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布孔深度怎么估算
Ⅰ 边坡勘察的钻孔深度怎么确定
钻杆长度×钻杆根数不就是深度。
要钻多深就准备多少根钻头。
边坡勘察的钻孔深度,应该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没有技术要求,我认为就从钻口,低点算起。
Ⅱ 工程勘察布孔深度和布孔数量的问题
勘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规定:
1、应布置在反应堆厂房周边和中部内,当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较复容杂时,可沿十字交叉线加密或扩大范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
2、勘探点数量应能控制核岛地段地层岩性分布,并能满足原位测试的要求。每个核岛勘探点总数不应少于10个,其中反应堆厂房不应少于5个,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
3、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宜达到基础底面以下2、倍反应堆厂房直径,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宜进入基础底面以下Ⅰ、Ⅱ级岩体不少于10m.波速测试孔深度不应小于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Ⅲ 建筑工程中,地勘定点以及间距和钻孔深度如何确定
一、每一单体的一级高层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6个,二级高层建筑不应少于专4个;
二、属当建筑物平面为矩形时宜按双排布设,为不规则形时,宜按突出部位角点和中心点布设;
三、在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型变异较大处,宜布置适量勘探点;
四、勘探点间距一般为15~25M,一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小值,二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大值,为准确查明暗沟、塘、浜等异常带,勘探点间距还可适当加密;
五、在岩溶发育地区,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可按每个柱基下布置勘探点;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勘探点间距可取本条四款中的较小值;
六、为降水设计需要,必要时应布置查明地下水流速、流向和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的专门勘探点;
七、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宜为全部勘探点总数的1/2以上。
Ⅳ 地质勘查钻孔深度根据什么确定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专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属层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数量规定
一、每一单体的一级高层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6个,二级高层建筑不应少于4个;
二、当建筑物平面为矩形时宜按双排布设,为不规则形时,宜按突出部位角点和中心点布设;
三、在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型变异较大处,宜布置适量勘探点;
四、勘探点间距一般为15~25M,一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小值,二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大值,为准确查明暗沟、塘、浜等异常带,勘探点间距还可适当加密;
五、在岩溶发育地区,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可按每个柱基下布置勘探点;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勘探点间距可取本条四款中的较小值;
六、为降水设计需要,必要时应布置查明地下水流速、流向和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的专门勘探点;
七、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宜为全部勘探点总数的1/2以上。
Ⅳ 岩土工程勘察布孔及深度如何确定
钻孔深度的确定要遵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规范中内具体对孔深和间距都有说容明,孔深和建筑物基础宽度有关。
布孔方式一般是沿建筑物基础的中线和交点处布置。
这个需要你自己好好看看规范,结合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布置。
Ⅵ 城市道路勘察的勘探孔深度是多少
城市道路勘察的勘探孔深:
一、一般情况下,宜达到原地面以下2-3m,在回挖方地段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以答下2-3m;
二、沿线实测地下水位的勘探孔应达到初见水位以下0.5m。最大应达路面设计标高以下5m;
三、当线路通过含有有机质的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饱和砂土、粉土层)的地段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或钻穿土层;
四、在预定的勘探深度内遇风基岩,少量勘探孔(井)应钻(挖)入基岩适当深度,以了解基岩风化情况,其它勘探孔可钻至基岩顶板。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Ⅶ 城市桥涵勘察勘探孔深度定多少怎么计算
一、特大桥和大、中桥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基类别、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及荷载大小,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1)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可按下式确定:H=d+Zn式中H――勘探孔深度(m),按整平地面高程算起;
d――预计基础埋置深度(m);
Zn――地基压缩层计算厚度(m),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20%处;当地基土为软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
(2)对不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8~10m,当地基土主要为软土时,应适当加深;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的勘探孔(井)深度,应钻(挖)入中至微风化带适当深度;当可床有漂(块)石分布时,钻(挖)入基岩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的最大直径,以免把漂(块)石误判为基岩;
(3)当采用端承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2~3m;大口径桩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3倍桩径的深度,当在预计的勘探深度范围内,遇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以钻穿,并达到厚度大于3m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钻(挖)至嵌固深度以下1~2m;
(4)当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超过预计桩长1~2m;
(5)当采用群桩桩基,需进行变形验算时,可按与群桩相当的实体基础考虑,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相当于0.5b1~1.5b1(b1――与群桩基础相当的实体基础宽度,单位m);
(6)当持力层埋藏较浅,且采用排架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求得的勘探孔深度;
H1=K1(h+h1)
式中H1――河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m);
K1――系数,根据持力层以上土层的软硬程度而定,取1.5~1.0;
h――河底至梁底的距离(m);
h1――冲刷深度(m).
(7)沉井基础的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钻至沉井刃脚以下5m;大型沉井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1倍沉井宽度,或达到沉井刃脚下的坚实土层.
二、城市小型桥涵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可按下表采用.
Ⅷ 岩土工程勘察中钻孔取样深度如何确定
钻孔取样分扰动土样和原状土样。
对于控制孔,穿越各土层应要求每层都要有代表回性的原状土样,对拟作为答持力层的各层土样,必须有足够多的原状土样,以得到准确、完整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对于一般孔,穿越各土层应有扰动土样来确认土层性质。
至于控制孔占总孔数的比例及对持力层拟取原状土样的数量,应根据勘察主持岩土师的经验及已有该地质区的普勘信息等,并参考实际进程来确定。
Ⅸ 城市桥涵勘察勘探孔深度定多少怎么计算
一、特大桥和大、中桥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基类别、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及荷载大小,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1)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可按下式确定:H=d+Zn式中H――勘探孔深度(m),按整平地面高程算起; d――预计基础埋置深度(m); Zn――地基压缩层计算厚度(m),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20%处;当地基土为软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 (2)对不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8~10m,当地基土主要为软土时,应适当加深;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的勘探孔(井)深度,应钻(挖)入中至微风化带适当深度;当可床有漂(块)石分布时,钻(挖)入基岩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的最大直径,以免把漂(块)石误判为基岩; (3)当采用端承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2~3m;大口径桩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3倍桩径的深度,当在预计的勘探深度范围内,遇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以钻穿,并达到厚度大于3m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钻(挖)至嵌固深度以下1~2m; (4)当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超过预计桩长1~2m; (5)当采用群桩桩基,需进行变形验算时,可按与群桩相当的实体基础考虑,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相当于0.5b1~1.5b1(b1――与群桩基础相当的实体基础宽度,单位m); (6)当持力层埋藏较浅,且采用排架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求得的勘探孔深度; H1=K1(h+h1) 式中H1――河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m); K1――系数,根据持力层以上土层的软硬程度而定,取1.5~1.0; h――河底至梁底的距离(m); h1――冲刷深度(m)。 (7)沉井基础的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钻至沉井刃脚以下5m;大型沉井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1倍沉井宽度,或达到沉井刃脚下的坚实土层。 二、城市小型桥涵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可按下表采用。
Ⅹ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如何确定孔深和,及如何最优化的布置孔位,谢谢
钻孔深度的确定要遵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范中具体对孔深和间距专都有说明,孔深和建筑物基属础宽度有关。布孔方式一般是沿建筑物基础的中线和交点处布置。这个需要你自己好好看看规范,结合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