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土地质量严重变坏
❶ 衡量城市土地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土地质量一般是指土地健康或条件,尤其是指土地利用和环境管理的可持续性能力。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土地质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及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包括与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关系到以生产、保护及环境管理为目的的土地环境条件。
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土地质量指标不是单纯指土地某一方面或某一种属性的指标,而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而建立起来的能够反映土地资源和相关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体系。大部分指标局限于土地资源内部,尚缺乏社会经济制度、政策乃至法律等方面的反映。只有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构建的指标,才能全面认识土地质量。建立土地质量指标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与管理,国内外土地质量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土地质量的理论探讨、土地质量指标的建立上,土地质量指标在监测和政策制订方面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指标和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框架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联系。
❷ 我国土地质量问题
(一)土地退化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而且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据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统计,20世纪末我国土壤侵蚀面积355.56×104km2,占调查国土面积的37.4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的43×104km2的土地上,每年流失的肥沃表土厚度平均达到0.5cm;陕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黄土侵蚀量可达3~5cm/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由于土壤侵蚀而失去耕地约4000×104亩。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黄河流域后感慨地说:黄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我国天然草地面积近400×104km2,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左右,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其退化问题十分严重,约50%~60%的天然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据统计,我国沙漠化发展的速率惊人,20世纪60~70年代为1560km2/a,80年代为2100km2/a,90年代达到2460km2/a。到90年代末,我国北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分布有盐渍土面积81.8×104km2(现代盐渍土面积约36.93×104km2,残余盐渍土面积约44.87×104km2),潜在盐渍化土面积约17.33×104km2。主要分布在滨海、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地区等,可分为以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以含碳酸盐为主的碱盐土,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且能损坏工程设施,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约20亿元。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要保护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在巴黎通过了《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简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112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1978年我国批准兴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国内外瞩目、空前巨大的生态林业工程,占国土总面积的42.4%,是我国防治土地退化的首次战略性举措。
(二)土地污染问题
20世纪30~80年代发生的包括水俣病和骨痛病在内的世界十大公害事件,使人们开始关注与化学物质有关的环境质量问题。1962年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这场关于DDT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的大争论,首次揭示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1978年荷兰学者F.A.F.De Haan在研究荷兰沙质土壤施肥状况时,首次提出了“化学定时炸弹”(Chemical Time Bomb,简称CTB)这一概念。1990年W.M.Stigliani给出了“化学定时炸弹”的一般概念:“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涉及一系列事件,其主要指随着环境(气候和土地利用)的缓慢变化,使存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化学物质活化,引致延缓的但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土壤的脆弱度、化学物质的累积量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对化学定时炸弹起作用的三个主要方面。“欧洲大面积森林死亡事件”是区域性较大规模爆发“化学定时炸弹”的典型实例之一。至此,以化学物质和化学作用为主体引发的土地质量问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我国虽然经历的工业化时间短,工业仍然欠发达,但工农业污染相当严重。这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由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地逐渐出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药的使用虽然消灭了害虫,但也伤害了鸟兽虫蛇,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大量使用农药后,农产品食用的有害性增大,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
二是由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二元结构体制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向农村以外的地区和部门迁移,农民只有就地办乡镇企业,摸索出一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土办法,发展农村的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由于这些企业技术落后,虽然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但对于一些不发达的乡镇来说,它们可能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会小会上说污染企业早关闭了,而实际上还在生产。
三是由农村盲目开发所导致的。农民因找不到好的致富路,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地兴起了开发自然资源的热潮。开发现有的有限资源成为农民致富的捷径。但资源是有限的,盲目开发造成了很多不利后果,主要表现为水灾、旱灾、沙漠化、环境污染、山体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
四是由地方政府盲目引进项目所产生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引进外资往往提供十分优惠的条件,对于一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也不加以限制,只注重引进的项目数和资金额,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❸ 如何改善土地质量
最好是放些粪便或其他有机垃圾,再养一些蚯蚓。畜生或人的粪便及有机垃圾可以作为蚯蚓的食物,蚯蚓粪便就是最好的土壤。
❹ 农业会使土地质量下降,土壤养分流失吗
农业会使土地质量下降,土壤养分流失。
一是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内深刻变化容。一方面,由于农村常住人口少,农户养殖畜禽数量减少,导致直接施用于农田的人粪尿和畜禽粪便总量减少,而且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普遍采用轻型栽培和机耕机收,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造成耕地中的化学品残留量逐年增加,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是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不足。国家每年投入上百亿元资金改善农业生产能力,但在土壤培肥、耕地质量监测等方面却长期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同各地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相比,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显得严重不足。
三是耕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目前我国没有耕地质量管理方面的专门法规,只是在《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由于缺乏相应的耕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导致难以对耕地质量进行把关,对破坏耕地或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行为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罚。
❺ 目前,中国农业最主要的土壤问题是什么
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土壤管理和施肥问题
一、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土壤管理问题
土壤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在农业生产中只注重当前利益,忽视了土壤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就会出现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例如: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产品出现了粮食不香、瓜果不甜、菜炖不烂的问题。
目前我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土壤管理问题比较严重,而且比较普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出现了两个极端: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是指土壤中一切有机物质的总称,包括各种有机化合物和各种有机生物残体,它来源于土壤上各种动植物残体的归还和人为对有机肥料的使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沃度,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大部分的农田土壤由于有机肥料的补充不足或干脆得不到应有的补充,使有机物质含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坏,土壤的基础肥力趋于下降,土壤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少部分的保护地土壤,由于有机肥料补充过量,使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已经严重超出了其适宜范围,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土壤中植物病源菌数量大大增加,植物病虫害加重,并由此造成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农作物果实的农药残留量增加,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2、土壤中植物营养物质严重不平衡:由于常年施肥和土壤利用的不合理,土壤中某些营养物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大面积的农田土壤出现了“贫血症”、“富积症”。由此既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也造成了农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使农产品中养分不平衡,最终将危及人类的健康。所谓贫血症是指土壤中某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出现明显的缺乏,富积症是指土壤中某些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出现明显的增加,超出了适宜水平。例如:由于铝在人体中的积累,将造成人体中某些神经系统的损害,发生老年痴呆症;由于食物中硒元素的缺乏,可能造成人类患癌症的机率大大增加。
3、土壤板结和老化现象日趋严重:由于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的下降和老化,土壤耕作和管理的不合理,施肥种类的单一,目前农田土壤的板结现象和“越种越搀”现象普遍出现,致使土壤的生产力和施肥管理成本逐年加大。
4、土壤污染现象明显加重:由于土壤在利用管理中的不注意,特别是施肥和植保上的盲目性,目前的农田土壤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明显积累,致使植物出现污染,农产品果实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原来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虱子,目前已经很少看见了,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呢?恐怕不单单是由于农村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所决定的,与人类经常食用的不安全食品肯定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对土壤的施肥管理和对土壤利用上的不合理和盲目。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有机肥料的计量施用,一般来说,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所以必须要根据土壤有机物质含量的“适宜值”和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消耗转化规律,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来合理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使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水平。例如,地形部位比较高的露天旱地土壤,耕层土壤有机物质含量的适宜值为1.8-2.3%,低平地上的露天旱地土壤有机物质含量的适宜值应为2%—2.5%,水田土壤有机物质含量的适宜值为2—3%,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适宜值为3—5%。目前我省露天农田土壤有机物质含量能够达到适宜值要求的只占全部农田土壤的25%,而保护地土壤已经有50%以上超过了适宜值要求,需要合理分配有机肥料。
2、注重科学施肥,要根据各种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根据土壤的实际供肥能力,根据养分归还理论,合理确定肥料种类、肥料施用方法,真正做到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则下的“平衡施肥”。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并通过合理耕作等有效途径,防止土壤板结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
3、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尽量切断污染源(污水、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及空气降尘等)。并通过农艺和生物措施减轻土壤的污染(施用土壤调理剂、生物制剂等),净化已经污染的土壤,减轻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
4、做到土地的用养结合,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注意合理地保护耕地,使我们现有的土壤资源能够永久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将对改善土壤质量,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二、 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
1、有机肥料
❻ 除草剂使用后对土壤有影响吗用那种除草剂好
除草剂只要使用适量,不会对土壤产生多大影响,必定农药使用总量很小,土壤回也是具有降解毒素的缓冲答能力…选择除草农药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家地里的实际情况,针对杂草而选农药,各个地区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盲目听从别人,你到当地卖农药的地方问一下就可以了…
❼ 影响土地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什么呢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繁华程度、交通状况或通达程度、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备程度、人口密度。
❽ 什么让土地质量严重恶化
盐
❾ 有什么能让土壤变差的
你的话太笼统,是让土壤质量变差吗?
其实很简单,俗话说:“物极内必反”。比如耕地,容你光种地不养地(光种作物,不施肥,不管理),土壤质量肯定变坏;再者往田里过度施肥,也会造成土壤“营养过剩”,不利于作物生长,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有不合理管理,比如酸性土壤继续施加酸性肥料,碱性土继续施石灰等。
再有工业影响,比如开矿等,会污染土壤,破坏土壤结构。
再有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带来大量沙泥,会降低土壤肥力。
❿ 是什么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普遍偏低
有地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民。
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到2015年末,我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20.19亿亩,并且把耕地划分等级,从1~15,质量递减,质量越低,亩产就越少。遗憾的是,虽然我国耕地面积还算不少,但是整体面积都处于9.96等,也就是说,其实我国的耕地大部分都属于中下等品质的。
为什么质量差这么多而且低质量的土地这么多呢?
1、本身全国各地的土地质量就不一致。我国地域面积很广,各地区的气候,光照等各方面自然条件都不一样,这也就让各地的耕地质量从开始就不一样。
2、城市开发确实占了好大一部分高质耕地。这些年,城市发展很快,在好多地方的都存在着城市(县城)扩张较快,扩张,就意味着要占地搞建设,确确实实损失了一部分耕地。
3、退耕还林、还草也是不能忽略的。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也不少,也是有补贴的。当然了,退耕还林的本意是好的,为了维持生态平衡。
4、灾害、污染严重,好地也变差了。经过这么多年,化肥农药使用太重了,好多耕地都都被污染的严重,质量自然就下去了。
5、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复垦出来的耕地,质量真的不高。今年我国对土地整治也下了大功夫,好多以前废弃的地、工厂、宅基地等复垦,但是质量肯定不会特别好的。
6、不少耕地也都是荒山河滩等开荒出来的,整体质量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的让耕地质量变得差别很大。耕地是粮食保证的根本,必须给予重视!我国近年也在扩大高标准农田的规模,高标准农田就是好质量的耕地!
按照给出的各等级耕地分布,优等的土地主要在湖北、湖南、广东;高等的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等9个省;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等10个省(区);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6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