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属于什么地质
A. 泸沽湖的地质地貌
泸沽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带,形 成时期较新,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泸沽湖是一 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 同构成。泸沽湖流域属巴颜喀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湖区古生代及中生 代地层发育,第四纪地层仅见湖边之砂砾层,无典型的湖相沉淀,湖周断崖 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处可见,湖盆系由断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于受 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多半岛、岬湾。
在地貌区划上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和 滇东盆地山原区,滇西北中山山源亚区交界地带。泸沽湖湖岸多弯曲,形成 深渊的小港湾,湖中有大小岛屿七个,都是石灰岩残丘。沿湖有四个较大的 半岛伸入湖中,其中由东至西伸到湖中的长岛长达四公里,面积六平方公里, 把湖面阻隔成马蹄形。东部湖底有长形深槽,北部和长岛两侧的湖坡陡峻。 湖北面有狮子山高3754.7米,东北面有肖家火山高3737米,西南为海拔3400 米高的狗钻洞山地,最高点为湖西南面牦牛坪附近的主峰高4200米,形成相 对高差1500米的壮观景象,泸沽湖如明镜镶嵌于高源群山之中。周围群山主 要岩石为志留系下统石灰岩和页岩,分布于狮子山一带,湖西岸分布着三迭 系下统泥岩、砂岩夹少量泥灰岩,南岸及西南岸由二迭系上统砂页岩、硅质 岩、凝灰角砾岩、凝灰岩、砂页岩夹少量灰岩组成。
泸沽湖湖面海拔2690米,水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最深为93米,平均 水深40余米,可见度深12米,是我国最清沏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湖中有5 个全岛,4个半岛,一个长岛,14个湖湾,湖周群山环抱,巍峨的格姆女神 山高踞湖畔,逶迤的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得天独厚的 地形地貌,造就了泸沽湖优美的自然景观。“目光所及皆图画,步履所至尽 仙源”。
泸沽湖四周青山环抱,湖岸曲折多泸沽湖湾,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从达祖纳西村后的转山古道,经柏香林,可到顶端女神庙、女神洞。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泸沽湖形如半月,只有登临女神山才可窥见泸沽湖全景。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后龙山,是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长岛,逶迤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至至爱情侣。他俩化为山岛,白天隔海想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沿后龙山脊的转山古道观光,左看“草海”、右看“亮海”,景观丰富,妙语如珠。“上山看海,下海看山”,后龙山兼得观山看海之妙。
鸟觉山,属后龙山脉,茂林中隐藏着摩梭人“转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龙山脊,可经博凹湖湾,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鸟觉—洛洼”转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黄金线路。
黑瓦吾岛、里务比岛和里格岛,在宁蒗一侧,成为湖中最具观赏和游览价值的三个景点,被誉为“蓬莱三岛”。黑瓦吾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岛上树术葱笼,百鸟群集,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也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美国学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
博凹岛,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豪华的别宫,来用安置来自雅安的汉族夫人肖淑明。16岁的肖淑明,在这个岛上消磨了她的整个青春年华。
黑瓦俄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岛上树术葱笼,百鸟群集,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
安娜俄岛,在达祖湖湾中是泸沽湖的一颗珍珠。小岛林木葱笼,岛岸怪石玲珑。沿曲径登上岛颠,前年,大半个泸沽湖尽收眼底;后观,巍巍女神山高耸云间。从纳西村划船到安娜俄岛只需15分钟,如果旅程时间紧促,那么,安娜俄岛之游,在一两个小时里,也能领略到母海神山的情韵。如果时间充裕,在岛上观山看水之余,就地野炊,品尝湖鱼的鲜美,同时与纳西姑娘或摩梭姑娘对歌,将是终生难以忘怀的快乐之旅。
达祖湖湾,居女神山下,环绕安娜俄岛,湖湾有一个完整而纯粹的纳西村。
鸟觉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一湾湛蓝的湖光,一湾幽静鸟觉湖湾的丛林,一湾嶙峋的山石,构成鸟觉湖湾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湾中的一片石滩,铺积着无数色泽金黄、纹理如画的精美石片,堪与南京“雨花石”比美,系泸沽湖一绝。
洼垮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这里地域开阔,横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岛,有十里沙岸。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因此,洼垮湖湾就成为旅游团队的驿站。洼垮湖湾有十里沙岸。
洛洼半岛至博凹半岛之间的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湖湾水域,生长着成片的菠叶海菜(泸沽湖独有的水生植物),洁白的小花浮在晶莹的水面上,宛如满天星斗。湖湾山坡,山花似锦,青松翠柏,亭亭如盖。无论是水路荡舟,或是旱路骑马,在博凹湾中,都会获得身入瑶池仙境的感受。
草海,占地15000亩,在泸沽湖东面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再加之11种鱼、虾、贝、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错综。
B. 株洲属于什么地质
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专属,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C. 地质学的年代怎么划分
土与岩石的性质与其生成的地质年代有关。一般来说,生成年代越久,土与岩内石的工程性容质越好。根据地层对比和古生物学方法,把地质相对年代划分为5大代,下分纪、世、期,相应的地层单位为界、系、统、层。从古至今,地质年代划分为:
1.太古代—— 距今1800~2700百万年;
2.元古代—— ①早元古代,距今950~1800百万年;
②晚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震旦纪),距今600~950百万年。
3.古生代——①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距今400~600百万年;
②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距今225~400百万年;
4.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距今70~225百万年;
5.新生代——①早第三纪(古新世E1、始新世E2、渐新世E3),距今25~70百万年;
②晚第三纪(中新世N1、上新世N2),距今1~25百万年;
③第四纪Q(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距今12000年~1百万年;全新世Q4距今小于12000年。
D. 大龙山地质如何
你的问题能具体点吗 我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回答
E. 龙山是哪里
龙山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一个县城,一个很美的地方 。
F. 龙山的地理位置
方山位于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区,地处中原八百里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版的过渡地带,东距权京广线65公里,北距省城郑州110公里,西距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外方山),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人。涌泉河、潘家河、颍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纸坊水库、杏山坡水库、白沙水库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环绕镶嵌在群山之中。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渔沟镇亦有一龙山,产灵璧奇石。古时灵秀非常,苍松翠柏,清泉流觞。曾修龙山渠,尚存。今有《入龙山》诗:“灵秀发天然, 怪石生岗间。 掘得金蝉子, 冰冻十日寒。 登高极远目, 不曾见长安。 当年天渠曾引水, 泉清松碧云满山。”
G. 龙山县的地理环境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接壤,东与省内桑植县、永顺县毗邻,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相望。位于东经109°13′~109°46′8″、北纬28°46′7″~29°38′4″之间。国土总面积31.3万公顷,占湘西自治州总面积的20.2%。 龙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西南端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和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第二阶梯东缘。县境属强侵(溶)蚀山区,境内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溪谷交错,坡陡谷深,山体破碎,耕地分散。海拔1000~1200米的山头有192座,1200米以上的山头有353座。主要山脉有北部的红旗界,西部的辽叶可立坡,东北部的猛必界,东部的永龙界、曾家界,中部的洛塔界,西南部的八面山等,由东北向南延展,呈东、中、西、北山脉凸起,形成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向南开口的“勿”字形地貌骨架。
县境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极为明显,由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宁、燕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多次地壳运动,以及长期侵(溶)蚀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地貌具有岭谷相间、高差悬殊、切割深密、波状起伏,多层次、阶梯状、链状与连续性变化特征。最高山峰红旗界主峰大灵山海拔1736.5米,最低处隆头镇的隆头河滩海拔218.2米。相对高差1518.3米,比降为2.3‰,最大切割深度1136米,最大切割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平原及水面等多种地貌类型,且大部分乡、村有多种地貌类型。县境山、丘、岗、平川及水面的组合比例为82:10:4:3:1。
县境石灰岩(包括白云岩)分布很广,面积1616.94平方千米,占龙山县总面积52.1%。因长期经受侵蚀和溶蚀,形成大小不等的溶蚀剥夷面和洼地,以及许多溶洞、漏斗、落水洞、石芽、暗河等地貌;又因地质构造和北高南低的地势影响,地表溪流切割深密,水系树枝状和格状分布。 龙山县境内土壤共9个土类、19个亚类、67个土属、155个土种、33个变种。
县境土壤的48.9%由板页岩、河流冲积物(括古河流和近代河流冲积物)、紫色砂页岩等富含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母质风化发育而来,加之县域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加上小区域气候的特殊温湿效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植被生长旺盛,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即使是石灰岩母质风化的土壤,历史上曾植被茂密。因此,县域自然土壤原生质量较高,带来耕作土壤也趋同样趋势。
据龙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地块样化验与千亩农田样化验结果统计,县域自然土壤碱解氮含量中至丰面积达94%,缺的面积达只有6%;钾的含量丰的面积达50%,中等面积的达41%,缺的面积达只有6%;有机质含量高于2%以上的面积占山地总面积的64%,全氮含量在0.1以上的面积占79.2%。 龙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夏半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丰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在复杂的山体影响下,形成山地垂直地带和水平方向地域差异的多样性气候。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光热总量偏少,冬暖夏凉,光热基本同季;降水丰沛,时空分配不均;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气象灾害多等特征。
根据湖南省各地气象台站资料比较,县域(以县城为例)多年平均气温15.8℃,仅比最低的桂东高0.4℃,比最高的道县低2.6℃;与同纬度的岳阳、常德、平江分别低1.1℃,0.9℃,1.1℃。县域年较差气温为22.1℃,比全省大部分地区要小。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除八面山等高海拔区)。县域海拔较高,山多云雾多,日照较少,故夏无酷热。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北面为秦巴山脉所挡,只能过汉江平原,插洞庭湖,迂回从东路影响县域,且县内山重峰叠,冷空气不能长驱直入,故降温辐度不大,冬无严寒。 龙山县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植被丰茂,自然洞穴多,适宜多种动物繁殖生长。1958年以后,森林面积下降,动物随之减少。1999年,县森林资源保护站对境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进行普查,查明县境陆生脊椎动物有124种。昆虫种类繁多,贝类较少,鱼类及其他动物类分布广、种类多。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县境有华南虎、云豹(以上为一级保护动物),猕猴、水獭、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豺、果子狸、麝、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猫头鹰、鸮类、鹰、大鲵(以上为二级保护动物)等。 龙山县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1949年,县境森林覆盖率为34.02%(此前植被情况无统计数据)。1957年,县第一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为34.16%,灌草覆盖率为6.62%。1976年、1986年、1995年第二、三、四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4.03%、55.2%、60.86%,灌草覆盖率分别为48.62%、28.48%、9.43%。2004年第五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38.89%,灌草覆盖率31.91%。
1982~1983年,县农业区划林业组首次系统地开展标本采集调查,初编《龙山县树木名录》(以下简称《名录》)。1984年,湖南省林木种源普查,湘西州林科所对龙山县树种资源进行普查,对初编《名录》进行补充修订。县内已查明的木本植物共有101科303属811种(含变种不含栽培变型),其中裸子植物门9科27属46种,被子植物92科275属764种。
龙山县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草本植物有2500余种。未开展系统调查,无名录。
1957年、1976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农作物覆盖率(按当年播种面积算)分别为18.91%、21.14%、18.91%、27.01%、22.48%。 境内溪河均属沅水、澧水水系。溪河落差较大,加之雨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根据1985年调查统计,龙山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4956千瓦。其中酉水干流254119千瓦,澧水干流10837千瓦。龙山县可建装机在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38处,计74055千瓦。其中酉水干流35处,装机67125千瓦;澧水干流3处,装机6930千瓦。1994年底,龙山县已开发水电43处,总装机42715千瓦,占可开发装机的57.6%,占龙山县水力总资源理论蕴藏量的16.1%。 至2007年,龙山县年发电量达1.83亿千瓦时。小水电装机总容量6.8万千瓦。
H. 龙山属于湖南的哪个市
龙山不属于市,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和市的级别都是一样的版,相当于一个地级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