于鉴别结晶质物质的物相,精确测定晶胞参数,尤其对鉴定粘土矿物及确定同质多象变体、多型、结构的有序—无序等特别有效。

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IR)测谱迅速,数据可靠,特征性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及很快的扫描速度。样品不受物理状态限制,可以是气态、液态、结晶质、非晶质或有机化合物。干燥固体样品一般只需1~2mg,并研磨成2μm左右的样品。

IR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研究。适用于研究不同原子的极性键,可精确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偶极矩等参数;推断矿物的结构,鉴定物相;对研究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络阴离子团、类质同象混入物的细微变化、有序—无序及相变等十分有效。IR广泛用于粘土矿物和沸石族矿物的鉴定,也可对混入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作定量分析。

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LRS)系无损分析,其测谱速度快,谱图简单,谱带尖锐,便于解释。几乎在任何物理条件(高压、高温、低温)下对任何材料均可测得其拉曼光谱。样品可以是粉末或单晶(最好是5mm或更大者),不需特别制备,粉末所需量极少,仅0.5μg即可。也可以是液体样品(10-6ml)。

LRS和IR同为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两者互为补充。LRS适用于研究同原子的非极性键的振动。

4)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简便、可信,不需挑选单矿物,不破坏样品。以0.03mm标准厚度的薄片为样品,但研究多色性时则需用单晶体。

此法主要用于研究物质中过渡元素离子的电子构型、配位态、晶体场参数和色心等。也常用于颜色的定量研究,探讨透明矿物的呈色机理。可适于研究细小(粒径在1~5mm)的矿物颗粒。

5)穆斯堡尔谱分析

穆斯堡尔谱分析又称核磁伽马共振(NGR)。分析准确、灵敏、快速,解谱较为容易。目前仅可测40多种元素近90种同位素。所研究的元素可以是主成分,也可是含量为万分之几的杂质。样品可以是晶质或者非晶质;既可是单晶,也可是矿物或岩石的粉末。但样品中必须含有一定浓度的与放射源中γ射线的核相同的元素。含铁矿物样品中Fe原子浓度为5mg/cm2为宜,硅酸盐样品量一般为100mg左右,因样品中Fe含量等因素而异。

NGR主要用于研究57Fe和119Sn元素离子的价态、配位态、自旋态、键性、磁性状态、占位情况及物质结构的有序—无序和相变等,也可用于物相鉴定和快速成分分析。对粘土矿物及陨石、月岩、海底沉积物等晶质多相混合物的研究很有效。

6)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也称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只适于研究顺磁性离子:室温下能测定的主要有V4+、Cr3+、Mn2+、Fe3+、Ni2+、Cu2+、Eu2+、Gd3+等;而Ti3+、V3+、Fe2+、Co2+及多数稀土元素离子则只能在低温下测定。EPR分析对样品要求不高:固体、液体(0.1~0.01ml)、压缩气体或有机化合物均可;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粉末多晶混合物,但一般以单晶(粒径在2~9mm)为好。样品中顺磁性离子的浓度不超过1%,以0.1%~0.001%为宜。样品不需任何处理。

EPR主要用于研究过渡金属离子(包括稀土元素离子)的微量杂质的价态、键性、电子结构、赋存状态、配位态、占位情况、类质同象置换及结构的电子—空穴心、结构的有序—无序、相变等。也可作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及地质年龄的测定等。在宝石学上,常用于鉴别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及研究宝石的染色机制。

7)核磁共振分析

核磁共振(NMR)分析目前最常用的高分辨的核磁共振仪广泛应用于某些分子结构的测定,其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但可测元素的种类有限,主要有1H、7Li、9B、11B、13C、19F、23Na、27Al、29Si、31P、40Ca等。样品可以是较浓的溶液(约0.5ml)、固体(一般20~80mg)或气体。

NMR主要用于研究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质子的结构位置及离子的键性、配位态和有序—无序分布特征等,研究相变和晶格缺陷。

3.其他测试方法

1)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的功能主要是利用透射电子进行高分辨的图象观察,以研究样品的形貌、晶格缺陷及超显微结构(如超显微双晶和出溶片晶等)等特征,同时用电子衍射花样标定晶体的结构参数和晶体取向等。配有能谱仪(或波谱仪)者尚可进行微区常量元素的成分分析。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达0.1nm左右)和放大倍数(为100倍~200万倍),可以直接观察到原子。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粉末样,表面须平坦光滑。

2)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二次电子进行高分辨率的表面微形貌观察。通常也辅以微区常量元素的点、线、面扫描定性和定量分析,查明元素的赋存状态等。SEM的分辨率高(达5nm左右),放大倍数为10倍~30万倍。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粉末颗粒或手标本。其制样简单,图象清晰,立体感强,特别适合粗糙表面的研究,如矿物的断口、晶面的生长纹和阶梯等观察及显微结构分析等。

3)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分析

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DIC)能够观察矿物表面纳米数量级的分子层厚度。反射型显微镜用于研究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晶体表面上的各种层生长纹和螺旋生长纹,从而探讨晶体的生长机制;透射型显微镜用于研究岩石薄片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及内部显微构造,能清晰看到微米数量级的微裂纹,从而有助于研究岩石受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性质。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的纵向分辨率高,立体感强。其样品可以是带晶面的晶体颗粒或者薄片。

4)热分析

热分析系根据矿物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热效应或重量变化等特征来鉴定和研究矿物。广泛采用的有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

(1)差热分析(DTA):是测定矿物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吸热(脱水、分解、晶格的破坏和类质同象转变等)和放热(氧化、结晶等)效应,以研究矿物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用于了解水的存在形式,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结晶度,研究类质同象混入物及其含量,可进行物相的鉴定及其定量分析。尤其对粘土矿物、氢氧化物和其他含水矿物及碳酸盐类等矿物的研究最为有效。DTA只适用于受热后有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物质,一般仅用于单相物质纯样的研究,样量仅需100~200mg,粒度在0.1~0.25mm。DTA设备简单,用样量少,分析时间较短,但破坏样品,且干扰因素多,混合样品不能分离时会相互干扰。因此,必须与X射线分析、电子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方法配合使用。

(2)热重分析(TG):是测定矿物在加热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热重曲线的形式取决于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和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位置。TG仅限于鉴定和研究含水矿物,并可确定其含水量。TG以纯的矿物粉末为样品,样量一般需2~5g,且破坏样品。TG常与DTA配合使用。目前正向微量(10-5g)分析发展。

3. 鉴别矿物的依据是什么

由于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根据这些特性,就可以把矿物鉴别出来。
(一)从矿物的不同形状来识别矿物
由于矿物的成分、内部构造及生成环境不同,常以不同的形状出现,有的矿物成片状如云母、辉钼矿;有的矿物成立方体如黄铁矿、食盐;有矿物成同心园状,如孔雀石;有的矿物成丝状,如石棉;也有的成钟乳状如针铁矿、钟乳石、褐铁矿;有的成肾状如赤铁矿;有的成放射状如电气石。此外还有些象葡萄或黄豆堆在一起的叫葡萄状如葡萄石、孔雀石或豆状如铬铁矿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常见的形状来区分矿物。
(二)从矿物的颜色来辨别矿物
我们拿着一块矿物时,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因此,颜色是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矿物都有它固有的颜色,如磁铁矿是黑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辰砂是朱红色的,孔雀石是翠绿色的。但有些矿物,由于混入了杂质,改变了它原来的颜色,如水晶,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混入了杂质,变成了柴水晶、烟水晶、黑水晶等。
(三)根据矿物的条痕来鉴别矿物
矿物的条痕也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敲开的新鲜面。有些矿物的颜色和其条痕的颜色是不同的,如黄铁矿颜色是淡黄色,条痕却是黑褐色或墨绿色;黑钨矿的颜色是黑色的,而条痕却是深褐色。但也有些矿物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如辰砂的颜色和它的条痕都是红色的。软锰矿的颜色和它的条痕都是黑色的。
(四)根据矿物的硬度来鉴定矿物
(五)根据矿物的光泽来识别矿物
光泽就是光线照射到矿物表面上反射出来的光彩。你看到或者听说过了吧!金刚石是最名贵的宝石,它放出的光(实际上就是反射出来的光彩)辉煌灿烂,非常好看。金刚石能放光,其他任何矿物也同样能放光。

4. 野外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有哪些

1. 石墨C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比重2.09-2.23。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指,滑腻感。
2. 金刚石C
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3.47-3.56。紫外线下发荧光。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硫化物类矿物
3. 辉铜矿Cu2S
完好晶体少见,一般呈块状、粒状集合体。铅灰至黑色(表面有时具翠绿色或天蓝色小斑),条痕黑灰色,金属光泽,(风化面常有一层无光被膜),不透明。硬度2-3,解理不清楚,稍具延展性。比重5.5-5.8。
鉴定特征:黑铅灰色,硬度低,用刀尖可以刻出光亮痕迹。
4. 方铅矿PbS
晶体常为六面体或六面体与八面体的聚形;一般呈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铅灰色,条痕黑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2.75,三组立方解理完全,性脆。比重7.4-7.6。
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5. 闪锌矿ZnS
一般多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浅黄、黄褐到铁黑色(视含Fe多少而定),条痕较矿物色浅,呈浅黄或浅褐色。金刚光泽(新鲜解理面)、半金属光泽(深色闪锌矿)或稍具松脂光泽(浅色闪锌矿)。半透明(浅色者)到不透明(深色者)。硬度3.5-4。六组完全解理,性脆。比重3.9-4.1。
鉴定特征:颜色不太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多向完全解理。
6. 辰砂HgS
晶形为细小厚板状或菱面体;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或粉末被膜。朱红色,条痕与色相同,金刚光泽(新鲜晶面),半透明。硬度2-2.5,三组解理完全,性脆。比重8.09-8.20。
鉴定特征:颜色及条痕朱红色,硬度低,比重大。
7. 辉锑矿Sb2S3
晶体为具有锥面的长柱状或针状,柱面具明显纵纹,一般呈柱状、针状或块状集合体。铅灰色,条痕黑灰,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2.5。一组解理完全,性脆。比重4.5-4.6。蜡烛可以熔化。
鉴定特征:柱状、针状集合体,铅灰色,硬度低(指甲可以刻动),单项完全解理,极易熔化。辉锑矿与方铅矿相似,但后者具立方解理,比重大,不易熔,可以区别。
8. 辉钼矿MoS2
通常呈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铅灰色,条痕亮灰色(常带微绿),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1-1.5,最完全解理,薄片有挠性。比重4.7-5.0,有滑腻感。
鉴定特征:铅灰色,最完全解理,可以离成薄片,能在纸上划出条痕,有滑腻感。
9. 黄铁矿FeS2
经常发育成良好的晶体,有六面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六面体晶面上有与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互相垂直。有时呈块状、粒状集合体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黑色(带微绿),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6-6.5(硫化物中硬度最大的一种),无解理,性脆。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鉴定特征:完好晶体,浅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小刀刻不动)。
10. 黄铜矿CuFeS2
完好晶体少见,多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金黄色(表面常有绣色),条痕黑色(带微绿),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4,解理不清楚,性脆。比重4.1-4.3。
鉴定特征: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5. 矿物有哪几种其主要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主要造岩矿物:黄铁矿、石英、赤铁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石榴子石、滑石、高岭石、蒙脱石。
鉴别特征:造岩矿物就其化学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为硅酸盐,其余为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矿物质是一种起初存在于岩石和金属类等非生物中的无机物。当岩石与石头经过了数百万年的侵蚀、碎裂后,就会成为土壤的一部分。而这些物质会造成透过土壤传递给植物,而植物在经过草食性动物的啃食后,矿物质也进入动物体内。人们在信用这些植物或动物产品后,矿物质便进入人体内。

矿物质的作用?

1、帮助代谢。

2、协助造血。

3、维护神经功能。

4、调节身体机能。

5、制造护氧化酵素。

6、调节、分泌荷尔蒙。

7、帮助血液和骨骼的组成。

8、帮助能量被吸收、利用。

9、维持体液与酸碱度值的平衡。

10、使身体可迅速确实夺执行各项活动。

什么是常量及微量矿物质?

矿物质与维生素同等重要,一旦缺乏了将会导致疾病。但如果摄取过量,也会有中毒等副作用产生。目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有22种之多,而这些矿物质摄取后,多会留存在我们的骨骼与肌肉组织中。

矿物质依人体需要量的多寡,可以分为常量矿物质和微量矿物质;常量矿物质每日需求量在100毫克以上;微量矿物质的需求量很少,但它们对健康却十分重要,仍必须均衡摄取。

常量矿物质:钠、钾、钙、镁、氯、磷、硫。

微量矿物质:铬、氟、钴、硼、钒、锌、碘、铁、钼、硒、锰、铜、锗、矽等。

6. 鉴别矿物方法有哪些

手标本和显微镜

7. 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别矿物

世界已发现的宝石有二百多种,要想较快地掌握这么多矿物的特点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好在自然界重要的珠宝原石品种总数或珠宝市场上首饰宝石种类为二十五种左右。因此,初学者只要记住这二十五种宝石矿物的鉴别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就可胜任鉴别工作了。
当鉴别者手中拿到一块未知珠宝时,只要细心按以下鉴定步骤去观察,便可将一些矿物的范围缩小,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的矿物名称。
(一)透明度和颜色
为了把鉴定者心目中可能怀疑的矿物名单逐步缩小,在以上二十五种左右的矿物中,按透明度把它们分为透明度把它们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大类;按颜色又分为无色、红---粉红色、蓝----紫色、绿色、黄色、褐---橙色等几大色别。鉴定都可根据未知矿或成品的透明度和色别,对照去查相应的鉴定表。例如,有两种明暗不同的色条带的不透明珠宝,几乎可以肯定是孔雀石、染色玛瑙、染色条纹大理石、绿纤矿、玻璃或塑料这几种之一。因此,对鉴定者来说,未知珠宝的透明度和颜色是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应当注意,在作肉眼观察时放大镜和聚光笔形电筒是不可少的。
(二)折光率
这是观测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在估计被测珠宝的折光率范围后,使可怀疑的矿物数再缩小。鉴定者可以从光泽大致估计出这个矿物的折光率范围,光泽强折光率也就越高。具有金刚光泽的珠宝,其折光率超过折光仪刻度尺的最高范围(1.80);而具玻璃光泽者,其折光率在1.8---1.5之间。和已知折光率的珠宝比较,光泽的相同性可以很快帮助鉴定者把未知珠宝按折光率或光泽归类。
具有蜡状、油脂光泽的珠宝,其抛光面一般较差,丝绢光泽说明或许有很多的真状包体。
(三)颜色亮度
珠宝颜色有鲜亮和暗淡的差别,为了鉴别目的,根据颜色亮度人为地分出亮色、中等、暗色三级。例如,呈现亮绿色的宝石只有祖母绿、翡翠、翠榴石;染色的或有衬底的组合宝石。当把透明平面宝石的平顶朝下防在白纸上转动时,于宝石腰围若出现红环,则暗示以石榴石为顶的双组合件。从深色调的鲜蓝宝石发出红色闪光,可以认为是合成尖晶石或黝帘石的变种坦桑石。
(四)色散
这一观察步骤的目的是把一些用肉眼观察到色散强(耀眼、闪光)的珠宝及代用品,如钻石、锆石、榍石、翠榴石、金红石、合成金红石、钛腮矿(钛酸腮)及某种玻璃等从其他珠宝区别出来。
(五)解理
有明显解理的只有钻石、托帕石、锂辉石及长石。
(六)比重
初学者要经常练习手掂比重,方法是将已知比重的矿物用手掂对比未知珠宝和矿物,得出一个比重估计范围的依据。必要时再放入恰当的比重液中实测。
(七)双影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见到宝石对应刻面相邻接处(棱)有双影(棱),具强双影性质的有:榍石、锆石、橄榄石、电气石、合成金红石。
(八)硬度
若宝石成品具浑圆面棱和抛光差别则表明其硬度较低。然而合成刚玉和一些别的廉价材料,若抛光速度太快,可造成次等级的抛光质量,而且再抛光过程中产生“热”也是其特征。
(九)多色性
当转动宝石时用肉眼便能看出多色性的原石有锂辉石、红柱石、电气石、锆石、红宝石、蓝宝石、变石。再罕见的宝石中则包括柱晶石、堇青石、黝帘石、绿帘石。

8. 对于不知名的矿物地质学家一般通过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什么等方法进行鉴别

先可以通过,硬度,颜色,光泽/条痕,比重,解理,晶形等进行初步判断,把矿物标本磨片再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消光性,磨光片观察反光可以确定不透明矿物

9. 矿物学特征有哪些 怎样鉴别矿物

硼砂珠实验:一种定性分析方法。用铂丝圈蘸取少许硼砂(Na2B4O7.10H2O),灼烧熔融,使生成无色玻璃状小珠,再蘸取少量被测试样的粉末或溶液,继续灼烧,小珠即呈现不同的颜色,借此可以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此法是利用熔融的硼砂能与多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盐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化合物的特性。例如:铁在氧化焰灼烧后硼砂珠呈黄色,在还原焰灼烧呈绿色。
硼砂珠实验现象:
一:氧化焰:
1,灼热时:
蓝:Co
无色:Mg,Ca,Ba,Al,Sn,Pb,Sb,Bi,Ag,Zn,Cd,Hg,Sr,Ti
灰色:(Al),[Sn]
绿:Cu,Fe,Co以比例混合。
红:(Fe),Ce
紫:Mn,Ni,Co以比例混合。
黄褐:(Be),(Pb),(Sb),Ag,Fe,Ce,(V),U
2,冷却后:
蓝:Co,Cu
无色:同上
红:Ni
紫:Mn
二:还原焰:
1,灼热时:
蓝:Co
无色:Mg,Ca,Ba,Al,Sn,Sr,Ce,少量Cu
灰色:[Al],[Sn],Pb,Sb,Bi,Ag,Zn,Cd,(Cu),(Ni)
绿:Fe,Cr,V,U
红:很少的Cu和痕量Sn
黄褐:Mo,Ti,W,V,Th
2,冷却后:
蓝:同还原焰灼热时。
无色:同还原焰灼热时。
灰色:同还原焰灼热时。
绿色:同还原焰灼热时,包括Mo。
紫色:Ti
黄褐色:W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