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水文地质现象有什么

水文地质现象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3 16:17:23

『壹』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什么

通常把与地下水来有关的问源题称为水文地质问题,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条件称为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贰』 什么是水文地质测绘,其内容有那些

hydrogeological survey 为了解 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以地面观察测绘为主野外工作。 其工作内容是按一定的回路线和观察点对地貌答、 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在综合分析有观察、测绘、勘察和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测报告和 水文地质图。准备工作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 地形底图和质图基础上进行的。

『叁』 百度知道一(1)D点处有何水文地质现象(2)现状条件下,河水污染后是否会污染地下水

第一,D点处于地下水汇流线上,按地形及水位线来看,地形线和水位线重合的版地方是应权该有泉水的出露的。。。题目所说的水文地质现象应该就是泉水的出露。。。第二,按水位线与地表水的交角来看,应该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所以河水的污染是会污染到地下水的。。。这个题目主要就是看看地下水和地形的关系的,只要分析清楚这些关系,题目是非常简单的。。。

『肆』 水文与水文地质的区别

二者有交集,水文的范围大一些
水文的对象仅仅是所有关于水的,形成包括水位、流量版、雨量、水质权、地下水、蒸发、泥沙等项目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水文站网。包含部分水文地质的内容。
而水文地质是为地质工程服务的一门学科,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Groundwater)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其水化学特性上的研究。主要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伍』 水文地质特征

10.3.1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荆各庄井田内共有8个含水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Ⅰ)、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Ⅱ)、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Ⅲ)、9煤~7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Ⅳ)、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Ⅴ)、风化带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Ⅵ)、第四系底部卵石孔隙承压含水层(Ⅶ)和第四系中上部砂卵砾孔隙承压和孔隙潜水含水层(Ⅷ)。第Ⅱ、第Ⅲ、第Ⅴ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其他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其中与矿井生产较密切的为Ⅰ、Ⅱ、Ⅲ、Ⅴ、Ⅶ。

10.3.1.1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荆各庄矿直接充水含水层有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Ⅱ)、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Ⅲ)、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Ⅴ)。

(1)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Ⅱ)

该含水层位于石炭系中统唐山组的K2灰岩和石炭系上统赵各庄组的K6灰岩之间,厚度100m。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胶结物多为钙泥质。本层岩石裂隙非常发育,且以倾向裂隙为主,宽度较大,多呈直立密集分布。该含水层在垂向上以K6灰岩、15煤顶板、16煤顶板含水较丰富。

本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5~0.083L/s·m,平均为0.032L/s·m,渗透系数为1.296~7.816m/d,平均为3.486m/d,属于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2+-Mg2+型淡水,pH=7.89。矿井第二水平部分大巷揭露该含水层,开拓施工时最大涌水量达9.9m3/min,以后逐渐减小。在二水平形成降落漏斗,局部残存水压为1.0MPa,对第二水平及轴东采区主要可采煤层有一定的影响。

(2)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Ⅲ)

该含水层位于石炭系上统赵各庄组的K6~9煤顶板之间,厚度20m。岩性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胶结物多为硅质。垂直层面的构造裂隙很发育,裂隙充填物多为钙质。从水平方向看,含水层厚度由西向东呈递增趋势,导水裂隙发育率为东部较西部高。该含水层在垂向上以12煤顶板、121/2煤顶板、K6灰岩含水较丰富。

本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2~0.206L/s·m,平均为0.042L/s·m;渗透系数为0.253~19.793m/d,平均为6.360m/d,属于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2+-Mg2+型淡水,固型物含量为241mg/L,pH=7.85。

矿井第一水平-375大巷揭露该含水层,基建施工时最大水量达65.67m3/min,以后逐渐减小,在矿井(盆状向斜)的中部形成一大漏斗。矿井中心大部分地区该含水层水基本上已降至含水层顶板,对第一水平主要可采煤层威胁不大。第二水平-475大巷大部分也揭露该含水层,开拓施工时最大水量达7.65m3/min,以后逐渐减小,对二水平主要可采煤层威胁不大。三水平开拓延伸工程主要受该含水层水威胁,且节理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在施工3048轨道巷过程中曾出现过最大0.96m3/min顶板砂岩裂隙水。随着生产的进行,预计涌水量逐渐减少,对三水平的主要可采煤层的影响不是很大。

(3)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Ⅴ)

该含水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的5煤至唐家庄组上界。岩性以粉砂岩及砂岩为主,其中中粗砂岩含水最丰富,砂岩胶结物多为钙、硅、泥质。本层岩石裂隙非常发育,且以倾向裂隙为主,宽度较大,多呈直立密集分布。在1987~1996年施工的钻孔当钻至本层时,冲洗液漏失现象也很严重,常有不回水现象,因此可知本含水层裂隙发育。但通过1148、1331、2080等5煤以上承压含水层疏水中心实践证实本含水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本含水层为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含水层。

Ⅴ含水层为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平均厚度60m,岩性以砂岩为主。中粗粒砂岩段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1.l25L/s·m,渗透系数5.292m/d。勘探钻孔穿过含水层时均有冲洗液消耗,通过资料分析和绘制冲洗液消耗量分区图,井田东翼、南翼、深部采区消耗量最大。钻探结果表明:这些区域岩石裂隙非常发育,且以倾向裂隙为主,宽度较大,多呈直立状密集分布;构造以NEE向高角度正断层普遍发育,断层面张开,有泥砾充填,部分充水。而井田西翼NNE到NE向逆断层密集,倾角缓,层面充填断层泥,均无水。通过分析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表10-5),其富水性也具有同样明显的分区性,说明断裂构造和岩石裂隙对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表10-5 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注:本含水层可分为下段(ⅤA)、上段(ⅤB)。

a.下段(ⅤA):在5煤以上为60m厚,为一河床相砂岩,与下伏地层呈冲刷接触,在井田西部和中部直接冲刷至5煤或6煤,甚至冲刷至7煤或8煤。本段单位涌水量为0.007~0.117L/s·m,平均为0.052L/s·m;渗透系数为1.985~8.945m/d,平均为4.952m/d。其水质特征为:HCO3-Na+-Ca2+型淡水,固形物含量234~297mg/L,pH=8.0~8.4。

b.上段(ⅤB):位于5煤以上60~100m,即厚度40m,本段顶板直接与基岩风化带连接。本段单位涌水量为0.011~0.016L/s·m,平均为0.013L/s·m;渗透系数为1.722~2.059m/d,平均为1.843m/d,其水质与下段相同。

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边界为冲积层覆盖下的基岩露头,它受底卵含水层(Ⅶ)的补给。由于本含水层位于主要可采煤层9煤上方约50~70m处,而且9煤顶板为高岭石泥质胶结的砂岩,遇水易风化膨胀变软,极易冒落,从而使隔水层被破坏。冒落裂隙及自然裂隙可沟通本含水层,直泄工作面。如1093采面的突水事故,当时最大水量为44m3/min。

10.3.1.2 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

(1)冲积层含水层

该含水层厚100~379.67m。作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上述3个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由砂砾、卵石、粘土颗粒组成,其中粗砂、砾石占80%,卵石占10%,粘土占10%。本层是个比较均质的含水层,但掺杂在卵砾石中的粘土物质数量不同,也就造成含水性的差异。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和抽水试验的结果可知,该含水层由北向南逐渐变厚,渗透系数K由北向南逐渐变小,富水性由西向东逐渐增强。本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53~0.231L/s·m,平均为0.129L/s·m;渗透系数为7.464~32.748m/d,平均为10.455m/d,为含水丰富的含水层。

本含水层在井田东南部比较发育,几乎与基岩直接接触,补给各基岩含水层。在西北部本层下部有粘土层直接覆于基岩上,粘土层隔水性较好,它的存在使其与5煤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有两种形式:天窗式和越流式。

(2)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Ⅰ)

该含水层厚度大于600m。岩性由质纯的豹皮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据勘探资料表明,施工的13个孔穿过灰岩总长度451.51m,因溶洞或巨大裂隙造成钻具骤然下陷的有10个孔25个段落,溶洞最大直径为1.13m,冲洗液失去循环。在井田东南部,因构造(F1~F3断层组)作用与巨厚的第四纪冲积层相互接触,增加了灰岩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2~0.267L/s·m,平均为0.122L/s·m;渗透系数为0.512~32.609m/d,平均为10.889m/d。其水质特征为:HCO3-Ca2+型,总矿化度为131~216mg/L,pH=7.8~8.3。

本含水层为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据钻探资料,钻孔进入奥灰100m以浅范围内,上述性质随深度无明显的变化。

奥陶系灰岩距最下可采煤层9煤为158m,其间有两个含水层,即K2~K6及K6~12煤岩裂隙含水层,其厚度分别为100m,20m。其下为隔水岩层,即G层铝土~K2,厚40~68m,其岩性从上而下分别为鲕状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K1灰岩、石英砂岩、粉砂岩、G层铝土,这套岩层隔水性能较好。

10.3.2 断层导水性

2001年委托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对井田西三采区进行了三维综合地震勘探,共解释断层条数62条,包括正断层36条,逆断层26条。其中F1~F3断层组向西南延伸部分控制程度不足,给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带来误差,潜伏着断层水的威胁。F16断层在第一水平揭露时均有涌水现象,二水平揭露后有导水现象。

10.3.3 矿井充水条件

10.3.3.1 矿井的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地表水

大气降水、地表水均是井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们分别通过基岩裸露区及风化带渗入补给,并顺层径流。但在此地区受地形及基岩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补给量有限。

大气降水: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其他时间降水很少。大气降雨通过下渗补给第四纪底卵石含水层,通过顺层和垂向补给其他含水层。根据冲积层水文地质剖面图及有关资料,冲积层内含有3个岩性以粘土、亚粘土为主的隔水层,这3层隔水层沉积比较稳定,隔水性能较强,阻隔了大气降水的向下补给,下渗补给量较小。因此,大气降雨对下部含水层及矿井涌水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地表水:井田范围内无地表水系存在,仅有两条排水渠。一条向东排至猪笼河,另一条向西排至泥河。两条河流均远离矿区,故地表水系对矿井涌水量无影响。

另外,本区内第四纪松散地层中第三隔水层厚达10~25m,即使有采空塌陷,也不致使粘土层断开,阻隔了大气降水和潜水的向下补给。

因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潜水对矿井涌水量影响甚小。

(2)含水层水

矿井含水层充水水源有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9煤~7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其中9煤开采受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和9煤~7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的影响,一、二水平开拓工程受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和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的影响。三水平开拓工程受9煤顶板裂隙水和8煤~5煤含水层以及K6~12煤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的影响。其中3090、3094、3093受9煤顶板裂隙水和8煤~5煤含水层影响;3324D、3322D、3122D等采掘工作面位于9煤层,受其顶板至K6承压含水层水威胁;3326D绕道工作面施工层位均在K6~12煤之间,施工时可能有顶板裂隙水;1331工作面泄水巷施工时受9煤层顶板和5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水影响。

(3)断层水

断层水作为充水水源,主要是通过断层导通含水层水而形成的。断层的性质及围岩的破坏程度是断层充水的主要因素。张性正断层、落差大、围岩破坏严重成为良好的断层充水条件。

(4)老空水

在建井、水平延伸、新区域施工及最上方煤层回采中,充水水源主要为含水层水。而在下方煤层回采中,老空水就成为了主要充水水源。

荆各庄矿井老空水有本煤层的老空水和上煤层的老空水。

本煤层的老空水:由于煤层的开采方法和煤层本身的赋存状态不同,工作面回采后随着煤岩层垮落形成许多松散空隙,使工作面涌出的水积存在低洼的老空区内,形成老空水。在高处的工作面采后形成老空水对相邻低处的工作面产生影响。如:9煤是恒底上行采煤法,第一分层采后形成老空水对第二分层生产活动必然产生影响。

上煤层的老空水:由于上煤层回采后工作面涌出的水积存在低洼的老空区内,从而形成老空水。对下煤层的采掘活动威胁较大。

在本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的布置、顶板的岩性特征及涌水等因素,在采空区或废巷有可能存在不同形式的积水。一旦施工工程接近、揭露或冒落带达到这些积水,便可涌入井巷,发生老空区突水事故。老空区突水具有来势猛、破坏性大的特点,往往是瞬间大量积水溃入工作面,形成灾难性事故。

10.3.3.2 矿井充水通道

通过近10年的生产实践,荆各庄井田范围内充水通道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 1) 直接揭露含水层

根据开采煤层与含水层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充水水源和间接充水水源。在煤矿生产中,有些工程必须穿越含水层,当巷道直接揭露这些含水层后,含水层水将会进入矿井。

( 2) 断裂带导水

本井田构造发育。通过建井及生产阶段来看,大部分断层未与含水层导通或不导水,但由于扰动影响成为导水断层。

( 3) 采矿造成的裂隙通道

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时,都会对原有围岩产生影响。当产生的裂隙导通含水层或其他水源时,这些水也会沿采动裂隙进入矿井。大部分回采工作面出水均属此种通道。

『陆』 水文地质概念

下面这个看看.
根据和XX学之间的一般情况,把"是研究......的科学"这几个字去掉,应该就可以用了~~~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

在不同环境中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和组成成分均不相同。查明上述各方面状况,可为科学地利用或防治地下水提供根据。水文地质学对地下水的研究,着重自然历史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主要用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的地下水水文学关系密切,只是研究的侧重点稍有不同。

水文地质学发展简史

人们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打井取水。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水井是距今约5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古波斯时期在德黑兰附近修建了坎儿井,最长达26公里,最深达150米。约公元前250年,在中国四川,为采地下卤水开凿了深达百米以上的自流井。中国汉代凿龙首渠,是一种井、渠结合的取水建筑物。在利用井泉的过程中,人们也探索了地下水的来源。法国帕利西、中国徐光启和法国马略特,先后指出了井泉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或河水入渗。马略特还提出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1855年,法国水力工程师达西,进行了水通过砂的渗透试验,得出线性渗透定律,即著名的达西定律,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1863年,法国裘布依以达西定律为基础,提出计算潜水流的假设和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流公式。1885年,英国的张伯伦确定了自流井出现的地质条件。奥地利福希海默在1885年制出了流网图并开始应用映射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地下水起源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奥地利修斯于1902年提出了初生说。美国莱恩、戈登和俄国安德鲁索夫在1908年分别提出在自然界中存在与沉积岩同时生成的沉积水。1912年德国凯尔哈克提出地下水和泉的分类,总结了地下水的埋藏特征和排泄条件。美国迈因策尔于 1928年提出了承压含水层的压缩性和弹性。他们为水文地质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泰斯于1935年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与热传导的相似性,得出了地下水流向水井的非稳定流公式即泰斯公式,把地下水定量计算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20世纪中叶,苏联奥弗琴尼科夫和美国的怀特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以至化学成分变化、水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水文地质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迫切性和有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对某些地下水运动过程有了新的认识。1946年起,雅可布和汉图什等论述了孔隙承压含水层的越流现象。英国博尔顿和美国的纽曼分别导出了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方程。

由于预测地下水运动过程的需要,促进了水文地质模拟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开展了实验室物理模拟。4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电网络模拟,到50~60年代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中得到应用。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地下水数学模拟成为处理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手段。同时,同位素方法在确定地下水平均贮留时间,追踪地下水流动等研究中得到应用。遥感技术及数学地质方法也被引进,用以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和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变化,引起广泛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的托特提出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前景。

水文地质学基本内容

水文地质学是从寻找和利用地下水源开始发展的,围绕实际应用,逐渐开展了理论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分支。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探讨地下水量、水质和温度传输的计算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定量模拟。这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金属矿床、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供水水文地质学是为了确定供水水源而寻找地下水,通过勘察,查明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地下水资源,按含水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采矿时地下水涌入矿坑的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及其他与采矿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进行水文地质研究;另一方面为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论证。

地热是一种新的能源,如何利用由地下热水或热蒸汽携至地表的地热能,用来取暖、温室栽培或地热发电等,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察与开发方法等,是水文地热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区域性分布和形成规律,以指导进一步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为各种目的的经济区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古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等。据此,可以分析古代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机制,阐明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矿产的形成、保存与破坏条件。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与地质环境有密切联系。水文地质学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是:由主要研究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转向更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由局限于饱水带的含水层,扩展到包气带及“隔水层”;由只研究地壳表层地下水,扩展到地球深层的水。

预计今后的水文地质研究,在下列方面将有突破:裂隙水与岩溶水运动机制和计算方法;地下水中污染物和温度运移机制和计算方法;粘性土的渗透机制;包气带水盐运移机制;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数学模型;地球深层水文地质。

『柒』 什么是水文地质环境

简单地说就是地下水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二、课程研究对象
1.概念
地下水(groundwater):赋存并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 ,即非饱和带 ,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
2.地下水
利:①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②洁净、不易被污染,水质普遍较优;③不占用地表空间;④动态比较稳定;⑤供水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到调蓄能力等。
害:①不合理的灌溉可造成次生盐碱化;②过量开采,可造成: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使区内建筑物失去稳定;不同含水层之间诱发水力联系,产生水的混合作用,使水质恶化;岩溶区地面塌陷;③其它,如矿坑涌水、基础及边坡的稳定问题等。
功能:①资源(不难理解);②生态环境因子;③灾害因子(干旱或洪水);④地质营力(滑坡、泥石流等);⑤信息载体(找矿等)。

『捌』 水文地质条件是什么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玖』 地貌和水文地质有哪些鉴别标志

①地质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新断层或老断层的复活,均可判定该断层的活动性。需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的区别。

活断层的断层带(面)一般都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非复活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鉴别活断层的地质特征。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霞要依据。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由于在近期地质时期内断块的长期活动,高耸区和低洼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变化及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别是活动性断裂存在的重要标志。

走滑型的活断层,常使通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一系列的河谷向一个方向同步移错时,即可作为确定活断层位置和错动性质的佐证。根据水系移错的距离和堆积物的绝对年龄,即可推算该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等的错开,也是鉴别走滑型活断层的标志。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数百米,以至上千米。为数不少的活动断裂在地貌上为深切的直线形河谷,当断层两盘相对地升降,则两岸阶地的高度有差别,同一级阶地的高程在断层两侧明显不同。由于阶地形成的时代较夷平面新,所以在鉴定活断层时更为可靠。

此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形密集分布

『拾』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回运动的现象。

2、工程地质:是一答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不同

1、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2、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三、目的不同

1、水文地质:是为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资料。例如,兴建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时,应研究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的埋深和腐蚀性,以判明对基础砌置深度和基坑开挖等的影响。

2、工程地质: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