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灵山属于什么地质地貌
① 地质地貌
海南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因第四纪初期琼雷地区发生剧烈的上升运动,在急剧上升阶段,东西向断裂带活动,产生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使海南岛与大陆分离。地貌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由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构成环带,由里向外依次分布于全岛。内环位于中南部,由一系列中、低山组成,分别属于五指山、黎母山和雅加大岭 3 列山脉。其中以五指山为全岛第一高峰,海拔 1867.1 米,气势高耸挺拔。中环为中、低山外围的丘陵地貌单元,其分布以北部、西部和西南部面积较大。构成中、低山和丘陵地貌的基岩主要有花岗岩类岩石、古老变质岩和白垩纪至古近纪的红层等。外环由台地、阶地和平原等地貌单元构成,是三大环带中面积最大的一环,也是目前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一环。其中,以台地地貌面积最大,有熔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变质岩台地和山麓洪积台地等类型;阶地地貌面积也较大,以海成阶地为主 , 河成阶地次之;平原地貌面积最小。这是海南岛地貌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火山地貌发育。新近纪以来,有 10 期 59 次火山喷发。第四纪期间有 5 期多次火山活动,在琼北大地上形成了由数十个火山、面积达 4000 平方千米的熔岩盖层构成的火山熔岩地貌,蔚为壮观。第三个特点为沿海堆积平原广布。海南岛除南部个别地方山脉直逼海岸外,其他多为滨海平原。以成形分类,大致分为四种:一是由于雨水冲刷和河流下泻,大量陆源物质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山麓发育的冲积-洪积台阶和河口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二是由海流带来的大量物质在沿岸地带堆积,在间歇性上升作用下,形成海成阶地、海积平原、沙堤与潟湖。三是由沿海强风的搬运作用,大量砂粒在沿岸地带堆积,构成特殊的砂堤——潟湖平原。四是沿海岸带生长的红树林和珊瑚地貌。红树林海岸以东寨港最为典型,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树种最多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其种类达到 19 种,占全国的 79%,世界的 47.5%。2005 年东寨港红树林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都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生态型海岸地貌类型,海南岛是全国此类海岸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域(图 1-1)。
图 1-1 海南岛地形地貌示意图
地质地貌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组成土壤的矿物成分直接来源于成土母质与母岩,成土母质与母岩风化产生的矿质养分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因此,成土母质与母岩的性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深刻的影响。海南省的土壤母岩与母质共有 10 种,其中花岗岩占总面积的 46.7%,砂页岩占 20.7%,浅海沉积物占 12.1%,玄武岩占 9.5%,滨海沉积物占 2.8%,河流冲积物占2.7%,火山灰占 2.3%,安山岩占 1.5%,紫色砂页岩占 1.4%,石灰岩占 0.3%,此外还有珊瑚。由它们发育而成的土壤理化特性有很大差异。
按地形高程统计,海拔 500 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25.4%,海拔 100 ~ 500 米的丘陵面积占 13.3%,海拔 100 米以下的台地、阶地、平原面积占 61.3%。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528千米,周围-5米(1115.92平方千米)至-10米(1214.60平方千米)的等深地区面积达2330.52平方千米。
② 江西三清山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质、土壤如何
江西南北相差约五个半纬度,又在北回归线附近,江西本应四季分明均等,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全省春秋季较短,夏冬季较长,春季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夏季长达四个月至四个半月,秋季两个月左右,冬季有近四个月。
江西年平均气温为16.2℃~19.7℃,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4℃~9℃。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4~1939.4毫米,无霜期为241~304天。
1,十里不同天
江西丘陵连绵逶迤,垂直气候复杂多样。俗话说:“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这就是所谓“十里不同天”。九江市和庐山的气候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表现,当九江市桃花嫣红,春意盎然时,庐山却霜冻未断,残雪仍见,桃李还在冬眠,正如古人所说:“山中甲子无春夏,四月才开二月花”。
2,光热水基本同步
阳光、热量、降水简称“光热水”。统计资料表明,江西在3~6月期间,光热水由少到多,由低到高,趋势一致;7~9月时,光和热由高到低,降水量则从雨季结束后大减,光热水也基本同步,这一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11月是江西农业的黄金季节。
3,黄梅时节家家雨
江西的雨季是在每年4月~7月上旬前后,其中4~5月为春雨期,后为梅雨期,即6月前后,梅子成熟,梅雨连绵,江河水涨,正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诗)的情景。
4,伏秋台风及时雨
7月中旬入伏,江西雨季基本结束,直到10月的总降水量平均约为230~500毫米,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作物需水多,很容易发生伏旱或秋旱。但这个季节正是沿海台风活动较多的时候,对江西倒是十分有利,每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约有6次,真正进入江西的台风有1~2次。
5,十八只“秋老虎”
立秋以后,江西仍是副热带高压的鼎盛时期,还可连续初现15~20天的高温天气,老百姓称之为十八只“秋老虎”,农谚说:“小暑大暑莫道暑,立秋处暑正是暑”。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秋季作物的生长,江西适宜栽种双季稻,与“秋老虎”有关。如果“秋老虎”不明显,则会影响二季晚稻的产量,农谚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6,九月重阳丹橘香
十月前后的重阳佳节时,江西是云淡风轻,秋高气爽,丰收的季节来到。在丘陵坡地和河谷两岸的果园里,挂满了红彤彤的柑橘。
7,千树万树梨花开
江西地处中纬度,冬暖少雪,仅赣北和山区每年冬季有一二次大雪。庐山的雪景别有情趣,绿树红屋银装素裹,溪涧上层如铺玉毡,雪壳下面潺潺有声,岩壁上垂悬着成串的冰帘,特别是苍松翠竹上的树挂,晶莹剔透,若“玉菊怒放”、“梨花盛开”。
③ 江西湖口县属于哪种地质地貌
湖口县属鄱阳湖平原,但丘陵地貌突出,山丘起伏,港汊纵横。
湖口县国土专面积669.33平方公里,有属80%在海拔50米以下,山地面积占22.01%,水域面积占20.8%,耕地面积占25.1%。地形结构东南群山环抱,西北江湖环绕,中部小丘垄埂起伏,总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鄱阳湖在县境西部流经27公里,境内水域90.3平方公里;长江沿县境北部流经17公里,境内水域15.25平方公里;江湖岸线51公里,其中沿江22公里、沿湖29公里。
④ 江西省和安徽省的地质、地貌以及其特点
http://ke..com/view/7824.html?wtp=tt江西介绍江西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江西省年平均气温 18℃ 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 16℃ 到 17℃ 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 17℃ 到 18℃ 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 18℃ 到 19℃ 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 19℃ 到 20℃ 之间。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 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 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 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 44.9℃。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 九江大部分地区在 -12℃ 到 -14℃ 之间, 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 -18.9℃ 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 -5℃ 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 -7℃ 到 -12℃ 之间。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年均日照时数为 1473.3 小时到 2077.5 小时;都昌县最多,崇义县最少。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区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 年大部分地区整个秋冬季以阴雨天气为主的现象较为少见。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五、六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 200 毫米到 350 毫米以上,最高可达700 毫米以上。 这一时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强度为日降水量50 毫米到 100 毫米, 最大甚至可达 300 毫米到 500 毫米以上。7 月雨带北移,雨季结束,气温急剧上升,全省进入晴热时期,伏旱秋旱相连, 而从东南海域登陆的台风将给江西带来阵雨,缓解旱情,消减炎热。降水量除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外,年际变化也相当悬殊,最多年份可达最少年份一倍以上。除庐山外,全省年均风速为每秒 1 米到每 秒3.8 米,最小为德兴市,最大为星子县。年均大风日 0.5 天到 28.5 天,最少为宜黄县,最多为星子县。鄱阳湖滨,赣江、抚河下游和高山顶及峡谷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风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全省主要自然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http://ke..com/view/4380.html?wtp=tt安徽介绍[编辑本段]【自然地理】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全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编辑本段]【气候环境】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上面很详细
⑤ 江西灵山,男人看了“自愧不如”,这是为何
我们国家是真抄正的地大物博,国袭土面积之大在世界上都位数前列,而这样博大的土地自然是少不了各式各样或秀丽或古朴豪迈或奇特惊险的风景,山山水水向来是为人们所喜爱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是紧张枯燥或者是极其乏味的,因此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放松放松心情也就成为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味品,借此舒缓身心调节情绪。
这座山虽然是风景极好,但是近几年才有一些名气,因为它路途险峻难以攀爬,所以从前很少有人到这里旅游探险,而这两年虽然游客越来越多,但是登山难度依然不低。道路坎坷,海拔高,很多人大概都没有体力爬到山顶。大多数男人都应该因此而自愧不如,而且灵山整体凌厉坚毅,许多男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
⑥ 江西属于什么地形
江西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涵盖山地、丘陵、平原、水域四大地貌。
江西,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昌。江西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截至2017年底,江西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下辖11个设区的市、100个县级行政区(县、不设区的市(县级)、市辖区)、1个国家级新区。
截至2017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4622.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8.5亿元,第一产业1953.9亿元,第二产业9972.1亿元,第三产业8892.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187元。
(6)江西灵山属于什么地质地貌扩展阅读:
江西省的主要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 种计)。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
2、水资源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3、耕地土壤
土壤与植被红壤和黄壤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56%,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江西
⑦ 丘陵地质地貌是什么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专,坡度较缓,由连绵属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我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辽西丘陵,淮阳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⑧ 地质地貌分类
当前流行的是来形态成因分类,主要有自构造地貌类型、气候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构造地貌类型,如1:250万欧洲国际地貌图把全球划分为10种陆上大构造地貌单元和4种海底大构造地貌单元:①相对稳定地盾;②相对稳定陆台;③微弱活动陆台边缘;④活动地盾造山带;⑤陆台边缘造山带;⑥年轻地槽边缘造山带;⑦火山;⑧边缘或山间拗陷;⑨陆台或陆台拗陷;⑩突起陆台上的堆积地形;以及水下陆缘、过渡带、洋底、大洋中部山脊。
⑨ 东灵山的地理环境
东灵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东经115o20''—115o35'';北纬39o55''—40o05''),东灵山风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隶专属于太行山脉,属海拔高度为800 米以上,其中主峰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第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较高的山峦。地貌为以构造侵蚀为成因的高山地貌,山峰峻峭,谷深坡陡,山势雄伟,怪石嶙峋,有天然森林和亚高山草甸。近年建立了自然风景区,成为北京市生态旅游的胜地。东灵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山地特点,年平均气温6.5℃,年降水量600毫米。 位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万亩草甸,是华北最大的空中草甸,区内山清水秀,奇峰叠翠,野花遍地,百鸟鸣唱,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誉。灵山云海,万年神冰,空中奔马,飞天石林等奇特景观,令人神往,区内夏季气温17℃一22℃凉爽怡人,每年吸引着30万居民前来避暑消夏,景区设施齐全,服务一流,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消夏度假,游览观光。
区内植被万千,覆盖率达95% 。有野生花卉190 多种,中草药570 多种,并有野生动物36种,鸟类185 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褐马鸡等。黄花峪、沙棘峪、千药谷等植被景观圈秀丽壮观。
⑩ 江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地质内与地貌地质构造上容,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
(10)江西灵山属于什么地质地貌扩展阅读
江西自然资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种计)。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钨、铜、银、金、锂、铯、碲、电气石、光学萤石水泥用辉绿岩等13种居全国第2位。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