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中的液化是什么意思
①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体液化现象是指地震引起的振动使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力减小,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现象。
液化现象分类:
1、微观液化(mi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试验室利用动三轴、动单剪或动扭剪仪来模拟土体中一个初始状态已知的单元体在受循环荷载作用后所产生的液化现象。
2、宏观液化(ma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工程场地发生的宏观液化破坏现象,如液化引起地基的喷砂冒水、地面下沉、侧向位移、建筑物倾斜或倾倒、地中构筑物上浮、震后土坡的滞后滑动等。
3、渗流液化(seepage liquefaction)。泛指所有由于渗流作用而引起的土液化现象。发生渗流液化之处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水力梯度,土体的有效应力为零,符合液化的物态转变条件。
渗流液化有些与地震无关,有些则与地震有关,前者如岸边、坝下游或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流砂现象,后者如地震引起的地表喷砂冒水(砂沸)以及土坡的滞后滑动。
(1)地质勘察中的液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地震经常威胁着工程安全。中国正处在新的地震活跃期,地震发生频率增大,这对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在地震多发地区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必须对可能液化土体进行处理。工程上采用的抗震措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二是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选择全部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
综合各种法的性质和抗震的机理,地基液化的措施大致分为三类:
1、采用桩基础(非摩擦桩)或者是深基础避开液化土层,这类方法能完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造成的危害。
2、采用挤密法:强夯法;振冲加密法;挤密碎石桩法等。
3、挤密碎石桩法 砂石桩法主要通过挤密、排水减压和砂基预震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② 什么叫地震液化
地震液化作用(抄seismic liquefaction)是指由地震使饱和松散沙土或未固结岩层发生液化的作用。
地震液化作用主要包括:液化泄水岩脉、水塑性褶皱、液化卷曲变形、液化角砾岩、粒序断层、V型地裂缝等。根据历史地震记载、现代地震和模拟试验,造成沙土液化的震级大于里氏5级,液化过程一般发生于地下一定深度(20米)内。
地震液化可使地基软化,建筑物因而倒塌;大量饱和沙土还可从地下如泉水涌出,在地面堆积成丘;另一方面则使地下某些部位空虚,地面因而沉陷。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河边、海滨含水的沙层中,内陆地下水丰富的砂岩层也可以出现。
③ 液化的意思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其过程称之为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回(反之,汽化是吸热过答程)。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通常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温度和压强的液化临界点,因此加压的同时必须冷却以吸收热。有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碳临界点较高,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
④ 液化什么意思ps
液化就是把图片变成像液体一样,用液化里的工具随意推拉,图片不会模糊不清只能改变轮廓和形状。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希望你帮到你。
⑤ 什么是地震液化
1 地震液化的成因
少粘性土受地震力作用后,使使土体积体积缩小、孔隙压力猛增,从而使有效压力减小,使土迅速减小或完全丧失抗剪强度,使土提如液体一样流动或喷出地面,成为地基液化。
2 地震液化产生的条件
内因:有的说砂土,实践证明叫“少粘性土”更好一些,有的粉土轻壤土也可能液化。
外因:饱和+地震动
如果是常年干燥状态,不会液化,如果地震烈度是小于6度,也认为不发生液化。
3 液化土内因分析与判断
(a)土的粒径与级配:与中值粒径和不均匀系数有关
(b)土的密实度:越密实越不易液化
(c)土的上覆压力和侧向压力:[地应力]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4 哪些场地需要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显然,某些地区是相对稳定版块,地震烈度极小,一般建筑物不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1指出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抗震设防烈度6度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但对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进行液化判别。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
5 地震液化判定方法
岩土勘查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都要求(a) 初判 (b) 复判
水利水电勘察规范上讲的也比较清楚,我凭记忆给你个步骤。
准备工作,先查场区地震烈度,7度以上进行地震液化判断。
(1)初判
首先,根据地基土的基本特性,特别是土的颗分分类,一般产生地震液化的是“少粘性土”,哈哈!粘粒含量大于17%,则初判无地震液化可能,否则,需要根据(2)复判。
(2)复判
复判方法很多,常用的是综合指标法和标贯判定:
(a)综合指标判断
烈度 7 8 9
加速度g 0.1 0.2 0.4
颗分d50(mm) 0.05-0.15 0.03-0.25 0.15-0.50
相对密度 <0.6 <0.7 <0.8
**相对密度,一般作试验比较麻烦,实践中很少采用。
(b)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判断
该方法是最常用和可靠的,好多国外也用中国的经验[我在合适的时候上载老外对地震液化的研究],因为是原位测试结果,而且可以反应场地地应力状态等。一般判断15米以内地基,太深标贯修正钻杆、孔斜、孔壁摩擦等问题突出。还有15米以下即使是少粘性土,一般也很密实,很少有地震液化的可能。
***********************************************
Nc=N[1+0.125(H-3)-0.05(h-2)]
***********************************************
N是N63.5进行杆长和地下水修正后的表贯击数。
H - 砂土层的埋深(米)
h - 地下水位埋深(米)
H=3m,h=2m,按下面取N
+++++++++++++++++++++++++++++++
烈度 7 8 9
N 6 10 16
+++++++++++++++++++++++++++++++
判断:N63.5 > Nc 不液化,否则液化
另外,有的还进一步进行液化程度计算,一般需要大量的标贯或静力触探数据,否则没法进行。我从来没有计算过,搞到复判就可以啦。
说明:以上方法大多可水电规范或抗震设计规范中找到,但一般没有条理,给出很多方法,大家都基本不用,因此给新手增加了好多麻烦 - 让人感到“不知道哪个更好、哪个更准确”。
6 液化判定深度问题
岩土勘察规范规定:“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定应该在地面以下15米范围进行,对于桩基或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加深至20米。勘探点不少于3个,勘探深度大于液化深度。 "
7 液化土的治理措施
由于外因,饱水和地震我们无法改变,因此,只能从土的内因找解决办法,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土的颗粒为“少粘性土”,其次是密实度差,多处于“松散”状态。因此,治理无外呼于此.
(1)浅基础或基础面积、埋深不大,可以采用换填,用性状更好的颗粒更粗的土置换“松散的少粘性土”。这种做法很少,因为置换也涉及碾压过程,因此,都直接选(2)。
(2)压密可液化土层
方法很多,经常采用的有:
(a) 强夯法:
压密,城市附近不允许,噪音和地震动太大,适合于郊区,处理深度也不超过8米。当然也取决于土的类别。
(b) 碎石桩:置换+挤密
处理深度大,采用螺旋钻就可以。
(c) 震动夯
边震动边捣密,处理深度很大,世界记录是56米,广泛用于工民建和水利工程行业,更多精彩祥见:
(d)化学处理
根据土与水中离子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使土变密实。
⑥ 岩土勘察液化等级和液化判别结果有什么联系ILE大于0,可液化判别结果是不液化,这样矛盾不
液化指数是针对某一钻孔而言,而液化判别是针对某一土层的。ILE大于0,说明该钻孔中存在液化土层;而并非所有土层都是液化土。
有问题请直接追问!
没什么问题就请设置我为满意回答,谢谢!
⑦ 如何判定土的液化
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是判定土地液化的标准。
土体液化现象的原因:在地震引起的振动使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力减小,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
(7)地质勘察中的液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土地液化分为微观液化、宏观液化与渗流液化。
(1)微观液化(mi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试验室利用动三轴、动单剪或动扭剪仪来模拟土体中一个初始状态已知的单元体在受循环荷载作用后所产生的液化现象。
(2)宏观液化(ma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工程场地发生的宏观液化破坏现象,如液化引起地基的喷砂冒水、地面下沉、侧向位移、建筑物倾斜或倾倒、地中构筑物上浮、震后土坡的滞后滑动等。
(3)渗流液化(seepage liquefaction)。泛指所有由于渗流作用而引起的土液化现象。发生渗流液化之处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水力梯度,土体的有效应力为零,符合液化的物态转变条件。
渗流液化有些与地震无关,有些则与地震有关,前者如岸边、坝下游或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流砂现象,后者如地震引起的地表喷砂冒水(砂沸)以及土坡的滞后滑动。
⑧ 地质勘查中液化鉴别是什么意思
场地土的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内力丧失容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
鉴别主要是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来判别场地中的砂土或粉土是否液化。如果液化,则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否则以后上部建筑物将会存在隐患。
⑨ 什么是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反之,汽化版是吸权热过程。
2.液化的方式:
1.液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方式一:降低温度(一切气体一切温度);方式二:压缩体积(某些气体一定温度<一般为常温,特殊的须先降温再压缩体积>)。
2.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3.降低温度的方法是万能的,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时,如果气体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则无法压缩使其液化。
3.常见液化现象:我们经常说的“白汽”、“水雾”、“雾”、“水汽”、“露”都属于液化,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⑩ 地震液化什么意思
地震液化来作用(seismic liquefaction)是指自由地震使饱和松散沙土或未固结岩层发生液化的作用。
地震液化作用主要包括:液化泄水岩脉、水塑性褶皱、液化卷曲变形、液化角砾岩、粒序断层、V型地裂缝等。根据历史地震记载、现代地震和模拟试验,造成沙土液化的震级大于里氏5级,液化过程一般发生于地下一定深度(20米)内。
地震液化可使地基软化,建筑物因而倒塌;大量饱和沙土还可从地下如泉水涌出,在地面堆积成丘;另一方面则使地下某些部位空虚,地面因而沉陷。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河边、海滨含水的沙层中,内陆地下水丰富的砂岩层也可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