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一般在什么地质年代
⑴ 花岗岩属于什么岩石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或者火成岩。根据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内质岩三容类。花岗岩属于火成岩(岩浆岩),石灰石属于沉积岩,而大理石则属于变质岩。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等矿物成份组成。莫氏硬度在6度以上,肖氏硬度在60—90之间,光泽及颜色与所含矿物成份有很大关系,可谓千变万化。
⑵ 黄山花岗岩山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是如何形成的
黄山花岗岩形成过程 黄山在地质年代时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后,带了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发生褶皱和断层。在地球内应力的高温挤压作用下,岩浆沿着褶皱隆起
⑶ 地质年代分别是哪些
地质年代来分期的第一个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⑷ 花岗岩地质地貌是什么地质那年代形成的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在旅游地学上,对石灰岩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而对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的分类描述则很不够。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花岗岩岩浆冷凝成岩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冷凝成岩和深成阶段
花岗岩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一般在 3km 以下)而冷凝结晶,形成岩体。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收缩,从而在花岗岩体中产生裂隙,即“原生节理”。花岗岩中的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彼此近于垂直,三个方向的节理把岩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体、长方体的块体。这些节理裂隙则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发育成为断裂构造。
第二阶段
上升到接近地表风化阶段
花岗岩体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强。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变成了粘土矿物。这种变化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被原生节理切割成的立方体、长方体的棱角处。久而久之,受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长方形的块体,就变成了一个个不太规则的球体,称为“球状风化”,形成的球状岩块称之为“石蛋”。
第三阶段
继续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接近剥蚀阶段
花岗岩地貌 - 形式
三清山式
三清山地处古地质板块间不安分的碰撞对接带,褶皱和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经过燕山运动、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山岳进一步大幅度抬升,位于岩体顶部的地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掉,岩体逐渐被暴露出地表。山体不断抬升,伴随水力侵蚀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悬殊。再加上三清山的断层、节理及裂隙异常发育,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刷形成了三清山所特有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黄山式
黄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构造侵蚀与冰川侵蚀叠加地质成因。主要是在区域性块状隆升背景上,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所以景区较大,后又受冰川刨蚀,山势俊俏。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其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晚于三清山式,早于华山式。
华山式
华山式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着称。安徽的天柱山也是类似于华山式的花岗岩景观。
泰山式
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着称。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泰山式晚于华山式、早于普陀山式。类似于泰山式的花岗岩景观有湖南衡山等,但不如泰山雄伟。
普陀山式
普陀山式花岗岩的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有关,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类似的花岗岩景观还有福建的鼓浪屿、万石山、平潭岛等。这类花岗岩景观以海蚀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大型球状风化丘陵和多种石蛋、柱状石林和石峰造型为多。
花岗岩地貌 - 旅游景观
在旅游地学上,对石灰岩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而对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的分类描述则很不够,现将花岗岩地貌旅游景观作如下分类。
石蛋及其垒砌造型
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虽近于球状,但形态各异,分布于山巅溪涧,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成了旅游区的重要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源泉。如黄山顶部的猴子观海、华山西峰顶的劈山救母石、福建平潭岛南寨石景区的骆驼石、神龟石、鸳鸯石、厦门的日光岩和海南岛的鹿回头等。 石蛋垒砌造型,也是花岗岩
地貌旅游景区的重要景观,例如鸡公山顶的雄鸡、碴岈山的八戒醉酒和双猴望月、平潭岛上的海潭天神[等。
石柱、孤峰及峰林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 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70 多座。华山则是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局面。另外,天柱山的天柱峰和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都
是非常典型的峰林地貌。
绝壁、陡崖
花岗岩体中或边缘发育有断裂构造时, 由于断裂带岩石破碎, 抗风化能力变弱,或由于断裂的抬升,在花岗岩体的周边或内部产生悬崖绝壁。另外,流水沿直立节理冲刷,也会产生高差较小的陡崖。绝壁和陡崖为花岗岩地貌增添了险俊的美感。这一点在华山体现最为明显。华山之险,名冠群山,是因为华山四周均是绝壁,从东峰沿长峰至石楼峰更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崖壁,被称之为“华山仙掌”。
一线天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我国花岗岩山岳,如黄山,九华山,华山、太姥山、天柱山、碴岈山、千山和平潭岛的将军山等,都有一线天景观。
洞穴、石窟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石洞。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崂山的白云洞、明霞洞,太姥山的璇矶洞,罗浮山的朱明洞,碴岈山的万人洞
泉、温泉、矿泉
“自古名山多聚泉”, 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 著名的有崂山的矿泉、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等。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具放射性的氡气, 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
瀑布
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靛缸瀑布、龙潭瀑布,太姥山的龙并瀑布和九龙祭瀑布,九华山的桃崖瀑布、织绵瀑布和龙池瀑布,罗浮山的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等。
花岗岩地貌 - 我国分布
总论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
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⑸ 燕山期花岗岩属于什么地质时代
燕山期花岗岩就是指燕山构造期形成的花岗岩。属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内
燕山期是中国容 地质学家 翁文灏(1927, 1929)最早提出的术语,用来表述以侏罗纪为主发生的构造事件。
燕山构造期,简称燕山期,是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199.6-133.9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燕山运动或称燕山事件。
⑹ 花岗岩地质特征
攀枝花地区海西晚期岩浆岩属于攀西岩浆岩带的一部分,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伴有碱性岩和花岗岩,组成双峰式裂谷岩浆岩组合。岩浆活动明显受构造控制,集中分布在金河-箐河(金河-箐河断裂)、红格-米易(安宁河断裂)、二滩-攀枝花(攀枝花断裂)和金归塘断裂带上。其中米易-红格岩浆岩带由基性-超基性、碱性正长岩和花岗岩组成“三位一体”的组合。
关于这些岩浆岩形成年代数据变化较大。其中,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较多可以归纳为三个年龄组:186~288Ma,306~392Ma,400~560Ma。峨眉山玄武岩Ar-Ar法年龄数据为218.6~283Ma。结合与玄武岩的关系,认为以海西晚期即(260±20)Ma较为合适(马玉孝等,2001)。
关于其中碱性岩和花岗岩岩体的时代颇有分歧,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有:红格正长岩中黑云母K-Ar法年龄257.8Ma,霞石正长伟晶岩中锆石U-Pb年龄237Ma,二滩歪碱正长岩全岩Rb-Sr等时年龄214Ma,粗面岩为211Ma(成都地质学院,1984)。
花岗岩年龄数据变化较大,红格大平子花岗岩的U-Pb年龄为291Ma,棉花地钾长花岗岩为274Ma(宜昌所,1984),攀枝花营盘梁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Rb-Sr等时年龄为253.37Ma(成都地质学院,1984)。1∶5万区调报告(同德幅、猛狼坝幅、攀枝花幅、金江幅,1∶5万区调报告,四川地矿局,成都理工学院,1999)称为矮郎河花岗岩序列和营盘梁子序列。
营盘梁子序列主要分布在攀枝花构造岩浆带,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岩体组成,侵入在海西基性-超基性岩和大田石英闪长岩中,沉积盖层为三叠系。岩石类型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斜长石为更长石,钾长石为条纹微斜长石,从早期到晚期,岩体的钾长石含量增多,明显向富钾方向演变;岩体就位深度变浅,岩石多具有斑状结构;放射性强度逐渐升高。
矮郎河序列主要分布在红格以东红格层状岩体及碱性岩的东侧和南部,包括矮郎河花岗岩体等,侵入在震旦系以及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体和碱性岩体,沉积盖层为上三叠统宝顶组。该序列岩浆活动起始和结束时间都略晚于营盘梁子(马玉孝等,2001)。矮郎河花岗岩系列早期以二长花岗岩为主,晚期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后期为钾长花岗斑岩。分为几个岩石单元组,其中与铀矿化有关的是棉花地单元(T1Mηγ),主要分布于棉花地至半箐一带,向北延至米易垭口附近。
该区近NNW-SN向构造发育,同时发育近南北向韧性剪切带。岩体由于南北向构造影响,普遍发育碎裂结构及云英岩化,局部发育带状糜棱岩化,形成片麻状构造。
在会理、米易地区,沿昔格达断裂(安宁河断裂)南北向分布的碱性岩和花岗岩其时代为海西晚-印支早期花岗岩体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岩体和地层受到后期近南北向展布的韧-脆性构造和韧性剪切构造影响,发生强烈变形,形成片麻状构造以及糜棱岩化面理。
⑺ 地质年代及侵入岩(以花岗岩γ为例)年代代码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地质年代及侵入岩 (以花岗岩 γ 为例) 年代代码表见表4.28。
表4.28 地质年代及侵入岩 (以花岗岩 γ为例) 年代代码表(CB04)
续表
续表
⑻ 各地质年代石头的特点
由于岩石地层的区域性,标准的由不在同一个区域,太复杂了,介绍个网站,自己去看岩石地层。是地史学的
http://jpkc.cug.e.cn/2007jpkc/dsxgj4/dzjc.htm
顺便给是岩石的鉴别:
碎屑岩
碎屑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观察描述:
1.颜色: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2.构造: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沉积岩的其它宏观构造主要在野外识别。
3.结构
(1)碎屑部分:描述碎屑颗粒大小及其百分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包大小、形状、磨圆度等。
(2)胶结物部分:常见胶结物有钙质胶结、泥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鉴定胶结物成分的方法见前述。此外,粗碎屑岩还要描述胶结类型,是基底胶结、孔隙胶结,还是接触胶结。
(3)碎屑成分:鉴定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等几种常见的碎屑类型,并估计其百分含量。
(4)次生变化:岩石受风化,会使长石风化为粘土矿物,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等。形成次生色明显者需仔细描述并与该岩石本身的颜色区分开。
(二)粘土岩
由于粘土矿物非常细小,故要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的。主要观察描写粘土岩的颜色和物理性质。
(l)颜色:一般的粘土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
(2)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可否被泡软,吸水性强弱等。
(3)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波痕、结核、泥裂等。
(4)其它:如是否含有生物化石等。
四、一些常见碎屑岩的基本特征
(一)碎屑岩类
砾岩 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
次圆状者称砾岩,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单成分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好,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中,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均有。
砂岩 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
育。按砂粒大小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粒径2~0.5mm)、中砂岩(粒径0.5~0.25 mm)和细砂岩(粒径0.25~0.05mm)。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 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颗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阶薄层状,平行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有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以此与粘土岩区别。黄士是未固结的粉砂岩,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二)粘土岩类
粘土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具泥质结构,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常见岩石类型有:
粘土 未固结或弱团结的粘土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龄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 固结较好的粘土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 固结很好的粘土岩.呈叶片状.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碳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第三节 常见碳酸盐岩的认识
目的:1.学会观察和描述常见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碳酸盐岩成因的了解。
2.掌握碳酸盐呀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分类命名原则。
3.认识常见碳酸盐岩,并能根据其基本特征,对未知岩石进行初步分类命名。
碳酸盐岩:由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的岩石。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古老的石灰岩经机械风化剥蚀下来的碳酸盐岩碎屑经搬运再沉积形成的岩石不属于碳酸盐岩。
一、 碳酸盐岩的成分
1. 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前者化学成分为CaCO3,后者化学成分为CaMg(CO3)2,如果以氧化物表示,组成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CAO、MgO、CO2。
2. 结构组分
(1) 颗粒:相当于碎屑岩中的碎屑颗粒,但它是在盆地内形成,在水盆地内就地形成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
a 内碎屑:是已形成的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波浪和潮汐等的作用而破碎再沉积形成的碎屑。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可分为:
砾屑:>2mm
砂屑:0.05~2mm
粉屑:0.05~0.005mm
内碎屑粒径越大,代表形成内碎屑时的水动力越强。
b 鲕粒:是具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结构的球状和似球状颗粒,直径<2mm的称鲕粒,>2 mm称豆粒
c 生物碎屑:由生物死亡后遗体的钙质硬体部分组成的颗粒。
d 球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矿物组成的颗粒,多呈卵圆形,内部结构均匀,粒径约在0.03~0.2mm,0.2mm大于的称团粒。
(2) 泥晶:为泥级的碳酸盐质点。
(3) 胶结物:充填在颗粒之间的结晶的方解石。
(4) 生物骨架:由原地生长的造礁群体生物所组成的一种坚硬的碳酸钙骨架。
二、 碳酸盐岩的分类及结构
(一)按矿物成分:
1. 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进一步按含泥质的多少分为灰岩、含泥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
2. 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通常具晶粒结构。
(二)按结构组分:
鲕粒灰岩:鲕粒结构
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结构
砾屑灰岩:砾屑结构
内碎屑灰岩 砂屑灰岩:砂屑结构
粉屑灰岩:粉屑结构
泥晶灰岩:泥晶结构
生物岩系列:礁灰岩:生物骨架结构
三、 实习指导
(1)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
(2)构造:应注意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有无化石等。
(3)结构:若为晶粒结构,要按粒度划分粗、中、细粒及其含量;若为鲕状结构应描述鲕粒的大小、形状、含量;若为内碎屑结构,应注意观察内碎屑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及其反映的水动力强弱;若为生物结构,要注意区分生物碎屑结构和生物骨架结构,观察主要生物的种类、生物碎屑的破碎程度及埋藏状态。
(4)硬度:一般皆小于小刀,如混入硅质,硬度增高。
(6)与酸反应:一是注意观察加稀盐酸后起泡剧烈程度,并以此区分灰岩和白云岩,与稀HCl剧烈反映者为灰岩,粉末起泡者为白云岩。二是注意观察与稀盐酸充分反映后不溶残余物的多少,一般说来,纯灰岩与稀盐酸反应后无泥质残余物;含泥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反应后均有残余物,且残余物依次增加。
(7)竹叶状灰岩是内碎屑灰岩的一种,颗粒粗大,具砾屑结构,形状似竹叶,竹叶状灰岩通常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四、一些常见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1、颗粒灰岩
竹叶状灰岩:由扁状的砾屑级内碎屑经CaCO3胶结而成,具砾屑结构。砾屑形态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形似竹叶。竹叶状灰岩一般形成于近岸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浅水地区。
砂屑灰岩:主要由砂屑(粗、中、细)级内碎屑经CaCO3胶结而成,砂屑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较小,具砂屑结构,是在水动力较强的环境下形成的。
鲕粒灰岩:是由鲕粒经CaCO3胶结而成。鲕粒含量大于5O%,具鲕状结构。水介质强烈搅动下形成的鲕粒灰岩,鲕粒同心层多,个体大、圆度高、分选好,而且鲕粒含最高、堆积紧密;在微弱搅动环境下形成的鲕粒灰岩,鲕粒同心层少、个体小、圆度和分选度差,鲕粒含量低、堆集稀疏;在静水条件下形成的鲕粒,其核心凹凸不平,同心环外凹尖灭,呈偏心状。
生物(碎屑)灰岩:含5O% 以上生物化石,生物化石经碳酸钙胶结形成生物(碎屑)灰岩。生物颗粒若是完整的,称生物灰岩,具生物结构。形成于安静水体之中。生物颗粒若是不完整的碎片,则称生物碎屑灰岩或介壳灰岩,具生物碎屑结构。形成于动荡的强水动力条件之下。
泥晶灰岩:又叫微晶、隐晶灰岩,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浅灰或灰黑色,具隐晶结构,致密块状。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很弱的环境中。
2、晶粒灰岩
主要由晶粒结构组分组成的灰岩称为晶粒灰岩,具晶粒结构。可根据晶粒的粗细,分为粗晶、中晶、细晶、粉晶、泥晶灰岩。
3、礁灰岩
由珊瑚、藻类、海绵、苔藓、有孔虫等造礁生物的遗体在原地堆积并被CaCO3胶结而成。具生物骨架结构,块状构造。形成了气候温暖、海底不断下沉的浅海地区。
4、白云岩
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也有颗粒、灰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种主要结构组分,因此白云岩也可有与灰岩相似的各种类型。常见的有泥晶-粉晶结构、鲕粒结构、生物屑结构、细-粗晶(砂晶)结构等等
只能帮你怎么多了!!
⑼ 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A、华山为花岗岩山体,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应该有岩浆回活动,故不符合题意;答
B、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C、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所以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正确;
D、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