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水文地质图中全流量怎么算

水文地质图中全流量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1-02-23 13:26:16

㈠ 地下水天然流量计算

如图4-6所示,有一潜水含水层由均质的砂层组成,隔水底板水平,在平面上水版流呈稳定的剖面平面流动权。砂层中的渗流属层流,可根据达西公式写出流量方程。从图中可知,潜水浸润曲线为一下降曲线,各点的水力坡度都不相同。

图4-6 水平隔水层上的潜水流

故以微分形式表示如下:

水文地质学基础

式中:dh,ds含义见图4-6。

由于水流为平行剖面的流动,求出单位宽度渗透流量后即可确定整个过水断面的流量。设含水层厚度为h,则单位宽度水流断面面积为h·1=h。单位宽度渗透流量q为

水文地质学基础

式中:q,K为常数;h与

为变数。

分离变量积分得

令S2-S1=L,得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上式也可写成

水文地质学基础

式中:

为1,2断面之间含水层平均厚度;

为平均水力坡度。

如渗流宽度为B,整个过水断面上的流量以Q表示,则有

水文地质学基础

通过野外勘探、试验和观测,把h1,h2,K,B等值确定后,就能求解出Q。

㈡ [水文]知道了流量历时曲线(或者:流量频率曲线),怎么求特定流量在一年中所持续的时间呢

特定流量范围抄(qa,qb)的持续时间T:
(1)先查qa,qb对应的频率pa,pb
qa~pa
qb~pb
(2)一年内流量在(qa,qb)范围内的平均(是平均情况下的)持续时间
T=(pa-pb)*8760h
注:一般流量历时曲线是某一流量与累积超过频率构成的,所以流量越小,累积超过频率越大。

㈢ 河流的流量怎么计算

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横截面的体积,计算的方法是用河水通过该横截面的平均速度乘以截面面积。
河流流量河流长短无关,只与河流的流水速度和截面面积有关。

㈣ 地下水流基本问题的计算原理

一、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

(一)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

1.潜水的稳定运动

河渠间潜水的运动由于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或蒸发消耗的影响,应该属于非稳定运动。但为了简化计算,当入渗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较均匀时,可以把潜水运动看作稳定运动。

假设条件:

(1)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

(2)河渠间潜水有垂向均匀入渗补给或蒸发消耗,设其强度W为常数;

(3)河渠基本上平行展布,潜水流可视为一维、渐变流并趋于稳定。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取垂直于河渠的单位宽度进行研究并按图4-24取坐标,根据式(4-62),可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图4-24 河渠间潜水的运动

续表

㈤ 污水处理流量折算

angyan)

一、工程概述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厂址、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与高程的布置、计算建(构)筑物等。

1、设计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1)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

包括设计规模(处理水量)、处理程度要求、占地要求、投资情况等。

(2)收集相关资料

包括原水水质资料、当地气象资料(温度、风向、日照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受纳水体流量、最高水位等)、地形资料、城市规划情况等。

(3)必要的现场调查

当缺乏某些重要的设计资料时,则现场的调查是必需的。

2、厂址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前提,应根据选址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选出适用的、系统优化、工程造价低、施工及管理方便的厂址。

二、处理流程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1、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原则:

经济节省性原则;

运行可靠性原则;

技术先进性原则。

2、应考虑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

考虑实际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

本次设计采用生物好氧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BOD5去除率高,可达90%~95%,稳定性较强,系统启动时间短,一般为2~4周,很少产生臭气,不产生沼气,对污水的碱度要求低。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平面图:

三、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

平均流量:5万吨/天,变化系数1.4;

进水:COD:400 mg/L,BOD:300 mg/L,SS:350 mg/L;

出水:COD: 60 mg/L,BOD: 20 mg/L,SS: 20 mg/L;

处理程度计算:COD:(400-60)/400=85% ;

BOD:(300-20)/300=93.3% ;

SS:(350-20)/350=94.3% 。

(二)、格栅及其设计: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井处,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

设计中取二组格栅,N=2组,安装角度α=60°

Q 设计水量=平均流量×变化系数=0.810 m3/s

2、格栅槽宽度:

B=S(n-1)+bn

式中: B——格栅槽宽度(m);

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S=0.015m,则计算得B=0.93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

H=h+h1+h2

式中: 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

设计中取h2 =0.30m,得到H=1.28m。

7、栅槽总长度:

8、每日栅渣量计算:

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9、进水与出水渠道:

城市污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1 =0.9m,进水水深h1=h=0.8m,出水渠道B2=B1=0.9m,出水水深h2=h1=0.8m。

(三)、沉砂池及其设计:

沉砂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减少大颗粒物质在输水管内沉积和消化池内沉积。

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

设计中采用曝气沉砂池,沉砂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s

1、沉砂池有效容积:

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积(m3);

Q——设计流量(m3/s);

t——停留时间(min),一般采用1-3min。

设计中取t=2min,Q=0.4051m3/s,得到V=48.61m3。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5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B2=0.8m,出水槽水深h2=0.35m,水流流速v2=0.89m/s。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2=800mm,管内流速v2=0.99m/s,水力坡度i=1.46‰。

12、排砂装置:

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DN=200mm。

(四)、初沉池及其设计:

初次沉淀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初次沉淀池去除悬浮物40%~60%,去除BOD20%~30%。

初次沉淀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

设计中采用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淀池长度从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淀池内水平流动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与污水分离。平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

沉淀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Q=0.4051m3/s。

10、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

式中: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

h3——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

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底i=1‰的高度之和。

设计中取h1=0.3m,h3=0.3m,得h4=3.94m,得到H=7.54m。

15、出水渠道:

沉淀池出水端设出水渠道,出水管与出水渠道连接,将污水送至集水井。

式中: 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m/s),一般采用v3≥0.4m/s;

B3——出水渠道宽度(m);

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采用0.5-2.0。

设计中取B3=1.0M,H3=0.8m,得到v3=0.51m/s>0.4m/s。

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1000mm,管内流速为v=0.51m/s,水力坡降i=0.479‰。

16、进水挡板、出水挡板:

沉淀池设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进水挡板距进水穿孔花墙0.5m,挡板高出水面0.3m, 伸入水下0.8m。出水挡板距出水堰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在出水挡板处设一个浮渣收集装置,用来收集拦截的浮渣。

17、排泥管:

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径DN300mm,排泥时间t4=20min,排泥管流速v4=0.82m/s,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排泥管上端高出水面0.3m,便于清通和排气。排泥静水压头采用1.2m。

18、刮泥装置:

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刮泥机设于池顶,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机行走时将污泥推入污泥斗内。

(五)、曝气池及其设计:

设计中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从池子首端进入池内,二沉池回流的污泥也同步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其池型为多廊道式,污水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水在推流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浓度逐渐降低。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效率高,B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是较早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运行方式

7、曝气池总高度:

H总=H+h

式中: H总——曝气池总高度(m);

h——曝气池超高(m),一般取0.3—0.5m。

设计中取 h=0.5m,则 H=4.7m。

10、管道设计:

①中位管:

曝气池中部设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时排放上清液。中位管管径为600mm。

②放空管:

曝气池在检修时,需要将水放空,因此应在曝气池底部设放空管,放空管管径为500mm。

④消泡管

在曝气池隔墙上设置消泡水管,管径为DN25mm,管上设阀门。消泡管是用来消除曝气池在运行初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⑤空气管

曝气池内需设置空气管路,并设置空气扩散设备,起到充氧和搅拌混合的作用。

11、曝气池需氧量计算:

依照气水比5:1进行计算,Q=14580m3/h。

12、鼓风机选择:

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池底0.2m处,曝气池有效水深为4.2m,空气管路内的水头损失按1.0m计,则空压机所需压力为:

P=(4.2-0.2+1.0)×9.8=49kPa

鼓风机供气量:

Gsmax=14580m3/h=243m3/min。

根据所需压力及空气量,选择RE-250型罗茨鼓风机,共5台,该鼓风机风压49kPa,风量75.8m3/min。正常条件下,3台工作,2台备用;高负荷时,4台工作,1台备用

(六)、二沉池及其设计:

二沉池一般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和斜板(管)等几类。

平流式沉淀池可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但一般多用于初沉池,作为二沉池比较少见。平流式沉淀池配水不易均匀,排泥设施复杂,不易管理。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配水采用集配水井,这样各池之间配水均匀,结构紧凑。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械已定型化,运行效果好,管理方便。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竖流式沉淀池一般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小型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该池型的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但埋深较大,施工困难,耐冲击负荷差。

斜管(板)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一般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内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斜管(板)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稳定,容易形成污泥堵塞,维护管理不便。

设计中选用辐流沉淀池,沉淀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m3/s。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2=q′×t

式中: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

t——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3h。

设计中取 t=2.5h,得到 h2=3.5m。

4、径深比:

D/h2=10.4,满足6-12之间的要求。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式中: Q0——平均流量(m3/s);

R——污泥回流比(%);

X——污泥浓度(mg/L);

Xr——二沉池排泥浓度(mg/L)。

设计中取Q0=0.579 m3/s,R=50%,



SVI——污泥容积指数,一般采用70-150;

r——系数,一般采用1.2。

设计中取SVI=100,r=1.2,得到Xr=1.2×104mg/L,X=4000mg/L。

经计算得到 V1=1563.3m3。应采用连续排泥方式。

6、沉淀池的进、出水管道设计:

进水管:流量应为设计流量+回流量,管径计算为900mm

出水管:管径计算为800mm

排泥管:管径为500mm

7、出水堰计算:

堰上负荷的校核。规定堰上负荷范围1.5-2.9L/m.s之间。

8、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式中:H——沉淀池总高度(m);

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

h3——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

h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h5——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设计中取h1=0.3m,h3=0.3m,h2=3.5m.

根据污泥部分容积过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点,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

h4=(r-r1)×i

式中:r——沉淀池半径(m);

r1——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一般采用1.0m;

i——沉淀池池底坡度。

设计中取r1=1.0m,i=0.05,得到h4=0.86m。

式中:V1——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

V2——沉淀池底部圆锥体容积(m3);

F——沉淀池表面积(m2)。

计算可得 =315.4m3,则h5=1.20m。

得到H=6.16m。

(七)、消毒接触池及其设计:

污水经过以上构筑物处理后,虽然水质得到了改善,细菌数量也大幅减少,但是细菌的绝对值依然十分客观,并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排放水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消毒接触池,消毒接触池设2组,每组3廊道。

1、消毒接触池容积:

V=Qt

式中: Q——单池污水设计流量(m3/s);

t——消毒接触时间(min),一般采用30min。

设计中取t=30min,得每组消毒接触池的容积为729m3。

2、消毒接触池表面积:

F=V/h2

式中:h2——消毒池有效水深,设计中取为2.5m。

设计中取h2=2.5m,得到F=291.6m2。

3、消毒接触池池长:

L′=F/B

式中:B——消毒池宽度(m),设计中取为5m。

设计中取B=5m,计算得 L=58.32m。每廊道长为19.44m,设计中取为20m。

校核长宽比:L′/B=11.7>10,合乎要求。

4、消毒接触池池高:

H=h1+h2

式中:h1——消毒池超高(m),一般采用0.3m;

设计中取h1=0.3m,计算得 H=2.8m。

5、进水部分:

每个消毒接触池的进水管管径D=800mm,v=1.0m/s。

6、混合:

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线直接接入消毒接触池进水管,为增强混合效果,加氯点后接D=800mm的静态混合器。

(八)、污泥浓缩池及其设计:

污泥浓缩的对象是颗粒间的空隙水,浓缩的目的是在于缩小污泥的体积,便于后续污泥处理,常用污泥浓缩池分为竖流浓缩池和辐流浓缩池2种。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含水率高,污泥数量较大,需要进行浓缩处理;初沉污泥含水量较低,可以不采用浓缩处理。设计中一般采用浓缩池处理剩余活性污泥。浓缩前污泥含水率99%,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13、溢流堰:

浓缩池溢流出水经过溢流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入出水管排出。出水槽流量q=0.0015m3/s,设出水槽宽b=0.15m,水深0.05m,则水流速为0.2m/s,溢流堰周长:

c=π(D-2b)

计算得到c=15.86m。

溢流堰采用单侧90°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堰顶宽0.16m,深0.08m,每格沉淀池有110个三角堰,三角堰流量q0为:

Q1=0.0015/110=0.0000136m3/s

h′=0.7q02/5

式中: q0——每个三角堰流量(m3/s);

h′——三角堰堰水深(m)。

计算得到h′=0.0079m。

㈥ 水的流量怎么计算

1.已知断面流速时:水的流量断面流速乘以断面积: Q = V A ,圆管时,内径D, 则流量 Q= V*(3.14D^/4)

2.已知小孔口水头H,孔口面积A时:流量 Q = 0.61 A(2gH)^(1/2)

3.已知管嘴水头H,管嘴面积A时:流量 Q = 0.81 A(2gH)^(1/2)

4.已知管道长度L,管道比阻S,管道两端水头差H时,管道流量

Q=(H/LS)^(1/2)

5.明渠均匀流流量:Q= AC(RJ)^(1/2),式中:A——过水断面积,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J——渠底坡度。

(6)水文地质图中全流量怎么算扩展阅读:

测水流量的流量计原理:

测水流量的流量计可以按照工作原理简单的介绍一下,如励磁原理,速度式原理,振荡式原理,超声波原理和容积式等等的都可以用于水流量的测量当中来。

如何选择水流量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水的特性或者是介质名称,再核对现场的使用参数如口径,温度压力,每小时流量范围,信号和供电要求等等。

其中作为重点的是,很多选择流量计的销售会按照现场口径作为选型,这个是很不稳妥的,合适的选择是应该参照现场流量和流量计合适的流量范围对比,这样不管是在前后期的时候,还是在于现场的水流量测量中,都是可以起到准确无误的流量测量。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㈦ 怎么算水文地质参数

对静止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项观测,对抽水流量、水位降深及抽水延续时间进行现场检查与整理,并绘制出各种规定的关系曲线。

㈧ 泉点怎么把流量等信息表示到地质图上

水文地质图上地下水泉点是现场测量,选择典型部位,通过地下水露头点绘制内水文地容质剖面图。
1判明补给泉水的含水层位、地下水类型。
2查明补给含水层所处的构造类型、部位以及泉出口处的构造特征,依据构造特征分析泉的出露条件,也可用泉水出露特征来判定某些构造的存在,特别是被松散层覆盖下的基岩构造情况;
3测量泉涌水量,调查泉水动态特征,根据泉流量的不稳定系数分类来判断泉的补给情况,并取水样进行水质研究。

㈨ 河流的流量怎么计算

1.首先测量出河床的截面图.
2.测量出水位.根据截面图和水位算出水流截面积.
3.测量水流的流速,
4.截面积*流速*时间=流量

㈩ 水文地质的计算方法

1.应用的技术手段:⑴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⑵各种观测和试验技术(水位、流量等的观测;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弥散试验等);⑶各种地下水模拟技术(数值模拟用的较多);⑷同位素技术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计算方法也不断发展。水文地质计算方法大致有:解析解法,物理模拟法,数值解法,系统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等。
解析解法
60年代以前,解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头和流量问题,多偏重于解析解法。如“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中所述,无论是以稳定流为基础的裘布衣公式,还是以非稳定流为基础的泰斯公式,它们的推导都有许多假设,在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这些假设时,当然没有问题。但要解决大范围的地下水系统计算时,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解析解法就无能为力了。
物理模拟法
物理模拟有电模拟、水力模拟、粘滞流模拟、薄膜模拟等等,以电模拟应用较多。早在本世纪的20年代,苏联的巴甫洛夫斯基提出了电解液模拟(arn A),它成为当时研究水工建筑物地区渗捕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后叉发展到电阻网模拟,在50年代和60年代,R-C网络和R-R阿络模拟也得到发展。60年代中期叉出现了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机。
数值解法
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们把数值模拟应用到水文地质计算中来。由于电模拟制作和参数调试都比数值法麻烦,所以应用更多的是数值解法。
在水文地质计算中应用的数值方法可大致归纳为5类。①有限差分法(简称有限差法);②有限单元法(简称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简称边界元法);④特征线法}⑥有限分析法。
有限差分法从6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于水文地质计算。最初多用正规网格和松弛解法,1968年引入交替方向豫式差分法,以后又引入强隐式法,1973年被推广到变格距情况,兰马特f Lemard)于1D79年提出了上游加权有限拦分法。
有限单元法从1968年开始应用于水史地质计算,1 972年弓1八等参数有限单元法,1977年休延康(Huyakorn)和尼尔康卡(lxlilkuka)等提出了上风有限单元法。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是水一_上地质汁箅中最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边界单元法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
有限分析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它也是一种区域离散方法,它是通过某种解析途径进行离散化,得到一一组方程,然后求得每一结点的水头近似值和进一步算出流量。
其它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结合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技术米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叮i在用此方法实行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河水调用,以达到地下水和河水资源瓦相调剂,统一运行。系统方法叮以根据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与系统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为该系统确定—个最优解。
随机模型也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广泛应用。如时间序列分析,也开始应用于地下水计算中。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使更多更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