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油田2p地质储量
A. 简述油藏地质储量的级别包括哪些
油气藏地质储量——一个特定地质构造中聚集的油气数量,如油区地质储量,油田地质储量和油藏地质储量等。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治试验成果,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 、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B.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中国的油气田可以分为4种类型(金之钧,2007):① 古地台上不断沉降形成的盆地——鄂尔多斯和四川;② 古地块发生断陷形成的盆地——柴达木和塔里木;③ 地槽-褶皱重叠挤压形成的盆地——松辽和准噶尔;④ 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扩张挤压形成的古近纪—新近纪盆地——黄海南部、东海、珠江口、北部湾、华北等(图13.2)。
金之钧(2007)通过对上百个大中型油田地质构造的研究,提出了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分为了3类:断裂、克拉通、褶皱前缘(图13.3)。
根据年龄将这些类型的油气田分为古生代早期克拉通、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褶皱前缘,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断层。已经探明的大中型油田绝大多数是在断裂盆地。大中型的天然气矿藏是在克拉通盆地,而中型矿则大多数在褶皱前缘盆地。石油天然气矿藏储量概况如表13.1。
图13.2 中国油气田分布图
图13.3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在三类油气田中各自所占的比重
表13.1 石油天然气矿藏储量表
中国陆地沉降盆地总面积是424万km2。此外,近海大陆架区域也有沉降盆地。沉积岩的厚度在4000~10000m之间,个别地方厚达14000m。总体积在20000000km3,这个数据预示着石油天然气的储藏空间。
中国大陆共有236个沉降盆地。其中最大的是塔里木盆地。已经探明,这些盆地的油气层位几乎全部是在震旦系和第四系。他们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油气储藏系列。
第一个油气储藏系列群在中国西南和北部。它是古生代和震旦纪海洋碳酸盐类沉积。在这个系列中四川盆地的震旦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生油层已经发现了气田。中国北方古生代早期碳酸盐类岩石中,在被第三纪沉积物覆盖的不整合面之下位置发现了高储量的任丘油田(华北油田)。
第二油气储藏系列群是陆生中生代—新生代陆生地层,是构成中国最重要的储油沉降盆地。在这个构造带中的大庆、胜利、大港、玉门和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了160多个产油区。这些油田和各种各样的储油区的关系:背斜层、构造层、岩石层等。
研究以上油田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包括国外资金的投入。
C. 油田的地质储量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储量估算或计算。为了给油田开发做好准备,必须提供比较准确的地质储量。所提交的地质储量是石油勘探最终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
计算储量有好几种方法,一般采用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
容积法应用比较广泛,只要把含油面积圈定准确,把第一性资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储量。物质平衡法是在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以后才能应用,在油层性质差别很大时,准确程度就不高了。统计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层比较复杂,油、水层交互出现或裂缝性油层中才使用。
这里仅就容积法介绍一下怎样计算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按这种方法,首先要把各种计算参数搞清楚,每一个参数越准确,储量也就越接近于实际。参数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面积和油层厚度。
油层厚度是指油层有效厚度,即经过油层单层试油能采出的有开采价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层的厚度。
油层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测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我国多数油田砂岩油层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孔隙体积中石油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原油的体积在地下油层中与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时因为原油中溶有大量气体,体积比较大;喷到地面后,压力降低,气体从油中跑出,原油体积就会缩小。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叫做体积系数。
一些国外油田资料中所讲到的石油地质储量实际上是指可采储量。这是考虑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计算可以采出的储量,就是可采储量,它不包括预计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出的储量与地下全部地质储量之比叫做采收率。实际上,由于各油田特点不同,油田开发方法和采油工艺不同,采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质储量基本上计算准确了,油田就可以投入开发。到此,可以讲石油勘探的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为了进一步查明油井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在石油勘探后期,往往要开辟生产实验区,以取得油田开发的实际经验。在生产实验区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式进行开采实验,以便于比较,为油田全面开发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制定出以地质为基础,以生产实践为根据,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则的油田开发方案。
D. 油田的动用储量怎样计算
这个不是简单的公式就能算出来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计算。 “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剩专余可采储量,是属油田开发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和确定。根据我国多年预测、计算和标定油田可采储量的经验,结合即将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内容的要求,经过归纳、筛选之后,文章介绍了适用于不同开发阶段,可预测油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不同方法,其中包括类比法、相关经验公式法、驱油效率法、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和预测模型法。” 你可以在下面下载你需要的东西去看看: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SD200002014.htm
求采纳
E. 如何计算油田动用储量
两种复方法:
1、容积法。制根据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在开发井网可以控制的含油面积内和计划开发的层系,确定油藏的平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等参数,并类比同类已开发油藏采收率,采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动用储量。如果油田尚未开发,这个属于计划动用储量。
2、动态法。油田投入开发后,利用油田生产动态数据,采用产量递减曲线等方法(每年油田可采储量标定采用的各种动态方法),计算出油田的最终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实际动用的可采储量。开发初期动态资料不够时,仍采用容积法的计算结果。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动态资料的增加,改为动态法计算,并逐年进行修正。
F. 油田地质简介
八面河油田位于山东省,横跨广饶及寿光两县,南北分别处于小清河与新塌河之间,往东约10km是小清河注入渤海莱洲湾的入海口。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南部斜坡东段的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上。该构造带北邻王家道口单斜带,南为东营凹陷南部边缘斜坡,东与羊角沟凸起接壤,西接纯化镇-草桥断裂鼻状构造带,八面河油田处于此构造带的东段为一个复杂的断块油田。
1966年12月和1967年5月先后在莱5井和莱11井发现油层,由于油质稠,产量低,当时未发现高产富集区。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面4井先后获自喷高产油流,使勘探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面积17.6km2,石油地质储量5380×104t,而且每年以大于300×104t石油地质储量增长。根据区带资源预测,该区可能获得1.2×108t石油地质储量。
八面河油田含油气层系属于第三系。新第三系馆陶组有52口井80层测井解释为油气层,其中44口井59层为油层,厚181m;油水同层有8口井9层,厚度为23m;气层有5口井12层,厚36.2m,分布范围小。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为主要含油气层系,是目前投入开发的层系。油层埋藏深度947.60~1505.00m共分14个砂岩组40个小层,除沙三上亚段1砂岩组1、2小层外均含油。单井最大有效厚度79.0m(其中气层12.6m),单井平均有效厚度25.4m。对108口井138层进行试油(其中
本区油藏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油藏类型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包括断鼻和断块型),次为岩性-断层和砂岩透镜体油藏。
沙三上亚段1,2,3,5砂岩组;沙三中亚段2砂岩组;沙四段5,6砂岩组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其次为岩性-断层油藏;沙三上亚段4砂岩组,沙三中亚段1,3砂岩组,沙四段1,2,3砂岩组以岩性油藏为主;沙四段4砂岩组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藏。在平面展布上,面1,面4区以与构造有关的油藏类型为主,而面12、14区与岩性有关的油藏类型明显增加,这与油田区构造由南西逐渐向北东方向降低而主要物源又来自北东方向有密切关系。
油田区内沙三、沙四段有23口井44个气层,可以划分成25个气藏。气藏以断鼻气顶气藏为主,计有12个,占气藏总数的48%,断块型气藏6个,复合类型气藏6个,纯砂岩透镜体气藏1个。在这些气藏中有17个是油藏伴生的气顶气藏,占气藏总数的68%,气藏多分布于面1及面4区,这可能与油层埋藏深度相对较大有关。
G. 石油术语1P,2P,3P什么意思 谢谢!!!!!
石油储量分3级
即<br/>P1:证实储量(provedreserves)
<br/>P2:概算储量(probablereserves)
<br/>P3:可能储量(possiblereserves)
我们常说的1P=P1,2P=P1+P2,3P=P1+P2+P3<br/>
<br/>1C表示条件潜在储量的低估算量方案。
(7)什么是油田2p地质储量扩展阅读
石油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简介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实际上,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
H. 什么是地质储量
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的用途所划分的一类储量。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又称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B(331)、C(332)、D(333)四级。其中B、C、D三级称工业储量,E(334)级称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
油气藏地质储量——一个特定地质构造中聚集的油气数量,如油区地质储量,油田地质储量和油藏地质储量等。
I. 油气储量是怎样计算的
油田好比是地下“油库”,气田好比是地下“气库”,油气田就好比是地下“油气库”了。油库的大小以装油多少来衡量,气库的大小以装气多少来衡量,油田的大小,是以含油的多少即储量来衡量的。世界上的油田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只有“相似”而没有“相同”的,储量也相差悬殊。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头号油田——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其可采储量高达114×108吨;世界排名第二的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可采储量也有105×108吨。不过,这种可采储量超过百亿吨的超级大油田,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发现两个。原始地质储量超过20×108吨(相当可采储量6.8×108吨)的大型油田,世界上现有42个,我国大庆油田名列其中。而可采储量在0.06~1.3百万吨级的中小型油田,在世界油田中占绝大多数。
油气储量是油气田勘探最重要的成果,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制定能源政策和国家投资的重要依据。地下没有“油海”、“油河”,油气是储存于岩石的孔隙、洞隙和缝隙之中的。由于储存条件复杂,使储存于地下的油气不能如愿以偿全部采到地面。因此,把油气储量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地质储量,即地下油气田储集层中油气的实际储量;另一类叫可采储量,即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到地面的油气储量。通常把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当然,采收率越高越好。
在油气田勘探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计算的方法有好几种,通常采用的是容积法。大家知道,油气储存在地下岩石的孔、洞、缝隙之中,所以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实质是计算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并把地下油气的体积换算成地面的重量(石油)或体积(天然气),这就是油气的储量。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天然气体积系数是一个与天然气组成成分、地下及地面的温度和压力有关的系数。
储量计算完以后,还要对探明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储量计算的可靠性。如果把储量计算比喻为一份考卷,那么对储量的综合评价就相当于答卷者在交卷之前的自我检查,仔细查看卷面上有无错、漏、公式使用不当、计算失误等等。经检查后,如证明使用的参数齐全、准确、计算无误,所定储量的级别和勘探阶段及研究程度相符,就可以上交了。
J. 什么是油气采出程度
采出程度是指来油气田某时间的累计产油自或产气量占石油储量的百分数。按石油储量的概念,采出程度分为以下两种:
(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油气田某时间的累计产油或产气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也可以按开发区、排间、井组、单井等计算其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反映当前油气田地质储量的采出状况,因而是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注水开发的油藏,常利用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分析研究油藏水驱特征和预测采收率等开发指标。
(2)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油气田某时间的累计产油或产气量占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也可以按开发区、排间、井组、单井等计算其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反映当前油气田可采储量的采出状况,因而是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注水开发的油藏,常利用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来分析研究油藏水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