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地质概况是怎么样的
Ⅰ 老挝概况大概介绍一下。
地理: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北部,是个内陆国家。老挝北邻中国;西接缅甸、泰国;南界柬埔寨;东邻越南,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首都万象(Vientiane),人口58.3万(1999年)。 人口:509万(1999年)。有60多个部族,统划成三大民族,即老龙族(主要是老族、泰族,约占全国人口的60%)、老听族(主要是卡族、普囡族)、老松族(主要是苗族、瑶族)。通用老挝语。居民多信奉佛教。华侨华人约1万多人。 政治:1986年老挝开始酝酿革新。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1996年老挝党“六大”重申继续贯彻执行“五大”确定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2001年老挝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91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老挝货币基普急剧贬值。老挝政府通过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上保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的稳定。 旅游:首都万象市是历史古城和佛教圣地,位于中寮万象平原南端湄公河左岸,隔河与泰国相望。城市沿湄公河延伸,呈新月形,故有月亮城之说。建于公元574年,14世纪以来,几度为国都。市内多寺庙、古塔,其建筑体现热带风格和老挝艺术的特点。
Ⅱ 谁能详细描述一下老挝的互联网状况是怎么样的
分析:透视老挝柬埔寨电信市场
http://www.enet.com.cn/enews/ 2007年06月11日15:50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张姗姗 字号:小 | 大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张姗姗
老挝、柬埔寨同属于东盟成员国,共处中南半岛。长期以来,这两个国家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很低,急需国际社会援助。在电信方面,老挝和柬埔寨的发展状况较东盟其他国家也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但这也为其电信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
柬埔寨:外资不设防
1953年11月,柬埔寨宣布独立,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有关国家的帮助下,柬埔寨开始建设自己的工业设施,经济曾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从70年代初,美国发动印度支那战争的20多年间,柬埔寨连年战乱不断,直至1993年才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结束战乱实现和平,成立了战后第一届新的王国政府。
长期的动乱对柬埔寨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电信业的发展。1998年柬埔寨新政府成立后,国内局势开始稳定,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柬埔寨政府将全国市场向国外开放,外资可以投资于国内的任何行业,且在经营过程中的定价不受柬埔寨政府干预。
低起点与高开放
目前,柬埔寨电信市场的监管机构为柬埔寨邮电部(Ministr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MPTC),该部负责制定电信政策、发放牌照、协调各运营商、调整电信资费等;该机构同时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
柬埔寨现行的主要电信政策是政府控制固定电话市场,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向外资全面开放,允许建立100%的外资电信企业;政府对运营牌照实施有限度的管理,外商可向政府购买运营牌照获得经营权,无普遍服务要求;对电信设备供应商无入网准入要求;2001年柬埔寨修改投资法,将技术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列入鼓励投资项目。
柬埔寨共有6家电信运营商,即柬埔寨邮电部(MPTC)和另外5家私人公司,MPTC还是电信行业的政策制定者和管制者。5家私人公司都有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大多来自东南亚地区,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很低,但移动业务发展迅速。此外,柬埔寨是世界上互联网服务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
电信市场冷热不均
固话相对落后
柬埔寨固定电话的发展始终落后于移动电话。多年的战乱摧毁了原有的固定网络,国家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又阻碍了新的固定网络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援助使该国固定电话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移动电话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截止到2006年底,固定电话用户仅为4万户左右,普及率只有0.28%,且增长速度缓慢,年增速不到5%。
目前,柬埔寨固定业务市场主要有3家经营者,他们的业务区域有所不同,其中MPTC的经营范围最大。在金边地区,用户可选择MPTC或Camshin和Camintel的WLL网;在各省提供业务的主要是Camintel,不过MPTC现在也开始在各省提供电话服务。总体而言,MPTC在固定电话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另外两家市场占有率差异不大。
移动多网并存
柬埔寨共有4家移动运营商,Casacom、MobiTel、CamShin和CamTel。各运营商采用的移动通信制式很不统一,这使得柬埔寨移动通信市场上既有落后的模拟通信,又有第二代的GSM和CDMA,还有新建的3G网络。
尽管如此,移动通信仍不失为柬埔寨电信市场中的亮点。1992年底,柬埔寨开始引入移动业务,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单向收费极大地促进了柬埔寨移动通信的发展,自从引入之后移动用户数量就迅速增长,到1993年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柬埔寨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用户数超过固定用户数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柬埔寨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9%左右,用户约为130万,并且每年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预付费业务发展尤为抢眼,目前预付费用户占到总用户数的90%以上。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资,这也成为导致固定电话业务发展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尚待发展
1997年BigPon开始提供本地互联网业务,成为柬埔寨首家提供公众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运营商。在这之前已经有准ISP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如CamNet。截至2006年,柬埔寨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仅为0.3%,且上网费用与临近国家相比高出很多。上网方式主要包括拨号、DSL、无线宽带和卫星终端。
柬埔寨第一家互联网网吧于1999年在金边开业。由于通信资费,特别是国际通信资费非常高,柬埔寨的网吧也在公开经营VoIP业务。虽然政府明确禁止经营,但VoIP业务仍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国际社会在柬埔寨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业务的引入得益于加拿大的援助,国际互联的开展得益于澳大利亚,公众互联网的接入和互联网市场的培育则得益于一些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老挝:实现稳定发展
老挝比邻中国、越南、柬埔寨,面积23680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和森林。老挝于1986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老挝的第五个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01年-2005年)为21世纪的前进方向和2000年之后的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全面的操作平台。其整体目标是保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截至2005年底,老挝共有人口570万,人均GDP从1975年的76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350美元,年平均增长率6%。
国有运营商占主导
在电信方面,老挝的行业主管部门是通信、交通、邮政和建筑部(MCTPC),该部负责制订电信政策。2001年,老挝第一部《电信法》生效实施。电信管制机构则是邮电管理局,该局负责电信市场的管制,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频率许可证的发放等。
目前,老挝共有5家运营商,分别为LTC(老挝电信)、ETL、LAT、MLL(Millicom)和SkyTel,具体情况见后表。
除去SkyTel为新成立的公司以外,老挝的固定电话,GSM和互联网服务主要由其他四家承担,其中LTC占有其中将近50%的份额,在老挝电信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
在固定电话业务上,到目前为止,老挝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完全开放,现在共有固定电话运营商三家,分别为LTC、ETL,以及LAT。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固定电话数量开始出现负增长。截至到2005年,老挝共有固定电话线路91340条,为三家运营商共同提供。
在移动通信方面,老挝的主要移动运营商有LTC、ETL和MLL三家。老挝的移动用户数1992年仅有290户,1997年增加到了5030户。自从那时起,老挝移动用户数明显增加,截至2005年底的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9万。老挝的GSM网络主要应用于万象市和其他五个省市,其中80%的GSM移动用户集中在万象市。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老挝的相关业务主要由两家基础运营商提供——LAT和ETL。其中,ETL占据38%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5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分别从LAT和ETL租用网络。截至2006年9月,老挝共有互联网用户25000户,普及率为0.4%。
中老贸易的现状
中老双边贸易自2003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关口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并呈增长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2,892万美元,同比增长13.55%;其中出口10,337万美元,同比增长2.47%;进口2,5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1.87%。今年开局很好,形势喜人,头两个月,双边贸易额为3,300万美元,增长132.8%,其中出口2,900万美元,增长148.8%,进口400万美元,增长59.2%。
我向老出口主要产品有工业产品、服装及原材料、机动车及零配件、食品、建筑材料、农用机械等。我从老进口主要产品有农产品、矿产品、原木及其制品、手工艺品、服装、藤条和竹子等。
尽管双边贸易额增长较快,但规模仍然很小,在老挝对外贸易总额中也只占到10%左右,远低于泰国和越南。其原因有三:一是商品经济不发达,能大宗出口的拳头产品尚未形成;二是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外贸企业组织商品出口,同时对中国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了解不多。我国给予的300多种零关税或低关税优惠政策几乎没有使用;三是内陆国家无出海口,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运输成本高,导致商品价格竞争力不强。
老挝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鼓励发展毒品替代种植等诸多政策给老挝经济注入了活力。老挝虽然不是现实的商品市场,但却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商品市场。矿业开发和替代种植即将陆续步入产出期,很有可能会形成大宗出口商品,还有很多农产品都是纯天然绿色商品,在我国也很有市场。希望中国企业多多关注和研究老挝市场,尽力用足中国提供的优惠政策,与老挝企业共同培养商品市场。可以考虑与老方相关企业先以备忘录方式确定商品的数量、品质、价格、交货期,由老方组织实施,然后再行进口。这样既可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又可以满足我国内需求。
老挝可与中国实现行业对接的领域
老挝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2%,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7.2%。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203美元增至2005年的504美元。出台了新的投资法、税法等多项法律,进一步规范市场,深入推动革新开放,很多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也都向老挝提供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因而不少外国企业纷纷来老投资创业。老挝的投资、贸易、劳务承包等诸多经贸领域都已成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2005年,我国的国有、民营企业来老投资33个项目,协议金额5,812万美元,是近年来投资金额最高的一年;实际投资额2582万美元。主要项目有矿业开发、摩托车组装、橡胶、木薯种植等。
中老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方带市场、资金、技术,老方出资源、人力,这种企业模式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实施。主要有:
一、资源开发领域:老挝的优势资源有三大类:一是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的钾盐、铝土、铜、铁等矿产资源都是我经济发展极为短缺的资源;二是水利资源。据了解,水利资源可开发的潜力相当可观,装机容量可达2000~300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7%左右;三是土地资源。估计可耕地面积为800万公顷,现只利用10%。土壤、气候条件好,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二、生产加工领域:老挝工业基础薄弱,很多行业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水泥行业和摩托车组装就是在中国政府或企业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老挝转移一部分。老挝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际社会对其有许多优惠政策,出口商品一般不会受到反倾销、配额和贸易壁垒等限制,如能将一部分经常受到其他国家限制的产品分流一部分来老加工出口,既可以减轻我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的压力,又可以促进老经济发展。
三、金融与服务领域:老挝金融业极需发展,很希望中国银行界来开办合资银行,并允诺提供优惠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考察磋商。我国来投资企业日益增多,作为企业血液的银行业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能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抢占先机。随着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企业可适时介入物流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
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及给企业的建议
中老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都肩负着振兴经济的历史使命,实施相同的开放发展战略。我国企业来老投资兴业,老政府真诚欢迎,应该说不存在任何制度或体制上的障碍。但老目前仍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制度法规尚待完善。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和非政府行为影响其办事效率和企业公平竞争。另外也有少数企业以违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干扰了投资环境,致使有些企业反映在老挝投资非项目成本有上升趋势。
我处热忱欢迎我国各类企业参与老挝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各领域商务活动,并以质量效益型的运作模式,实现跨国发展的目标。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参考性建议:
1.选准项目。选项目关键在于“准”字,也就是说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得到自己有优势的项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老并没有解决好。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实力的企业得不到项目,得到项目的企业没有能力实施,大型企业申请项目经常会受到中小企业的干扰。投资项目不少,但效益并不很高。例如比较热门的矿业,我国企业进入最早,目前有43家企业,申请49个矿点,但获得勘探权的只有13家,开采权2家,仅有1家开始生产。由于国内资源短缺,来老开发矿业的企业仍呈上升趋势。其实老挝并非遍地皆矿藏,地质勘探程度低,储藏量查清尚待时日。据专家反映,一些地区有不少的鸡窝矿,可以说这是一个高风险领域,不是每个企业都可进入的,千军万马都走这座独木桥并非明智的选择。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其优势在其他领域中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项目。
2.严守法规。老政府对投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所有投资项目都必须向国家计划投资委员会申请审批,省级政府按权限审批的项目,亦要报计划投资委员会备案。矿产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计划投资委员会同意后报总理府审批,同时还要报党中央批准。现在老挝有不少中介人、中介公司,其中还有一些中国公民参与其间。中介是一把双刃剑,或者是成功的动力,或者是失败的陷阱,与其合作应该慎之又慎。实际上,老挝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没有任何限制,原则上是鼓励外商投资的,申报手续也相对简便,重要的是投资者的经济状况、实力和经验。老挝政府不希望外商私下与中介机构合作,但现在有的中介机构针对我国投资者不熟悉老挝投资环境的弱点,声称通过中介机构就能在老挝注册开矿,以从中牟利;而我国有些投资者病急乱投医,不到我驻老使馆经商参处咨询了解情况,反而偏听偏信,结果导致上当受骗,有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老挝政府致力于用法规规范市场,企业应该熟悉。如投资法规定,项目签署协议后90天后不实施自动失效。税法对企业纳税作了明确规定。总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互利双赢,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必须具有的风范。
3.务实推进。我们主张中国企业在老开发投资市场过程中要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以下三点似应注意:第一,对项目不过分宣传,不炒作,这样可以避免增大前期开发成本;第二,综合性项目,应分批分类规划,并按规划要求及时分布实施,否则给人以纸上谈兵的印象;第三,产业转移不能急功近利。应根据原产地规划要求,上中下游企业立体进入。例如我产能过剩的纺织业转移一部分来老比较理想,但前提是要解决棉花和纺纱问题。中国企业可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的利用大量空闲土地种植棉花,有的专司纺纱,有的加工服装。只要规划合理,花几年时间实现目标不是没有可能的。
4.追求效益。老挝投资环境虽有待完善,但仍有良好的发展潜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也有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企业以此作为基础开拓自身的发展空间比较理想。追求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在老挝追求短期暴利很不现实。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效益,不仅要了解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成本,而且要了解其他非项目开支,把这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使企业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能够长足发展。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我们再次欢迎中国各地区各类型的企业来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项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发展中老双边经贸关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驻老挝经济商务参赞徐延春)
Ⅲ 老挝的地理资源概况
老挝全国面积约23.7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系内陆国 家,东界越南,南接柬埔寨,西南毗连泰国,西北与缅甸接壤,北邻中国。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国云南的滇西高原接壤,东部老、越边境为长山山脉构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块平原。全国自北向南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势最高,川圹高原海拔2000-2800米。
湄公河是最大河流,流经西部1900公里。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
依山傍水是老挝的地理特点。面积的五分之一为平原,五分之四为山地、高原,其北部平均海拔1500多米,最高的山比亚主峰位于川圹省,它的海拔高达2820米。其他山峰多超过2000米。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绝,雨季河水横溢,那里是多民族居住区。
长山山脉自北向南逐渐走低,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长山是老挝与越南两国边界的自然分界线。临近长山山脉的是高原和山区。甘蒙省的石灰石峡谷是这一地区的典型地貌,而靠近柬埔寨的波罗芬高原则气候温和,适合于半高原植物生长,以种植咖啡等作物而闻名。
高原和山脉不仅是老挝的天然屏障,而且这些地区森林覆盖,为本国和邻国提供了各种用途的木材。山脚下成片的乔木林有效地阻止了山上的急流,保护了水土,调节了酷热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老挝地处北纬14-23度,东经100-108度,全年分为两季:雨季、旱季。雨季从5、6月份开始直到10月份,有时从5月份就经常有雷雨。地区不同雨量有别,一般是北部省份比南部雨量要小。这个季节的气温在25℃?30℃,空气湿度接近100%。旱季从11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
在这个季节,雨完全停了,有季风,平均气温为15℃,在丰沙里等北部省份,有时气温能降到0℃。万象最凉爽的时候是12月份到2月份,气温在25℃度左右。雨季各地降雨量不同,每两年出现一次少雨,特别是北部,中南部雨水较正常。4到6月份很热,平均气温达到35℃,而这时河水水位也降到了最低。
老挝境内最主要的河流是湄公河。它发源于西藏,从中国流入老挝。它自北而南穿越老挝全境,长达1865公里。旱季时湄公河水量不大,而雨季时水量大增,在某些地段它的水流宽达几十公里。湄公河是老挝交通的大动脉和经济交流的轴心,尤其是与中国和泰国的物资交流。从12月到6月份,由于河水水位低,湄公河的有些河段不能通航。
但琅勃拉邦与沙湾拿吉550公里的河段全年都能通航。老挝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北部的南塔河、南乌河、中部的南俄河和南部的公河。它们大都流入湄公河。河流是老挝的财富,所以老挝人民称这些河流是“母亲的乳汁”。
确实,河里的鱼养育了岸边贫苦的人民。拦河筑坝,水力发电又造福人民。用不完的电力还出口到泰国,赚取了外汇。然而,河流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河流给人民造福,也给人民带来灾准。河床易道和洪水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乃至人们被迫迁至他乡。
老挝三大地区:
老挝全国自北往南分为上寮、中寮、下寮3部分。行政上划分14个。上寮包括丰沙里、琅南塔、桑怒、川圹、琅勃拉邦、乌多姆塞及沙耶武里7省,占全国面积的50.8%、人口的43.4%、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多森林、草场和地下矿藏。
缺乏连接全区的公路网。各地经济自给、出口柚木、紫胶和安息香、居全国重要地位。中寮包括万象和甘蒙(他曲)两省,占全国面积的19.8%,人口的21.1%,扼国土最狭的腰部、当东西两侧藉道邻国出海的要冲,有13号公路贯通上、下寮。
中世纪以来即为国家中心地带,工农业生产居全国首位。下寮包括沙湾拿吉、沙拉湾、色贡、阿速坡和占巴赛5省,占全国面积的29.4%,人口的35.5%,是占巴塞古国发祥地,土地肥美的鱼米之乡,热带经济作物重点发展区。
Ⅳ 老挝的地理概况是怎样的
老挝的地理来概况是怎样的
地理环境自
编辑
位置境域
老挝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6]
地形
老挝地形
老挝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国云南的滇西高原接壤,东部老、越边境为长山山脉构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块平原。全国自北向南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势最高,川圹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峰普比亚山海拔2820米。[6]
气候
Ⅳ 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丽水市属华南地层区,主要分布有前寒武系、古生界变质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大面积第四系地层。
(1)前寒武系八都群变质岩:自下而上分为汤源组、堑头组、张岩组、泗源组、大岩山组,是一套混合岩化片麻岩为主,夹有片岩、变粒岩层的变质岩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龙泉、遂昌及松阳部分地域。
(2)前寒武系龙泉群变质岩:自下而上分为万山组、青坑组、南弄组,是一套片岩为主,夹有变粒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的浅变质岩系地层。零星分布于龙泉城南青坑—查田一带及松阳玉岩、里庄局部地段。
(3)古生界鹤溪群变质岩:主要由变质砂岩、大理岩及千枚岩、片岩等组成。零星出露于景宁鹤溪包山、赤木山及青田芝溪头等地。
(4)侏罗系:可分为三套:下统枫坪组陆相沉积岩、中统毛弄组陆相沉积岩及上统磨石山群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侏罗系下统枫坪组分布于龙泉花桥、松阳枫坪等地。该组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岩性以含砾石英砂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薄煤层。侏罗系中统毛弄组零星出露于松阳毛弄、小槎、内陈,云和杨家山、陈源头,莲都朱村,青田陈村洋及龙泉宝剑。该组为一套含山火岩的陆相含煤沉积地层,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凝灰岩及薄煤层组成。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群可分为六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分别为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和祝村组,是一套岩性复杂的火山碎屑岩,分布极广。
(5)白垩系: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包括馆头组、朝川组,上白垩统包括塘上组、赖家组。通常分布于一些构造盆地中,岩性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砂砾岩、凝灰岩等。
(6)第四系:丽水市第四系发育主要受地貌、新构造运动控制,多以冲积、洪积为主的陆相沉积地层展布于沟谷盆地与山间盆地中,沉积厚度不大。
二、岩浆岩
丽水市岩浆活动以燕山期最为剧烈,早期以喷发作用为主,形成大面积火山岩;晚期以侵入作用为主,以各类侵入岩体广泛分布、多期次为特征,次火山岩也较发育。
侵入岩:各类侵入岩体有100多个,以酸性、中酸性岩类为主,其次为中性或偏碱性岩类,个别基性-超基性岩。出露面积最大的是缙云前村钾长花岗岩体达200平方公里,龙泉溪头、遂昌社后等10个岩体出露面积20~70平方公里,一般岩体出露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下。
火山岩:大面积广布于侏罗系、白垩系中,厚度大,岩性复杂,可分为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次火山岩类。
三、构造
丽水市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位于丽水-宁波隆起南段的龙泉-遂昌断隆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南东侧,丽(水)-宁(波)深大断裂穿过丽水市区。
本市地质构造断裂发育,褶皱构造不明显。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以及北西向断裂,构成本区的基本框架。
北东向构造带:由北东向变质岩基底断块隆起和一系列北东向压性断裂组成,主要有遂昌县昌裘至上定断裂,遂昌县城至大柘构造带,松阳县高亭至里庄构造带,庆元县竹口至龙泉断裂,龙泉市至缙云新建构造带,庆元县至青田海口构造带。
北北东向构造带:由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及受它制约的北北东向白垩系构造盆地组成,主要有遂昌湖山至里东构造带,遂昌根竹口至龙泉市大桂溪断裂带,云和县大岭头至庆元县中村断裂带,丽水市至景宁县构造带。
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遂昌县关塘至龙泉市安仁至景宁县白鹤断裂带,松阳县古市至景宁县渤海构造带,青田县海溪至石平川断裂带。
南北向构造带:如青田县境内吴岸至湖边断裂带。
Ⅵ 境内外地质工作程度对比
三江-湄公河成矿带中国境内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全区已完成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1:100万航磁调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矿产调查、1:20万地球化学调查,部分地区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矿产远景调查。全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1:250万地质图(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北纬25°30′以北地区有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4),云南省矿产图(1100万,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等。从解放以来的六十年时间,随着矿产勘查工作持续开展,先后发现和勘查了数百上千计的矿床,是我国矿产勘查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三江-湄公河成矿带境外各国的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其中,以越南和泰国的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其次为缅甸,而老挝和柬埔寨的最低。
中南半岛地区19世纪前仅零星进行金、银、铜、铁、锡等矿产的采掘和冶炼,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以英国、法国为主的地质学家在缅甸、泰国和印支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开展了地层、古生物、岩石、矿产等方面的地质调查。二战后各国相继独立,成立自己的地质机构,才逐步开展较系统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如开展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先后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发现和探明了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并在区域构造、地层、岩石、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一定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曾大规模地进行过以矿产评价为目的的陆地路线地质调查,海域部分进行过多条测线控制的地球物理测量。各国的地质工作程度概述如下:
越南国土面积33.1689万km2,约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六分之一。1988年出版了1:50万越南地质图,1999年出版了全境56幅1:20万地质图,全国有1:100万地质图、1:50万成矿规律图。目前1:5万地质图估计覆盖国土面积的50%,已完成1:20万地球化学调查、航空磁测和1:50万重力测量,更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调查正在进行。越南已知矿产百余种,据掌握的资料,有矿产地452处,绝大部分矿产地已经过勘查确定为矿床。但矿产开发程度较低,一些矿床虽然勘查了多年,如南方红土型铝土矿资源储量30亿吨以上,但还没有正式开发。
泰国国土面积51.31万km2,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四分之一强。全国已有1:100万和1:50万地质图,1:2万地5质图;1:5万地质图已覆盖国土面积的30%以上,航空磁测和放射性测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开展了航空电磁测量。自1964年以来,通过国家多个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了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据掌握的资料,目前已知矿产47种,矿产地174处,近四分之一的矿产地已经过勘查被确定为矿床。泰国的优势矿产是钾盐和钨锡矿,钾盐资源储量数百亿吨,基本没有开发,钨锡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曾大规模开采,1985年以后,由于国际钨锡价格下跌,矿山纷纷关闭,至2009年本专题成员赴泰国地质矿产考察时,仅有两三个私营矿山在开采。
缅甸国土面积65.6577万km2,约占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三分之一,除北部和东部边远山区,60%以上的国土完成了1:63360比例尺(图面1英寸等于实际1英里)的地质填图。缅甸已知矿产60余种,矿产地243处,只有近三分之一的矿产地经勘查被确定为矿床。
柬埔寨国土面积18.1035万km2,不足中南半岛五国面积的十分之一,只有1:100万和1:50万地质图,有14幅1:20万地质图及各省地质图,局部地区开展了地球物理调查。柬埔寨已知矿产17种,矿产地约100处,已被勘查确定为矿床的矿产地约占四分之一。
老挝国土面积23.6800万km2,约为中南半岛面积的八分之一,全国有1:100万地质图和1:50万地质图。目前,1:20万地质图约覆盖国土面积的66%;地球化学调查覆盖国土面积的20%;地球物理调查覆盖全国面积的比例为:航磁30%,放射性测量25%,地震调查20%,重力测量10%。老挝已知矿产43种,矿产地479处,约十分之一的矿产地被勘查确定为矿床。老挝目前已开发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山只有两个,一个为色潘(Sepon)铜金矿,另一个为普康(Phoukham)铜矿,钾盐、铝土矿等刚开始建设矿山。
Ⅶ 基本地质概况
埕东凸起是埕子口凸起向东南的自然延伸,是在前第三系基岩残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新近系潜山披覆构造。其西南以埕南断层与渤南洼陷相接,东南以埕东断层与孤北洼陷相接,向北逐渐向埕北凹陷倾没。该构造由上、下二套构造层组成: 下构造层由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和陡倾的寒武-奥陶系灰岩组成,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位于凸起的主体部位,寒武-奥陶系围绕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呈环带分布; 上构造层由古近-新近系组成,古近系从四周向凸起逐层超覆,至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披覆于潜山之上。
前第三系潜山顶面在主体部位为一穹隆状构造,高点在埕 4 井附近。向北逐渐过渡为宽缓的斜坡带,其上形成飞雁滩和埕 112 两个大型的鼻状构造。进入新近系沉积时期,馆陶组地层逐层超覆,至馆上段沉积时期,覆盖了整个凸起。在继承前第三系基底构造的基础上,在潜山主体部位形成了馆陶组上段披覆背斜构造,在潜山周边山梁上形成了超覆鼻状构造。凸起及北部斜坡带断层走向以北西向为主,断层总体不发育,且规模较小。
埕东地区四周为生油洼陷所围绕,具有极为有利的油源条件。埕东地区已在馆陶组地层中发现了埕东油田、飞雁滩油田和老河口油田 (图 4-1)。
图 4-1 埕东凸起馆陶组底面构造及馆陶组含油范围
Ⅷ 地质概况
测区地表被第四系覆盖。下伏基岩地层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页岩、青灰色条带状灰岩,夹中厚层灰岩。中部为灰黄—灰黄绿色钙质页岩和青灰色条带状灰岩互层,夹中厚层灰岩、透镜状灰岩及似砾状灰岩。上部为灰—青灰色条带状灰岩、薄层灰岩及泥质灰岩。地层倾向315°,倾角30°~50°,厚123~212 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勘查区范围内岩石变质后为大理岩夹角岩。勘查区第四纪地层主要为全新统芜湖组、戚家矶组。第四系全新统芜湖组:普遍分布于勘查区表部,厚6.30~10.40 m,岩性为黄褐色、灰黄色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第四系中更新统戚家矶组:分布于全新统芜湖组下部,厚8.60~12.40 m,岩性为褐黄色残积土。
测区区域断层构造发育,多形成于印支期,主要有北东、北西向两组。测区范围内有一破碎带经过。该破碎带被第四系覆盖,走向300°,倾向北北东,倾角70°以上;长度大于1500 m,地表宽度一般15~20 m,向下变窄,向下延伸超过450 m。破碎带具张性,导、富水性较好。破碎带浅部胶结松散,角砾成分以大理岩、角岩为主,泥质、钙质和少量的铁质胶结,角砾和胶结物普见溶蚀现象。破碎带通过三叠系南陵湖组地层,附近岩溶较发育,易产生岩溶塌陷。和龙山组地层岩溶发育相对较弱。
勘查区北面有一口深度在100 m左右的水井,供附近居民用水。该水井打在上述破碎带上,水量较大。近年来,由于附近矿山的开采,水井水位下降剧烈,现已停采。
综上所述,勘查区岩溶发育,构造复杂,地下水丰富。
Ⅸ 老挝各省概况
丰沙里省、南塔省、乌多姆赛省、波乔省、琅勃拉邦省、华潘省、沙耶回武里省、川圹省、万答象省、万象市、波里坎赛省、甘蒙省、沙湾拿吉省、沙拉湾省、色贡省、占巴色省、阿速坡省和赛宋蓬特区,以及一个直辖市---万象(该国首都)。
Ⅹ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夹河流域在地貌单元上属鲁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地形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山丘地面版高程100~200m,工作区为山间河权谷与山前平原,地面高程3~25m。
区内地层以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太古宇-古元古界胶东群为主,河谷两侧及滨海地带被第四系覆盖。
(1)胶东群(ArJ-PtJ)
分布于区域东部及南部,主要岩性有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
(2)粉子山群(PtF)
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岩性有变粒岩、片岩、透闪岩、大理岩等。
(3)第四系(Q)
分布于山间谷地、山前及滨海平原地带。
1)中更新统(Qp2)。主要有残坡积形成的粉质黏土,厚2~5m;洪坡积形成的粉土及粉质黏土,厚5~25m;冲洪积形成的卵砾石层,厚10~30m。
2)上更新统(Qp3)。岩性主要为冲洪积黏性土、中粗砂及砂砾石层,厚5~20m。
3)全新统(Qh)。岩性为冲洪积砂及砂砾石,厚5~28m;海积粉细砂、中砂及淤泥质类砂、土。
(4)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大面积分布于区域南部,中西部有零星分布,岩性以中酸性花岗岩及闪长岩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