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章地质图件怎么处理
① 简谈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与制作方法
王蕊 马卓敏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摘要 鉴于近年来地质图件制作质量逐年下降,笔者结合山东省验收工作中图件常见错误,对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和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汇总了山东省地质图件汇交验收中好的经验,以期为编制好地质图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地质图 编制和选取原则 制作方法
山东省是我国的矿业大省,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储量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质资料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报告质量问题却出现下滑趋势,作为省级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为缩短汇交周期,提升报告质量,现把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制作方法和检查验收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1 地质图检查验收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地质图是表示地质现象及构造特征的专题地图,是地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地质资料验收过程中,地质图件是检查验收的重点,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地质图件编制和用色不规范、地形地貌要素选取不恰当、地质代号和图例表示不完整、图面布局不合理、电子文档中图的字库和系统库不匹配等。
2 地质图的编制原则和制作方法
2.1 地质图件的组成要素
地质图件由图名、图幅号、图顺序号、比例尺、图廓线、图面内容、接图表(分幅时)、图例、剖面图(必要时)、柱状图(必要时)、图签等要素组成。
2.1.1 图名
图名是读图的“先导”,一般由工作地区、矿区名称或编号和图的类别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
2.1.2 图幅号和顺序号
地质图以种(类)为单位,每一个图号表示一种(类)图,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幅图印制过程出现分幅,图号用“-”表示。图的顺序号以“张”为单位,一张一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顺序编号。
2.1.3 图廓
通常图件图廓有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图幅的实际范围线,用细实线,外图廓是图幅的外围线,用粗实线,主要起装饰作用。
2.1.4 图例
图例是指地质图中所用各种符号的说明,是读图的工具。
2.1.5 图签
每档地质报告附图应绘制统一图签,包含编制单位、图名、拟编、审核、微机制图、项目负责、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院长、图号、顺序号、比例尺、制图日期、资料来源共十几项内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数字比例尺在图名的下方中央处,直线比例尺在整辐图面的最下方中央处,特殊情况可根据图幅实情和图面美观进行合理放置。
2.2 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
地质图是以表示地质内容为主的专题地图,图上的其余内容作为编图、用图的依据。我们在编制地质图时必须掌握以下特点,才能突出主题,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读出专业内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选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选取原则
地质图以地质要素为主,地形要素为辅,合理选取等高距是合理选取地形地貌要素和制作地质图的关键。选取的等高距过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征就会落选,等高距过小,图面载负量就会过大,影响图的判读和使用。一幅地质图内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征时,可适当加绘间曲线和助曲线,选取的等高距必须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质图等高距选取参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选取原则
选择居民地时一般先选城镇后选农村,先选行政经济意义重要的大居民地,后选一般居民地,先选交通枢纽、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级道路终点的居民地,后选偏僻地区的居民地。绘图过程中要处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只选取铁路、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和人行小路,废弃的或建筑中的道路不选取。
(3)境界的表示原则
县以上的境界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原则在地质图上进行完整表示,当境界线发生重合时,只绘最高级一级境界线符号。在境界交叉处、明显转折处和图廓边均不得省略境界符号。各级境界通到内图廓时,要在图廓间注出相应的行政区名称。
2.2.2 图面内容要完整,制作要规范
(1)断层和地质界线表示要准确清晰
制作地质图时应先绘主要断层,后绘次要断层。在同级断层相交时,先绘后生成的新断层,再绘早生成的老断层。先描绘第四系界线,后描绘断层线,再绘其他时代地质界线。断层两侧的地质界线不能一笔连绘,即使是两侧界线的错动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图时要处理好地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先绘新地层地质界线,后绘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绘出。地质界线要线号准确,粗细一致,弯曲自然,不能穿越双线河、水库、湖塘等水域,当地质界线与河流符号平行重合时,可省略地质界线重合的部分。
(2)地质代号表示要正确,排列要紧凑
地质代号表示要规范,排列要紧凑,大小适宜,若矿点符号与地质代号、地形要素重合,一般应移动地形要素注记,还不能解决时,可用引线将符号、代号引至周围空白处。引线一般不宜超过5.0mm长,线粗0.1mm,并尽量避免同时穿越几个地质体。制图过程中要避免常见错误的出现。
(3)地质图用色要符合图件用色标准
地质图用色是否正确是地质资料检查验收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图过程中严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质图用色标准和山东省区域地质图计算机制图技术标准。一套地质图中各个地层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地质图上色,图件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出图时要仔细核对图的系统库、字库等。
2.2.3 地质图件图面整饰要美观
除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按有关规范或要求外,地质图件的内外图廓、分度带、坐标网、图廓间注记、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坐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注记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整饰。
(1)图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观
通常情况下每类地质图都有相对固定的图面格式布局,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例,具体格式布局见图1所示。
图1 图面格式布局
制图时应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和图面内容等,国际分幅的图件应按地形图格式绘出三北方向图(磁针偏角、坐标纵线偏角及磁针对坐标纵线偏角)。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图的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图的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图廓绘制要规范、美观
所有地质图件(除部分图件如柱状图外)必须绘制图廓,比例尺1:5万或小于1:5万的各类平面图,应在内外图廓间绘出居民地注记、道路到达注记、经纬度注记、坐标网注记、邻幅图号注记、风度带、界端注记等。图名、图号、区域注记、图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说明注记等放置在图廓外。
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网线或独立直角坐标网线一般绘在图内廓和分度带内侧线或内图廓和外图廓细线之间,国际分幅的地质图件应在外图廓绘出分度线。
(3)图例要清晰、完整、统一
图中所有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颜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必须一致,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他等。一般情况下图例宜置于图廓右线外侧,当图内有较大空白时,亦可放在图内。图例内注记不得用行、草书体,字体和字号应按有关标准图式规定执行,图例应加绘图框线,线粗宜为0.3mm,图例框的大小及长宽比例应视图面大小、内容多少而定,其长宽比例为12:8,大比例为15:8。
2.3 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2.3.1 图的裁剪
制作地质图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用图的需要,把搜集来的资料经过裁剪后进行运用,裁剪图上应注意图面四周的地质体代号是否注全、等高线是否闭合、图廓线内的居民地名称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区划名称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称是否注全等问题。裁剪后的图图面要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内容安排合理。
2.3.2 出图
出图是地质图制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后的环节。出图前要认真检查图面内容、字库和系统库是否正确、出图比例和纸张大小是否合适、打印机墨盒是否有墨等问题,经过自查或互查后,确保图件无误,方可进行出图。
2.3.3 图的粘接
由于受纸张大小和打印机幅面的限制,地质图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图的粘接。为保证图的质量和美观,粘接图时应采用乳胶,居民地、地质体及界线等重叠部分要尽可能地闭合或连接,不得出现错位和污垢现象。
2.3.4 叠图
地质报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报告盒内,这就需要对地质图进行折叠。叠图时要叠成手风琴式,尽可能把图面有效内容往里折叠,只露出图名和责任表即可。为使得一套报告中所有图件大小一致,叠图时需要在叠图台上或按照叠图板的大小进行仔细操作。
3 地质图件汇交验收经验总结
2001年山东省开始要求汇交电子文档,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固定的地质资料汇交队伍,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培训班,重点讲解汇交过程中常见问题特别是地质图件普遍出现的问题。为提升全省地质资料汇交质量,省厅资源处和资料档案馆编辑出版了《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书中对地质图件的编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层和地质代号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使汇交人更好地编制地质图件,日常工作中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各类地质图件国家制作标准,印制了《地质图件编制国家标准与规范汇编》,发放给各地勘单位和汇交人。
通过档案馆资料管理人员、资料编制单位和汇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东省各类地质图件编制质量大大提升,特别是矿区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等,图件主题突出、用色正确、主次分明、图面美观,读者能迅速地判读专业内容。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东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网站、培训班和交流会等方式,搭建资料管理员、编制单位和汇交人之间联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改正,共同为提升山东省地质图件和地质资料的质量贡献力量。
② 清绘地质图件用什么软件,就是把图件矢量化,会生成.idx,.mbf ,.bmb等一下文件的.
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mapgis,尤其是地质图件,要求精准的地理坐标的! 而且现在很多成图都要求mapgis图!
③ 浅谈AutoCAD绘制地质图件图形数据格式转换
贾国锋 郭慧锦 马飞飞 张茜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要 近年来,AutoCAD软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勘探、测量等领域。本文分析了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地质图件在图形数据格式转换上存在的问题,在满足“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AutoCAD图形数据格式转换的几点经验,提出并介绍了由AutoCAD的DWG格式转换PDF格式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 AutoCAD地质图件 数据格式 转换
0 引言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在微机上应用CAD技术而开发的绘图程序软件包,是最常用的平面绘图软件之一,经过不断的完善,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煤炭、测量、油田生产、环境评价、机械、建筑、服装等领域。
在近几年成果地质资料接收、验收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单位采用 AutoCAD软件制作地质图件,DWG格式是目前保存基础地理矢量数据最基本的格式,也是开放的数据格式。在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验收过程中发现,源电子文件进行转换存档文件格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工作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AutoCAD在地质领域的应用
AutoCAD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地质、水文、勘探、环境评价、测量等领域。地质图形由于其专业特性,和其他领域如建筑领域图形有很大不同,地质体多为不规则形体,界线多由圆滑曲线构成,常用大面积色块和花纹来表示不同性质的地质体,如不同的岩体,地貌单元,建造,水化学类型等。应用AutoCAD软件可以绘制复杂地质图件,如各种地质地形图、水文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钻孔综合柱状图等。
2 AutoCAD的数据转换存在的问题
2.1 由DWG或DXF格式的源电子文件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格式要求
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采用下列5 种格式之一:压缩的JPEG、EPS(不分色,文字变曲线)、GIF、PDF和CCITT Tiff G4。通过对近几年汇交的地质资料验收结果分析,大多数单位在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格式时选择JPEG、PDF、EPS格式。
Autodesk公司近来强调用二进制的DWG格式作为它的数据传输标准,从长期可读性考虑PDF格式是AutoCAD首选的长期归档保存格式。
2.2 源电子文件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格式
承担项目的单位在形成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过程中,按照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在将AutoCAD绘制的DWG格式的附图源电子文件转换附图存档电子文件时,打开附图一定要检查字体、线型、颜色、符号,然后再设置“分辨率”、“图纸尺寸大小”等选项进行打印转换,转换后的图形要与纸质附图、源电子文件进行内容一致性的检查。主要检查:字体、符号、线型、颜色色区、图例、水系等。
2.3 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验收过程中,笔者在验收由AutoCAD绘制的DWG格式转换的JPEG格式的附图存档电子文件时,发现同一张图的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纸介质图件三者内容不一致,信息内容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字体或输入的汉字体变成了问号,缺线型或线型不正确,缺颜色或颜色不在一个色系,缺符号或者缺图例等。JPEG文件后缀名为“.jpg”或“.jpeg”,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中,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信息会丢失,因此容易造成图像数据的损失。
1)缺字体或输入的汉字体变成了问号。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对应的字形没有使用汉字字体,如HZTXT.SHX等;当前系统中没有汉字字体形文件,应将所用到的形文件复制到AutoCAD的字体目录中(一般为...\FONTS\);对于某些符号,如希腊字母等,同样必须使用对应的字体形文件,否则会显示成?号。
2)丢失信息、丢色或严重偏色(不在同一色系)。附图存档电子文件的内容信息要与源电子文件内容信息一致,各地质体色彩符合相关制图标准,不能出现丢色、丢线条、丢失地质信息、图例不全或空白、缺失比例尺、岩体界线未圈闭和严重偏色(不在同一色系)等现象。存档电子文件的信息应清晰可读,线条连续,数字、符号等清晰无歧义,没有错漏地质体,图例与图中所对应的内容在表达形式上相一致。
3 附图源电子文件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格式
Adobe Acrobat7.0专业版为例,它可以提供从任何文件转成Adobe PDF档案格式,只要一个按键就可以从AutoCAD中转出PDF格式文档,可以保留文件的图层并且支持大型版面的图形。Adobe Acrobat7.0专业版可以加速文件传达的效率。
3.1 转换PDF格式的优势
以AutoCAD2007版本为例,抽取AutoCAD软件绘制附图源电子图件(.dwg格式)样本,转换成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中的存档电子文件格式。下面笔者进行转换试验,对每一种类型图进行不同格式的转换,主要分析、比较转换时间和图件转换质量两个指标。
以绘制的各类地质图为例,在由DWG源电子文件格式转换成存档电子文件格式时,进行了大量转换试验(表1)。在转换形成存档电子文件时,分辨率的选取以保证图形的精度和清晰度为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地质图件,转换成PDF格式比JPEG格式转换速度快,数据信息内容不易丢失,色区区块颜色正常,而且转换后的图像清晰度、准确度高。
表1 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格式转换时间比较
3.2 转换PDF格式的两种方法
AutoCAD2000以后的版本,均有布局功能。布局中的图纸空间,提供了模拟打印图纸、进行打印设置等新功能。下面介绍转换PDF格式的两种方法。
3.2.1 利用PDF虚拟打印机
首先在电脑上安装PDF虚拟打印机,或者安装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系列软件,软件自带了Adobe PDF虚拟打印机。
1)启动AutoCAD,打开需要转换的图形(.DWG或DXF)文件,点菜单——打印,选择打印机,在打印机/绘图仪栏选择“Adobe PDF”虚拟打印机。
2)设置图纸尺寸。利用AutoCAD中的距离查询功能,量取整幅图的大小,然后输入自定义图纸尺寸。我们选择Adobe PDF页面大小设置。此地方的宽度和高度是有限制的,一般宽度在2000mm内,如果我们需要转换的图纸的宽度超过2000mm,那么就将已测量的宽度和高度的尺寸按比例缩小,把缩小后的尺寸输入自定义页面确定。有时候对转换出来的PDF格式文件的线条和字样有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打印样式表来更改设置。
3)设置分辨率。在AutoCAD里设置打印PDF格式文件分辨率的时候,选择多大的分辨率最合适,原则是不得低于300dpi。如果需要转换的存档电子文件图像高清,就选择较大分辨率,视电脑性能而定,内存较小的话,考虑到转换时间建议选择保证图像质量清晰即可。
4)设置打印区域。在“打印—布局”时,在“打印范围”中选择“布局”,在“打印比例”中选择(s)1:1,同时也可用自定义选项。勾选“缩放线宽”。此选项是在布局中打印时使用的,勾选后图纸所设定的线宽会按照打印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
5)打印样式的选择。打印样式表可以指定AutoCAD图纸里的线条、文字、标注等各个图形对象在打印的时候用何种颜色打出来,打印出的线条宽度是多少等等。
AutoCAD的打印样式组保存在两类样式表中,一类是ctb,即颜色相关打印样式表,可以根据对象的颜色设置样式;一类是stb,即命名打印样式表,可以指定给对象,对对象的颜色无关。在进行转换存档电子文件时,我们主要用ctb样式,即用对象的颜色决定打印特征。
在着色视口选项中,着色打印选“按显示”,质量(Q)选“常规”。
在打印选项中,勾选打印选项中的“按样式打印”。图形方向的设置。根据图件确定图形方向。
如果在图层里设定了线宽并且希望用图层里设定的线宽进行打印,就可以采用AutoCAD(2000版本以上)里自带的名为“monochrome.ctb”的颜色相关打印样式表来进行打印,线宽仍将使用对象原有的线宽。
6)点击“预览”按钮,查看图形是否布满图样空间。点右键选择“打印”选项,此时系统弹出对话框,提出要保存的文件名称,选择文件要保存的路径,正确命名文件名称,点击保存按钮,完成AutoCAD图形向PDF文件格式的转换。
3.2.2 利用DWG To PDF
AutoCAD2007以上版本都自带了DWG To PDF.pc3虚拟打印机,详细数据格式转换操作步骤如下:1)启动AutoCAD,打开需要转换的图形(.DWG或DXF)文件,点菜单——打印,选择打印机,在打印机/绘图仪栏选择“DWG To PDF.pc3”名称。
2)其余操作步骤与上面利用Adobe PDF相同。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将AutoCAD图形直接转换为PDF格式的文件,其他方法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4 结语
综上所述,AutoCAD绘制的地质图件在进行存档电子文件格式转换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多总结、多思考、多实践,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来提高我们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AutoCAD和Adobe Acrobat这两个软件相互间有较强的兼容性,随着版本的不断提高,这种软件间的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参考文献
[1]安小米.基于ISO15489的文件档案管理核心标准及相关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④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图件的质量检查
何淑芳 李 婷 周 梵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摘 要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图件的检查工作极其重要。文章以地质图为例,介绍了图件检查的一些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地质图由地理要素和地质要素组成,图件检查首先是检查图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其次是图件制作的规范性检查,最后是整饰性检查。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图件 质量检查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自 2002 年实行以来,汇交质量逐步得到提高。汇交过程中,电子图件的检查、处理尤其重要,往往占用大部分时间,工作量大。现以矿区地质图(MAPGIS 软件制作)为例,就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大致作一总结。
地质图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他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图件的检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图件的完整性、正确性检查
地质图主要反映下列内容。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完整的地质图一般由地理要素和地质要素等组成。地理要素包括等高线、境界线、道路、居民点、水系等,以及相应的注记点;地质要素包括地质界线、构造线、工程线等,以及相应的注记点。
地理要素的检查相对简单,地质要素则比较复杂。地质报告、图件等虽经审查通过,但往往仍存在一些错误。
例如:图 1 就存在明显的错误,现将修改前(图 1)与修改后的图(图 2)做一对比。
图 1 修改前的地质图
图 2 修改后的地质图
错误 1:图 1 中 ZK1401、ZK1402 周围矿体不连续、矿体绘制不合理。经查,是漏画了若干条断层线;
错误 2:注记①、⑤以及②、③、④的矿体是分别连续的,只是被第四系覆盖了,因而①、②处的矿体界线不能封闭,应连续到第四系地质界线上。
要发现图件中的错误,汇交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地质工作经验,对于图件中的错误要及时发现指出,并提请修改,以保证图件的正确性。
2 图件制作的规范性检查
2.1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的绘制顺序依次为:经纬网或直角坐标网,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及其附属物,居民点,道路及其附属物,地貌,境界等。
等高线计曲线线宽 0.2mm,首曲线线宽 0.1mm,线颜色一般为 70%黑色。
等高线上应适当标注高程值,注记可随等高线弯曲排列,但字头不宜朝下。高程注记一般注于点的右方。
地物注记要使所指示的地物能够明确判读。一般字头朝北,道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同时,注意避免遮挡主要地物、地形特征部分和其他主要地物注记。主要地物注记(包括主要河流、地名)颜色与等高线相同。
水系是渐变线,有源头的河段一般用从细到粗的线表示,由细到粗要匀滑且渐变。绘制顺序是先绘主流河段,再绘支流河段。水系一般用天蓝色表示,主要支流应根据实际宽度描绘,建议用区文件填充。
房屋建筑中间应用斜线填充,斜线与水平方向成 45°角左右倾,颜色与等高线相同,线粗 0.1mm,原则上不得少于 2 条。
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地理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来说,关系处理的顺序是水系让公路、公路让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让铁路。
2.2 地质要素
地质要素的绘制顺序依次为:第四系地质界线,岩体界线,断层构造线及产状,挤压破碎带,岩脉及主要矿脉界线,围岩蚀变及地层产状,其他专业要素符号及界线,地质界线,剖面线,勘探线,图廓整饰,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其他附图及附表说明等,图例。
(1)各种地质代号和矿产符号等的规格,注记字体大小以及花纹的排列组合等,可参照 GB 958-89规定执行,特别要注意的是地质代号中的群、组的符号要用斜体。
(2)断层应先绘主干断层,后绘次级断层;同级断层相交时,先绘新断层,后绘老断层;
(3)第四系地质界线与断层线相交时,要先绘第四系地质界线,当断层切割的地层产生位移时,断层两侧的地质界线要断开,即使错动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4)新、老岩脉相互穿插时,新岩脉通过,老岩脉中断。
(5)新、老地层相接触时,由新地层到老地层依次清绘。
(6)当侵入体与地层呈侵入接触时,先绘侵入体界线;呈沉积接触时,先绘地层界线。
(7)当有角度不整合界线时,先绘不整合界线,再绘其他地质体界线;不整合界线的小点应加注在时代较新的地层一边;第四系与其他老地层呈超覆不整合时,不加小点。
(8)地质体内的代号注记,一般不得注出体外,或压盖地质界线;如地质体内无法注记时,应用引线引出体外注记,引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0.7cm,同时要尽量避免穿越几个地质体,代号注记宜用水平字列。
(9)构造注记要根据构造方向确定。东西向构造用水平字列注记,南北向的用垂直字列,其他方向的用雁行字列注记。注记应位于构造线的上面或右侧,字头一律朝北。
(10)地质图中所有线类型应为“折线”绘制;所的点、线建议不要选择“透明输出”;除地物填充的区文件可选择“透明输出”外,其他区文件填充的颜色不用“透明输出”。
3 图件的整饰性检查
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图名、图廓、图面各要素、比例尺、图例、图签等。
(1)图名。用横列注记在图幅上方中间,长度为图廓边长的四分之三为宜,最长不得超过图廓边长,当图内上方有较大空白时,也可将图名放在上半部空白区内;图名字的大小,视其图的面积而定,图幅大则图名字亦大,图幅小则图名字亦小。
(2)图廓。平面图为双图廓,由内图廓外推 10mm 绘外图廓,内图廓线宽 0.1mm,外图廓线宽1mm;A3 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减少。
图廓内外及经纬网或直角坐标网与图廓间应标注相应的经纬坐标或直角坐标。
(3)图面的地理要素、地质要素要求完整、正确,符合有关要求,综合地层柱状图要放在图的左侧,代表性剖面图放在下方。地层、岩体、岩脉等需要着色的,用色要严格按照《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DZ/T 0179-1997)执行,不能随意。
(4)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方的正中位置,注数字比例尺。
(5)图例。是地质图件的附属部分,是读图的工具。图例要完备,内容要齐全;图例中的符号、颜色、花纹等要与图内所代表的内容一致;地形底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以不列。按照沉积地层层序(由新至老)、岩浆岩(由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地质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矿产、探矿工程、其他,最后为工作范围的顺序排列。图例框大小不能随意,标准国际分幅的,图例框长 × 宽一般为 12mm×8mm;大于标准国际分幅的,图例框长 × 宽一般为 15mm×10mm;小于标准国际分幅的,图例框长 × 宽一般为 9mm×6mm。图例框间隔距离要一致,要用“阵列复制”的方法绘制图例框。
(6)图签。图签外框大小不能随意。标准国际分幅的,图签外框长 × 宽一般为 9cm×6cm;大于国际分幅的,图签外框长 × 宽一般为 12cm×8cm;小于国际分幅的,视图件的大小,图签外框长 × 宽可为 7.5cm×5cm、6cm×4cm。若图例放在平面图内,图签一般放在图幅的右下角,图内廓线内,图签的右、底框线与图幅内廓线重合(无内框时与图外廓右、底边线保持 10mm 距离);当图例位于右外图廓时,图签绘在图例的下方,图签的左框线与外图廓线间距 10mm,图签底边与图内廓底边水平;若图由若干张分幅图构成,则大图签绘在分幅图的尾幅上,小图签除分幅图尾幅外,其他分幅均要用小图签,小图签格式见图 3。
图 3 小图签格式
4 结语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过程中的图件质量检查,是一项要求认真、细致的工作,这就需要地质报告汇交人员要有责任心,有工作热情,并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把好最后一道关,以保证将真实、可靠的地质成果提供社会使用。
⑤ 地质图件问题
20分?
⑥ 环境地质图件
( 一) 现代冰川雪线分布与动态变化图
现代冰川: 编图最小图斑面积 2 mm ×2 mm。
冰川减少: 编图最小图斑面积 2 mm ×2 mm。
冰川增长:编图最小图斑面积2mm×2mm。
对具有重要意义但规模小于编图原精度规定的最小图斑的可适当夸大表示。对编图最小图斑面积小于2mm×2mm的密集图斑,可用网络线圈定。
现代雪线:按实测数据编制,每条雪线高度差异为50m或100m。
(二)荒漠化
1.荒漠化分布现状图
程(强)度类型:编图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2.5mm2。
图斑的保留: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大于10mm2或40mm2,则保留图斑界限与代号。
图斑的归并: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小于10mm2或40mm2,并且相邻有面积大于10mm2或40mm2的图斑,应将小图斑归并至相邻面积大的图斑中,同时删除小图斑的代号,保留邻近面积大的图斑代号。
图斑的合并: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小于10mm2或40mm2,并且相邻无面积大于10mm2或40mm2的图斑,应将两个或多个小图斑合并为所占面积比例相对较大的主导性图斑中,同时删除小图斑的代号,保留主导性图斑的代号。
图斑的夸大表示:是指将孤立分布的,且在1∶50万或1∶25万图上面积小于5~10mm2或20~40mm2的图斑,放大至10mm2或40mm2,保留图斑代号。
图斑的删除:是指将孤立分布的,且在1∶50万或1∶25万图上面积小于5mm2或20mm2的图斑删除,并删除图斑代号。
2.荒漠化动态变化图
变化类型:编图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1.0mm2。
图斑的保留: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大于4mm2或16mm2,则保留图斑界限与代号。
图斑的归并: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小于4mm2或16mm2,并且相邻有面积大于4mm2或16mm2的图斑,应将小图斑归并至相邻面积大的图斑中。应优先考虑变化图斑与变化图斑之间的归并,删除小图斑的代号,保留相邻面积大图斑的代号。
图斑的合并:是指在1∶50万或1∶25万图上,如果图斑面积小于4mm2或16mm2,并且相邻无面积大于4mm2或16mm2的图斑,应将两个或多个小图斑合并为所占面积比例相对较大的主导性图斑。应优先考虑变化图斑与变化图斑之间的合并,删除小图斑的代号,保留主导性图斑的代号。
图斑的夸大表示:是指将孤立分布的,且在1∶50万或1∶25万图上面积小于2~4mm2或8~16mm2的图斑放大至4mm2或16mm2。保留图斑代号。
图斑的删除:是指将孤立分布,且在1∶50万或1∶25万图上面积小于2mm2或8mm2的图斑删除,并删除图斑代号。
(三)河流湖泊、湿地
1.分布现状图
湖泊:编图最小图斑面积应大于等于1.0mm2(实际面积1.0km2),面积小于1mm2湖泊全部舍去;湖泊群最小图斑面积大于和等于4mm2(实际包络线圈定面积≥4km2),面积小于4mm2的全部舍去;湖泊中岛屿面积大于等于0.5km2应剔除。
河流:双线河流编图最小图斑宽度0.4mm(实际宽度400m),河流宽度小于0.4mm,用单线表示;单线河流编图最小长度5cm(实际长度大于和等于50km),长度小于5cm,不予表示。
湿地:编图最小图斑面积大于等于1.0mm2(实际面积1.0km2),湿地面积小于1.0mm2的全部舍去;湿地群编图最小图斑面积为4.0mm2(实际面积4.0km2);沿河流分布或线性的单独湿地,编图最小图斑长度1.0mm(实际长度1.0km)。
2.动态变化图
湖泊:不同时期湖泊图斑边界线变化摆动平均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实际宽度500m);用不同颜色边界线表示湖泊的稳定、扩张和萎缩等;当界线变化摆动平均距离小于0.5mm时,可夸大表示;对空间分布集中的多点变化图斑区可连为一体表示,主体突出湖泊减少与增加的变化规律。
河流:双线河变化编图最小图斑宽度0.5mm,变化图斑宽度在0.1~0.5mm时,夸大表示为0.5mm,变化图斑小于0.1mm,不予表示;单河流变化空间摆动大于0.1mm时,则认为河流发生改道。当变化空间摆动小于0.1mm时,视为稳定性河流。河道发生变化的河流,实线表示现河流(新河流),虚线表示前期河流。
湿地:不同时期湿地图斑边界线变化摆动平均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实际宽度500m),用不同颜色的边界线表示湿地的稳定、扩张和萎缩等。最小图斑面积大于或等于0.5mm2(实际面积0.5km2)的予以表示;面积小于0.5mm2的独立图斑全部删除;对显示动态变化规律,且规模小于编图精度规定的最小图斑的可适当夸大表示。对空间分布集中的多点变化图斑区可连为一体表示,主体突出湿地减少与增加的变化规律。
(四)海岸线分布与动态变化图
不同监测周期的海岸线用不同颜色表示,即基准数据的用黑色,第一监测周期的用蓝色,第二监测周期的用红色表示。
⑦ 画地质剖面图时用图例表示地层的地质状况,我在画地质剖面图的时候有的地质图例找不到怎么办
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抄软件,理正里面可袭以自己做图例的,你可以去试试,当然,要是你不想自己做,也可以用类似的图例代替,然后加一个图例说明,比如底砾岩可以用砂砾岩或是硅质砾岩代替,粉砂质泥岩可直接用砂质泥岩的图例,一些互层的情况在理正里是可以编辑的,页岩夹砂岩的土层代号为sh+ss,页岩、灰岩互层土层代号为sh-ls,现成的图例我也没有,自己动动手吧,可让你学更多东西!
手画的啊,你早说啊给你发个图片
⑧ 基于MAPGIS 相关技术,浅谈归档地质图件的验收方法
苑丽华1张迪1苑雪峰2
(1.沈阳地质调查中心;2.辽宁工程勘察院)
摘 要文章重点结合MAPGIS绘图、建库等相关技术特点,从MAPGIS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基于
MAPGIS平台下形成地质图件及其附带空间数据库的验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资料验收MAPGIS点线面文件工程文件数据库
MAPGIS为一套优秀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在很多行业中。特别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成果地质资料中附图文件的形成,大部分离不开MAPGIS软件。主要优势功能有:将空间数据数字化、输入编辑拓扑一体化,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使用中可以通过MAPGIS的“输入编辑”模块,在地形图或其他扫描后的栅格图件上采集数据,矢量化,形成完整的点、线、面文件,合并一张地质图的工程文件,最后出图打印,完成项目成果地质图件的归档汇交工作。
1 MAPGIS的基本概念
MAPGIS把地图数据基本分为三类:点数据、线数据和区数据(面数据)。与之对应,文件的基本类型也分为三类: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只有包括所有地图数据的三类文件都叠加起来时,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地图。
1.1 点
点是地图数据中点状物的统称,是由一个控制点决定其位置的符号或注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包括各种注释(英文、汉字、阿拉伯数字等)和专用符号(包括圆、弧、直线、五角星、亭子等各类符号)。它与线编辑中“线上加点”的概念不同,“线上加点”的点是坐标点。所有的点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点文件中(*.WT)。
1.2 线
线是地图中线状物的统称。MAPGIS将各种线型(如点画线、省界、国界、等高线、路、河堤)以线为单位作为线图元来编辑。所有的线图元都保存在线文件中(*.WL)。
1.3 区
区通常也称面。它是由首尾相连的弧段组成封闭图形,并以颜色和花纹图案填充封闭图形所形成的一个区域。如湖泊、居民地等。所有的区图元数据保存在区文件中(*.WP)。
1.4 图层
在MAPGIS的应用中,同一个文件中有许多类型的地理要素。如一个线文件中可能包括等高线、公路、铁路、河流等多种类型的线。为了便于编辑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同一个类型的地理要素放到同一图层,例如:将所有的铁路线都放在铁路图层。而把所有的等高线都存在等高线图层,这样所有的图层都叠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线文件。
1.5 工程
一个工程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文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线文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文件组成。
1.6 编辑处理
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就要进入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廓整饰、邻图接边、误差消除等项工作。由MAPGIS 图形编辑子系统、拓扑结构编辑子系统、错误检查和数据校正等子系统来完成上述各项编辑处理工作。
1.7 颜色设计
颜色是地学图表现的一种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地学图的表现力和图面效果。因此,对地质图颜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MAPGIS 对地学图作了颜色的要求,地质制图是按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DZ/T 0179-1997)》来编辑的。
1.8 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是MAPGIS系统中的最后环节,通常是把显示所需的图形数据,经过分析、处理、编辑、用色、自检、误差消除等,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用彩色喷墨绘图仪输出彩色样图,对彩色样图进行校对和系统质量检查。
2 MAPGIS 生成矢量文件(.MPJ)的验收
2.1 系统库和汉字库的检查
对于 MAPGIS 制作的图件,在验收时,首先要搞清楚其对应的系统库、汉字库,在正确设置其目录路径情况下,打开其工程文件,才能保证点、线、面文件的正确使用。否则图面上显示的点、线、面内容是不正确的。资料人员验收时普遍注重系统库的配套,经常忽视汉字库。其实与其制作时所用的汉字库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MAPGIS 作图时用到的汉字库基本有两类,一是适量字库(即 MAPGIS 自带字库),另一种是 Truetype 字库(即 Windows 下的字体)。有许多情况是在电子文件中未将其制作时所用的汉字库附上,只说明其用的是 MAPGIS 自带的汉字库,这就说明了所用的不是 Truetype 字库,殊不知 MAPGIS 自带的字库也有几种,不是唯一的。曾经出现过在验收时,在用其说明中所注明的相同MAPGIS 版本字库配套的情况下,打开文件后发现其文字显示有叠加现象,重新配套上其制作时所用的MAPGIS 汉字库后,一切正常。因此验收时,在按照电子文件的说明、注明正确配套的情况下,当发现图面内容不正确时,首先对其系统库、汉字库的正确性进行确定,其次是对其点、线、面文件正确性的确定。一定不能笼统认为是点、线、面文件本身的错误。在这个确认过程,对于资料验收人员来说,就要有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和通晓 MAPGIS 制图软件技术。另外在检查 MAPGIS 软件制图时,在用比其制作版本高的软件进行验收,发现多个图件中某些线型有同样的异常,且没有其他问题时,重新用其制作时的版本进行检查,若正常的话,这是版本的差异,不是错误。另外还要注意在检查矢量图时要选择还原显示状态,弧段可见等。
2.2 点、线、面文件的检查
MPJ 工程文件就相当于我们平时用来管理东西的一个“文件夹”,而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就相当于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
点、线、面文件是包含图元的实体文件。
在设置好系统库和汉字库后,用 MAPGIS 软件打开工程文件,左边编辑栏内,出现点、线、面文件。当检查面文件时,将线文件和点文件选上,单击右键,选择“关闭所选项”,激活“更新窗口”图标,即可浏览检查工程文件(地质图件)中的所有面文件。检查线文件时,就关闭另两个文件,方法一样。
这样对工程文件的检查更系统、更全面,也更能保证地质图件汇交的质量。
注意:由于工程文件 *.MPJ 是对文件的管理,如上次保存时工程中文件的个数、文件所处的状态(编辑、打开、关闭等状态),在下次打开的时候都会和上次保存时一样。
2.3 空间数据库的检查
空间数据库是在原始地质图图件制作过程中,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DD2006-06》技术标准建库,所有点、线、面等矢量数据经过整理后才算入库。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整理,就算没有完成空间数据库,需返回重新做。除了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及文件夹以外,必须包含以下六个文件夹:MAP(全要素图形文件)、MAPGIS 文件(高斯北京,经纬度,图式图例)、MDB(外挂表)、METADATA(元数据)、RASTER(栅格文件)、README(说明文件)。
数据库产品有多种形式,要视成果地质资料的情况而定,在地质填图项目资料汇交时,空间数据库是很重要的数字成果资料,它是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并举。资料人员通常根据其文字报告中基本数据信息的描述进行核对,如空间数据库的文件格式、文件数量,各类外部属性信息的记录数、内部属性有无等数量性、存在性检查。对于纯数据库项目成果检查要复杂许多,形式也多样。总之,因具体情况而进行基本数量性、存在性检查。对于镶嵌在系统中的数据库,则要通过其软件中的一些功能来实现对信息的检查。
3 MAPGIS 图形转换成图像文件(.JPG)的验收
3.1 转换图像文件的方法
在 MAPGIS 软件下,打开图形处理—输出系统,在文件菜单下打开工程文件,“光栅输出”菜单下即可找到打印“图像文件”,可生成 GIF、TIFF、JPEG 命令。如果图幅较大时,需要生成 EPS 格式;否则生成 JPEG 格式,在图片浏览时容易造成文件打不开。
3.2 图像文件的检查
当检查一份地质报告的附图时,要打开电子图件(.MPJ 和 .JPEG 格式),对照纸介质图件,逐一核实图面上的各类地质信息、图面颜色等,确保两类电子图与纸图的一致性。原则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制图、转换和打印成图吻合无误,从而完成一张图件正确性的检查。但也有例外,例如: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偏色和某点信息变化现象,即 MAPGIS 中由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的纸图与显示器显示的JPEG 图像颜色不完全匹配,有差异;JPEG 文件格式中有些地质点标注(子图)与 MAPGIS 软件工程文件输出的也不同。这主要与输出所用的打印机设备和显示器有关。不同的打印机因为配色方案的不同,其输出的图像颜色也有差异,一般是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色彩较鲜艳些。故检查中纸图与电子图在色彩上完全一致是很难的,只要把握是一个色系的色差就可以,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确。而图面上地质信息产生变化,是软件图形转换中形成的。解决的办法是把发生变化的子图用另一个相近的子图替换后,点信息产生的变化就消失了。
4 结论
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规定,汇交地质图要提交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即上述谈及的 .MPJ 和 .JPEG 格式文件。故资料验收人员只有掌握 MAPGIS 软件相应制图、编辑、浏览等功能,才能正确地检查一张地质图件两类文件及其附加的数据库,保证项目的最终成果完整准确地归档,日后提供社会服务。
⑨ 基础地质图件
( 一) 遥感地质图
地层: 编图最小图斑面积 2 mm ×2 mm。
新构造断裂: 编图最内小长度 10 mm。
其他断裂: 编图最小长度 10 mm。
对具有重要意容义但规模小于编图原精度规定的最小图斑的可适当夸大表示。
( 二) 地貌类型图
地貌单元: 编图最小图斑面积 2 mm ×2 mm。
新构造断裂: 编图最小长度 10 mm。
其他断裂: 编图最小长度 10 mm。
对规模小于编图原则规定的最小图斑的可适当夸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