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石柱县属于什么地质

石柱县属于什么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2-24 06:21:23

⑴ 重庆是什么地质结构与地貌

重庆市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中、西部属丘陵地貌,北、东专、南为边缘属中、低山区。区内水系发育,气候湿润温和,交通方便。
构造方面:根据构造形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划分出了四个Ⅱ级构造单元,四个Ⅲ级构造单元,十个Ⅳ级构造单元。其总的构造面貌为:渝东北构造线多为北西向,渝东南为北北东向城垛状褶皱,渝西小部为舒缓背斜、穹隆与向斜,其余大部分地区则表现为北北东—北东向梳状褶皱。

⑵ 石柱县在那个省

重庆市石柱县复
概况石制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山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51万人。
http://ke..com/view/1073461.htm#1

⑶ 石柱县在重庆什么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属于重庆市的自治县。

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黔中郡。

秦至东汉年间以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忠县) 、涪陵县(今彭水县) 。三国至十六国成(汉) 时期属涪陵郡之涪陵县。南北朝至北周分属巴郡(今重庆) 、临江郡之临江县(今忠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柱县隶四川省涪陵专区。 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改石柱县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6月至2000年6月先后隶四川省、重庆市黔江地区(开发区) ,2000年7月直隶重庆市。

(3)石柱县属于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南岸,地跨北纬29º39′∽30º32′,东经107º59′∽108º34′之间。东邻湖北省利川市,南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接万州区。县境南北长98.30千米,东西宽56.20千米,总面积3012.51平方千米。

长江由西向东流经县境22千米。境内方斗山、七曜山两大山脉近乎平行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 的地貌特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属亚热带欠湿润季风环流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宜种性强,海拔高程119米至1934.10米。

⑷ 石柱县有一块重约5吨的神奇巨石,只要用一根手指触摸其“痒处”,它便不停晃动,为什么呢

重庆石柱县有块5顿重的“怕痒”巨石,只要在它的“痒处”轻轻一触,巨石就会左右摇晃起来,并发出咯咯的“笑”声。当地传说这块石头是鲁班杰作,专家经反复查验后,认为石头“怕痒”是力学原因所致。石头真的怕痒?可能是滑天下之大稽吧!去年12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质专家罗来霖同记者一样,带着满腹疑问赶到石柱新乐乡九蟒村白岩坝组,被当地人称为“怕痒石”的巨石就位于该组拗石塆(小地名)。

而它之所以只能在“怕痒点”推动,其他地方推不动,是因为该石头重、摩擦力大,推动当然不易。而“怕痒石”与下面基石的接触面是个长条形,它的力矩也就是重力和重力所产生的力臂都是固定的,要让“怕痒石”动起来,所施力的力矩就要大于石头重力所产生的力矩,其中力矩越长,越省力。而“怕痒石”上的“怕痒点”处于力臂最长的位置,自然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石头动起来。而其他角度的力臂相对较短,自然也就推不动。

⑸ 九江市来说,石柱县到底属于什么方向

对于九江市来说,石柱县就是属于西边方向。

⑹ 重庆的地质结构

中梁山:华蓥山复背斜向南延伸的四条分支中的第二条(自东向西数)观音峡背专斜属。背斜顶部出露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经雨水溶蚀后形成狭长形槽谷,北段为“一山二岭一槽”,南段为“一山三岭二槽”。

缙云山:华蓥山复背斜向南延伸的四条分支中的第三条(自东向西数)温塘峡背斜。背斜顶部出露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段及极南段靠近长江的末梢部分经雨水溶蚀后形成狭长形槽谷,为“一山二岭一槽”。

真武山:铜锣山背斜在长江以南的部分。背斜顶部出露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经雨水溶蚀后形成狭长形槽谷,为“一山二岭一槽”。

平顶山:典型的向斜成山构造,位于中梁山背斜与铜锣山背斜之间,向斜经长期风化作用,周围较软岩石被流水侵蚀,较坚硬岩石则成为山岭。平顶山出露白垩系及侏罗系陆相红层沉积。

重庆市区:位于中梁山背斜与铜锣山背斜之间的向斜区域,向斜经长期风化作用,较软岩石被流水侵蚀,较坚硬岩石则成为山岭。主要的向斜山岭有平顶山、鹅岭、枇杷山等。重庆市区广泛出露白垩系及侏罗系陆相红层沉积。

⑺ 中国著名石柱是什么

钟乳石(stalactite),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西、云南是我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所产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洞内到处都是钟乳石,湿润清新,有的像玉柱从顶垂直到地,有的像雨云倒悬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涌连天,真是气象万千,蔚为奇观。”
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在大自然里,许多石灰岩地带(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形成了奇峰异洞,生长了钟乳石、石笋等。
钟乳石和石笋大不相同,一个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从上面垂下来;一个象春天从地面下“冒”出来的竹笋。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石柱,两头粗,中间细,不明底细的人还认为是谁凿出来的呢。在许多石灰岩洞里,钟乳石和石笋多数不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不是钟乳石折断了,就是过多的石灰质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变路径转移到另一处,又长出一根新的钟乳石。这样,钟乳石和石笋就不会“碰头”了。
地下水在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沟或是一个洞,或是一根钟乳石,或是一根石笋,或是一根石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树林”、“珠帘”等奇丽景象。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例如用来烧水的壶底常结一层垢。取出一些加些醋,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自来水里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们在加热时的分解产物,如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
因为大自然中温度没有煮开水那么高,所以钟乳石和石笋等的形成也就没有那么快,是经过几万年的长期沉积,不断变迁才形成的。
石笋 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CO2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就会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长的是石钟乳。 石笋和石钟乳是怎样形成的?是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 还有是因为由于地壳不断运动,海水退去,出现了绵延不断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山峰。这些露出来的石山,长期受雨水风霜冲刷,顶部变成刀山剑石状了。石峰底座,由于地史时期地下水的长期溶蚀,河水的长期冲击,渐渐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继续被溶蚀扩大,而溶于水中的石灰岩溶液,从洞顶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进二氧化碳进一步扩散,同时溶液受蒸发作用,形成饱和,剩余的碳酸氢钙沉淀,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 石钟乳的形成,同石笋形成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石钟乳从上往下长就是了。那些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长一米,就是一万年了。在地上长成一个尖锥体,很象竹笋,故名石笋。

⑻ 石柱县属于重庆江北还是南岸区

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就是隶属于重庆市管辖,不是属于重庆市江北区或南岸区的。

⑼ 重庆是属于什么地质地貌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

地形特征
[编辑本段]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地质地貌
丘陵

⑽ 重庆石柱属于重庆的哪个区

属于重庆黔江区。详情如下:

1、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长江南岸回、三峡库区腹心,答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2、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获得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辣椒生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