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报告怎么弄
A. 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耕地质来量等别更新自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B. 耕地质量评价报告怎么写呀
http://www.tadx.com.cn/show_info.asp?artid=949
C. 什么是耕地等别
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的《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回级国家标准,为答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
D. 广东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标书怎么写
最好找个专业的标书公司
E. 指标区农用地(耕地)质量等别分析
根据福建省地形地貌特点,全省耕地共划分为滨海围垦区、沿海平原区、低丘台地区、丘陵山地区和山间盆地区等 5 个指标区,由于影响耕地形成和发育的自然及社会因素构成因地形地貌类型而异,导致不同指标区的耕地质量差异明显(表 4-7 ~表 4-9)。
表 4-7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分析结果表
表 4-8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利用等分析结果表
表 4-9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经济等分析结果表
表 4-10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较表单位:公顷
从表 4-10 结果可见,福建省滨海围垦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以 19 ~ 23 等为主,合计面积20941.7 公顷,占全省滨海围垦区耕地总面积的 67.58%;沿海平原区也以 19 ~ 23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11658.3 公顷,占全省沿海平原区耕地总面积的 71.51%;低丘台地区以 15 ~ 21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43623.3 公顷,占全省低丘台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85.28%;丘陵山地区以11 ~ 21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705881.7 公顷,占全省丘陵山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92.82%;山间盆地区以 15 ~ 23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238298.1 公顷,占全省山间盆地区耕地总面积的89.75%。
表 4-11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利用等别面积比较表单位:公顷
从表 4-11 结果看出,福建省滨海围垦区耕地利用等别以 10 等和 16 ~ 18 等为主,合计面积 20174.8 公顷,占全省滨海围垦区耕地总面积的 65.10%;沿海平原区以 9 ~ 11 等和 16 ~ 21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27141.0 公顷,占全省沿海平原区耕地总面积的 81.42%;低丘台地区以 8 ~ 11 等和 14 ~ 17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31543.4 公顷,占全省低丘台地区耕地总面积的78.11%;丘陵山地区以 5 ~ 18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668158.6 公顷,占全省丘陵山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87.86%;山间盆地区以 14 ~ 18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216726.8 公顷,占全省山间盆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81.63%。
表 4-12 福建省各指标区耕地经济等别面积比较表单位:公顷
表 4-12 结果表明,福建省滨海围垦区耕地经济等别以 9 ~ 11 等和 14 ~ 17 等为主,合计面积 24879.1 公顷,占全省滨海围垦区耕地总面积的 80.28%;沿海平原区以 10 等和 14 ~ 19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04155.7 公顷,占全省沿海平原区耕地总面积的 66.70%;低丘台地区以8 ~ 11 等、16 等、17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113566.7 公顷,占全省低丘台地区耕地总面积的67.44%;丘陵山地区以 9 ~ 15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594426.5 公顷,占全省丘陵山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78.16%;山间盆地区以 12 ~ 19 等耕地为主,合计面积 228175.4 公顷,占全省山间盆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85.94%。
从上述综合结果可见,福建省滨海围垦区、山间盆地区和沿海平原区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质量均较高,以高等别耕地占优势,而低丘台地和丘陵山地区耕地质量则相对较差,均以低等别耕地为主。
F. 如何用arcgis给土地做耕地质量等级
分级显示 在属性里更改
G.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回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答、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