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什么叫做地质运动

什么叫做地质运动

发布时间: 2021-02-21 13:46:09

1. 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地质作用的概念是

2. 什么叫地质,什么叫地貌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吧,不是很恰当,但是有助于理解。
把一个地区比做一张内脸的话,“地质”即“大地的质地容”,相当于脸部皮肤的组织结构(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和骨骼等等,“地貌”即“大地的容貌”就相当于这张脸的相貌、长相,是皮肤组织结构和骨骼(内因)与化妆、整形、受伤等等(外因)共同作用而呈现出的形态。
对于地球来说,形成各种“地貌”的内因是①地质构造运动(如地壳运动使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形成山地、沟谷)②这一区域的岩石组成(如花岗岩、石灰岩等等)。外因是各种外力的侵蚀,如风力、流水等等。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
地貌是肉眼能直接看见的地表形态,地质是需要设备勘探的地下组成情况。(这个不是定义,只是帮助理解)
地质无所谓什么类型,地貌的分类比较复杂,在大学《地形与地貌》可是厚厚一本书呢
按地貌整体形态分: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按地貌所处位置分:河谷地貌、断崖地貌、海岸地貌……
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桂林山水、蘑菇石……

3. 什么是地壳运动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或者说,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坳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总起来说,地壳运动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为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和较快速的运动。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较快速的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
另外,外力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也会对地壳起到改造作用。
关于地壳运动的学说很多,主要有:收缩说、膨胀说、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地幔对流说、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

4. 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 构造运动的区别

按顺序来:
构造运动:是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地壳大范围岩层发生变形或变位专的一种属过程。研究方便起见,把这种运动简单理解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两种方式,所有构造运动方式都可以看作两种方式的合成或分解。
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一种岩层变形或变位的现象,比如岩层弯曲、断裂、移位等现象
构造地质:是从学科角度对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内容,把研究这部分内容的学科称为构造地质学
再加一个,大地构造:指的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质构造。就是从大尺度角度理解下的构造地质内容,这门学科称为大地构造学。比如板块构造学就是一种大地构造学说。

5. 什么是地壳运动和地质结构

地球表复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制运动。通常所说的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指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岩石圈下面有一层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较软的地层,同硬壳状表层不相同,这就是软流圈。软流圈之上的硬壳状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同上地幔顶部紧密结合形成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之上运动。
地质构造
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

6. 一次地质运动需要多久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大约开始于踞今6亿年,至5亿年结束,共经历了一亿年漫长的时间。从名字上听来,寒武纪给人以阴冷恐怖的感觉,实际上,"寒武"是英文Cambria的译音,它原本是英国威尔士西部一座山脉的名称,只因地质学家塞奇威克(A.Sedgwick,1785-1873)在这里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发现过许多那一时期的生物化石并确认了相应的地层,所以才被作为一个专门的名称使用至今。现在,寒武纪这个名字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它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开始,在此之前,由于地球上的生物极其稀少,便被人们统称为前寒武纪。
因为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可见寒武纪时并不寒冷,恰恰相反,寒武纪时海洋中十分温暖,适合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寒武纪时主要是水的世界,已经形成的古陆上全部是童山和荒漠,而且彼此孤立、分隔,不具备生物繁衍的条件。但海洋中则大不相同,在寒武纪之前的海洋中就有大量的藻类繁殖,同时许多低等的动物活动在海藻间,进入寒武纪后,地球上出现了广泛的海侵现象,海洋的面积进一步扩大,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一些原始无脊椎动物逐渐演化发展成具有硬壳的无脊椎动物。
作为一个远古的时代,寒武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硬壳的不同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古杯动物以及笔石、牙形刺等。它们的飞速涌现,形成了生物大爆炸的壮观局面,带来了生物从无壳到有壳这一进化历程中的重大飞跃。试想,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一遍荒寂,海洋中的生物寥寥无几,那时的世界与寒武纪有多么巨大的差异啊。只有到了寒武纪,地球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而改变地球面貌的恰恰是这些众多的生物。
生物从无壳到有壳,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是生存环境向更有利的方面变化,寒武纪时浅海面积扩大,海水温暖,含有正常盐分和大量溶解了的碳酸钙,满足了无脊椎动物分泌硬体骨骼的需要;其次,生物具备硬壳后通过变革改变了栖息条件同时增强了自我保护功能,在生存竞争中向有利于自身方面发展。
在我们中国,寒武纪的地层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广泛的分布,并产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众所周知,化石可以用来划分和对比地层,利用标准化石,可以准确地识别出不同年代的地层,已故地质学家孙云铸、卢衍豪等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生物和地层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中国的寒武纪地层由于研究水平较高,生物化石丰富,建立了许多完整的地质剖面,现已由国际科学界公认为亚澳太平洋区的标准,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科学家前来观摩和考察。
寒武纪时形成了许多沉积型的矿产,这些矿藏包括磷、石膏、盐类等,其中磷矿最为重要,我国这一时期的磷矿主要分布在南方。

7. 地理,地质运动地质运动是不是可以看做上

地质构造运动(geotectonic movement) 是指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运动。又称地壳运或大地构造运动。人类对固体地球研究范围仅限地壳,所以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运动。

8. 新生代的地质运动

新生代包括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侏罗纪至第四纪以前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而第三纪这一阶段称为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
1.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两大地槽继续向地台发展
新生代地壳发展主要方面由活动趋向隐定,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貌逐步接近现代状况,从活动区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1)第三纪早期,中生代以来两个活动区还在继续活动。
从欧洲阿尔卑斯山部分地区,亚平宁山、喜山地区,地壳还处于活动状态,表现为横亘东西的大海槽——古地中海(特提斯)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紧靠中生代褶皱带外侧(太平洋一侧),还在不断下陷,处于非常活跃的地槽阶段,以及相邻的大陆(西欧、俄罗斯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东部)等明显下沉引起全球性的海侵,因此早第三纪海侵是新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
(2)第三纪晚期和第三纪末,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古地中海强烈褶皱返回,横亘东西的山脉取代了昔日的海洋,从北非的阿特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仟,东延至高加索、喜马拉雅,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山系,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就已高出海面5000米了。残存的地中海及东南亚一带仍为海槽。
(3)第三阶段,喜山运动后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地区继续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因喜山上升而隆起,南带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环太平洋地槽内带不断隆起,安第斯山继续隆起,东北也相继上升,活动区推移至如今的海沟,西太平洋群岛进一步发展,台湾脱水而出。
2.地壳发展由稳定又重新趋向活动——进化到地洼发展新阶段
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到地洼初动期阶段,燕山运动后进入到极烈期,喜山运动后活动性仍继续发展,因此新生代是地壳的回春期。
(1)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和断块活动。断裂活动有一些继承中生代的断裂,另一些是新生的。断块活动,是指几组断裂切割一个地区,使其隆起或下陷的一种断裂组合活动。如庐山经断块活动被抬升,华北平原、汾河、渭水流域断裂后则下陷,前者称断隆、断块山,后者称断陷盆地。这些断裂活动至中生代以后又比较活跃,表现强烈。
(2)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伴随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出现广泛的岩浆活动,以喷发为主。例如德干高原玄武岩、东北五大连池、台湾、海南、福建、浙江、云南等地,新生代以来都发生了强烈喷发。
(3)加里东及海西阶段的一些古老褶皱带在新生代以来也重新活动,表现强烈的上升及断陷下沉,形成巨大的山系和巨大的深坳盆地。
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大型盆地和巨大山脉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都是因此形成。新疆的三山两盆、欧洲的莱茵地堑便是一例。 1.早第三纪世界气候分带已经明显,许多地方出现反映不同气候的沉积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交替出现。
2.晚第三纪气候分带与如今十分相似,北半球干燥区呈南西西——北东东方向延伸,西风带已经形成。
3.第四纪以来,干湿及冷暖交替的波动气候,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以及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
4.在冰期干冷气候条件的特殊环境下,出现第四纪黄土堆积。
5.冰期和干冷气候,也促进了生物的发展,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地球上古人类出现。
6.黄土堆积、第四纪冰期、古人类出现被称为第四纪以来三件重大地质事件。 我国现代构造和地貌,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后已初步形成轮廓,中生代燕山运动以后基本奠定基础,喜山运动则完成了现时构造和地貌轮廓。
(1)第三纪喜山运动以前,我国大陆轮廓就已基本形成,山川交错、盆地相间的地理景观。西北地区形成大型盆地,如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东部地区由于大陆与洋壳的挤压,产生北东——南西;北北东——南南西的山系。隆起区仍继续上升,下陷盆地仍在下降,第三纪沉积物,厚度可达5000米以上,例如洞庭盆地。
(2)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喜马拉雅海槽上升为5000米以上的山地,台湾也脱水而出。至此,基本造就了我国现时地貌轮廓。同时喜山运动,伴随大量的火山喷发。
(3)喜山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表现仍十分强烈。
①在地貌上,山脉隆起、盆地下沉的地貌景观得到加强。青藏高原跃居为世界屋脊,珠峰成为世界第一高峰。根据有些资料,西藏高原、云贵高原,第四纪以来上升了1~2千米以上,喜山上升了3000米以上。
盆地下降,如华北平原第四纪下降达1000米以上,沿海地区最多的曾发生七次海侵。我国洞庭凹陷下降也在100米以上。太平洋西部南海珊瑚岛礁厚度也达200米以上。
②由于升降运动伴随的断裂运动。西藏高原周围断裂分割,使高原抬升。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因升降成为高山,山岭之间相对下降形成河谷或湖泊。

9. 运动 与地质构造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吗

优质解答
可以这么来说,地壳运动是板块运动的一种结果,板块运动造成了地壳运动.举个例子来说,板块运动造成火山、地震、填海造山等,而这些都是属于地壳运动,由此可以看出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与你所想的刚好相反.
板块运动无时不刻都在发上着,比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及发展,所以说板块运动是形成地貌的一种方式,这点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山是板块运动造成的,背斜、向斜只是山体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不能说山就是背斜或向斜形成的,向斜成谷的说法是高中地理所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更好的做题.
好了,希望我的解释能解答你的疑惑,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