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讲的是什么故事
Ⅰ 地质主要学些什么内容,能详细的讲解吗
地质专业四年的基本课程是:
1 普通地质学 是地质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课,主要讲述一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内容,涉及比较多的概念,风化的种类(风、河流、海洋、太阳、生物等),岩石的类型,各类地貌特征,火山作用等等方面。这门课是比较基础比较大概地简介地质学。
2 岩石学 地质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从不同的角度和分类方法来详细介绍各类岩石的成分,形成环境,矿物成分及含量,此门课程会开设实验课,观察手标本,详细描述岩石组分,镜下观察矿物和岩石标本。
这门学科是研究矿物的主要学科,尤其是手手标本的认知,是野外工作时的重要技能之一。
3 构造地质学
又一门重要学科之一,主要详细讲解野外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裂的特征以及相应类型的野外表现,各类地质构造的规模特点,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4 矿产勘查学,是最贴近实际的一门专业课,可以这样说,其他的专业课你可以学的不是很清楚,但是这门课程得努力弄明白。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讲课的内容多为有实际案例,操作性很强。
普通地质学会有一门专业实习,为期一般2周,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实习一般为7周,分为野外采样和室内数据处理两部分。
到大四还会有生产实习,实习地点一般为国有矿山,是对四年学习的一次集中实践。
实习视各学校的师资力量而定。
除了以上这些课程,还有一些基础的课程和软件要学习
晶体光学 结晶矿物学 工程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古生物地史学 矿床矿相学 勘查地球化学 矿田构造 应用地球物理
专业软件,包括Mapinfo 、GIS、Corel 、Surfer 等数字化成图软件
GOOD LUCK!
Ⅱ 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这个问题有点泛啊,我试着回答下
首先解释一下地质学:地质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理化性质、结构构造、地球形状及表面特征、地球的生成和历史、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及演化、地壳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进行上述研究的相关科学技术。
简单地说,地质学家就是从事上述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估计这个答案你看着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我试着具体点
地质学家的任务,第一,是弄清楚地球的结构、物质构成和演化规律,以了解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分支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地震学、火山学等。
第二,是在前一条基础上弄清楚物质(各种矿物、元素、流体物质等)在地球内部的循环规律,弄清楚各种岩石矿物、地下水的产生(或循环)条件和埋藏条件,为找矿采矿、采取地下水服务,以支持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支学科包括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煤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矿床学等
第三,是在前两条的基础上弄清楚各种地质活动产生的原因或触发条件,弄清楚它们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以便避害趋利,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分支学科包括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
任务这几段完全是我自己概括的,俺是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的在读硕士,限于水平有限,在专业人士看来可能是有一些疏漏、错误,但我想基本上也能大概概括了当前的地质学研究者们正在做的事,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找找相关书籍、文献资料阅读,一般入门级教材可以读《普通地质学》,有数个版本,区别不大。
至于地质学家平常都在干什么嘛:先确定研究课题,再讨论研究方法和手段,制定研究方案,然后多半会到实地考察、采样,再回学校或研究单位,通过实验或信息手段处理样品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最后提交研究报告。
因为这个学科需要现场调查、勘测、取样什么的,所以搞地质的经常在野外跑,不少时候还会在人烟比较少的地方跋山涉水,还是比较辛苦的,并且有一定危险性(我读本科时必修课里还有攀岩和游泳的)。典型的比如当时汶川地震时,所有人都往震区外跑,有三队人却是往里面跑,其一是部队,二是医生护士,三就是搞地质的了。以前有句话叫“嫁人不嫁地质郎”,说的也是这么回事,不过现在情况要好得多了,可以开车到很多地方,不像过去完全靠两条腿,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风餐露宿,只不过仍然是要经常跑野外的,回来做的事就是做实验、处理数据、研究讨论结果和写报告。
Ⅲ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是什么书
普通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是对地质学的概况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专,它不是地质学的一属个分支学科,是地质学的入门工具。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外动力作用、地质学的发展与演化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内容还有一些变化。现在有的《普通地质学》教材还包括了资源、环境、减灾、人与地球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地质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Ⅳ 学习地质学看些什么书好
学习地质学可以看些《普通地质学》、《地下水文学》、《区域与大地构造》等。
Ⅳ 普通地质学中怎么描述简单发展史
地质发展简史,抓住三个重点: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化史、构造演化史,这是区域地质调查内报告当中对地容质发展史描述的三大部分,实际上也是地史学当中讲过的(如果你是大一,你可能没学过地史学,后面应该会学)。
当然,如果就做题来说吧,普通地质学当中,一般不涉及生物演化史,所以主要讨论岩石地层的情况以及构造发育的情况,具体来说,要讨论这一地区都沉积了什么时期的地层,个别还要讨论每套地层都是什么岩性的,代表什么环境的。地层既具有物质意义,又具有时间意义,地层格架也是时间格架,依次排出来,这就是这一地区的地质时间格架。地质构造的形成年代要根据地质构造形成的特点来判断,应用一些定律,如地层学三定律(可能用于褶皱当中)、穿插关系定律(用于断层和岩浆岩体当中)。
地质图判读的经验是:学习阶段要学会识图、经常看图、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描述阶段要仔细分析、不丢不漏、条理清晰、严谨科学。
Ⅵ 618普通地质学是哪一本书
看你考的学校有没有指定教材了,科目代码不是全国统一的,对于不同的学校,普通地质学可以是618也可以是620,810等等,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没有指定教材,可以看比较经典的教材,比如夏邦栋的蓝皮书
Ⅶ 《地质学基础》与《普通地质学》有什么区别
基本没什么区别的。
我两本都学过,当时我们大学专业发的是《地质学基础》,后版来考研时要求的科目权是《普通地质学》,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介绍各种岩石、各种地质作用等、只是详细不详细的问题,当时用的普通地质学比地质学基础厚点,不过只要能把一本书理解透就搞定了,老师都会讲到的。
Ⅷ 普通地质学的学习
Ⅸ 关于普通地质学的一个问题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你说的地壳抬升指的就是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又可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以下降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
下面就说说地壳抬升对河流的影响。地壳抬升,河流要继续流动就必须对地壳抬升的部分进行侵蚀,形成峡谷,比如说我国的巫峡就是由长江切割巫山形成。再比如说,有时候在距海平面10几米甚至几百米高的地方发现珊瑚礁,像台湾的高雄附近,在距海面200-350米高的地方发现有下更新统的珊瑚灰岩。在陆地上河流两岸,常会发现像台阶一样的地貌,这就是河流阶地,有的地方只有二、三级阶地,有的地方会有五、六级阶地。越是高位阶地,时间越长,阶地保存形态越不完整;越是低级阶地,时间越新,保存形态越完整。此外,在山地河流流出口处,常有好几个洪积扇依次叠置,这些都是地壳抬升对河流的影响。
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根据埋藏的深浅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从你问第问题来看,我觉得就不用解释什么是潜水什么是承压地下水了(如果需要解释就直说,有问必答!)。地壳抬升同时也更多的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如果隔水层以上被侵蚀,那么很有可能承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出现变化!甚至改变地下水的分布。
以上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这是个论文吗?这个题目挺难的。
Ⅹ 给小孩子讲地质方面的什么知识合适
从地球的起因到生物发展史开始;然后就是普通地质学的一些知识。小孩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