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一份地质报告应注意什么区别
1. 教你如何看地质勘察报告(3)
6、特别扫读结语抄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一般报告中结束语处的第2条会交待地面以下15m范围内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平均值,并根据此数值判定拟建场地土的软硬类型,并结合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进一步判定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实质上就是剪切波竖向垂直穿越各个土层的速度,一般来说,土层土质越硬,穿越速度就越快。7、次要看的东西
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
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见。如果有,则进行局部软弱下卧层验算。8、少看甚至不看的东西
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少看甚至不看。
2. 审查地质勘查报告主要看哪些内容
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和矿产勘查邓不同回类别的勘查报告答审查重点差别较大,意见格式也不一样。主要审查内容有:
1. 审查依据;
2. 工作方法技术是否满足标准、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如何;
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是否达到设计书的要求;
4. 工作成果是否达到目标任务的要求,主要成果是什么,有什么创新成果;
5. 报告章节是否齐全,图件编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 结论与成果等级。
3. 地质报告怎么看啊 救救啊
把地质报告的几个要素理清楚就可以了,一般前面写区域概况,后面是针对本地区的地质特征的描述。几个要素是:构造背景、断层分布、地层层序、储层物性、盖层、油气藏特征等。
4. 地质勘察报告审查注意什么问题
建筑设计位置及周围土质、环境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是否适宜建筑
5. 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普查报告和地质详查报告的区别
普查是粗略的,详查是精确的。一般普查提交的的都是333级别的储量,不能办理采矿证。详查提交332+333级别的储量,332达到一定比例后可以办理采矿证。
6. 说明一份完整的地质调查报告包含哪些内容
地质调查报告分勘查程度,具体内容都有固定要求,或查看规范,里面有说明
7. 地质报告与地质说明书的区别
地质报告大体上分三类:
1、可行性报告——以地质项目的立项论证编写为主
2、设计回报告——以地质答项目的方案及预算编制为主
3、成果报告——以地质项目的工作成果总结为主
以上三个报告,概括了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的三个环节:立项论证-实施方案-成果总结
以上三个报告,也需经过严格的组织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而地质说明书,是地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某个地质工作的说明性材料。这种报告不常有。也无需审查。
8. 怎么看地质报告
主要看一些岩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中风化、微风会之类的,能不能够承受负载;地下水的分布,深度;有没有一些例如溶洞、断层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不良条件。主要就看这些吧!
9. 在地质勘察报告阅读时应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以下是一些应该重点看的内容和数据:1、 直接看结束语和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x0d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该土质的好坏.一般认为不小于180Kpa 的为好土,\x0d低于180Kpa 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x0d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一些地基处理方式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x0d2、 结合钻探点号看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x0d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了报\x0d告所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高层范围内,以此确定基础埋深.对于局部未进入持力层的小部分回填土,可在\x0d验槽时与勘察单位共同协商,采取局部清除,用级配砂石替换等方法处理.\x0d3、 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x0d这条很重要,没有的话要让勘察单位重新补充且明确液化判别.\x0d4、 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x0d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在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砼外墙配筋时要用到,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x0d当估计建筑物有可能抗浮不满足要求时,一般要用到抗浮水位.\x0d5、 对于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x0d如: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x0d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后需经设计人员同意方可停止,等.\x0d6、 了解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尤其是\x0d建筑场地类别,在电算时要用到.\x0d7、 了解持力层土质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
10. 教你如何看地质勘察报告(2)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但对液化地基上的建筑倾斜或是倾倒却是很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时地基土中的水分同土“紧密团结”为一体,与土共同承托支持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这时土中的水分是有利的。而当地震时,地基土会被震实下沉而水会漂上来,基础原来是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而此时却落脚在含水量急剧增大的地基上,类似漂浮在水上。泡了水的地基土承载力会大幅丧失,于是建筑物会整体倾斜甚至倾倒。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6度的,可不做饱和软土液化判断4、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最高水位——一般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混凝土外墙配筋时,要使用这个水位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
抗浮水位——一般比历年最高水位低一些。设计人员看到一些地下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的工程,有可能不满足抗浮要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准确的抗浮水位。要根据工程经验,具体分析报告中可能不合理的水位,及时与勘察单位沟通,最终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真实、科学、合理的抗浮水位数据,作为设计的正确依据。5、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写进基础说明
报告中的预警语句如“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
”“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等等,一定要重点标识出来,并将他们写入基础说明中,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矛盾,告诫自己这些地方日后挖土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结构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加深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