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灾害村哪些村民可以享受安置6

地质灾害村哪些村民可以享受安置6

发布时间: 2021-02-22 22:53:53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的实施原则与主要任务

9.6.1 实施原则

搬迁避让是传统而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在广大农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的灾害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山区脱贫致富,实施搬迁避让工程。

实施搬迁避让工程的原则如下:

1)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而且具备搬迁避让条件的灾害点,实行搬迁。

2)经济不发达、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地区,实行搬迁避让。对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居民点要及时安排村民避灾、搬迁;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行“移民建镇”,使受到地质灾害危害与威胁的居民点永久性地迁离危险区。在安置群众搬迁的工作中,必须重视居民地选址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科学地进行场地规划,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3)对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的居民点,优先安排搬迁避让。对那些灾害征兆已较明显、面临灾难威胁的村庄,尽早选择搬迁地点,组织群众主动撤出危险区,以免临灾条件下陷于被动局面。

4)搬迁避让与国家扶贫开发相结合。结合国家易地扶贫(生态移民)计划,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要搬迁避让的居民搬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5)搬迁避让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全国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分散居民实行移民搬迁,将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减灾结合起来。

9.6.2 主要任务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和经费数,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

(1)近期(2006~2010年)

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和全国小城镇建设,对有明显迹象直接威胁分散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工程。优先安排威胁人员较多,且工程治理投资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工程。原则上应完成急需的搬迁避让工程。

根据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2006~2010年,因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全国实施搬迁避让人口约160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约70万。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2006年至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搬迁工程费用约2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费用35.2亿元。各省(区、市)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规划搬迁避让人数和投资额见表9.2。

表9.2 2006~201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续表

1)突发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对边远贫困山区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在经济发达区,工程治理投资远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的搬迁避让。

2)缓变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汾渭盆地地裂缝区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环渤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区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③山西煤矿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④淮北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

(2)远期(2011~2020年)

对遭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居民点全部实施搬迁避让,搬迁人口约226.1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96.5万人(表9.3)。

表9.3 2011~202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Ⅱ 我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薛家洼乡上白泉村的村民,我们这里因地质灾害而移民,并于07年预收房款,直到现在

这个要靠证据说话的。一般人不好搜集到证据。

Ⅲ 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6月)

为提高全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演习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习范围、地点、时间、规模

范围(演习人员,计121人):长石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干部职工,湾子村部分群众。

地点: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

时间:2013年6月。

规模(观摩人员,约60人):市国土资源局、市地灾办、县政府领导、长石、兴隆、八堡、果瓦等4个乡镇分管国土领导、国土资源所人员、有地灾隐患点的村干部和监测人员。

二、组织机构(指挥部)

指挥长:文朝春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指挥长:刘显涛 镇党委副书记,袁其敏 县地灾办主任,张志云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罗昆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谢曰光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世奎 镇党委委员,王家学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雷 副镇长

陈如仲 副镇长。

成员:周海 镇派出所长,刘汉军 财政分局长,杨明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殷锦亮 镇卫生院长院长,涂元政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兰修富 镇安监站长,吴胜松 村建站长,王顺兵 镇党政办负责人,陈建刚 县国土资源局综合股负责人,雷勇 县国土资源局地质股负责人,罗克义 镇国土所长,陈学芬 湾子村支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王顺兵任办公室主任,罗克义任副主任,抽调人员专门办公,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演练相关事宜。

(一)办公室工作任务

1.负责演习前期准备筹备工作

(1)落实演习所需物资器材及相关道具

(2)负责主席台横标(“大方县长石镇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警戒线等,制作红袖套35个,内容为:指挥长1个、副指挥长1个,现场搜救组组长1个、副组长1个,险情监测组组长1个,治安警戒组组长1个,医疗救护组组长1个,灾民安置组组长1个,物资保障组组长1个,宣传报道组组长1个,其余为抢险救灾;制作救灾红旗7面,内容为:现场搜救组、险情监测组、治安警戒组、医疗救护组、灾民安置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

(3)音响播放器一台(播放背景音乐),

(4)负责演习结束后的扫尾工作,组织收回演习物资器材,清理现场。

2.负责书写标语

(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解决灾民基本生活,组织生产自救互救。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购置扩音器10台、观摩台桌布、警示牌。

三、参演人员组成及任务区分

(一)导调组(7人)

组长:刘显涛 镇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张志云 纪委书记

成员:高志娟、孔德丽、陈禄领、张小丹、邹丽

工作职责:负责各应急抢险小组在指定的地域集结整队,调度各小组入场、出场顺序,落实观摩地点,调度观摩人员在指定地点观摩。

(二)作业人员

1.治安警戒组:(11人)

组长:罗昆 镇政法书记

成员:周海、周登成、肖文海、熬利赋、余鹏、邹绪卫、李绍阳、韦虎、陈方、张伟

工作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村民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现场搜救组:(16人)

组长:谢曰光 镇武装部长

副组长:周云松 计生管理中心主任

成员:王顺兵、郑飞、王碑清、兰修富、王远旗、张志向、谢康、曾明云、鲜昶、杨鑫、张明扬、陈鑫、周鹏、陈明江、李新

工作职责: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险情监测组:(3人)

组长:张雷 副镇长

成员:罗克义、万都贵

工作职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医疗救护组:(8人)

组长:陈如仲 副镇长

成员:殷锦亮、余磊、陈礼刚、陈礼莎、徐梅、黄蕴洁、胡莹莹

工作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5.灾民安置组:(11人)

组长:王家学 副镇长

成员:杨明、涂元政、胡亮、丁发兴、赵海松、余琪海、王 巽、文武、罗景、吴胜松

工作职责: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搭建救灾帐篷、发放受灾群众救灾物资;

6.后勤物资保障组:(5人)

组长:刘汉军 财政分局长

成员:陈仕兴、马庆芬、陈福胜、刘国才

工作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7.宣传报道组(3人)

组长:陈世奎 镇党委委员

成员:罗莉、陈婷

工作职责:负责开展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拍照、摄像,开展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8.群众参演组(57人)

组长:陈学芬 湾子村支书

成员:刘吉芬、罗再会、肖祥、陈德龙、刘永健、熊鹰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60岁以下群众50人安全转移,做好群众工作。

四、准备工作

(1)长石镇人民政府于5月6日下午14:30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湾子村干部等参加的“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专题会议,宣布演习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各工作组准备一切演习所需用品,并组织本组人员进行演练。

(3)演习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购买演习所需物资及演习结束后物资的回收。

(4)指挥部组织各组进行综合预演。

(5)指挥部召开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实战演练准备会议,对正式演练作全面安排部署。

五、演习程序

假定场景:受强降雨影响,长石镇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后侧危岩山体裂缝不断增宽增大,部分危岩体已发生崩塌,严重威胁杉林、顺山、长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乡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国土资源所报告后,按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实施紧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2013年5月7日上午9:40,镇国土资源所接监测人报告,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后侧危岩山体裂缝不断增宽增大,部分危岩体已发生崩塌,严重威胁杉林、顺山、长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需作紧急避让。

(2)9:40—9:45,镇国土资源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副指挥长报告。

(3)9:45—9:50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报告。

(4)9:50—9:55镇指挥部指挥长宣布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5)9:55—10:10救援人员装备集结

(6)10:10—11.00行动实施。

(7)11:00—11:20恢复重建。

(8)11:20—11:30演习小结(领导讲话)略

六、实施方案

演练背景(画外音):长石镇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全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涉及5个村,8个组,威胁73户304人,其中2013年度重要隐患点1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崩塌面积约450万立方米,危及59户村民256人,236间房屋安全。2013年以来,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裂缝扩展明显加剧,目前该崩塌处于变形过程中,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居住在下面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行动准备阶段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6月5日9:20接镇国土资源所报告,我镇湾子村顺山组后侧危岩山体因受连续降雨影响,裂缝不断增宽增大,有发生崩塌的危险,严重威胁顺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建议立即启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指挥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副指挥长:是。

副指挥长: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迅速收拢人员,准备抢险所需装备、物资器材,立即向湾子村移民安置点集结。

各组组长(依次答):是。

(各小组依次迅速向湾子村移民安置点集结待命)

入场顺序: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警戒组→险情监测组→灾民安置组→宣传报道组

(小组长按入场顺序,依次整队向副指挥长报告)

应急抢险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应急抢险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医疗救护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医疗救护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医疗救护组组长:是。

治安警戒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治安警戒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险情监测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险情监测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险情监测组组长:是。

治安警戒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治安警戒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灾民安置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灾民安置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物资保障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物资保障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物资保障组组长:是。

宣传报道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宣传报道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宣传报道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救援人员、装备集结完毕,是否组织向事发地开进,请指示。

指挥长:立即区分各组任务,迅速组织开进进行应急抢险。

副指挥长:是。

副指挥长:各小组注意,现在进行应急救援任务区分,应急抢险组。

应急抢险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的主要任务是立即发布预警信号,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要组织抢险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和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村民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同时注意加强自身安全保护。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治安警戒组。

治安警戒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的主要任务是立即封锁进入危险区的村组公路、进入崩塌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警卫警戒,保证灾区安全。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险情监测组。

险情监测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主要负责崩塌地段险情监测,设置危险标志,及时报告险情监测情况。

险情监测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随应急抢险组一同行动,立即展开现场救治,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医疗救护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灾民安置组。

灾民安置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迅速划定灾民安置点,搭建救灾帐篷,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

灾民安置组长:是。

副指挥长:宣传报道组。

宣传报导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主要负责搞好现场灾情及救援情况报道和灾民安置点群众的宣传教育。

宣传报导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以上各组任务区分完毕,大家是否明白?

各组组长(齐答):明白。

(二)行动实施阶段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组织所属人员迅速向顺山组事发地开进,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各组组长齐答:是。

各组组长:××组,立正,跑步走(按照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警戒组→险情监测组→灾民安置组→宣传报道组顺序,依次将队伍带到指定位置,组长进一步区分任务后,组织实施。)

背景音乐:雷雨声(应急分队队员拉响预警信号警报)

场景一

预警信号警报声响起,应急抢险组跑步到事发地展开应急救援、转移受灾群众,时间20分钟。

场景二

治安警戒组(立即封锁事发现场,在公路两端和正面设置治安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维持灾区治安秩序。

场景三

险情监测组(跑步到事发地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负责崩塌地段险情监测)

应急抢险组组长:指挥部,指挥部,应急抢险组呼叫。

副指挥长:收到,请讲。

应急抢险组组长:在顺山组公路有一处路段因雨水冲刷垮塌,影响受灾群众安全撤离,另有一危旧茅草房因昨夜大雨垮塌,怀疑有群众被埋,急需重型机械支援。

副指挥长:继续查清现场情况,做好抢险队员安全保护,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后勤物资保障组。

后勤物资保障组长:到。

副指挥长:顺山组灾区道路堵塞,有房屋垮塌,立即组织挖掘机进场作业,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长:是。

场景四

挖掘机进场作业,紧张抢修通往灾区道路,清理垮塌房屋,配合搜救受灾群众。

场景五

医疗救护组,随应急抢险组一同行动,参与对受灾群众转移救护,民兵应急分队队员4人抬一名受伤群众,两名医务人员一人手提输液瓶、一人拿氧气袋护送至救护车。

场景六

灾民安置组(在移民安置区划定安置点,搭建帐篷,负责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引导转移群众进入安置点)。

场景七

宣传报道组在安置地域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鼓动,(“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等标语)。

场景八

应急抢险组跑步到事发地展开救援后,组织受灾群众向安置区安全转移,转移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

群众背着行李、牵着牛、马等牲畜,在救援人员的引导下陆续进入安置区。

(一些年长行动不便及年幼的群众在民兵、医疗救护人员的背、扶下撤离危险地带,转移出来的群众在救援人员的组织下,成两路向安置区转移。)

场景九

灾民安置组引导群众进入安置点,妥善安置。

灾民安置组组长:指挥部,受灾群众已全部进入安置点,并得到妥善安置,现救灾生活物资已运达灾区,是否发放,请指示。

副指挥长:立即登记受灾人员,清点救灾物资,做好发放准备。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救灾生活物资已运达灾民安置点,是否立即向灾民发放。

指挥长:立即发放。

副指挥长:是,灾民安置组。

灾民安置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立即发放救灾物资。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灾民安置组按照指挥部指令,现场组织发放食品、水等物资,时间10分钟。

应急抢险组:指挥部,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水源。

副指挥长:继续开展搜救,防止人员遗漏。

应急抢险组:是。

警卫警戒组:指挥部,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序进行。”

副指挥长:“继续加强危险区治安巡逻,防范不法分子进入危险区,借机盗窃群众财物,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警卫警戒组:是。

医疗救护组:指挥部,撤离过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副指挥长:继续开展伤员救治,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医疗救护组:是。

灾民安置组:指挥部,所有转移出危险区域的灾民已全部安置完毕。

副指挥长:明白,继续配合做好安置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

灾民安置组:是。

灾情监测组:指挥部,据监测组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

副指挥长:继续加强监测。

灾情监测组: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目前,被围困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撤离过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无其他人员伤亡,全部转移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建议湾子村委继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尽早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指挥长:同意,后续工作交由湾子村委负责,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一定要将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好,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副指挥长:是。

(三)恢复重建阶段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经指挥部研究决定,后续工作交由湾子村委负责,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继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生产自救互救,尽早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各组除险情监测组和治安警戒组留部分人员继续加强危岩地段险情监测和危险区治安警戒外,其余人员准备组织撤回。

各组组长(依次)答:明白。

场景十

各组在作业点收拢人员,集合整队,待指挥部下达指令后,将参演人员带到主席台前集合。时间5分钟。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结束,迅速将各组人员带到主席台前集合。

各组答:是。

(各组将所属人员带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队。时间约3分钟。)

副指挥长:立正,指挥长同志,长石镇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实施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稍息。

副指挥长:是,稍息。

(各组参演人员在主席台前稍息,保持好队形,待领导讲话结束后分别组织参演人员返回。)

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收后,哪些人可以参与分配

在农村集体分配征占地补偿款时,总会因为一些人的身份原因,导致很多矛盾发生,甚至还有些地方因为补偿款的分配问题对簿公堂,那农村集体分配征占地补偿款时,哪些人可以得到补偿款呢?

一、城郊妇女出嫁或离婚后,户口不迁出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十五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收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第五十二条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的,或者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侵害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也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厅字[2001]9号)规定:“在农村土地承包中,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允许对妇女有任何歧视。农村妇女无论是否婚嫁,都应与相同条件的男性村民享有同等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其合法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有关经济权益。”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女子结婚后,户口在婆家,那么娘家所在村子有没有权利获得征地补偿呢,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留归集体的补偿费,在婆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分配时,该妇女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一,应参与分配,前提就是这个女子的在娘家承包地权利是保留的。

二、现役士兵、在校大学生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 第二十六条规定:“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入伍前通过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违法收回或者强制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非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其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包;承包的农村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或者占用的,与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同等权利。”

在地方的政策上,我们看到《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条例》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以家庭承包方式发包时,下列人员享有土地承包权:(一)原始户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一直未迁出,且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或者其直系后代;(二)因结婚、离婚由农村居民户籍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及子女,以及因合法收养关系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三)根据国家移民政策,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四)符合(一)、(二)、(三)项条件的现役义务兵、初级士官、户籍迁出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服刑人员;(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落户的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教人员;(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有权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土地的人员。”

三、新出生人口和户口迁入人员

《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国发[1995]7号)规定,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008年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013年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1号)规定:“对外出农户中少数没有参加二轮延包、现在返乡要求承包土地的,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处理。如果该农户的户口仍在农村,原则上应同意继续参加土地承包,有条件的应在机动地中调剂解决,没有机动地的可通过土地流转等办法解决。”

根据上述规定,作为新生儿或者是户口迁入人员,在增人不增地的政策下是没有办法获得集体土地的分配权的,在发生征地补偿的前提下是没有办法获得的。

总体来说只要你的户口在当地,或者你拥有集体土地的承包权你就有权利获得补偿款!

Ⅳ 农村拆迁有哪些人不能享受拆迁安置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版十四条规定:“农权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可知,对于补偿安置的对象一般的认定标准为是否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而根据各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对于安置对象的认定也是不同。通常有以下划分标准:农村或非农户口、村民资格、是否在本村居住、是否外嫁、是否在外就读户口迁出、宅基证的有无、宅基地的来源等。
因此,应当根据被征收范围内的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在该地区具体有哪些人不符合安置条件。

Ⅵ 地质灾害点村民搬迁配套费能减免吗

是否可以减免没有条文规定,看地方政府财力,政府穷没钱,老百姓也只能贴补点儿,毕竟生命是宝贵的。

Ⅶ 我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薛家洼乡上白泉村的村民,我们这里因地质灾害而移民,并于07年预收房款,直到现

账目应该公开化,未安置的村民的住房也有可能资金周转链断了,你们应该集体上访,查明原因。

Ⅷ 国土资源局对荒山地质灾害有什么补偿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人民建设更美好安宁的家园,方便交通,充分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用时间缩小边远地区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特制定本条例。
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其他税费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5、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6、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政府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时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同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
捣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
2、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16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6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190—3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180—3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190元。
格栅每延长米补偿4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2400元。
饮用水井每眼补偿1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每眼补偿15000元。
排灌大井每眼补偿3万元。
排水管每延长米补偿80—150元。
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
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
坟每座补偿50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每户2万元。
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元;
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320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60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
幼龄林平均每株补偿35-65元;
中龄林平均每株补偿220—300元;
成熟林平均每株补偿350元。
3、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120000元;
未成林每亩86600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63360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50000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43340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果树补偿标准
1、苹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00-4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00元。
2、梨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0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200元。
3、桃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8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280元。
4、葡萄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5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40-1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90元。
5、枣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8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2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80元。
6杏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8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200-3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80元
7、板栗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2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860元。
8杂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25-5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80-13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40元。
电力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低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30000元;线路加高木杆平均每根1000元,砼杆平均每根1500元。
2、高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47000元;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60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
3、高压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55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砼A杆平均每基10000元,铁塔平均每基10万元。
4、高压线路加高:砼双杆平均每基2万元,铁塔平均每基20万元。
邮电通讯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电话线路
木杆平均每根1000-20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500-3000元。
2、架空光缆
木杆平均每根5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000元;
光缆每米50-150元。
3、地下电缆
电缆、光缆每米100-200元。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采取工程修复和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按成本价适当补偿。
1、农村小型水库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9000元;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6000元;
水库荒滩每亩补偿300元。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小型闸门每个补偿15000-20000元;
排灌干渠堤坝每延长米补偿80元。
厂矿企事业单位动迁补偿标准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动迁,考虑实际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办公用房参照民房动迁标准;厂房等生产设施按重置折旧计算,适当考虑停工搬迁损失费用。
施工运输道路补偿标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乡村运输道路,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修复。乡村道路视取料难易、路面宽度情况,每公里补偿20-35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9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4万元
乡村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补偿标准
考虑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确需修建的乡村道路连接线和田间作业道,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实施。
村道路连接线每公里补偿12万元。
乡村道路连接线、田间作业道每公里补偿8万元
征地及动迁不可预见费
按签订的征地和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总费用的5%计算。不可预见费由建设单位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扩大征地和地上附着物动迁的补偿;
工程设计时没有发现,征地动迁协议中没有列入的不可预见的地下构造物动迁补偿;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等不可预见项目的补偿。涉及征地的不可预见项目,由省交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共同核定。
各市动迁办公室管理费
按省市签订的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的总费用的3%计提。
各市动迁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拆迁地上、地下附着物和地方协调工作。市动迁办公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高速公路占地赔偿——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一苗圃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苗圃地补偿费=该苗圃前三年年平均产值苗圃地面积补偿倍数
注:补偿系数=临时占地为每年2.5--5倍;永久占用为10--25倍。
二国有其它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其他林地补偿费=所在乡农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林种补偿系数
三集体其它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
四集体其它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占用期一年为1.5-3倍,
占用期二年为5倍)
对拆迁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房屋,由拆迁人按以下规定给予照顾:
1、对拆迁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其拆迁货币补偿款低于5.5万元的,按5.5万元给予货币补偿。
2、对拆迁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中的残疾人,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标明残疾标准
程度为一级、二级的听力、语言、肢体残疾的和标明视力、智力、精神残疾的,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1万元照顾。
对于特殊情况参照有关规定,依照现行当地物价市场,由省市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与业主协商处理。
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要征得人民理解与支持,掀起全民建设家园的氛围,不得强制进行,若有对群众有威胁,恐吓甚者暴力行为,直接追究负责官员责任

Ⅸ 我苏子峪村是地质灾害村,现在村民盖房每人补助五万二千元,还在旧址盖,这样地质灾害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根抄本问题,对于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存在严重风险的村庄,最好的办法是集体搬迁到灾害风险低的地区,因为不搬迁的话,客观上还是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质等因素,比如这个地方山高陡峭、风化严重,夏秋季节多暴雨,那么这个地方夏秋季节就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管这里有没有人住,都容易发生泥石流,想要让它不发生泥石流,只能改变自然环境,但这非常困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