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怎么用钻孔柱状图画地质剖面图6

怎么用钻孔柱状图画地质剖面图6

发布时间: 2021-02-24 01:09:40

Ⅰ 教你如何画钻孔柱状图

MAPGIS虽然集成了大量的处理GIS数据的模块,但它在计算机辅助成图设计方面确实与AutoCAD相差甚远。作为地质工作者,画柱状图是一项基本功,MAPGIS软件现已成为国人地学“通用”软件,要成一张柱状图很要费一番功夫:通常有二种方法可供选择,1)、手工用直尺铅笔在磅纸上作好后,经扫描仪扫描后,再经矢量化成图。这种方法比较正宗,也是最“笨”的办法,虽然叫“电脑制图”,其实应该叫“穿新鞋,走老路”;2)、用一个已作好的柱状图作为“模板”,去掉“多余”的内容,采用“阵列复制”功能,从而实现“精确”定位,反反复复的利用这一单一功能,作一张图繁杂得“要命”,不过其精度比第一种要高得多。 现在都是计算机时代,如果利用计算机成图还是如蜗牛般“快”,那就失去了电脑成图的意义。如何让电脑自动绘MAPGIS钻孔柱状图,是本讲座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讨论把你带入到“自动成图”的“天堂”中。由于它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本讲座分为四部份:1、连接EXCEL;2、如何生成点文件(*.wt);3、如何生成线文件(*.wl);4、如何生成区文件(*.wp)。最后送大家一个编译好的生成钻孔柱状图的程序及VB的源代码程序(VB6下的工程文件等,经简单修改一下就可以变成你需要的模板) 本来网上有较多的关于VB与EXCEL连接的程序源代码,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在此我把该代码写一遍,其形式如下: Set My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Myapp.Visible = true Set MyBook = Myapp.Workbooks.Open("c:\windows\temp\GIS钻孔柱状图.xls") Set mysheet = MyBook.Worksheets(1) MyBook.CloseMyapp.Quit至此,你的程序就可以“认识”电子表格(c:\windows\temp\GIS钻孔柱状图.xls)了,如你要访问第8行、第2列的数据,用代码mysheet.Cells(8, 2).value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用到的就是确定EXCEL是有多少行(n),这个数值非常重要,因为如在钻孔中分多少层,我们事先不可知,数据是录入EXCEL中,要让电脑“自动判读”;一个钻孔要取多少件样,我们事先也不知道,它在特定的列有多少个(连续行)数据也得让电脑自行读取。这就需要一个函数n=mysheet.Range("A65536").End(xlUp).Row,有了这个数值,它就"会"计算出这个钻孔分了多少层,取了多少件样等内容 至此,电脑就架起了一道MAPGIS--EXCEL间的桥梁。 K5?

Ⅱ 什么软件出地质钻孔柱状图

北京理正岩土勘察软件,关于勘察报告上所需要的东西,基本都可以计算或者绘制出来专,软件设置的属是可以编辑报告文字部分的,但不适用,基本就用来作图,可以出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目前新版本是8.5过一点。

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还请记得采纳哦O(∩_∩)O~谢谢。

Ⅲ 技能培养——实训十八 钻孔柱状图、探槽素描图的绘制

一、实训目的

1)学会使用MAPGIS绘制钻孔柱状图。

2)熟悉探槽素描图的绘制。

二、实训素材

本实训素材数据保存于文件夹“jnsx-18”中。

三、实训步骤与内容

将实训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1)将地质实习的野外探槽素描图进行数字化(图7-1-1,图7-1-2),操作步骤参见实训十四信手剖面图的绘制。

2)利用Section工具系统绘制钻孔柱状图(图SX18-1)。操作步骤参见学习情境六任务一中的“使用Section绘制柱状图”的内容。

3)使用MAPGIS,结合Excel制作钻孔柱状图,原始数据见表7-2-1和表7-2-2,操作步骤参见本学习情境任务二的相应内容。

4)使用MAPGIS绘制钻孔柱状图(图SX18-1),参考以下操作步骤:

a.建立工作文件夹。在桌面上新建一个名为“钻孔柱状图”的文件夹,在“钻孔柱状图”文件夹中新建名为“工作目录”和“临时工作目录”两个文件夹。

b.设置工作环境。打开MAPGIS,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左下角的“设置”,弹出“MAPGIS环境设置”对话框,依次单击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库目录→系统临时目录进行设置路径。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c.新建工程。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图形处理→输入编辑,在弹出的“MAPGIS编辑器”对话框中选择【确定】,随后弹出“设置工程的地图参数”对话框,选择【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定制新建项目内容”对话框中选择【确定】按钮。

d.新建点线区。在工作台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根据作图需要可选择“新建点”“新建线”“新建区”,在弹出的“输入新建项目文件名”中输入“钻孔柱状图点”“钻孔柱状图线”“钻孔柱状图区”,选择【创建】。点的拓展名为“.WT”,线的拓展名为“.WL”,区的拓展名为“.WP”。

e.制作钻孔柱状图表头及框架的步骤如下:

将“钻孔柱状图点”“钻孔柱状图线”“钻孔柱状图区”前的方框点上“√”。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出现“点坐标输入”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依次输入(X,Y)的坐标:(0,0),(310,0),(310,40),(0,40),(0,0)绘制图头外框。每输入一次坐标都需要点击【下一点】,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坐标点的输入。在输入最后一个坐标点后,选择【完成】按钮,可完成图头外框(图SX18-2)。

选择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用鼠标选中图头外框的左上角,单击鼠标左键,进行剪断(图SX18-3)。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选择图框左边框(图SX18-4),弹出“阵列拷贝”对话框,将“阵列行数”改为“0”“阵列列数”改为“32”“行间间距”改为“0”“列间间距”改为“10”(图SX18-5),选择【OK】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6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第7,8,12~20,27~31条线删除(图SX18-7)。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输入坐标(200,30),(310,30),点击【完成】,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输入坐标(210,20),(240,20),点击【完成】(图SX18-8)。

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U命令,再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多余的线删掉(图SX18-9)。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弹出“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将“注释高度”和“注释宽度”都改成“4”,排列为“横排”,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头相应位置输入相应横排文字(图SX18-10)。

图SX18-1 钻孔柱状图

图SX18-2 图头外框

图SX18-3 图头外框的左上角剪断线

图SX18-4 图框左边框

图SX18-5 阵列拷贝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将排列改为“竖排”,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头相应位置输入相应竖排文字(图SX18-11)。

图SX18-6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7 删除多余的线结果

图SX18-8 输入横线

图SX18-9 删除多余线的结果

图SX18-10 输入相应横排文字

图SX18-11 输入相应竖排文字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点参数”命令,选择图头“黄金矿区ZK520 钻孔柱状图”,弹出“点参数”对话框,将“注释高度”“注释宽度”“注释间隔”都改为“10”,单击【确定】。

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图头及图头内文字移动到适当位置(图SX18-12)。

图SX18-12 图头及图头内文字移动到适当位置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U命令,选择图头内相应文字,弹出“点对齐信息”对话框,选择“水平方向对齐”,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13所示。

图SX18-13 完成图头相应文字对齐

运用相同的方法,对图头中需要的文字进行“对齐坐标”进行垂直对齐。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命令,选择“地层时代”“换层深度”,弹出“操作信息”对话框,单击【是】,弹出“注释参数”对话框,调整“注释间隔”(图SX18-14),单击【确定】,完成后如图SX18-15所示。对剩下的文字修改“注释间隔”,达到美观的效果。

图SX18-14 调整注释间隔

图SX18-15 完成调整注释间隔

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将图中的“(米)”,“(%)”,“1∶100”拷贝到相应位置。

通过执行上述命令,完成“图头”的制作(图SX18-16)。

图SX18-16 完成图头

6)制作钻孔柱状图外框及输入钻孔柱状图内数据。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根据表SX18-1 中数据,输入坐标(0,0),(0,-200),画出一条竖直的线(图SX18-17)。

表SX18-1 钻孔数据记录表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阵列复制所画的直线,“阵列拷贝”框内信息如图SX18-18所示,绘制结果如图SX18-19所示。

图SX18-17 画一竖线

图SX18-18 设置阵列拷贝参数

执行工具栏中“删除线”,将不需要的线删除(图SX18-20)。

图SX18-19 阵列复制结果

图SX18-20 删除多余线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将如图SX18-21所示线段进行联接。

图SX18-21 将所示线段进行联接

对联接好的线段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阵列拷贝]信息如图SX18-22 所示(“行间间距”为“换层深度”*10),对所联接的线进行阵列复制,完成后如图SX18-23所示。

图SX18-22 阵列拷贝

图SX18-23 阵列复制结果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在“输入点单元”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注释”“注释高度”“注释宽度”改为“4”,排列方式为“横排”,在图中相应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弹出“注释编辑”对话框,输入相应文字(如5.55),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命令,将所输入文字拷贝到相应位置(图SX18-24),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选择所拷贝的一列文字,在弹出的“点对齐信息”对话框中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单击【OK】。

执行命令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将所对齐的一列文字进行阵列复制。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阵列行数”改为“0”,“阵列列数”改为“9”,“行间间距”改为“0”,“列间间距”改为“10”,单击【OK】(图SX18-25)。

图SX18-24 输入文字

图SX18-25 对齐坐标

执行工具栏中“删除点”命令,将多余的点进行删除,删除后如图SX18-26所示。

图SX18-26 删除多余的点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文本”命令,选择修改后的文字,弹出“注释修改”对话框,根据表格内数据,对柱状图内的文字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如图SX18-27所示。

图SX18-27 修改文本

执行L 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岩心描述”做边框线,弹出“阵列拷贝”对话框,将对话框内数据进行如图SX18-28 的设置,单击【OK】后如图SX18-29所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版面”。在岩心描述空白处反复点击鼠标左键,弹出“排版编辑窗”对话框,在“排版编辑窗”内输入少量文字。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选择刚才输入的“版面”,弹出“点参数”对话框,将“点参数”中的内容做如图SX18-30 的修改,修改完成后如图SX18-31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拷贝点”命令,将所输入的“版面”,根据需要进行复制到相应的位置(图SX18-32)。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文本”,选择所输入“版面”,弹出“排版编辑窗”,对所有的版面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版面”移动到合理的位置,修改完成后如图SX18-33所示。

图SX18-28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29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30 修改点参数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U命令,选择所有“版面”,弹出“点对齐信息”对话框,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单击【OK】。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输入线E命令,弹出“造线信息”对话框,单击【确定】。

在每个版面的间隔部分画一条横线(图SX18-34)。

执行L线编辑→复制线命令,将所画线段进行复制(图SX18-35)。

执行 L 线编辑→延长缩短线→靠近线命令,先选择所要被靠近的线段,如图SX18-36右侧绿色线段,在选择需要执行靠近命令的线段,如图SX18-36 中鼠标大十字光标所在的线段。将线段两端分别靠近左右两端的线段,完成后如图SX18-37所示。

图SX18-31 修改点参数结果

图SX18-32 拷贝点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命令,将岩心描述左边的线段与岩心描述中的相应线段进行联接,每联接一条线,需单击鼠标右键后,才能进行下两条线段的联接,联接后如图SX18-38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岩心描述”中之前所阵列复制的线进行删除,如图SX18-39所示线段,删除后如图SX18-40所示。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命令,将“采样情况”中的线段进行联接(图SX18-41)。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根据表SX18-1所示数据,对所联接的线进行阵列复制(图SX18-42),阵列复制后如图SX18-43所示。

图SX18-33 修改文本

图SX18-34 在版面的间隔画一条横线

图SX18-35 复制线

图SX18-36 靠近线

图SX18-37 靠近线结果

图SX18-38 联接线

图SX18-39 删除线

图SX18-40 删除线结果

表SX18-2 数据

图SX18-41 联接线

图SX18-42 阵列复制

图SX18-43 阵列复制结果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弹出“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在对话框内进行如图SX18-44的设置,单击【确定】。

在图中相应位置输入“H1”,然后执行工具栏中的“复制点”,将其复制到相应位置(图SX18-45)。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选择所复制的点,在“点信息对齐”对话框中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命令,单击【OK】。

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A命令,选择对齐坐标后的点,在“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46的设置,拷贝完成后如图SX18-4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选择所需要修改的所有文字,根据已选定的文字在“注释修改”中依次进行修改,修改完后,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文字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7)制作图例及责任框。

执行N 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48的设置后,单击【确定】。在图中适当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图例”,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49所示。

图SX18-44 输入点图形参数设置

图SX18-45 复制点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 K,在“坐标输入”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0~图SX18-54 的操作,最后一点需先选择【下一点】,再选择【完成】按钮,完成后如图SX18-55 所示。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线命令,选择所画图例框,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6的操作,完成后如图SX18-57所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8的操作,单击【确定】。

在图中相应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文字。如“灰岩”单击【OK】。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命令。选择所输入的文字,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9的操作,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60所示。

图SX18-46 “阵列拷贝”对话框

图SX18-47 修改调整文本

图SX18-48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图

图SX18-49 注释编辑后结果

图SX18-50 坐标输入-1

图SX18-51 坐标输入-2

图SX18-52 坐标输入-3

图SX18-53 坐标输入-4

图SX18-54 坐标输入-5

图SX18-55 坐标输入结果

图SX18-56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57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58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

图SX18-59 【阵列拷贝】对话框

图SX18-60 阵列拷贝后结果

图SX18-61 岩心描述修改后结果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根据“岩心描述”中的岩性对所阵列复制的文字进行修改,修改后如图SX18-61所示。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命令,在弹出的“坐标输入”对话框中依次输入X,Y的值为(0,0)、(50,0)、(50,50)、(0,50),(0,0),接着先选择【下一点】命令后再选择【完成命令】,完成后绘制出一个50*50 的方框,如图SX18-62所示。

图SX18-62 完成后结果

执行L线编辑→移动线B→移动线命令,如图SX18-63所示,选择所绘制的方框,移动至如图SX18-64所示位置。

图SX18-63 移动线

图SX18-64 移动线位置

执行工具栏中“剪断线”命令(图SX18-65,图SX18-66),将所移动的方框左上角与右上角进行剪断操作。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方框上面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输入阵列行数5,列数1,行间距-10,列间距0,点击【OK】。选择方框左边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输入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30,点击【OK】。

图SX18-65 剪断方框左上角的线

图SX18-66 剪断方框右上角的线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命令,将对应的文字输入至责任框内,通过“移动点”“修改点参数”等命令将所输入文字进行调整,调整至如图SX18-6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灰岩的图例框进行剪断(图SX18-68)。

图SX18-67 在责任框中输入文字

图SX18-68 剪断图例框的线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图例框上面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69所示的操作。

执行工具栏中“剪断线”命令,将图例框左边的线段进行如图SX18-70剪断。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图例框左边所剪断的线,进行如图SX18-71所示操作,完成后如图SX18-72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根据灰岩的图例,将多余的线进行删除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73所示。

图SX18-69 阵列复制参数

图SX18-70 剪断图例框左边的线段

图SX18-71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72 阵列复制图例线段结果

图SX18-73 删除多余的线完成“灰岩”图例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I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子图”,单击“子图号”,在弹出的“选择子图”对话框中,找到需要的子图,单击【确定】,在“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对“子图高度”、“子图宽度”进行如图SX18-74的调整,单击【确定】。若子图过大或过小,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命令,在弹出的“点参数”对话框中,对“子图高度”、“子图宽度”进行适当调整(图SX18-75)。

图SX18-74 输入点图形参数

图SX18-75 修改点参数

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A命令,选择所绘制的子图,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4,行间距0,列间距5。单击【OK】后如图SX18-76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命令,对所阵列复制的子图进行统一的复制,复制至如图SX18-7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点”命令,将图中多余的点进行删除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78所示。

图SX18-76 阵列复制一行点

图SX18-77 阵列复制的子图

图SX18-78 删除多余的子图

根据上述步骤,结合各岩性图例,完成剩下的图例(图SX18-79)所示。

8)制作表中柱状图栏的岩性花纹。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柱状图左边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1,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5。单击【OK】后如图SX18-80所示。

图SX18-79 完成的图例

图SX18-80 阵列复制柱状图左边的线段

选择所阵列复制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1,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20,单击【OK】。

执行L线编辑→复制线G命令,选择图例中灰岩的图例(图SX18-81),将图例复制到柱状图相应位置(图SX18-82)。

图SX18-81 灰岩图例

执行L 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所复制的图例,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6,列数2,行间距-6.66,列间距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3所示。

根据上述方法,将柱状图中的其他图例进行补充完整,如图SX18-84所示。

9)图形造区。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所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进行剪断操作(图SX18-85,图SX18-86)。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所剪断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3,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7所示。

图SX18-82 图例复制到柱状图相应位置

图SX18-83 阵列复制灰岩图例

图SX18-84 阵列复制其他的图例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如图SX18-88所示线段上下进行剪断。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所剪断的最上面的小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3,列数1,行间距-10,列间距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9所示。

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U命令,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图形造区命令,选择如图SX18-90 所示的小方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区参数”对话框中(图SX18-91)。单击“区参数”中的“填充颜色”命令,在弹出的“选择颜色”对话框中选择“黑色”,单击【确定】,根据上述方法,将剩下的小方框进行图形造区,绘制成黑白相间的区(图SX18-92)。

图SX18-85 剪断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1

图SX18-86 剪断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2

图SX18-87 阵列复制线

图SX18-88 剪断上下线段

图SX18-89 阵列拷贝后的结果

图SX18-90 小方块

图SX18-91 【区参数】对话框

图SX18-92 图形造区结果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阵列复制区P命令,选择所造出的黑白相间的区,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1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93所示。

图SX18-93 阵列复制区

图SX18-94 删除区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删除区F命令,删除后如图SX18-94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之前所绘制的线段进行删除,完成后如图SX18-95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将图例中一个多余的图例进行修改,绘制成如图SX18-96所示。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输入线E命令,在采样位置图例框中,绘制如图SX18-97的图形,并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命令。

图SX18-95 删除线

图SX18-96 修改多余的图例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图形造区命令,将采样位置中的线段进行图形造区,绘制成如图SX18-98所示。

图SX18-97 采样位置图例框绘制图形

图SX18-98 图形造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I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99所示的设置,单击【确定】。在图中相应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H1”,并通过工具栏中的“修改点参数”,“移动点”命令,绘制成如图SX18-101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拷贝点”命令,将“采样位置”中的“H1”复制到柱状图中如图SX18-101所示位置。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将图中的采样位置进行修改。

10)工程输出。

执行“工程输出”命令。

执行F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工程输出编辑”对话框中的“页面设置”中选择“系统自动检测幅面”命令,单击【确定】。

执行R光栅输出→生成JPEG图像命令,在弹出的“设置输出位图的分辨率”对话框(分辨率为300)中单击【确定】。

图SX18-99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设置参数

图SX18-100 输入移动H1 点

图SX18-101 “H1”复制到柱状图中

执行“C返回编辑”命令,关闭MAPGIS,弹出“MAPGIS编辑系统”对话框,选择【是】。在弹出的“MAPGIS”对话框中,进行点线区的保存,选择【是】。在弹出的保存界面中,选择自己的目录,修改文件名进行保存。

四、提交实训成果

提交电子作业和打印纸质作业,删除工作目录下带扩展名“~”的文件,将所有文件打包为.rar格式提交到教师计算机。

五、思考与讨论

讨论交流实测地质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Ⅳ 急求 CAD绘制地质图剖面图的方法 详细点的

1、根据实测资料编制
(1) 确定剖面线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线均匀分布)
A尽量沿远勘探线布置
B尽可能通过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
C垂直煤层(煤岩层)的总体走向

(2) 选定比例尺
1:1000或1:2000
(3) 收集整理编图资料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柱状图
B剖面线切过的井巷实测剖面图
C矿井地形地质图
D采掘工程平面图
E其它综合性图件
(4) 设计图面、画高程网

(5) 投绘平面与剖面对应线
A坐标线

±0水平切面 剖面图
B准线

(6) 绘地形剖面图

(7) 投绘钻孔柱状图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

B临近剖面线的钻孔
① 垂直投影法

② 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钻孔用虚线表示
②一般采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断层投影
(8) 投绘巷道
A剖面线切过的巷道

B剖面线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绘)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虚线表示)
① 与剖面线平行的巷道(长度。坡度不变)
② 与剖面线斜交的巷道
Ⅰ水平巷道 长度缩短
Ⅱ倾斜巷道 长度缩短、坡度增大
(9) 投绘煤岩层和构造点
A剖面线切过的煤岩层和断层
B剖面线附近的煤岩层和断层
① 走向延长法
② 辅助剖面法
(10) 对比连接
(11) 审核清绘
2、根据水平地质切面图编制

(1)已知两个水平切面

(2)已知一个水平切面

3、根据煤层顶底板等高线编制

用到的方法:直接投点 插入法 走向延长法 断层面等高线法

Ⅳ 怎样绘制地质剖面图

我有全套的地质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资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对你有帮助没有。或者给金币,传给你全套的。二、矿井地质剖面图编制方法1、根据实测资料编制(1)确定剖面线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线均匀分布)A尽量沿远勘探线布置B尽可能通过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C垂直煤层(煤岩层)的总体走向 (2)选定比例尺1:1000或1:2000(3)收集整理编图资料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柱状图B剖面线切过的井巷实测剖面图C矿井地形地质图D采掘工程平面图E其它综合性图件(4)设计图面、画高程网(5)投绘平面与剖面对应线A坐标线 ±0水平切面 剖面图B准线 (6)绘地形剖面图 (7)投绘钻孔柱状图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 B临近剖面线的钻孔①垂直投影法 ②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钻孔用虚线表示 ②一般采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断层投影(8)投绘巷道A剖面线切过的巷道 B剖面线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绘)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虚线表示)①与剖面线平行的巷道(长度。坡度不变)②与剖面线斜交的巷道Ⅰ水平巷道 长度缩短Ⅱ倾斜巷道 长度缩短、坡度增大(9)投绘煤岩层和构造点 A剖面线切过的煤岩层和断层 B剖面线附近的煤岩层和断层①走向延长法②辅助剖面法(10)对比连接(11)审核清绘2、根据水平地质切面图编制 (1)已知两个水平切面 (2)已知一个水平切面 3、根据煤层顶底板等高线编制用到的方法:直接投点 插入法 走向延长法 断层面等高线法怎样绘制地质剖面图

Ⅵ 用CAD做钻孔地质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怎么做会的高手教下我,重谢。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

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要求;有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 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1、勘察说明书
2、地质柱状图
3、地质剖面图
4、勘探点布置平面图
5、土工实验报告

Ⅷ 地质中钻孔剖面图如何绘制啊我是新手,急需要各位高手的指点,最好能系统的给讲解一下。

我们一般用理正辅助画图
先建立工程,输入工程名称和工程编号。每个工程有一个特有的工回程编号,理答正默认这个工程的文件存储在以这个工程编号命名的文件夹里面。
然后是数据录入。包括标准地层表、勘探点表、分层深度表、剖面表。把这些一个不拉的输完。
再然后就是出图了,在理正CAD里面。生成剖面的时候,要先设置各个选项,包括比例尺、插入点、块格式、生成的选项等等。
最后是后期修改,比如画溶洞、绘制图框等等。
大致就是这些步骤,如果还有细节问题楼主你再问。

Ⅸ 地质柱状图如何画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我找了十多年的矿,做过很多剖面图和柱状图,也没有答得很完整。

Ⅹ CAD画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的问题

楼主你好:CAD之基本就在于制图,就像你所说的画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如果您电脑上的CAD软件运行正常就可以直接画出平面图了,就行在图纸上画图一样,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