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如何计算应该看什么书
① 等别指数的计算
(一)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自然质量分是利用已确定的单元因素分值和“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所确定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权重值,分指标区、指定作物,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Clij——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i——分等单元编号;
j——指定作物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m——分等因素的数目;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0~100;
ω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该单元的自然质量分与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或者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三者的乘积。根据已确定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及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tj——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或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旱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
j——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的总和,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三)利用等指数的计算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各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为该指定作物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各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之和,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
(四)经济等指数的计算
经济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各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经济等指数为该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乘积,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各分等单元的经济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经济等指数之和。依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福建卷)
式中: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②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需要什么资质
用机器训练的方法。通过遥感影像的地物反射数值进行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或面向对象分类或别的智能算法,找出耕地质量较好的地区。
当然用只能分类算法栅格转矢量很方便,但是有个准确性的问题,需要细细研究。
③ 《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发布 耕地好不好 从此有国标
保护耕地主要体现在数量稳定和质量提升两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专护制度,守住18.65亿亩耕地属红线。同时也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提升耕地质量。
从目前看,各地对数量保护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但对质量保护的重视不够、要求不明。比如,个别地方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时,还存在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耕地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掌握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质量变化趋势,才能更好保护耕地质量。
鉴于耕地质量是隐形的、渐进性的,急需制定科学合理、通用可行的评价标准。2015年,在国家标准委的支持下,农业部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耕地质量等级》填补了当前国家层面耕地质量评价缺少统一标准的空白,为耕地质量等级考核提供方法和依据,也有利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切实把好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关。
④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耕地质量分15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质量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
(4)耕地质量等别如何计算应该看什么书扩展阅读:
中国耕地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 ,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耕地质量
⑤ 广东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标书怎么写
最好找个专业的标书公司
⑥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回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答、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⑦ 什么是耕地等别
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的《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回级国家标准,为答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