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素描比例怎么画
A. 地质数描图怎样画
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以野外地质物象为对象,用素描技法描绘出地质客观实体的空间形态及相互关系。如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等内容。往往用许多文字还表达不清的地质现象,而一张素描图却表达得十分清楚,这对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地质素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份,第一步先要对井巷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包括岩性、产状、构造、位置关系等,第二步进行内业整理,对外业工作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上图,按一定比例绘制地质情况,必要时附上文字说明,如有条件,对一些地质特殊地段还可采用井下摄影技术。
一、透视法在野外素描中的应用
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前远后、近弯远直的透视法原理,将地质景观反映到素描图面上
二、块面的应用法
为了将复杂的地貌形态反映到面上,就需要先简单的几何体将类似的地形形态逐块进行勾绘,构成与素描对象近似的块面,以及各部分相对大小和结合关系,组成景物的整体关系。块断面是构面形体的基本单位,不论地景形态多么复杂多变,但均可划分成理想的几何形体,有利于分析、对比和素描。
三、素描图中线条的运用
(一)、轮廓线条:它概括了物象外形特点,相当于逆光照片中物体周边线.
(二)、块面分割线条:表现物象表面起伏变化的线。在轮廓像中反映物体次级形态的一种线条,使物体具有立体质感,以表示物体的(竖面、平面、斜面、波状面和弧形面)五大块面。
(三)、阴影线条:用于反映物体明暗差别的线条或点。
运用线条时根据五大块面,可选用水平线、直立线、斜线、弧线和曲线分别表示地形、物体形态的变化。在素描中,运用各种线条要注意其反映物具体部位特征:弧线、曲线一般附合物体起伏变化特征,线条宜均匀柔滑,如缓山坡地形。陡坡、陡崖用直竖线,线条一般平行,不要相互斜交呈网。
四、野外常用的几种地质素描图
(一)、剖面素描:野外地质工作者经常在穿越主要地质路线时勾绘地质随手剖面,以反映所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地层、构造、侵入岩形态及穿插关系等),但多是和平常的剖面测制图相同,没有反映路线所通过的地形地貌和在不同高程上地质现象的变化,缺乏立体感。剖面素描应画出地貌形态特征,和不同高程上的地质现象,并勾连其地质构造,标注产状要素和岩性花纹。
(二)地景素描:主要是对地貌景观的大视域描绘,以此反映地质作用或不同性质的岩石形成的特有地形地貌特征。描绘时要认真观察地貌特征,进行块面勾绘,用透视原理及恰当的线条反映出明暗和地形陡缓变化关系。(三)、具有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素描。此素描选取范围不宜过大,一般常用于露头素描。用精细的描绘手法,将其地质构造特征较真实形象的反映出来,也可称作特写(图Ⅵ-8、9、10)
五、地质素描步骤
地质素描图从取景到成图,要有一个过程和步骤,首先要目的明确,就是画这一张图时要明确它要表现什么主要地质内容(如地貌特征、褶皱构造、接触关系等),取景时要将主要反映的地质现象放置在图的中心突出部位,同时考虑图面布局的合理美观。其素描图主要步骤可分为以下五个:
(一)、取景:确定控制点(灭点、最低点、最高点)、视平线、景观范围。
尽管范围,初学者常用“取景框”取景框用硬纸板或塑料片,中间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窗框,中间拉十字线,在图纸上也画上同样的十字线,边框上应刻上尺寸,当选好取景范围时,将突出的景观轮廓线在边框上和十字线的相交点确定在图上,以免相互比例和位置关系的失调。
(二)、勾画大体轮廓线及主要地质界线
先画出大体轮廓再画局部,先画主要再画次要,由简单到复杂,由直线到曲线。轮廓线和主要地质界线,首先用直线进行大致勾绘,再着意其位置和相互比例进行准确描绘。
(三)、画细部轮廓线和次级地质界线:在大块面上进一步画次级和小块面,然后再按物体形态特征将大体轮廓线勾成形态曲线,并将次级界线进行形态勾绘,即成为一幅白描图。
(四)、画明暗以增加质感,突出地址特征,检查整饰全图:在白描图上按小块面和明暗交界线画出明暗,有些还要画阴影。从而使物象具有质感,也突出了地质体的形态特征。
(五)、标明内容要素:图名、比例尺方位、主要地名、地质产状要素、地质代号、作者、日期。
B. 素描,如何画出正确线条和比例
素描初学者画出正确比例和线条的方法:
对于美术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
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 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C. 野外地质素描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地质素描类似于照相,但照相是纯直观的反映,而地质素描则可突出地质客观实体的空间形态及相互关系,作者可以有所取舍。照相需要条件,地质素描则可随时随地进行,一般就在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往往用许多文字还表达不清的地质现象,而一张素描图却表达得十分清楚,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地质工作者应当学习地质素描的方法,将其作为地质调查的手段。
3.3.1地质素描的种类
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1)地层素描。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产状特征、构造特征、接触关系等,如路线剖面素描图(信手剖面图)。
(2)典型地质现象素描。在动笔素描前,应首先观察典型地质现象的“标志性形态特征”,以及如何表达的素描技法。实际素描时,对“标志性形态特征”可着重描绘,以求将典型地质现象充分显示出来,如褶皱、断层中的“标志层”;断层破碎带中的角砾岩特征、地貌特征;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的交角大小和各组节理的宽度大小;各类接触关系中的接触面(带)的特征等(图3.23)。
(3)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类视野颇大的素描,从地质角度考虑,主要是表现地貌特征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的关系,或表现风化、水流侵蚀、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图3.23 倒转地层
(北京坨里,据蓝淇锋等,1979)
3.3.2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范围(图3.24)。
图3.24 素描步骤(1):确定控制点、基准线
(李治堂等,2007)
(2)勾画大体轮廓线及主要地质界线。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地质体界线等。先画出大体轮廓,再画局部;先画主要,再画次要;由简单到复杂;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尽量按透视原理来运笔(图3.25)。
(3)画细部轮廓线和次级地质界线,并添加阴影线。突出地质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图3.26)。
(4)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画面的内容,如村庄、地质体符号或其他说明等。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他必要的说明(图3.27,图3.28)。
图3.25 素描步骤(2):勾画大体轮廓线及主要地质界线
(李治堂等,2007)
图3.26 素描步骤(3):勾画细部轮廓线和次级地质界线
(李治堂等,2007)
图3.27 素描步骤(4):描绘明暗质感、整饰全图
(李治堂等,2007)
图3.28 侵入接触关系素描图
(赣州市月光塘村,谢文伟绘制)
D. 画素描怎样掌握比例
你把书上的画用淡点的线条分好比例,比如画人头像的时候,就把头顶内-眼睛-鼻底-下颌容拉横线,然后放远看一下比例,根据书上分好的比例放大,再纸上也先拉出横线,比例就大概定出来了,这是需要多练习的,基本功熟练之后,自然的就会用眼睛区分比例了,不用再借助线条,但是在画纸上定好位置是必须的,用线条也可以,胸有成竹的字节画也可以,前提是你心里已经把构图定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E. 怎样画野外地质素描图
个人觉得不错的书,【书名】 野外地质素描【作者】 蓝淇峰诸【出版社】地质与勘探编辑部【出版日期】 1977年【文件格式】 pdf【页码数】 共100页【附件个数】 3
F. 如何很好的手绘地质素描图
首先要多观察地质现象,分清主次,不要急于下笔,很多时候出现画出来不像专的属情况就是没分清主次。
还有确定完比例尺之后要用皮尺和钢卷尺配合来画,不要什么都是估计的大小,这样画出来的比例不协调,很多人都是做探槽编录的时候画的还可以,但是素描图就不行了,就是因为在经验不足的时候就用眼睛估计着看,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尺子量出尺寸,而且多量一些点,最后把点连接起来就比较像了。
最后就是画完之后拍个照片,便于以后的修改和润色,岩性花纹不要全部画,有代表性的地方轻轻地画上几笔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G. 地质素描图怎么画!
你是想画手图还是矢量图?手图需要专业的地质知识,矢量图用MAPGIS软件就可以。
H. 素描初学者如何画出正确比例和线条
素描初学者画出正确比例和线条的方法:
对于美术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下面是北京乐星空教育学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素描初学者如何画出正确比例和线条”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 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I. 巷道地质素描图如何画
用线条勾勒出轮廓。然后稍加调子就可以!
J. 请问隧道开挖地质素描的图怎么画
地质素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份,现在我主要针对你所说的地铁工程概专括一下,第一步属先要对井巷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包括岩性、产状、构造、位置关系等,第二步进行内业整理,对外业工作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上图,按一定比例绘制巷道一帮或者两帮巷道地质情况,必要是附上文字说明,如有条件,对一些地质特殊地段还可采用井下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