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变化有什么坏处

地质变化有什么坏处

发布时间: 2021-02-20 21:18:40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一般认为,地质 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事 件或现象。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12类。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然、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 高温、突水、瓦斯爆炸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 6、河、湖、水库地质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等

⑵ 挖井对地质有什么危害

  1. 擅自挖井会引起地下水环境恶化,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从而产生版地面权沉降、地表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基础设施也具有破坏作用。

  2. 井水中的铁或锰含量超标,有的则存在氨氮、化学耗氧量等有机污染指标超标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居民擅自开井、选址不当,距离化学区或农田太近,地下水受到污染。长期饮用这种水有损健康。

⑶ 2.不良地质现象有什么各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防止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

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 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滑坡发生的前兆:1、泉水复活;2、土体上隆;3、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4、坍塌和松弛;5、变形发生突变;6、裂缝急剧扩张;7、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正常生长发生变化。

泥石流的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它们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那么其形成就要具备三项条件,即水体、固体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沟谷,三者缺一不可。水体主要源自暴雨、水库溃决、冰雪融化等。固体碎屑物来自于山体崩塌、滑坡、岩石表层剥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及由人类经济活动,如滥伐山林、开矿筑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条件则是自然界经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当具备了泥石流发生的三项条件,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发的呢?一般有三种形式:

(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2)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区农民常称之为“水鼓”、“龙扒掌”。

(3)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要防止地质灾害要分类对付。。。。。。

⑷ 什么力量导致的地质变化

主要是内动力如:构造动力,地温压力,地壳运动等次要伴随着外力的影响如:风力作用,水流的冲刷,太阳照射等待

⑸ 地质变化会不会影响天气变化

地质变化,比如造山运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一般是在上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当然回,地热、火山喷发答会在短时间改变气候。
你所说的近来四川气温连续上升,没有发现任何与地质变化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应该属于正常的气候波动。这种波动与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同。大地震的时候,天气变化可能反常。比如地热引起局地天气系统发生,但一般范围较小。大的天气剧烈变化是常有的,只是平常不太在意。

⑹ 地质为什么产生变化

地球是由几大板块构成的,板块与板块之间又相互发生作用,产生各种地质运专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马里属亚纳海沟的形成,地壳底下极不稳定,板块之间的运动导致地震火山等塑造改变地表形态,加之流水风化等各种侵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类型

⑺ 地形地貌的改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样减少

会造成泥石流,地上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
要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⑻ 风水学 里 地质变动会不会影响龙脉走 

龙脉在风水学之中指的就是它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龙在风水学上,它是最善变化的,它不但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而且,山势就像龙一样的变化多端,所以,业内人士都习惯称它为龙脉。在详细的讲,风水学方面的专家,把中国的四条大河划分为龙脉,也叫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仓山。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的大小分为远祖、老祖、少祖,它是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它会无生气,只有嫩山才会有生气,因此,寻找吉祥之地,应该在少祖山上寻,不要到远祖山上和老祖山上去寻。在风水学上,每条干龙也有它得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就为一节。那么,为什么还要分节呢?因为,在风水学上,龙节的多和少它直接与荣华富贵的多少和长与久有关。就如《天宝照经》之中所说的:“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

其实,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平地也有龙脉,虽然它的标志没有山地的龙脉那么明显,但是,仍然是有它的踪迹可以寻找的。它的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寸就为山,低一寸就为水。张子微的《地学简明》之中也云:“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人地至难祥。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弯环是穴中。若还合水去寻穴,往往皆平无定踪。龙若逢水穴方止,无水难断去不穷”另外,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和小兴与衰,诸君不可不知!它辨别的方法是:“以水源为定,放大干龙是以大江大河夹送,小枝龙则是用田源沟洫来送而已。观水源的长和短而看枝干的大与小就足够了。”风水学专家还认为,龙的贵贱,它是以龙祖山的远和近来划分的,龙有它的祖先,就如水有它的源头,树木有它的根一样,如果它的源头比较的远,流水也就会比较的长,树木的根越深,这棵树就会长的越好。同样的道理,在风水学上山脉来得越缓慢,它发福的足迹就会越长远。如果是山脉来的短促者,它们的福址也就会相应的缩短。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风水学之中的龙脉它大致反映了我国山脉的走向,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中华地理最朴素的认识,是千百年以来的经验积累,作为们后学之辈,我们应该去积极的推广和发扬。

⑼ 地壳变动有什么影响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细加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水圈以下是岩石圈,岩石圈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六大板块,它们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碰撞或张裂拉伸,运动的结果使地壳产生破裂或错动,这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