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国家地质公园怎么保护

国家地质公园怎么保护

发布时间: 2021-02-22 12:19:04

『壹』 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地质公园作为一类特殊的旅游区,更强调科学性,严格要求,为达成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关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质公园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地质公园是由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区构成。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申报、审批、规划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地质公园建设应当编制总体规划,报批后,由地质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并实施。规划的修改应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规划内容应包括:地质公园概况、规划原则与目标、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推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投资概算、效益评价等。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应该按照地质遗迹的价值与重要性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按照建设规划进行建设,达到相应要求,在被批准后2年内举行揭碑开园仪式。

对于不能按期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可以给予警告,限其在3到6个月内完成。警告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经审议,批准,取消其资格。

地质公园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一定比例的地质专业人员,在公园规划编制、园区建设、科学普及与研究、宣传等工作发挥作用。

国家地质公园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应将上一季度情况列表上报国土资源部,季度报告内容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收入,管理人员情况,博物馆、说明牌建立情况,导游员培训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况作出详细的年终报告,除以上要求的统计数据外,还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元月5日前应把相关情况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报送。

地质公园范围内,禁止可能损害地质地貌、破坏地质遗迹完整性的行为。禁止与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方向与要求不协调的工程建设活动,确实不能避开地质公园园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

地质公园应编制科学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可以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社会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保护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鼓励支持科学研究。

地质公园须建立地质博物馆和室外标示系统,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地质公园的导游人员,应经过地学知识的专门培训。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实行督察员制度。国土资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国家地质公园派出督察员,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世界地质公园由UNESCO派国际有关专家进行检查。

国土资源部根据各国家地质公园的年度报告、督察员报告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结果,每3年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3个等级。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达标”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有严重问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闭园整顿,直至达标。对于整改不力、已经不能满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要求的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议,报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专家组根据UNESCOGGN Bureau所颁布的再评估表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贡献,参加或组织国际性的地质公园会议,会上的活动和论文发表情况,与其他公园的联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管理机构和财务情况,各类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状况的稳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办法、成绩,各种遗产地(含地质和文化、生物等)保护地的变化路线的开发等;地学旅游市场营销中应用平面媒体、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会议展览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公园进行推介宣传,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设施,扩大科普范围,提高质量,特别是要广泛征求游客意见,不断改进公园服务工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地学旅游带动农林畜牧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全面发展。拓展市场,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优化其生活质量和环境(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2003)。

『贰』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规范地质公园建设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地质遗迹保护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职责。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黑龙江省地质遗迹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方针,积极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地质遗迹和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地质公园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建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省级地质公园17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世界、国家、省三级地质公园管理体系,为黑龙江省旅游事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景点。同时将地学科普知识、融于观光游乐之中,使过去传统的旅游解说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强化对地质公园保护设施、科普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开展地质公园能力建设,使黑龙江省各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保护能力逐步加强,地质遗迹得到很好保护。同时,为加强全省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立法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及《嘉荫恐龙化石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使全省地质公园建设、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有效地规范和推进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强化地质公园能力建设

为保证地质公园建设得到规范发展,省国土资源厅在编制完成“全省地质遗迹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并将其作为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依据和项目立项的前提,“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地推进了地质公园规范化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各地质公园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从2002年至今,全省各地质公园先后建设保护栈道30余千米,保护围栏20千米,修建道路40千米,设立说明牌、警示牌1000余块,完成灾害护坡15千米,建造石阶路30千米,建设和改造博物馆6处,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并进一步开展了对园区环境整治,治理和美化环境6平方千米,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地质公园的服务功能,对推进黑龙江省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宣传,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当地就业能力和经济的繁荣,目前,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质公园分布在省旅游规划的黄金线路上,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重要景区。五大连池经过几年建设,发展迅速,已成我国重要的地学科普基地和国家旅游观光胜地40佳,“5A”级旅游景区。地质公园建设不仅使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园区旅游总收入已实现2.3亿元,比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初期提高了10倍。伊春小兴安岭石林地质公园已成为伊春林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得到了很好发展,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园区景点已达200余处,开辟旅游线路1.2万米,形成了点线结合,遥相呼应的东、南、西、北、中五大景区。汤旺河区人民政府按照“依托石林、保护生态、发展旅游、形成规模产业”的思路,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现年接待游客能力已突破20万人次,实现产值2亿多元,拉动就业人数达1000余人,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地质公园的建设,使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并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在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叁』 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

5.3.2.1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在河南关山省级地质公园和河南万仙山省级地质公园基础上整合而申报成功的。她是一座以峰林、峡谷、多阶断崖、方山等景观和新构造崩塌地貌为核心,泉、瀑、溪、潭、人工湖水体景观映衬,以“回龙精神”等人文景观为重要补充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主要保护的古生物地质遗迹有:三叶虫、头足类、牙形石、腹足类、海百合、角石类、腕足类、植物化石等。公园建设工程中,对分布在参观路线上的化石点进行了保护。

5.3.2.2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郑州市北郊的黄河之滨,公园以典型黄土地层古生物剖面、河流地质作用景观为主线,集黄土地貌、水体景观、古生物与人文遗迹于一体。公园内保护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主要以新生代哺乳类动物化石为主。公园建设工程中,对分布在参观路线上的化石点进行了保护。

5.3.2.3 其他地质公园

在河南信阳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河南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跑马岭省级地质公园、汝州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卢氏玉皇山省级地质公园、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桐柏山省级地质公园园区内,都多多少少地分布着一些不同门类、不同属种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如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的硅化木、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跑马岭地质公园内的寒武系层型剖面中的三叶虫和奥陶纪的动物化石、大红寨地质公园内的脊椎动物化石、玉皇山地质公园内的脊椎动物化石、杏山地质公园内的古生代动植物化石、桐柏山地质公园园区内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新乡凤凰山省级矿山公园内的三趾马动物群等。在公园建设工程中,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资源都得到了重视和适度地保护,不少还在实施重点保护工程后作为科普参观点。

『肆』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发掘保护

敦煌雅丹地貌民间发现较早,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真正走入当地一些文化人的视野并被认识到其保护开发价值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1998年,雅丹的开发提上敦煌市政府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自此,敦煌雅丹地貌景区的发掘开发进入了艰苦的发展过程。
2001年,敦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专门机构——敦煌市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配备人员对景区进行全面保护与开发。由于地处罗布泊无人区,远离市区,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迅联络,条件十分艰苦。在此情况下,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首先确定了保护区范围和游览观赏区,请地质专家普查地貌,请旅游专家制定总体规划,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12月经多方专家评审,敦煌雅丹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行列后,敦煌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修通了市区至雅丹景区的公路。景区内北线三级旅游观光道路21.8公里,环形观光道路19.33公里,停车场10000平方米,建成了景区标志性大门和地学博物馆,以及集接待、演示、展览、办公、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接待大厅等。利用风光资源建成了风能发电100千瓦,光伏发电100千瓦的发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开通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讯设施,购置了观光车辆等。面貌一新的雅丹地质公园,2002年2月28日在北京正式被授匾,2003年8月29日正式开园揭碑,向大众展露出神奇瑰丽的真容。
近几年来,敦煌市国土资源局、敦煌市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加大雅丹的开发保护力度,与地质部门、沙漠科研院所开展了系列地质遗迹挖掘和保护研究,雅丹地区气象、流动沙丘监测等科研项目,施工了环形道路固沙和设立外围防爬围栏等一系列保护工程。
通过十年的开发保护发展,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初具规模,成为大漠深处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地质公园。2001年 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了“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8月正式开园揭碑,并对游人开放。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2005年3月,被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确定为西北风情自驾车旅游基地。2011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2年10月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伍』 地质景观保护与开发

地质景观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产,但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对旅游热衷的上升,导致对地质景观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受阻的状况,失去了地质景观资源的持续发展性,所以对地质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是非常必要的。人类对地质景观的利用其实就是通过地质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实现的,对地质景观保护目的是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取得长久的效益,保护与开发最主要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保护与有效开发利用相一致。

(一)加大宣传,提高保护地质景观意识

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地质景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大力宣传与之相关的地质科学知识,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环境道德,让人们提高理性的觉醒,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地质景观的稀缺性、易受破坏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才能使之永续存在、永续利用,发挥其进行观光游览、科考科普、健身益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地质景观保护法

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正确保护地质景观资源,首先是要对地质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依据《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制定出适合当地地质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落实监督和责任,实施依法强化管理,保证各项保护、利用措施落实到位。

(三)积极纳入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

为了寻求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或途径,地质公园便应运而生。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中指出: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建立地质公园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为此对于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最有效的就是建立地质公园,对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积极纳入相应的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

(四)加大完善保护与利用措施

加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搞好总体规划,分类有节建设,按照地质景观资源类别不同分类进行保护与利用;对景观区内施行全面封山禁采,区域内的所有采石矿、石灰窑和石料厂进行依法关停,违法建设一律依法拆除;对新的建设和种养项目严格加以控制,不予审批;对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一律停止审批,组织严查违法占地;景区建设在造型、色调上应与当地民风相符合,将建筑物与景观相互融合,在道路规划时,应结合地形,以不破坏景观的整体性为主;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应细化并落到实处,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陆』 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准

国家地质公园验收以评分方式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按照地质公园建设实际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总分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具体标准如下:
一、地质公园规划与地质遗迹保护(30分)

1.地质公园规划(10分)
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依据,已按照国土资源
部发布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完成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并经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初审通过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由当地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2.地质遗迹保护(10分)
地质遗迹是是地质公园建立的依据和主要的保护对象。地质公园应在调查清楚园区内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数量、等级的基础上,建立地质遗迹名录及资料档案,制定并实施了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3.地质公园勘界(10分)
地质公园边界清楚,测定拐点坐标,设有界碑,无土地及林权纠纷,没有采矿权和商业性探矿权等。

二、地质公园解说与标识系统(40分)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系统建设是实现地质公园任务的主要举措,
是地质公园特殊性的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质公园主、副碑(5分)
在代表性园区设立公园主碑(包括公园总体分布图及简介说明栏),各独立的园区原则上要设立地质公园副碑(包括分园区分布图及简介说明栏)。
2.地质公园博物馆(10分)
是融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能集中向游人展示地质遗迹,宣传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并可进行休息娱乐。公园主馆展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800m2)、展出内容和形式要与地质公园主题相匹配,并符合游客要求。要经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到开馆要求。博物馆解说员的讲解要针对普通游客,既有科学内涵又通俗易懂。
3.地质公园科普影视馆(厅)(5分)
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向游客充分展现公园地质特点,可以融进博物馆内,也可以单独建设,要保证一定座位(原则不少于80个),达到接待游客要求。
4.景点(景物)解说牌(10分)
应在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质遗迹景点(景物)旁设立科学解说牌,位置设置合理,帮助游人实地了解地学科普知识;内容上要科学准确,通俗易懂,数量上应达到一定规模,原则上数量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每个独立园区不少于30块;解说牌图片和字迹应保持清晰完整。
5.导引标志(5分)
是引导游人进入公园的重要设置,在通向公园的主要道路上应设置一定数量(多于3块)的,能清楚准确引导游人进入公园的引导牌。引导牌应标明地质公园位置和内容,风格和式样应统一。
6.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和科考、科普旅行路线。(5分)
要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出简明清晰、直观且符合出版要求的科学导游图,列入出版计划;选择园区内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设置科考、科普旅行路线。
三、地质公园科学研究与科普活动(15分)
1.科学研究工作(7分)
地质公园要制订公园内地学研究计划和近期(3—5年)行动计划,落实研究经费,并已开展了1项以上的研究项目。
2.科学普及活动(8分)地质公园已制订有地学科学普及活动规划及近期(3-5年)活动方案,并已经开展了相关科普活动;已结核本公园地质遗迹特色编制了“地质公园丛书”等地学科普读物(图、书、电子光盘),并出版发行;制作了用于科普的地质标本和地质公园纪念品。
四、地质公园管理与信息化建设(15分)
1.组织机构(5分)
应当建立完善的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由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具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制度,部门设置分工科学合理。
2.人员配置(5分)
地质公园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并配备或长期聘用地学专业人员(3—5人),应配备地学专职导游员。
3.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5分)
初步建立地质公园数据库和监控系统;已建立了独立的地质公园网站,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新。


『柒』 国家地质公园三级保护区是什么意思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此地是受国家保护的地质公园划分等级为三级。

『捌』 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和地质公园的建立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地质遗迹的保护已由各国分散行动变为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的全球性行动。但发展十分不平衡,保护工作与合理开发利用彼此脱节,难以成为各地政府参与和居民支持的影响广泛的行动,从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前半期,UNESCO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地球遗产保护工作的全球协调行动阶段。1948年UNESCO在巴黎创立了世界保护联盟(IUCN),设立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专业委员会”(CNPPA/IUCN),其制订的国家公园标准中,正式纳入了优美的地学景观保护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容。

在可持续发展已得到共识的今天,如此广袤的地球,如此漫长的历史,人们再也丢失不起这些无价的地球遗产了。破坏了一处地球遗产就可能使我们失去一段追索地球历史的链条,破坏了一处地质遗迹就可能使我们失去了一批地球环境演化的信息。

UNESCO地学部联合地球科学联合会、地理联合会等国际学术组织成了推动这一工作的中坚。1991年6月来自3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地球科学家通过了“国际地球记忆权利宣言”(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memory of the Earth),着重阐述了地球生命和环境演化与地球演化的密切关系,其演化留下的地质遗迹的研究既可了解过去,又可预测未来,失而不能复得,振臂疾呼这些遗产的保护必须引起各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在1989年成立的地质遗产工作组也加强了各国Geosites登录的推动(EDER,1999)。

UNESCO地学部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两轮可行性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逐步在UNESCO取得共识和支持(Cowwie et al,1994)。UNESCO推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设,地质遗迹的保护虽然引起了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但保护区耗资不菲,当地居民世代赖以生存的资源不再允许开采,又引发了园区居民的不合作,所以保护难度很大。如美国破坏地质遗迹的案件呈上升趋势,1991年为3571件,至1996年上升为4356件。因此UNESCO地学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和地球科学联合会地质遗迹工作难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之不足,建议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当地居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设置了地质遗迹保护专题并组织了讨论(赵逊等,2002)。

正是在这个讨论会上法国和希腊的一批地质学家深感欧洲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方面的挑战尤其严重,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太集中,亟待分流,推动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养的要求呼声很高,因此决定在欧洲率先建立欧洲地质公园,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争取到欧盟组织的支持(赵汀等,2002),被纳入LeaderⅡPrograme,并由法国的Haute province地质保护区,西班牙Maestrazgo文化公园,希腊Lesvos硅化木公园和德国Vulkaneifel European-Geopark作为创始成员,后又吸收了法国的Astrobleme Rochechouart-Chassenon,爱尔兰的Copper Goast,英国北爱尔兰的MarbleArch and Cuilcagh Mountain,德国的Naturpark Nordli-cher Teutoburger Wald and Wiehengebirge,西班牙Cabo de Gata-Nijar和希腊的Psiloritis Kretenutural history Museum等,共10个公园组成了欧洲地质公园网,发行刊物,每年轮流主持交流会,组织参展和宣传推介活动(European Geopark Network,2002)。

各国对保护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命名很不统一,总的说来,地质公园的名称应实现主要开发对象的内容而不是现已用的名称。因为地质公园启动晚,原已有广为流传的名称,地质景观多样,也难于以具体地质现象命名;有的就不分类型直接统称某某国家地质公园;这并不影响他们进入地质公园网络,如欧洲地质公园现有32个公园所用名称就十分不一致,有不少并未冠以地质公园。与此同时,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多年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计划,并于2000年建立了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正式纳入政府行政职能,在原有86个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工作至2006年,已扩大到138个。

『玖』 国家地质公园可以被授权猎杀国家保护动物吗,用于商业用途

当然不可以,任何地区都不可以,国家保护动物必然要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不允许任何人在国家范围内违反法律。

『拾』 如何保护地质公园

由于论文需要,我想知道国家森林果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矿山公园、自然保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接待旅游者一年以上的旅游区(点),包括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