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属于什么岩
⑴ 广西南宁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是什么
南宁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湿润多雨,年均气温20.3 --22.4,年平均降雨量815--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75--1579小时。
境内山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为主体山地占总面积512.7%,丘陵占10.1%,平地占28.1%。境内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错综合颁的丘陵平原。东北部的大明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760米。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东部的镇龙山,西部的西大明山和泗城岭,南部的大青山和公母山等10余座。
南宁地区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为地质基层,崦性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盖层。 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以郁江、左江、右江为主干流从西南、西 北及东面切割,流经中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河网。
全地区集雨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13条,河流面积为92400平方公里,其中左江干流全长539公里,流域面积3159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右江干流全长707公里,流域面积3861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5亿立方米。
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
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汇口处,南北两边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线,把长形河谷、盆地分割成两个小盆地,一是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坛洛镇为中心的侵蚀――溶蚀盆地。
南宁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种类型。
平地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面积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78%,分布于左、右江下游汇合处和邕江两岸。
低山总面积82.6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4.6%,分布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凤凰山,为一穹窿山地,一般海拔300米―600米,坡度25度―40度;位于市北部的高峰岭,为一列褶皱低山,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一般海拔250米―450米,坡度20度―40度。
石山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边缘和坛洛镇一带,分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两大类,峰林石山海拔300米―400米,谷地海拔120米―160米;
孤峰石山一般海拔200米―250米,平地海拔80米―100米。丘陵总面积27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5.59%。
台地多为第三系的侵蚀面,微切割,起伏和缓,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剥蚀面,一般呈缓坡起伏而顶面齐平的地貌。
⑵ 4.按地质形成条件划分,岩石分为哪几种各类岩石的代表是什么大理岩、花岗岩各属于( )岩和( )岩。
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灰岩、页岩。变质岩-千枚岩、大理岩。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等等。
⑶ 请问下面的岩石都是什么岩性
大青石是石灰岩,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地质历史上都有产生,主要成因是浅内海碳酸钙沉积形成。容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它与煤层共生、伴生的顶板和围岩,其石化程度较高、含有机质较低,其主要成分是Al2O3、SiO2,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Fe2O3、CaO、MgO、Na2O、K2O、P2O5、SO3和微量稀有元素(镓、钒、钛、钴)。主要形成于成煤时期的地层,如石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等。至于石头山上的大石头就不一定是什么年代了,所以岩性也可以使多种多样的。
⑷ 什么是地质岩组
组是一个比较小的单元。。是个地质分层的单位,比如
东营凹陷
的
沙河街组
、东营组、馆陶组,,泌阳凹陷下
第三系
的核桃园组等等,,岩性就是该组内的岩石(或岩屑)的特性。。
⑸ 这是什么地质岩层
这个只是些普通的岩石,谈不上岩层还。地质学专业术语。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专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属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的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
⑹ 三大岩类地质特性不同点是什么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1 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2 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
3 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1 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 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⑺ 石灰岩属于什么类型岩
按成因分类石灰岩应该属于[沉积岩
]
成因分类===================================================
①
火成岩
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专的熔融物质,在不属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②
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
砂岩
、凝灰质砂岩、
砾岩
、粘土岩、
页岩
、
石灰岩
、
白云岩
、
硅质岩
、
铁质岩
、
磷质岩
等。
③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
⑻ 广西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
李志才
( 广西地矿物业管理中心)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自然科学,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认为: “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有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就是解读地球本身的历史痕迹”, “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认识地球有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保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调查是认识地球历史的方法手段,只有反复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认识,提高研究程度,才能为开展各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先行。自 1956 年以来,广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各种地质调查,积累了大批有科学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并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地质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进步,但还存在若干地质问题,有待今后继续实践解决。现仅将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初步归纳为 3个方面共同探讨。
一、海陆变迁
广西地壳表层的形成就是一部海陆变迁的历史,主要见证于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形成。广西自 20 亿 a 前就有海水侵入,历经了中元古代 ( 四堡群) 、新元古代 ( 丹州群) 、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第四纪共 14 个地质时期。从沉积作用来看,各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是连续的、有序的,除地壳运动短时间暂时影响沉积作用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陆变化过程中。从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环境,即海 ( 水) 相沉积环境和陆 ( 地) 相沉积环境。在印支运动 ( 2. 27 亿 a) 之前为海相沉积环境,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沉积类型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泥盆纪 ( 4. 10 亿 a) 之前,基本属于地槽型深水和较深水沉积阶段; 泥盆纪之后为地台型浅海、边缘海沉积阶段; 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盆地沉积阶段。从沉积物的特征来看,地槽型沉积物以碎屑岩类为主,地台型沉积物以碳酸盐岩为主,陆相盆地以红色碎屑岩为主,各地质时代地层沉积厚度,累计可达 8 万 m。随着沉积年代和环境的变化,各门类生物非常丰富,由元古宙的低级植物孢粉开始,到古生代动物群大量出现,中生代开始巨型恐龙出现,新生代的古人类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发展。
1. 地槽发展阶段
主要发育在桂北地区的元古宙地槽,桂中以东和以南地区的加里东地槽,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沉积物特征是以砂岩、页岩、砂砾岩为主的碎屑岩相,岩性较单一,类复理石序列清楚,海底的冲刷特征明显,生物群繁殖从低级开始,元古宙以古孢子植物和几丁虫类为主,计有 27 个属 38 种之多,进入早古生代开始出现国内东南型的动物群,如海绵骨针、腕足类、笔石类。在桂东南地区的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现大量笔石群,共建立了 12 个和 19 个笔石带,在海洋山地区的奥陶系中也发现了大量笔石群,共建立 9 个属 23 个种。但在桂西地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发生重大变化,寒武系由地槽向地台过渡,沉积相由碎屑岩过渡为碳酸盐岩相,动物群过渡为华北型的三叶虫、球接子、腕足类等,在那坡地区发现大量三叶虫,共建立了 25 个属。生物群随地质环境变化而变化十分明显。
2. 地台型发展阶段
自志留纪末广西运动后,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地槽回返形成广泛的隆起区,由较深水环境沉积转变为浅海和海岸带的地台沉积环境,海水动荡,生物群大量繁殖,早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的砾岩、砂岩、页岩,以后开始转变为台地上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部分为泥质岩、硅质岩,并含有煤层。由于近岸的海水富氧,水动力活动较强,是广西古生物群最繁盛时期,种类也最多,计有底栖和浮游两大类,共计有 17 个门类之多,其中以泥盆纪时期最为丰富,如六景标准剖面发现 17 个门类500 多个属种,牙形类也发现 18 个化石带,北流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竹节石等 30 多个属种,大乐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竹节石等,共有化石组合带 97 个,罗富剖面以深水漂浮的竹节石、菊石、牙形刺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则以 类最繁盛,共有77 个属及亚属,580 个种及亚种。地台发展阶段也是广西沉积矿产成矿最有利的时期,如泥盆纪的锰、铁、钒、石灰岩等,矿产丰富,是已探明全区储量的 60% 左右,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铝土矿、锰、石灰岩等,也有很重要的工业价值。
3. 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开始,广西地壳普遍上升,海盆地的海水全部退出,海相沉积结束,自此,在活动基底断裂控制下,形成了广西大大小小 50 多个盆地,以十万大山和桂平桥圩盆地面积最大,形成了内陆盆地的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由于陆地当时的风化、氧化作用强烈,气候炎热等因素影响,沉积物的重要特点是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多为砾岩和砂岩、夹页岩,侏罗纪还有灰岩。在侏罗纪和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期,由于植物和有机物大量繁殖,在某些盆地中形成了含煤层 ( 如西湾和南宁盆地) 和油气层( 如百色盆地) 以及粘土 ( 合浦盆地) 、膨润土 ( 宁明盆地) 、膏盐等矿产。生物群进一步进化繁殖,三叠纪开始以菊石、双壳类为主,并在动物群中出现了爬行动物,如武鸣县在三叠系中发现广西幻龙东方种,在十万大山和南宁盆地发现了白垩纪的鸭嘴龙化石。第四纪开始,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百色等地 10 多处,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遗迹,以及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巨猿、大熊猫、剑齿象等,最主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甑皮岩人,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
二、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地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壳运动往往是同步发生的,也是广西区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密切相关,几乎所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期都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因为它是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岩浆特制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型 (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和地球浅部的壳源型的岩浆,其中壳源型又分为幔源分异、混合同熔、壳源重熔、壳源交代等类型。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深部的侵入活动和地表的喷发活动两种。
广西侵入岩活动出露的各类岩体有 1200 多个,出露面积约 2 万 km2,这说明侵入活动是广泛、强烈的,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大岩体多发生在背斜、复背斜轴部,如桂北元宝山、越岭山、海洋山等地,部分产在大断裂带及周围。从活动的地质年代特点看,具有不间断和多期性的特点,与构造旋回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伴生,如四堡旋回、雪峰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其中以华力西旋回的花岗岩侵入规模最大,分布面积为 8051km2,加里东旋回 ( 3363km2) 和燕山旋回 ( 4516km2) 次之。岩性较复杂,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出露面积为 19000km2,占全区侵入岩面积的 96% ,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东北和桂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通常为 60% ~ 65% ,黏性大,镁铁含量低,钾钠含量高。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的面积较小,大小岩体约 940个,面积为 817km2,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的四堡区和雪峰区。桂西地区主要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的基性岩,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为 45% ~ 50% ,超基性岩中的 SiO2含量< 45% ,它们的黏度小,镁铁含量高,钾钠含量低。
广西的火山喷发岩活动也频繁,一种是在海盆地沉积过程,在海底喷发以后,形成各种层状的沉积物,岩石常常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枕状构造等特征,如层状、枕状的细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岩等,特制来源于地球深部。一种是在大陆的喷发活动,形成各种熔岩流、火山堆积物。火山喷发的各种物质,累积的厚度可达 9000m,占全区沉积岩总厚度的 11% 左右,充分说明地壳的物质来源,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地球的岩浆活动供给的。火山喷发活动的方式,主要以裂隙喷发 ( 沿断裂带) 和中心式喷发( 近圆形) 为主。从喷发活动的地质年代看,除寒武纪没有发现火山活动外,从四堡时期到第四纪的 13 个地质时代中均有发现,说明在广西区域地质历史是比较活跃和不间断的。据已有资料统计,明显的喷发活动有 40 余次,据过去资料看在桂西地区几乎是空白的。地质调查后,发现大量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多层位的海相火山喷发活动,累积的总厚度可达 5400m,具有喷发次数多、厚度小 ( 一般为数十米厚) 、分布零星的特点。从岩石类型来看,中泥盆世到二叠纪火山岩多为基性岩,三叠纪主要为中酸性岩,火山喷发活动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多为裂隙间歇性。印支运动以后,转为以大陆型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主,多形成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等,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特征,并在合浦县烟墩岭和涠洲岛等地发现火山口,以及发现较多的火山堆积物、火山弹和火山碎屑岩等。
三、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除了表现在海陆变迁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外,同时也表现出在岩石和地层的变形、变质方面。广西的构造运动前人做了不少研究,1963 年尹赞勋等曾统计过以前的地质学家在广西命名的地壳运动有 28 次之多,通过地质调查后,认为比较有证据的只有 19 次,其他证据不足,而且各期次发生运动的性质、特征、强弱也不同,随着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总的来看,具有多阶段、多旋回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中,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变形方面也是不同的。在 19 次中,元古宙有 3次 ( 四堡、雪峰、富禄运动) ,早古生代有3 次 ( 郁南、北流、广西运动) ,晚古生代有4次 ( 柳江、黔桂、东吴、苏皖运动) ,中生代有 5 次 ( 桂西、印支、燕山一、二、三次运动) ,新生代有 4 次 ( 喜马拉雅一、二、三、四次运动) 。在空间上的变化,地壳表现在造山和造陆两种性质的运动。造山性质的如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些运动强度大,可使大陆的海水退出,停止沉积作用,并使地层、岩石发生剧烈褶皱、断裂和变质、变形,以及移位,使海盆变为大陆的山脉和盆地,经过沉积间断后,又开始新发展阶段的沉积,它明显地反映了新、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地层底部常常保留有沉积间断的底砾岩、粗碎屑岩,以及花岗质碎屑岩等。造陆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壳大范围的升降活动,海盆地海水退出形成陆地,但地层没有发生垂直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剥蚀、侵蚀作用后,海盆地再次下沉,当海水再次开始新的沉积作用后,新、老地层之间常常表现在地层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新、老地层之间保留有沉积间断的风化侵蚀面和风化堆积物,如氧化的铁、铝岩等。地壳运动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强弱也是不同的,如广西运动在大部分地区是造山运动,泥盆纪地层角度不整合在不同层位的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底砾岩普遍存在,但在钦州地区没有发生造山运动、海盆地缩小,海水连续沉积,笔石等生物群连续演化。又如东吴运动,在桂南地区是造山运动性质,晚二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不同时代地层之上,而其他地区是造陆运动性质,地层之间只是沉积间断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因此在早、晚二叠世之间形成了大量存在的风化残留的铁铝岩和铝土矿等。
造山运动是强烈地壳运动的表现,常常造成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背斜、向斜、复背斜、复向斜,以及大片的隆起区,使大陆形成众多的山脉、河流,以及盆地、平原。广西主要的大山脉有桂北的元宝山、苗儿山,桂东北的海洋山,桂东的大瑶山、桂南的大容山、十万大山,桂西的大明山等背斜组成的大山脉。在地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同时,岩层发生超强度的破裂和位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产生错动和位移。较大的断距可以超过千米以上,在断裂发生的历史过程中,有多次活动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断裂活动,是那些区域性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带,它们在地壳活动中,有着控制沉积作用、控制岩浆活动、控制导矿、控矿等作用。区调队曾经总结有重要影响的 24 条广西主要断裂带,如博白 - 岑溪深断裂带,灵山 - 藤县深断裂带等,有些单位根据资料还总结了较多条的断裂带,主要特征明显,它们切割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断距大,破碎带宽,有构造变质岩,有硅化、角砾岩带,对岩浆活动作用、成矿作用均有导岩、导矿和控岩、控矿的重要作用,在区域地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尤其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也有重要影响,如地震活动带、新构造运动,与这些深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如 1934 年发生的灵山大地震等。尤其目前修建的工程大项目,如水库、水坝等,在重力打破平衡和重新组合时,要密切注意新的构造运动,加深研究,以求安全。
以上是对广西基础地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基本特征,以便共同探讨,有些地质问题还有待继续实践和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⑼ 贵州大龙地质属于什么岩
主要是石灰岩和沉积岩。
大龙镇有藏量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方解石、硫铁矿、大理石、铅、锌、锰等矿产,随着矿产品的开发,加工和经营,促进了第二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⑽ 地质学中三大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是成岩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机理.
三大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内质岩,就其成岩物质矿容物来说,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他们的很多组成元素是相同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大岩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因此,三大岩石的主要区别就是他们成岩条件的不同:火成岩必须在地壳一定深度,经受高温高压形成岩浆,岩浆流出或喷出、溢出才能形成火成岩;沉积岩则是被风化的其他岩石矿物经过搬运、侵蚀等物理化学作用,最终沉积下来形成的,他的形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等和玄武岩哟很大不同;变质岩则是以沉积岩和岩浆岩剥落的矿物为成岩的物质基础,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的成岩物理和化学条件及机理和其他两种岩石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