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打桩没有穿过地质夹层怎么办

打桩没有穿过地质夹层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1-02-22 00:45:26

1. 打桩深度与地质深度不符,怎么办

工程勘察因取样间距较大,不一定完全反映地形地质走向。打桩深度需符合设计内和施工规范,容与勘探深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数据与现场完全不符,造成误导设计和建设单位,不排除有弄虚作假的可能,可以提出索赔。

2. 工程桩打入沙质夹层后应该怎么办啊

工程桩?
继续打,一直到持力层为止,打到设计深度不够的话找设计

3.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缝隙、夹层该怎么办才好

一、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二、预防措施:

(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2)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3) 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

5)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4)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0;

2) 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街面也应补插钢筋;

3)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10~15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声能水泥砂浆。

4. 急救:完蛋!所有桩取芯发现都未到中风化持力层.整片孤石层,下面都是强风化层1

情况很诡异,呵呵。
1、岩层和土层不同,在局部范围内,风化基本是均匀的,强风化中夹有大面积孤石,下面又是强风化,从岩层形成来看,比较罕见。建议勘探单位做一下补充勘探。
2、既然在600平方米范围内都是这种情况,勘探单位怎么会在勘察报告里没有提出?这绝对是有问题的。但是,在施工时遇见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和设计单位与勘探单位联系,要求有明确解释才行,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所以施工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其实强风化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也可以,只是承载力稍差。既然补桩已无可能,那就会同设计、勘探单位,拟定解决方案吧,并且一定要告知业主,且取得业主的书面认可。基本的方法也不外乎加强结构整体刚度,使桩基尽量均匀受力;尽可能减小上部结构的自重。

如果真的是夹层,600平方米就是小意思了,很正常的。至于处理方法么,我实在看不出你是哪一方,所以很难对症下药。
由于这个工程中是嵌岩的端承桩,所以片筏基础只能对提高整体刚度有用,其它方面基本没有用,基础下的土体基本不分担上部的荷载。
谈谈这个工程事故中的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解决方法:
设计:可以说是没有责任,因为作为设计依据的勘察报告中,没有反映这个情况,施工时,也未接到施工方的异常报告。解决方法:请设计院的总工出面,会同勘察单位一起拟定。
勘察:主要责任。因为大面积的异常情况,居然在报告中只字未提,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份勘察报告的真实性(据我所知,有些勘察单位做的勘察报告是假的,根据以往的工程改一下,就是一份报告)。解决方法:补充勘探几个孔,积极配合设计院拟定解决方法。
施工:次要责任。责任主要是发现异常而没有报告,想当然的继续施工。其实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工程中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解决方法:呵呵,不用解决,等设计院和勘察单位出方案吧。
业主:当然没有责任,业主只管出钱,能有什么责任?解决方法,协调设计和勘察两方,尽量不要引起扯皮。不过,多出钱是避免不了了,冤大头啊。
监理:也有责任,并且和施工方的责任差不多。为什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让施工方停工?解决方法:无能为力,尽量配合一下设计和勘察吧,如果有点经验的,那就出些点子,供设计和勘察参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意见,欢迎扔砖。:-)

5. 打桩遇到溶洞怎么办

填上回填石。回填到岩洞的上方。这样再慢慢打。不放回填石的话就会卡锤,比较险。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桩型,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深圳灰岩地区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1、岩土工程地质状况
1.1 地层分布
灰岩地区地层大致分布有:a。人工填土层(Qml);b。冲洪积层:分布有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等。呈软塑至可塑状态,孔隙潜水量大,渗透性能好;c.残积层(Q。’),由灰岩风化残积而成、一般为湿—饱和,流塑至可塑状态,与基岩的接触带部分由于潜水影响呈流塑状态;d,岩层:为灰岩(大理岩)、断层、裂隙、岩溶发育,基岩面溶沟溶槽等溶蚀现象严重。
1.2 岩溶发育特征
灰岩地区的岩溶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普遍表现为:
(1)自上而下,由强变弱;基岩面上分布着溶沟、溶槽,浅部基岩岩溶发育较强,有的甚至呈串珠状自上而下分布,深部为古老溶洞,分布较少、暗河为古老溶洞连通而成。
(2)浅部溶洞充填物多,深部充填物少:充填物呈全充填一半充填一无充填,一般呈流塑—软塑状态:
(3)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频繁地方溶洞较发育。
1.3 地下水特征
灰岩地区地—F—水按其贼存介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赋存于冲洪积及残积层的孔隙水,渗透性强3b。赋存于下伏溶洞、溶蚀裂隙及暗河中的岩溶裂隙水,连通性好,水量丰富;c。赋存于构造断裂带中的裂隙水,连通性强。
2、对基础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1.1 对持力层的影响及措施
由于灰岩地区冲洪积、残积层渗透性能好,在孔隙水丰富的情况下,土层的强度和深基坑的支护将大受影响,降水措施也易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同时土洞发育也会严重影响土层的稳定性,因此,在地下潜水丰富、土洞较发育的灰岩地区,不易采用天然基础。由于岩溶的发育,若桩基础落在溶洞顶部、当顶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容易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在灰岩地区,必须要在详细的地质、水文、物探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对于桩基础,要进行一桩一孔的超前钻探措施,以查明桩底以上的岩溶发育情况,选择合理安全的桩底标高;至于深基础降水措施?则必须先充分了解其水文地质条件,并论证降水方案的可行性,建议采用帐幕封闭式降水。
2.2 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及措施
2.2.1 人工挖孔桩基础
该基础形式由于具有易于进行持力层鉴别和孔底沉渣控制,桩底易做扩大头以增加单桩承载力,施工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在灰岩地区施工则存在以下困难:
(1)第四系的冲洪积层及残积层在富含孔隙水的情况下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严重影响开挖和护壁,盲目开工易造成质量隐患和影响施工安全。
(2)岩溶水、裂隙水易形成涌水。
(3)岩溶内呈流塑—软塑状态的泥质、沙质充填物严重影响护壁的稳定性和开挖施工的安全;
(4)由于地下水流通性能好,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孔内水量大易引致水灰比变化或砂浆流失,造成桩身松散、离析等问题。
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勘察,充分了解施工区的岩溶分布情况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如流向、流量、水位等。
(2)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降水成功与否是灰岩地区能否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先决条件,因在地下水丰富的灰岩地区,降水非常困难,不易采用人工挖孔桩。
(3)采用钢套管护壁用于防止流砂、流泥和涌水:
(4)在孔内地下水大的情况下,采用水下灌注等措施:
2.2.2 钻孔灌注桩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有工程进度快、可采用反循环大口径、不受地下水影响、施工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在灰岩地区施工存在以下困难:
(1)软弱地层(流塑—软塑状态的凝泥层及富含地下水的残积层)易引起塌孔。
(2)岩溶内施工易卡钻、掉钻,同时岩溶内护壁困难,易造成混凝土流失;
(3)灰岩(大理岩)问硬度入嵌岩以及穿透岩容顶板教困难;
(4)钻进施工巾、钻孔易沿路沟、溶槽的基岩面倾斜。
(5)孔底沉渣难于控制
因此,在灰岩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软弱层以及溶洞内施工,可采用跟进套管护壁成孔。
(2)钻进岩石时,采用预钻孔跟进钻进法,或直接改用冲孔法成孔。
(3)溶洞、溶槽、溶沟中施工时,可采用预埋块石,保证钻头作业面强度均匀,减少成孔烦斜。
(4)加强管理,保证清渣的彻底。
2.2.3 冲孔灌注桩
冲孔桩因冲击能力大,穿透力强,较易穿过岩溶顶板,不受地下水影响,桩长、桩径灵活性较大等优点,成为灰岩地区一种较理想的成桩形式,但施工也存在以下困难:
(1)软弱层泥浆护壁困难,尤其在岩溶内护壁易塌孔。
(2)溶沟、溶槽内施工时易卡冲斗,沿岩面易发生倾斜c
(3)冲斗的冲击易使桩尖处持力层松动。
(4)沉渣清理较困难,易降低端承力。
因此,可采取下列必要措施:
(1)软弱层以及溶洞内施工时,可采用套管护壁成孔。
(2)溶沟、溶槽内施工时,可采用预埋块石,保持冲斗的作业面强度均匀,以减少孔斜和卡冲斗。
(3)终孔处采用轻冲,清渣可采用跟进探头,用电脑检查沉渣情况。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灰岩地区进行基础方案选型及施工确实存在较大困难*必须充分了解场地的地址和水文条件、全面分析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合理地选择基础形式和施工措施c从、各种基础形式来看,端承桩是比较安全的;在降水成功的条件下,人工挖孔桩是较快速经济的;若降水不成功,则钻、冲结合的孔校是最安全可靠的。

6. 引孔后没有及时打桩,对于地下土质有什么影响

一般引孔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桩位,而引孔的原因则是因为地质条件不好,有管桩难以灌穿的硬夹层,为了减少坏桩率,有时会采用引孔的方法.

7. 砖混结构由于地质问题,必须得打桩,请问打桩是个什么情况,求大神解说下

多层砖混结构,地质不好的情况桩基础是很常见的,一般的采用300X300的预制方桩,先把预制桩专根据荷载大小沿墙属体轴线打入地下,再在预制桩上面做条形承台,最后在承台上面砌筑墙体。这样建筑荷载先传到条形承台,承台再把荷载分配给它下面的基桩,基桩把荷载传至承载力更好的土层。

8. 打桩机如何保证桩孔竖直楼房管桩。如何检测管桩是否在地下断裂或者存在夹层

沉管或压桩时应在远处(约20m左右利于观察、通透地方)立一固定铅垂(锤)调直,用低应变检测就知道桩身完整性(知道断裂、桩长、 夹层等)。

9. 建筑工地打桩对周围的地质有什么影响

打桩为锤击预制管桩,为一种挤土桩形式,当周边建筑采用的是浅基础形式时,挤土效专应有可能危害其地基。属
如果地基为渗透性很差的土层,打桩又是很多机子同时打,速度又很快,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就可能造成对周围房屋地基危害。若这种危害可能存在,建设方应该采取措施,如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控制好打桩速度、在建设场地与建筑之间设隔震缝(成排钻孔)等等。
实际上,在建筑密集区,很多地方已禁止采用锤击挤土桩,一是防止对周边建筑影响,二是避免噪声扰民。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