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解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思

地质解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2-21 09:51:30

A. 遥感地质解译内容

1. 岩性解译

全区解译出 32 个影像单元,其中影像特征明显、解译标志清楚的影像单元如下:

( 1) 全新世冲积层: 杂色,地势最低,呈肠状或条带状分布于河流及大型沟谷内,蓝—深蓝—黑色区域主要为水体,浅蓝—浅粉色为居民地及河漫滩等,粉色主要为农田、沼泽等。

( 2) 金龙顶子组: 棕褐色,平缓地貌,水系不发育,其上见有四海组基浪堆积环形火山。

( 3) 中更新世黄土层: 色调以绿色为主,低缓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山脊不明显,水系为羽毛状水系。

( 4) 军舰山组: 绿色带浅粉色,地形平坦,水系不发育,山脊不发育,靖宇市附近有环形古火山口,温泉镇附近发育有密集树枝状水系。

( 5) 船底山组: 棕褐色,中高山地貌,主脊呈宽 “V”字型,支脊不发育,水系不发育。

( 6) 青白口系: 绿色,高山地貌,主山脊浑圆状,支脊不发育,水系不发育。

( 7) 中太古代花岗闪长质片麻岩: 褐绿—黄绿色,中高山地貌,山脊发育,主脊次尖棱状,延伸较远,支脊尖棱状,多数与主脊呈近直角相交,“V”字型沟谷,沟谷长度较大,极密集树枝状水系。

( 8) Eξ: 绿色,中山地貌,主脊发育,宽 “V”字型,支脊不发育,水系不发育。岩体出露面积约 15 km2,其锆石离子探针方法测定岩浆结晶年龄为 3116 ± 113 Ma,证明敦化—密山断裂在 32 Ma 左右出现一次拉张活动。

( 9) K1nγ: 黄绿色,中山地貌,主山脊次尖棱状,连续性较好,支脊多短小,冲沟“V”字型,山坡凹凸不平,发育密集树枝状水系。

( 10) J2ηλ: 灰绿色,略带粉色,中山地貌,主脊不明显,支脊窄” V” 字型,水系多发育成中等密度型树枝状水系或羽毛状水系。

( 11) J2γδ: 深绿色,中高山地貌,支脊明显,窄 “V” 字型,主脊折线状相接,水系为极密集型树枝状水系。

( 12) P2ξγ: 绿色,中山地貌,主支脊均较发育,主脊次尖棱状,支脊与主脊锐角相交,“V”字型沟谷,水系多发育成中等密度树枝状水系。

( 13) P2ηγ: 浅绿色为主,低缓地貌,次圆状,冲沟 “U” 字型,发育密集树枝状水系或羽状水系。

( 14) P2γδ: 绿色为主,低缓处呈粉色,中山地貌,主脊发育,次尖棱状,支脊次圆状,圆形山包较多,冲沟 “U”字型,发育密集树枝状水系。

2. 构造解译

( 1) 黑石—桦甸断裂带 ( 敦化—密山断裂带中段) : 方向 64°,长度约 53 km,由三条近平行的断裂构成,控制宽度约 10 ~ 13 km,线状影像延伸较远,平直状沟谷,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发育,两侧影像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北段所反映的玄武岩中高山特征地貌非常清楚。

( 2) 大椅山镇—西南岔镇断裂: 方向 57°,延伸长度约 57 km,数条直线状沟谷沿此方向展布,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十分发育,线状影像延伸较远,还发育角状水系,蛤蟆河在李家店村被此断裂破坏,流向发生直角状转弯。

( 3) 八里哨镇—凉水河子镇断裂: 方向 52°,长度约 42 km,解译标志为平直状沟谷,对头状水系,线性影像切割山脊成山鞍。

( 4) 花园口镇—万良镇断裂: 方向 62°,长度约 43 km,解译标志为平直状沟谷,对头状水系,两侧影像略有差异,线状影像延伸较远。

( 5) 老金厂镇北西向断裂带: 方向 300°,在幅内长度约 29 km,大约由三条近平行的断裂构成。解译标志有: 直线状沟谷,对头状水系,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发育,两侧影像不同,北东侧高山地貌,南西侧中山地貌,极密集树枝状水系。经实地验证,证实该地存在多条逆断层和韧性剪切带。区内还解译出很多线性构造,但多发育在岩体内部,在遥感影像图上多表现为直线状沟谷,发育断层三角面,或切割山体成条块状等。同时解译出一些环形构造,这些环形构造全为古火山爆发形成,在影像图上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以大龙湾、三角龙湾为代表,这些环形构造呈圆形—椭圆形,无溢出口,火山口内积水成湖,外沿低平于玄武岩平台; 另一类以四方顶子、吊水壶屯附近的马蹄形火山口为代表,这些环形构造与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在熔岩流溢出口,其内无积水,外沿高出玄武岩平台。

3. 滑坡地质灾害解译

( 1) 任家店滑坡: 位于红石镇松花江东岸,平面呈扇形,影像上可见三个平台和一大一小两个梯形斜坡,滑体主要为军舰山组玄武岩,滑断面由早白垩世小南沟组碎屑岩组成。

( 2) 小红石滑坡: 位于红石镇松花江西岸小红石,遥感影像上有两个平台和一个规模较大的梯形斜坡,滑坡体及崩塌落块主要为船底山组橄榄玄武岩,滑断面由早白垩世小南沟组及土门子组碎屑岩构成。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任务及其技术优势。

2.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可分为哪几个步骤来开展工作?

3. 在开展正式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前,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4. 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 简要说明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对线、环、块状影像的主要解译内容。

6. 简述在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工作中,野外调查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7. 综合整理阶段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内容?

B. 地质解译的涵义

是用地质专业理论对地质体特征、成矿时代、构造蚀变、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C. 遥感影像的地质解译基本问题

(一)区域遥感地质解译基础

服务于地质找矿工作的区域遥感地质解译是在基础遥感影像图上开展以线、环形构造解译和与成矿有关的岩性地层提取为重点的工作。在遥感图像上进行上述工作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般在GIS系统中,采取人机结合的形式开展。通过区域遥感地质解译所形成的成果图件上各种线条实际上是影像地质界线(薛重生,1997)。所谓影像地质界线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解译识别出的反映地质单元范围、空间形态和特征的界线。影像地质界线的可解译性取决于图像的信息显示模式、界线类型及区域背景参数。不同地质地理景观区(如沉积岩区、侵入岩区、火山岩区、变质岩区,露头好与露头较差地区等)遥感图像的地质可解译程度及其影像地质界线的解译精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上,在可解译程度高的遥感图像上对同一级别地质单元圈定的解译界线与野外实际填图结果应是一致的,并高于实际填图成果,特别是一些岩体的界线。另一方面,由于解译和识别工作均在遥感图像上进行,与实际野外填图更具宏观性,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推断和预测性,因此也允许解译界线与实际界线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中分辨率图像上的遥感地质信息对于细分岩性难以准确区别,但却对处于浅隐伏条件下的构造和岩体能有相对清晰的显示。因此,研究不同岩类地质单元填图界线的图像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显示模式(结构模式),对于正确指导地质界线的解译和制定合理的解译规范都是至关重要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可通过有选择性的野外实地查证对影像地质界线或实际填图结果予以更正。

(二)遥感图像地质信息的基本模式

在区域遥感地质解译中,影像地质界线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影像地质信息显示模式鉴别而确定的。而不同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显示模式是不尽相同的,从成因机理上讲,可分为3类显示模式,即光谱模式、纹理模式和景观模式。

(1)光谱模式:是遥感图像的基本信息类型。不同地物,如岩(矿)石的反射光谱存在差异,在遥感影像图上通过不同的色调和亮度显示出来,同一类地物则具有大致相似的影像特征,这种反映某一类地物存在的色调和亮度等影像标志便是遥感图像信息显示的光谱模式,它能够反映岩石单元、地层序列、构造地质体(或单元)等不同地质体空间分布特征,并可能根据其光谱特征确定其成分属性。因此光谱模式是遥感地质填图,特别是岩体和地层、蚀变带等解译的重要基础。

(2)纹理结构模式:是指不同地物(地质体)由于具有不同构造应变特征和抗风化剥蚀能力,而在漫长的内外生地质作用过程下,形成的特征的纹理结构。大到区域性的构造线,小到一般性的线性体等都是纹理模式的表现方式。这种纹理模式是解译线环构造的最重标志,同时对岩性地层等的解译也可起到间接指示作用。光谱模式和纹理模式相结合便形成了由色线、色带、色斑、色块、色环所构成的色-形纹理复合结构。如线理结构(平行式、斜交式、菱格式等)、水系网纹结构、图案结构(菱块图形、菱环图形、占型结构)等一些特殊的影像色调-纹理标志,是遥感地质解译的主要依据。

(3)景观模式:是遥感地质信息分析中的一种间接识别信息,它主要反映的是地理景观特征,如植被及其类型的发育和覆盖状况、地貌地形发育特征、人文特征等,它们是遥感地质解译的辅助标志,同时有些景观标志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体边界属性,对解译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岩类区地质体(含正式及非正式填图单位)在遥感影像上的划界特征及其可解译程度,可将影像地质界线分为下列3种类型:

(1)确定性界线:指可在遥感图像上通过影像显示模式直接确定并不存疑问的地物界线。光谱模式和纹理模式中色调和纹理所构成的边界标志对地质界线成因类型或构造属性具有识别和判断能力,可根据影像地层学标志确定界线的层序类型和属性;根据岩体与围岩的色调、形态及三维(立体解译)结构确定岩体侵位边界的产出状态和接触界面的构造属性;根据一些特殊岩性单元及其背景特征确定其边界的地质属性,如岩脉边界、互层岩石单元中的特殊夹层(泥质岩中的灰岩或砂岩,泥质、粉砂质板岩中的变余石英砂岩、大理岩等)、层序地层中的各类构造界面(如构造不整合界面、超覆不整合界面、相叠覆界面等)。在露头较好的地区,解译的影像地质界线一般都是确定性界线,并与野外填图结果吻合较好,甚至精度高于实际填图结果,尽管对其成分特征的准确区分但还需要野外工作的密切配合。

(2)推断性或预测性界线:是指地质单元在影像上存在较明显差异的过渡界线,如色调过渡界线、地貌单元界线、纹理差异界线、隐伏岩体、蚀变区带以及第四系覆盖区等,但却不能显示清晰的边界。这类影像地质界线需要结合其色调、纹理变化状况,推断性或预测性的色绘。也就是说,影像信息的光谱模式或纹理模式及其在空间展布规律可确认其具有地质上的划界意义,推断或预测其应为一类区别于其他的地物单元,但又没有准确清晰的边界,只能根据其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解译勾绘。但该类界线的地质成因或层序界面属性具有一定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路线调查验证,对其影像界线的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并调绘。这种界线反映的地质体是客观存在,但其大部分在野外实际填图工作中实际上更难圈定,该类界线的确定,尽管并非特别精确,但却对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推断性或预测性界线的确定及其反映的地质信息是遥感地质解译的优势之一。

(3)不可靠界线:指具有一定的光谱模式、纹理模式显示,但其所反映的地物信息很不确定,有时可能是干扰或假的信息显示界线。在多时相或很多景镶嵌的遥感图像中由于对色调处理难以达到该类界线多出现在变质岩区和块状结构的火山岩区,在影像上无明显的识别或划分标志,可供地质解译的信息丰度较低。对这类界线一般根据景观特征(模式)或其他辅助信息并结合地质知识予以推测确定。对于这类地质界线应采用路线穿越调查和现场影像调绘相结合的方法予以野外实地查证和修改。

(四)遥感地质解译的方法

遥感地质解译应始终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对遥感图像进行不同程度的判读和解译。首先从过程上看,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解译、野外验证和综合整理(白朝军,2001)。

(1)初步解译:该阶段的遥感解译工作程序是: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地层展布、构造线方向、岩石类型等)、地貌条件(地貌类型、切割程度等)和侧重解决问题的不同,编制测区遥感解译程度分区图,初步划分遥感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不同时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解译标志,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先构造后地层的原则,在计算机软件支持下人机交互方式逐一进行解译,编制遥感地质草图。解译内容包括地层界线、标志层、特征岩层或岩层组合、断层及线性构造、环形构造、褶皱类型、形态及组合型式;解译侵入体分布形态,侵入关系及岩石类型;解译第四系的分布及界线、成因类型等。

(2)野外验证:在室内解译成果的基础上,要布置地质观察路线进行实地验证。查证的对象以解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或推测部分为重点。查证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要及时补充、修改、完善在解译图上,并不断积累丰富不同地层、岩石、构造的解译标志。

(3)综合整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工作结果,进行最终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对有疑问的重要地质界线、地质现象、重点研究区域、成矿有利地段及图面不合理地区,充分利用计算机和遥感技术,通过多种图像处理,突出有用信息,抑制干扰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取地质矿产信息,丰富图面内容,编制高质量的解译成果图。

从区域上看,则分为总体解译和局部解译,前者主要包括区域性线环型构造、大规模出露的岩浆岩体和特征的岩性地层以及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需进行进一步工作)等,通过解译,从宏观上了解和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重要地质体的分布情况。通过解译成果与矿床点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划分区域成矿区带等提供基本信息。后者则是针对特定感兴趣区,将图像切割放大到合适的比例尺后进行的解译工作。主要服务于矿田、大的矿区或矿带的构造、岩性展布特征,发现矿床与其他地质构造要素的相互关系,如确定含矿构造带的延伸问题,矿化蚀变区的色调、纹理特征及其同非含矿区的区别等,以对矿区(带)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等。

D. 目视地质解译的一般原则

对于一般地质构造解译应考虑六个关系问题。

1.先已知,后未知

先整体后局部,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先框外,后框内

先了解影像的注记、符号、成像技术参数等,再进入图框内影像的解译。

3.先了解自然地理,后进行地质解译

先概略了解工作区的山川、河流、地形特征、居民点、交通等自然地理情况,再对地质内容详细解译。

4.先解译岩性、地层,后解译构造

各种构造形迹是岩石(层)变形的踪迹,为了提高构造解译的效果,解译前需了解该区出露的岩石、地层的性质、特征,即构造解译应以岩性、地层解译为基础。因此,一般的图像宜先解译岩性、地层,后解译构造。尤其是对大比例尺图像解译时更为重要。在小比例尺的卫星图像和某些遥感图像(如岩性单一或变质岩区图像)上线性构造突出而岩性解译难度较大时,亦可先解译构造后解译岩性、地层,或者构造、岩性解译互相穿插进行。

5.先岩性、构造解译,后矿产分析

由于遥感图像难以直接确定地下矿床的实际位置和鉴定其质量,只能通过矿床和地质构造以及岩性岩类的相关等标志来间接识别。因此,有利的构造背景、控矿构造、含矿岩系、围岩蚀变等是重要的成矿条件和解译标志,并是矿产解译的基础。所以,先对岩性、构造的解译有利于对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有利地段的矿产分析。

6.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IS软件与目视解译技术相结合,边解译、边成图,人机交互屏幕地质解译

正确的解译是成图的前提,根据图像特点、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解译人员的水平,可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IS软件与目视解译技术相结合,人机交互屏幕地质解译,边解译边成图的方法,但就整个解译地区而言,对成图内容有了确切的解译成果并经野外验证后方可正规成图。

解译图是各类解译成果的归纳与综合反映,它的编制直接涉及地质解译成果的质量与利用,因此,应重视成图的质量。

上述六点仅是解译过程中常遇到的几个关系的处理原则,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解译原则,并注意积累和总结自己的解译经验。此外,解译图像常采用面—点—面的解译步骤,即首先概略了解图像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然后详细地进行单项解译,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解译区的全貌,分析各种地质体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再通过进一步的地面验证和专题深入研究,检验、修改、完善室内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完成包括文、图在内的整套地质解译成果,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服务。

遥感地质实习室是进行遥感地质基本技能训练的场所,所用仪器均为精密光学仪器,其主要器件是光学镜片,同学们在实习中应遵守实习室规则,严格执行操作方法,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和实习资料。

E. 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工程地抄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摘自:https://ke.so.com/doc/6117018-6330160.html

F. 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

1.调查资料整理内容

1)收集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泥石流发生的历史记录、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已有勘查资料和泥石流防治工程文件、与泥石流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

2)自然地理调查的地形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和植被与土壤资料。

3)地质调查的地层岩性资料、地质构造资料、地震与新构造运动资料、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

4)冰川泥石流调查的冰雪融水泥石流和冰湖溃决泥石流资料。

5)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的泥石流特征调查资料、泥石流引发因素调查资料、泥石流堆积扇调查资料、既有防治工程调查资料和泥石流危害性调查资料,并判别评估泥石流的活动性和危害性。

6)泥石流活动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状况,特别是沟口、泥石流堆积扇上居民点、工农业相关基础设施、泥石流沟槽挤占情况资料、水土流失资料、弃土弃渣资料和水利工程资料。

2.测绘资料整理内容

1)工程地质测绘的遥感解译资料、踏勘资料及实测剖面资料、填图资料(填图日志、野外记录、标本整理及实际材料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系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等图件)和地貌调查资料(含地貌图)。

2)水文测绘的暴雨洪水测绘资料和溃决洪水测绘资料。

3)泥石流体测绘的泥痕及泥位测绘资料、浆体重度测定资料、固体物质粒度分析资料、黏度和静切力测定资料、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流量、流速、冲击力、冲高与弯道超高)资料和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测绘资料。

3.勘探资料整理内容

1)勘探工程的钻探资料(钻进、采样、岩心记录和编录等)、轻型山地工程(探井、探坑、探槽)资料和物探(浅层地震、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及声波探测等)资料。

2)试验资料:堆积物试验(固体颗粒比重、土体重度、颗粒级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参数)资料、抽水或注水试验资料、水分析资料和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

4.监测资料整理内容

泥石流监测分短期监测和长期监测,长期监测是为灾害性泥石流预警预报设立的,泥石流勘查工作中对泥石流的监测属于短期监测,勘查工作完成后应将监测点、监测站、泥石流监测资料移交给长期监测部门,达到长期监测积累资料的目的。

勘查阶段的泥石流监测资料的分析整理主要有降雨监测资料、泥石流泥位、流速监测。除对泥石流监测原始记录进行整理编目外,还应将监测数据进行重新编号,形成泥石流监测的正式项目。如条件具备,应建立成果数据库,把全部编目资料存入计算机,以供有关人员查阅。

G. 第四季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与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H. 地质资源解译

新疆地质资源极其丰富,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地质资源。分辨率比较高的ETM卫星图片上,能对水资源、环境资源和矿产资源进行比较直观的解译。

(一)水资源

流经研究区的河流为叶尔羌河及其主支流塔什库尔干河和恰尔隆河。河流为当地居民提供着较充足的生活和生产(灌溉、地方小工业)用水,近期在叶尔羌河和塔什库尔干河上已进入水电开发工程建设阶段。有水的地方是当地人居住的最佳环境,当代的卫星技术可实现对河水量变化信息的常年观测监控,卫星图片充分展示了河水的美丽(图4-49)。在研究区内的其他支流河谷并非常年有水,但又暴洪成灾。河水面以上的山区大多干旱缺水,生态植被极其贫乏,无人类生存的空间。

图4-49 库斯拉甫——叶尔羌河畔的绿洲

(二)自然植被及牧业资源

在研究区,作为天然牧业资源的草场只在2700m以上的山区,因雨、雪充沛而有高山草甸及灌丛植被,提供其有限的牧业资源。在由红外小波段合成的假彩色ETM卫星图片上,调查区西部和南部的高山区呈现出的红色细腻图像即为天然牧场的草丛植被(图4-50),无红外波段的卫星图片即呈为绿色植被(图4-51)。

图4-50 研究区西部吐勒厄格勒高山植被

图4-51 研究区西部苏巴什能别勒山灌丛及草地

(三)矿产资源

对于正在开发或曾经开发的矿区,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诸如工地建筑、矿洞及矿渣等工程痕迹。在受地层、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的成矿带和成矿区多能建立较好的解译标志。在确立控矿断裂和储矿断裂的基础上,加强对多组断裂交汇处的构造研究,就能建立遥感图像的矿产解译模式。一份好的遥感解译图,若配合多元素或单元素地球化学图进行研究,就能发现较多重要找矿信息,这对矿产地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研究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以铅锌矿、铜矿、砂金和非金属矿产中的煤矿及水力资源为主。特别是铅锌矿和煤矿目前已进入开发状态,并在卫星图像上留下采矿痕迹。这有利于用遥感图像上的采矿痕迹或由地质调查来提供矿产地位置,也就能通过图像解译来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和开展成矿预测研究。

1.铅锌矿

在卫星图像上可明显看出艾撒铁木尔铅锌矿、卡兰古铅锌矿和达木斯铅锌矿的采矿痕迹。因此,通过卫星图像解译开展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和图像类比法找矿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艾撒铁木尔铅锌矿

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有4个采矿点(图4-52,图4-53),但其分布均在艾撒铁木尔断裂所夹持的泥盆系灰岩块体内,即以采矿场地分布推测该矿的延伸长度可达3.5~4km,宽0.5~1km,是一个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成矿远景区。鉴于该矿已承包民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不便系统展开。

图4-52 从卫星图片上发现铅锌矿采矿洞及矿堆

图4-53 卫星图像上显示的铅锌矿采场

(2)卡兰古铅锌矿

从矿床所在实地位置和遥感图像解译,确认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奇自拉夫组之下的中泥盆统克孜勒陶组碳酸盐岩,而不是文献资料中的石炭系。从构造地质角度,该矿处于近南北向吉汗艾格孜断裂与北东向丘帕勒克断裂的极点部位(图4-54)。

2.铜矿

铜矿的产出受层位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研究区南部的赛格孜干勒克铜矿可为代表。据卫星图像,赛格孜干勒克铜矿所在地质环境为北西向伯日力克-赛格孜干勒克断裂与近南北向达斯塔尔断裂相交切的构造极点。在赋矿层位确定之后,断裂信息是最重要的,遥感信息找矿是可行的。

3.煤矿

从卫星图像可知,研究区煤矿的产出环境属侏罗纪断陷沉积盆地,产出层位有下-中侏罗统叶尔羌群下含煤层位和上含煤层位,分属莎里塔什组(J1s)和杨叶组(J2y)两个岩石地层单位。下含煤组产出地点在库斯拉甫乡叶尔羌河南北两侧(图4-55),上含煤组在库斯拉甫南巴什阔木什沟(图4-56),卫片清楚显示其层位在中-上侏罗统紫红色-杂色(砂、砾岩)层之下,显示叶尔羌群最上部含煤层。

图4-54 卡兰古铅锌矿区卫星图像

图4-55 库斯拉甫叶尔羌河南岸采煤场

图4-56 库斯拉甫南巴什阔木什沟煤场

4.水力资源

叶尔羌河及主支流塔什库尔干河虽为常年性河流,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水量变化较大。夏日里冰雪消融和大雨导致山洪横溢、泥沙石卷,春、秋日碧波清流。当地政府已着手于水力发电方面的资源开发,修建梯级发电站。恰尔隆河水量相对较小,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I. 第四季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都学些什么内容呢.

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与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J. 地质解译的准备工作

根据影像特征能否正确建立区域性解译标志是目视解译的关键,也是贯穿遥感地质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解译标志的建立很难一次完成,要多次反复验证、充实、总结提高才行。从一开始就应围绕建立解译标志这个核心问题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1.明确任务

任务是解译的目的和选择遥感图像、选用正确的解译方法、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的出发点和依据,在确定任务之前必须要做调查研究,既要领会上级领导机关下达任务的战略部署与意图,又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条件、前人研究程度、基岩裸露情况、物化探等资料、工作区已有的遥感图像类型及信息特征等。明确任务是能否顺利完成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工作,也是解译准备工作的前提,否则必将事倍功半,贻误时间,造成浪费或返工。

2.选择图像

遥感图像是开展遥感地质工作的物质基础,图像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解译工作的进度与质量。

图像选择的原则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要求以及地质体的波谱特性等,选择能提供较大信息量的遥感图像。

在同一地区最好选择不同比例尺、不同地面分辨率、不同波谱分辨率的图像进行对比性解译。小比例尺、中低分辨率图像可以其宏观概略性和综合性来展示全貌,大比例尺、高地面分辨率图像则可反映细节特征,大小结合互为补充,使解译全面深入。

遥感资料收集要根据遥感专题调査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地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信息,不同谱段遥感数据地学应用特点参见附表A。

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0000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

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査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收集高光谱数据。

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査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通感数据的时相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

数据收集时应检査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的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

综上所述,地质解译时,应尽量选用多波段、多时相、多种比例尺、多空间分辨率、不同类型及多种功能图像处理的遥感图像,充分发挥遥感优势,以求地质解译的最佳效果。

3.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选择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IS软件与目视解译技术相结合,实现遥感图像人机交互屏幕地质解译,是当前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编绘解译地质图的综合解译技术。

4.熟悉资料

在图像解译前应收集并熟悉前人研究成果、物化探资料、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料,进行必要的地面踏勘,建立标准解译标志剖面,了解区域地质特征、自然地理、人类经济活动及地方志等资料,以避免解译的盲目性,加快解译速度,提高解译质量。

收集与研究的资料应全而新。

(1)最新地形资料

索取1∶100万、1∶50万、1∶20万、1∶5万甚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形图,以配合图像解译及成图之用。

(2)地质资料

包括解译区的地质构造、矿产、物化探、地貌、水文、地震、测试等方面的文、图资料,以熟悉解译区的地质背景,便于以后建立地方性典型解译剖面,了解、验证各种解译标志的效果及所代表的地质属性稳定程度,引起解译标志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遥感图像的技术参数

如成像季节、时间、成像遥感器、工作波段、经纬度、太阳高度角等,供正确应用图像进行地质解译时参考。

(4)其他资料

解译区的自然地理、人文概况、历史资料等往往是地质体影像特征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制订计划的依据。

在收集与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制订解译工作详细计划,以便按不同区段、不同专题来选用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

(5)图像预处理

几何校正、图像分幅裁剪、图像镶嵌为提供区域性影像地质资料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往往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图像镶嵌图或像片略图等基础图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