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综合水文地质图
Ⅰ 水文地质图系的图幅种类
(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地下水形成基础和分布背景的各类地质图件。如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地貌图、包气带岩性图等。
(2)综合或专门性水文地质图件:即直接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埋藏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的图件。如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分区图、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等。
(3)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或称要素性图件):即主要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为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及埋深图,地下水化学成分或某些离子等值线图、地下水水量(或富水性)分区图,某种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等。
(4)应用性图件(也称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即为解决某些与地下水有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或为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农田灌溉分区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工程布置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性:即为满足生产需要而编制的反映地下水水量、水质、环境地质等发展趋势的预测性图件及相应的管理、防范性图件。如地下水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质变化预测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等。
编制水文地质图系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每项调查成果的图系中,实际材料图一般是必需编制的。它主要反映调查工作各工种的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布置是否合理,同时也是编制其他图件的基础资料。
(2)水文地质图系以平面图幅为主,也常要求编制主要方向的有代表性的剖面图,以说明某个方向或深部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有时也需编制柱状图、立体结构图等。
(3)水文地质调查所编制的图件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阶段、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取得资料情况等来决定应编制的具体图件。一般在小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中,以基础性和综合性图件为主,单项特征性图件次之,而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可根据需要多编制成较小比例尺的镶图,附于主图(综合水文地质图)旁侧。在较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中,基础性与综合性图件仍是必需的,但重点是编制专门性、单项特征性、利用改造、规划性及预测管理性图件。在专项研究或生产阶段,应重点编制单项特征性、利用改造规划性及预测和管理性图件。
(4)在同一套图系中,各图幅所表示的同一内容和基本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一致,不能彼此矛盾。
(5)在一套图系中,主要图幅的比例尺皆应与水文地质调查的比例尺相一致。非主要图幅,可编成较小比例尺的附图或镶图。
上述各种图幅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可参阅有关规范和书籍。下面主要介绍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Ⅱ 工程地质图的一般读图步骤有哪些
矿区地形地质图与矿区范围图、水文地质图、底板等高线图、地层水平切回面图、勘探线剖面答图、煤层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等,急倾斜煤层还必须有煤层垂直投影图,在生产中自己必须填绘的巷道素描图,特别是穿层的巷道素描。
Ⅲ 如题: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与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区别都有哪些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应该是指基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各类图件的总版称。
其中矿井水文地质图权包括:
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6、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7、区域水文地质图
8、矿区岩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Ⅳ 谁知道《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538-1993》图例的意思
最左边的是表示富水性表示颜色,右边的两个代表标准色,下面数字代表的是回标准色序号,在上面与之对答应的是其百分比。这是需要你自己编辑颜色库来创建颜色的,比如第一个,打开MAPGIS中系统库中编辑颜色库功能,新建一颜色,下面的黄色条调制100%,青色调至50%,就生成了第一个颜色。依次类推,所有颜色都能做出来。
Ⅳ 实习六 读水文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 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实习内容
1. 阅读 《东王 村 地 区 水文地质 图》、水文地质 剖 面 图 (附 图三) 及 有 关 资 料(表Ⅱ6-1、表Ⅱ6-2) ,完成岩层含水性说明表 (表Ⅱ6-3) 。
2. 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3. 提交一份题为 《二 叠 系 灰 岩 含 水 层 的 补 给、排 泄、径 流 条 件简述》 的文 字报告。
附 读图提纲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 地形: 根据水文网的分布及剖面图上的地形和标高,分析本区地势及汇水条件。
2. 气候: 根据表Ⅱ6-1,分析本区降水特征和气温特征。
3. 水文: 水系发育情况,水系分布与地形、岩性、构造的关系,河水的补给来源,不同河段的流量变化等。
二、区域地质条件
1. 地层: 层序、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出露及分布情况。
2. 构造: 褶皱特征、断层走向、断距及性质。构造对地层分布、地形及水文网分布等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对地下水形成过程的控制作用。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 岩层含水性: 从下列各方面逐层分析哪些是含水层,哪些是隔水层; 对含水层进一步分析比较区分强含水层和弱含水层。
1) 岩性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 ;
2) 裂隙发育情况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以及钻孔资料) ;
3) 岩溶发育特征 (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钻孔资料,图面上岩溶发育及分布状况,岩溶地区水系发育特征) ;
4) 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
5) 钻孔单位涌水量。
2. 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泉的分布及泉、钻孔的水位与流量;泉、钻孔的水化学及水温资料 (表Ⅱ6-2) ;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各项:
1) 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2) 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
3) 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4) 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5) 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排泄方式、径流强度等) 。
3.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两盘岩性、出露于断裂带上泉的流量、水质、水温以及河水流量等,分析断裂带的导水性及其对二叠系和中侏罗统含水层的影响。
4.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清晰概念的基础上,估算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及二叠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表Ⅱ6-1 东王村地区多年 (1951 ~1970 年) 平均降水量及气温资料
表Ⅱ6-2 东王村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
注: t 的单位为℃。
表Ⅱ6-3 岩层含水性说明表
Ⅵ 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高度概括的一种中、小比例尺图件。这种图件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含水层的基本介质类型和埋藏类型、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径流条件、水化学特征和代表性的泉水和井点。对于五十万分之一以上小比例尺的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还应包括水文地质分区的内容。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一般是按国际地形图幅编制的,也可按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编制。编制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区域宏观水文地质条件;为国民经济建设的远景规划提供地下水资源上的依据;为各种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的进行提供设计依据;为洲际或跨国自然单元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提供基本版本。
按地质矿产部1982年出版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的基本原则,图中首先要划分出5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现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
综合性水文地质图,除反映上述主要的内容外,还应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地下水水质状况;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井;控制性水点(井、泉、钻孔)和地表水等;地下水流向;地表水和地下水补排关系;地下水开采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地下水水质,天然状况下的水质可用矿化度分级界线表示,对已污染水质的污染物,超标率等以及地热情况,一般只能用指示灯形式表示在图上。
Ⅶ 请教~~~~~根据水文地质平面图,如何做水文地质剖面图
作图步骤:1、根据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剖面线的位置和方向。2、确定回剖面图的比例尺。3、收答集整理资料(全面收集剖面线上及其邻近钻孔柱状图、含水层、隔水层、抽水试验资料、地形地质图等有关资料)。4、设计图面和绘制高程网。5、投绘平面与剖面的对应线(先将平面图上的经纬线与剖面线的交点投绘到剖面中)6、绘地形剖面.7、投绘钻孔柱状。8、投绘构造点。9、根据各地层时代,连接各点,连接各含、隔水层,有抽水试验资料,将抽水层段数据标出即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张地质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将水文资料放上就可以了。
Ⅷ 水文地质图的分类
按图件的内容和性质以及服务对象,水文地质图可以分为以下5类:
(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自然背景的各类基础图件,如:地质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地形等高程线图等。
(2)综合性图件:是反映区域地下水埋藏分布和水量、水质形成条件的图件,包括某些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件,如:区域性的综合水文地质图、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岩溶水文地质图及为水文地质计算服务的地下水概念模型图、地下水流系统及水资源分布图等等。
(3)单项地下水要素图件:仅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地下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水质分区图或某些离子(化学特征)等值线图、地下水量或富水性等值线图、地下水模数以及地下水径流模数和开采模数等值线图、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含水层顶(底)板等高线图、含水层埋藏深度图等等。
(4)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件:是为满足生产需要所编制的反映地下水水质、水量及环境地质的预测和管理方案的图件。如各种地下水水质预测与管理图、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等。
除上述各种水文地质图件外,在每个项目的成果图件中,尚应编制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实际材料图,以及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化学剖面和地下水剖面流网图。
Ⅸ 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特定的代表符号、色调和方式,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到图纸上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但它又不是野外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把野外获得资料在进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统化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反映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规律性。
按原地质矿产部颁布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的基本原则是:编图时首先要划分出五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示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和水质。并规定类型用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层次要分明,用色阶深浅表示富水性等级,埋深用等值线、线条、花纹符号等表示,水质用水点、等值线、符号等表示。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个亚类,每亚类又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为若干个富水等级,并圈定其界线。同一含水岩组也要区别其富水程度。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分为:①水量极丰富的: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②水量丰富的: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m3/d;④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为10~100m3/d;⑤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
多层结构含水层,一般可归并为潜水与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两组,用双层结构法表示,即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或浅层水),窄条代表下部(承压水或深层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图7-1)。
图7-1 双层结构表示法表示松散岩类孔隙水示例
埋深资料较多时,应绘制等水位(压)线,并表示出潜水位或承压水顶板的埋深;资料较少时,可分区分级用图例或不同线条表示。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内、比较稳定的裂隙孔隙水。不同含水层(组)或同一含水层(组)的不同地段应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出富水等级:即大于1000m3/d,100~1000m3/d,小于100m3/d三级。层状承压水的分布面积应于表示,其顶板埋深按<50m,50~100m,>100m表示。如有咸水还应反映出咸淡水分界面的埋深。如果上覆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则采取双层结构方法表示。
(3)岩溶水(或裂隙岩溶水):图上应分别表示出由分布均匀、相互连通的网(脉)状溶蚀裂隙或蜂窝状溶孔构成的统一含水层(体)和溶蚀管道发育而成的暗河水系;还应表示出岩溶均匀发育带和汇流富集带。应按泉及暗河流量与地下水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出富水等级。对大泉(域)和暗河(水系),按流量可分为100~1000 L/s,10~100 L/s,<10 L/s三个富水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亦可分为三级:<3 L/(s·km2)、3~6 L/(s·km2)、>6 L/(s·km2)。岩溶水埋深一般分为:<50m,50~100m,>100m三级。对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水,可用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各种形态的岩溶,也应表示在图中。
对岩性岩相变化复杂的裂隙岩溶水,应划分为四个亚类:①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90%以上;②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70%~90%;③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30%~70%;④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10%~30%。然后,据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划分其富水等级。
(4)基岩裂隙水:一般分为构造裂隙水(指层状、似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风化网状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亚类。其富水等级,按多数常见泉水流量分为:<0.1 L/s,0.1~1 L/s,>1 L/s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分为:<1 L/(s·km2),1~3 L/(s·km2),>3 L/(s·km2)三级,对接触带、岩脉等富水带和背、向斜等蓄水构造,亦应标出其富水部位。
(5)冻结层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和基岩类冻结层水两个亚类。亦可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采用双层结构方法,分别表示两层水的富水等级,必要时,应反映出冻结层厚度和冻结层下水的顶板埋深,圈出岛状冻结区范围。冰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现代冰川及沉积物和冰雪覆盖范围等,亦应表示在图上。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地下水质主要按矿化度划分。一般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 g/L),半咸水(3~10 g/L),咸水(>10 g/L),盐卤水(>50 g/L)。污染的和天然有害离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也应充分反映。
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除上述内容外,图中还应表示出:①控制性水点(井、孔、泉)及地表水系。水点要按规定的格式、色调进行标绘,如水点左侧通常注记统一编号,右侧注记水位埋深、水量、降深、矿化度等,井、泉用蓝色,钻孔用红色等;②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水源地的开采量,海水入侵界限,下降漏斗范围等;③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按水温,可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80℃),高温热水(80~100℃),超高温热水(>100℃)。在一般地区,可简化为:温泉(20~40℃),热泉(>40℃);④地层界线及地层符号与地质图基本相同,但地层系统可简化,各种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亦要标示出来;⑤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⑥重点地貌现象,如阶地、溶洞、暗河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必须附有1~2个区内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图,以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层组及其水文地质结构和某个方向上或深部水文地质变化规律。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应按平面图的富水性色谱着色(含水组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剖面图中除反映含水岩组外,还必须把有关水文地质内容表示出来,如水位、水头、控制性钻孔及涌水量、泉水点、咸淡水界面、蓄水构造等。另外,还应适当反映地貌特征(如阶地、溶洞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还要附有柱状图。原则上可利用地质图上的柱状图改编,主要表示水文地质内容,但要突出主要方面,简化次要方面,要重视第四系的水文地质要求,选择其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层层序,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某些内容可编制成较小比例尺的镶图,用以表示水文地质条件或开采利用条件中突出的一种或两种要素,以补充平面主图的某些不足。如地下水开采利用规划图、地下水资源分区图、水化学图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是否需要,还可附简要的分区说明表。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图例说明应简明扼要,以阐明富水性为主,富水性的等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其他仅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最后需要说明,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MapGIS、Coreldraw、Super⁃Map、Excel计算机制图系统等。计算机制图具有图形附带地质属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传统水文地质图表达信息的彻底变革,同时还具有随时修改、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易于保存和传输等优点。
Ⅹ 关于水文地质图
当然有可能,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