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区域用色地质图标准怎么看

区域用色地质图标准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1-02-24 01:07:29

㈠ 标准区域地质图的图面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地质信息

1、内容来:主图 图例 柱状图 剖面自图(一般两条) 责任表。
2、地质信息:
主图:地层(当然需要填色)、断层(一般使用红色笔)、褶皱、区域的地貌需要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铁路、公路等)当然一些文字性标志也需要的(例如什么山、什么坝、填色的部分是哪个地层等)
图例:每种地层对应一种颜色,整体来说都有规定的颜色;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志,断层,陡坎等。
柱状图:地区的柱状图反应了该区域的所有地层,包括其地层厚度,岩性特征和化石,矿藏资源,沉积环境等
剖面图:在地图上选择一个能够反应地层和构造运动的一条线,绘制其剖面图,当然其中有些部分在主图上面看不出来,但是需要根据主图和柱状图等信息推测出来,如复杂褶皱、覆盖的地层。
责任表:这个就简单了,内容有单位 、图名、比例尺、编号、制图人、日期、数据来源等。

这些信息在绘制地质图的时候都会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图的放置的地方,占用大小等都有规定。而绘制这些提交的还包括你的原始数据,参考的资料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㈡ 区域地质图及其分类

地质图是经过专门地质填绘或编绘(有时是填绘与编绘相结合)获得的,是运用图面要素把出露于地面的各种地质体、地质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尺的要求和空间方位关系表示在平面地形图上的专门性图件。

图面要素主要指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颜色、线条等。一幅完整的地质图通常由图名、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主图、图例、接图表、责任栏、辅助性附图(也称副图)及注释等构成。主图即为图框线限定的全部区域,一般排放于图的中心区,图名及线段比例尺位于其上,接图表和责任栏一般位于其下。辅助性附图主要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表或综合柱状地层划分表(一般位于主图左侧)、图例(一般位于主图右侧)、图切剖面(一般位于主图之下),有些地质图在主图外还有如岩石谱系划分表、图幅所在大区构造位置图、构造单元图等,有时还见有岩石地层格架图、年代地层格架图、火成岩的构造环境判别图、主要沉积体的典型基本层序图等。由于不同图幅出露地质体的差异,或是图幅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的差异,各图在主图之外的辅助性附图及注释中所表达的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功能是辅助读图,增加图幅关键信息量,突出反映图幅中的最大地质成果,或对图幅内某个局部地质问题的专门性注释和解释。这些辅助性附图及注释在图上排放的位置一般不做强行规定,只要配合主图,排列紧凑、布局美观即可。

随着地质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地质图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不同时期的地质图,会全面反映该时期的地质理论水平、科学研究手段的先进性、测试能力与精度水平、制图水平、印刷水平,也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地质研究与经济状况的标志。不同类型和不同精度的地质图,反映该类图的服务对象、方式、用途,尤其反映地质科学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水平。

地质图除按比例尺的大小分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三种外,还有其他多种专门性分类。按图面主要内容可分为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按图幅范围可分为全球地质图、大区地质图、成矿区带地质图、分省地质图、小区地质图、局部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按工作手段和图幅精度可分为实测地质图、修测地质图、编测地质图、编绘地质图。按专业性质和表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地质图、矿产地质图、火山岩地质图、变质岩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貌地质图、灾害地质图、遥感地质图等。另外还可按图幅的保密级别等对地质图进行分类。

㈢ 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了解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看图例。了解图幅区内出露的地层、岩体,它们的岩性、时代、代号及色标。了解区内的构造、矿产,它们的性质、类型、符号及色标。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根据图中地形等高线,分析区内山脉的走向变化、地势分布(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水系发育情况等。有的地质图上没有地形等高线(多为小比例尺地质图,如图13-46),一般可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的特点,如河流的主流总是流经地势较低的地方,支流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顺流而下地势越来越低;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地区总是比河谷地区要高等。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分布规律、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

4)粗读地质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图区内一般地质情况:①地层分布情况,老地层分布的部位,新地层分布的部位。结合地层柱状图了解区内地层时代、岩性、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②岩浆岩的性质及分布,岩体与地层、构造、矿产的关系。③地层、岩体的变质程度,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及特征。④褶皱、断层的性质、类型及展布情况,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等。⑤矿产种类及分布情况,与地层、岩体、构造的关系。

5)阅读剖面图。了解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从剖面上了解地形起伏变化,以及地层、岩体、构造等在地下的延伸状况和组合形态。结合地质图上平面特征,加深对区内地质特征的了解。

6)详细阅读。在掌握全区地质构造概况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地质构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要重点了解的某一块段或某方面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分析。

7)归纳总结。把区内所有的地质特征联系起来,分析总结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历史,阐明矿产成因与分布规律。

本章要点

1.构造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属于内力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升降、岩石变形、变位,以及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乃至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2.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或拉张,产生变形、变位,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断裂和地堑、裂谷等,又称为造山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往往表现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兼而有之。

3.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但是经过漫长的地史时期,构造运动会使地球产生巨大的变化。构造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与周期性。

4.岩石的产状由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数值来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在野外直接用罗盘测量,一般只记录倾向和倾角两个数据,记为:倾向∠倾角。

5.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是研究和恢复地球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地壳中普遍存在、最常见的地质现象。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褶皱具有以下要素:核、翼、轴面、枢纽、转折端。褶皱的基本类型是背斜与向斜。背斜核部为老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向斜核部是新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

5.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发生破裂,称为断裂构造,是地壳中普遍发育的构造形式之一。通过节理的研究,了解区域性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和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有助于研究断层、褶皱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性质。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6.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是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成的,剪节理实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7.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由两条或多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可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汾渭河地堑以及国外著名的贝加尔湖地堑、莱茵河地堑、东非裂谷地堑等;逆冲推覆构造可形成飞来峰与构造窗;平移断层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

8.断层的识别标志有:擦痕、阶步、断层角砾岩、断层泥、不连续的地质体(不同地质体或同一地质体的不同部分直接接触)、某些地层重复出现或缺失、拖曳褶曲、伴生节理、断层崖、负地形等。

9.断层形成时代主要是依据切割、充填、上覆地层等关系来判断。基本原则为:(1)断层发生的年代晚于被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的年代,早于覆盖在断层之上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层的年代;(2)若断层切断岩体,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若断层被岩体、岩脉所填充,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前。

10.接触关系共有五种类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与侵入体之间有: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相对较为稳定,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状态。假整合接触是地壳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底砾岩是判断假整合的重要标志。角度不整合接触表示该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侵入接触说明该地区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引起岩浆侵入,形成了侵入体,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侵入围岩的年代。沉积接触表明,侵入体形成后,地壳先上升使其遭受风化剥蚀,后又下降接受沉积,该侵入体的年龄老于其上覆岩层的年龄。

11.槽台说将陆壳划分为活动的地槽区和稳定的地台区,以及两者邻接部位的过渡区。地槽区是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狭长地带,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形成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地台区是地壳上面积宽广、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沉积盖层。过渡区既具有地槽特征又含有地台的性质。

12.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海洋也只有一个围绕着它的“泛大洋”。

13.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插入地下,返回软流圈,造成物质循环。

14.在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板块构造理论正式被提出来。它以地球整个岩石圈板块的活动方式为依据,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构造运动模式,对一些全球构造问题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是当今最重要、最热门的地学理论。但是关于板块驱动机制的问题,至今未有满意的结论。

15.根据板块边界,将全球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有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它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16.一幅正式的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果是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地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理想的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目前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7.阅读老师提供的地质图,按阅读步骤与方法,分析图中地层、岩体、构造等的分布及特征。提交一份文字说明(读图报告)。

㈣ 如何阅读地质图

准确的说应抄该是地形地质图,袭就是带等高线的地质图。 地质图中内容很丰富,不同类型地质图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阅读重点也不同(视你的目的而定)。 总体上阅读地质图的顺序应是:看区域,看局部,再看区域,即总、分、总。 1、看区域。首先看图例,了解这个地区总体上的地层发育情况、接触关系情况、构造类型情况、岩浆活动情况,其次看图区,大致了解地形地貌和水系情况以及地层、不整合面、构造、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情况。这时在大脑里树立了这个地区总体地形、地质概况。 2、看局部。对图中每一条断层、岩体、岩层产状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其性质、类型、基本特征。 3、看区域。在对局部地质现象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特征。如果你的意思只是说如何判断倾向、倾角,简单地说有两种办法: 1、V字形法则(内容我就不展开了),它是定性分析倾向倾角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即地层倾向、倾角与山坡坡向、坡角的关系 2、三点法(内容不展开),它是定量计算倾角的方法

㈤ 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是区域地质图的载体,因此地形图的比例尺决定了区域地质图的图幅范围、边界和面积。

按照国际地形图分幅原则,一幅1∶100万地形图经度为6度,纬度为4度。一幅1∶100万地形图包含了4幅1∶50万地形图,16幅1∶25万地形图,36幅1∶20万地形图,144幅1∶10万地形图,576幅1∶5万地形图,2304幅1∶2.5万地形图。因此,通常进行的区域地质调查图中,一幅1∶25万地质图经度为1度30分,纬度为1度,一幅1∶20万地质图经度为1度,纬度为40分,一幅1∶5万地质图经度为15分,纬度为10分。即:16幅1∶5万地质图构成1幅1∶20万地质图,36幅1∶5万地质图构成1幅1∶25万地质图。

国际上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图幅比例尺,A代表1∶100万、B代表1∶50万、C代表1∶25万、D代表1∶10万、E代表1∶5万、F代表1∶2.5万、G代表1∶1万。地形图的详细行列式编号方法等参考有关测绘学知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898—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依比例尺的不同,区域地质图主要分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三种。

小比例尺区域地质图,比例尺为1∶50万~1∶100万,主要为研究全球、洲际等大范围内的概略地质构造情况等服务,通常由概略地质调查编绘而来,或是由中大比例尺地质图缩编而来,不属于区域性调查的成果。我国已全面完成了1∶100万地质编图,近年相继完成了各省和各大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的编图工作。

中比例尺区域地质图,比例尺为1∶25万、1∶20万、1∶10万。主要用于研究省际、中大区域内较详细的地质构造情况和矿产分布概况,调查各种矿产的分布规律,圈定找矿远景区。此类地质图多由区域地质调查而来。我国于1952年筹建首个区调队,1955年成立中苏合作区调队,1958年在全国组建各省专业区调队,开展了重要构造带、成矿区带的1∶20万区域地质图(多数还同步开展了同比例尺矿产图)的调查工作,到1990年已完成约占国土面积的72.0%区内的1∶20万区域调查工作,此后停止了1∶20万调查工作。1996年我国开始了1∶25万试点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于2000年展开了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尤其是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空白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我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有实测、修测、编测三种方法。对已完成的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以修测为主;未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以实测为主;而地形条件极为复杂、交通极为困难的地区主要参考前人科研、矿调等资料并结合遥感地质解译等手段以编测为主。

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图,比例尺为1∶5万~1∶2.5万。我国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以1∶5万为主,一般优先安排在成矿远景区带、国家重点项目区、重要经济建设区和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以及需要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地区。仅在部分国家重点项目区如核电选址区等开展了1∶2.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按照国家统一规划进行。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都必须由国土资源部进行统一登记管理,使其按照国家统一规划进行。

㈥ 谁知道《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538-1993》图例的意思

最左边的是表示富水性表示颜色,右边的两个代表标准色,下面数字代表的是回标准色序号,在上面与之对答应的是其百分比。这是需要你自己编辑颜色库来创建颜色的,比如第一个,打开MAPGIS中系统库中编辑颜色库功能,新建一颜色,下面的黄色条调制100%,青色调至50%,就生成了第一个颜色。依次类推,所有颜色都能做出来。

㈦ 水文地质填用色标准

没有水文的
你可以参考DZ_T 0301-2017 海洋地质图图例图式及用色标准或者地质的

㈧ 需要1/5万地质图用色标准,有的同志请帮忙一下。

这 还有这个标准?

㈨ 求助: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怎么用啊

图案颜色就是抄要填入图案线条的袭颜色,填充颜色就是该区域内的颜色.颜色在此系统中分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印刷行业常用的CMYK,就是分色输出法,每种颜色由四个数字组成;另外一种方法是显管蓝绿红方法,也是每种颜色由三个数字组成.填入图案是按指定图案连续填写的,所以图案高度和宽度,是指将填入图案单个的高宽度,由此高宽度连续填写.我不是高手,但我做过,希望能给你点帮助

㈩ 绘制地形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看地形地质图

先问你是实测的还是放大的或者是描绘的,或者是有了地形图后再专绘制地质图的,属你对这些应该是一个外行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需要有地质知识的人才能够看得懂的。但是一般的地质图,只要是上了颜色的,颜色越浅的,地层越新,颜色越深的,地层越老。红色的是构造,对于外行的人,我只能是这么回答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