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怎么看耕种土地质量

怎么看耕种土地质量

发布时间: 2021-02-23 05:54:00

㈠ 全国耕地质量中低等耕地面积有多少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如何?优等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人们印象之中拥有黑土地的东北耕地质量等别不是优等呢?郧文聚表示,东北黑土肥沃,这只是从土壤角度看问题。“东北黑土,一攥就出油,但由于光、水条件,一年只能一熟,这是先天不足。不管用什么技术,一季水稻亩产就是一吨多,玉米也是一吨多。这只能是单产冠军、一季冠军,耕地质量等别是建立在周年产量上的,一年三熟的南方更具优势。”

从等积温线、等降水量线看,我国耕地质量从东南向西北降低。“好地”恰好分布在工业化、城市化最快的地区,我国耕地保护压力可想而知。加强耕地保护,必须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土地用途管制、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

中国的耕地越来越少了。

㈡ 土地(耕地)质量最好原则

根据标准地块需作为其他地块等别评价和校正参照标准的目的,标准样地设置版时应该选用代表性类权型农用地中质量最好的典型地块作为标准样地,建立其特征描述和等别衡量的统一尺度和标准,代表区内其他地块与之进行对照,将能快速准确地衡量其土地质量和土地等别。另一方面,以质量最好作为代表性区域标准样地设置的标准和尺度,以中等质量或平均质量作为标准和尺度更便于进行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不同代表类型区域之间土地质量和土地等别的比较。因为对于区域土地质量而言,由于土地质量高低组合的差异,不同区域(县、市)间土地“中等质量”往往不具有可比性。而质量最好的土地的生产力实际上就是光温生产潜力,也就是说,不同区域(县、市)质量最好的土地通过光、温条件的比较即能建立其优劣对比关系,因此,便于操作。

㈢ 耕地质量的认识与管理

古今中外,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质量管理是回归土地管理本质内容的客观要求。其中,加强耕地质量的管理,对于提高耕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征收赋税,也是要区分耕地质量的。如《禹贡》记载,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兖州“厥田惟中下,厥赋贞”,即冀州的土地是白壤,赋税是第一等,兖州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当前,耕地利用中也存在以面积折算质量的现象,贵州省六盘水市采用“丈量亩”与“习惯亩”折算,质量差的耕地折算比例大,质量好的耕地折算比例小。比如,分类为灌溉水田、菜地的,其折算比例为1:1;望天水田、上等旱地,折算比例为2:1~3:1;一般旱地(坡度15°以上),折算比例为3:1~10:1,这也充分反映了质量差的土地必须以较大的面积才能与质量好的土地对等。由此可见,质量是内在于土地的本质属性,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考虑耕地质量要素,应包括以下四方面要素:地表要素,这是质量基础,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构成与含量,乃至地质地貌条件等;气候要素是指构成土地质量的光、温、水等天然要素,受所处纬度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工程要素、包括光、温、用水等保障设施,以及供排水渠道、道路交通状况等;生态要素,指无污染、高品质的要求。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关键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耕地质量管理已有相关规定。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八条明确了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和评定土地质量等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三条提出了补充耕地质量应与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的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了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这些规定为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㈣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怎么划分

乌木色的海,你容纳眩目的梦,
那里有风帆、桨手、桅樯和彩旗;
喧闹的港口,在那里我的灵魂
大口地痛饮哈哈芳香、色彩和音响;
船只在黄金和闪光绸中行进,
张开它们巨大的手臂来亲吻

㈤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2002 年以来,农业部在 30 个省(市、区)开展了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工作版,并建立了管理权信息系统。同时,启动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福建省荔城区、新罗区、同安区、闽侯县承担试点工作,并与接下来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结合在一起,分批在全省各县、市、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主要是调查辖区内耕地地力,分别对耕地土壤、植株进行大、中、微量元素测试及重金属监测,采用GPS、GIS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耕地地力、土壤环境综合质量报告以及“耕地质量评价与中低产改良利用”等专题报告,为辖区内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绿色蔬菜选择、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以及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㈥ 耕地质量评价=耕地地力评价吗

土壤中含有的有利作物生长的营养成分构成.

㈦ 耕地质量的简介

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是指耕地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适宜程度高低;
耕地内地力是指耕地用于农容作物栽培使用时,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耕地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公斤/公顷);
经济效益是指耕地的物质生产量进行市场交换后所产生的收益(元/亩);
从环境角度所谈的耕地质量,是指耕地是否被污染物污染以及被污染的程度。
由于耕地适宜性和生物生产力大小的涵义是相同的,经济效益是以生物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耕地质量可概括为耕地物质生产力大小与耕地环境好坏两方面的总和 。

㈧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耕地质量分15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质量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

(8)怎么看耕种土地质量扩展阅读:

中国耕地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 ,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耕地质量

㈨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生活与人体的健康。由于工业污染物、生活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土壤中积累的有毒有害的元素增加,且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累积的有机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土壤环境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在永修、南昌、丰城、乐平等县(市)对水稻土重金属进行检测(表5-36),永修、南昌、丰城土壤综合评价指数0.42,存在Hg轻度、零散超标;乐平受德兴铜矿开采影响,土壤综合评价指数0.54,局部存在Cu,Cd,As污染和潜在污染。

表5-36 水稻土重金属超标情况 单位:mg·kg-1

江西农业大学对南昌市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相距不远且土壤类型相同的不同地点,土壤重金属含量等级相差较大(表5-37),蒋巷镇菜地土壤评价指数属于安全等级,而扬子洲菜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0.79,已到警戒程度,说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施肥有关。

表5-37 南昌近郊菜地土壤重金属评价

1.土壤镉(Cd)

鄱阳湖地区土壤镉含量<0.455mg/kg的占94.48%(表5-38)。根据《中国土壤环境容量》,红壤中镉的临界含量为0.56mg/kg,潮土临界含量为0.64mg/kg。如果以0.6mg/kg为临界,鄱阳湖地区土壤Cd含量>0.6mg/kg的面积占总面积的0.87%,主要分布在彭泽、鄱阳、新建、南昌等县。

表5-38 鄱阳湖地区土壤镉(Cd)面积分布 单位:km2

续表

2.土壤铅(Pb)

据鄱阳湖地区农业地质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鄱阳湖地区(表5-39)土壤铅含量<31.3mg/kg的占总面积的40.92%,31.3~47.8mg/kg的占51.8%。根据《中国土壤环境容量》,红壤中Pb的临界含量为345mg/kg,潮土临界含量为366mg/kg。土壤Pb含量≥97.5mg/kg的仅有东乡县,占该县总面积的2.67%。

表5-39 鄱阳湖地区土壤铅(Pb)面积分布 单位:km2

续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