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影响承压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承压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2-20 11:09:53

『壹』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地表水体附近,地下水动态受地表水的明显影响。河水位上升时,近岸处的潜水位上升最版快,上升幅度权最大;远离河岸,潜水位变化幅度变小,反应时间滞后。
气候水文因素决定了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模式,而地质因素则影响其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例如,承压含水层受到上覆隔水层的限制,补给区动态变化强烈而迅速,远离补给区则变得微弱而滞后。对于潜水,包气带厚度越大,滞留于包气带中的水便越多,潜水位的变化越滞后于降水。 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动态:例如,打井取水后,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转由采水井排出,如采水量超过补给量,地下水位则逐年下降。再如,利用地表水大水漫灌而不加强排水,潜水位将因灌水入渗补给而逐年上升,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或盐渍化。

『贰』 哪些因素影响地下水的水质

影响来地下水动态的因素:自
1、气候是影响潜水动态最活跃的因素。雨季,降水入渗补给使潜水位上升,潜水矿化度降低;雨季过后,蒸发和径流排泄使潜水位逐渐下降,在翌年雨季前出现谷值,潜水矿化度升高。这种一年中周而复始的变化,称为季节变化。气候的多年变化,则使潜水位发生相应的多年周期性起伏。
2、地表水体附近,地下水动态受地表水的明显影响。河水位上升时,近岸处的潜水位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远离河岸,潜水位变化幅度变小,反应时间滞后。
3、气候水文因素决定了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模式,而地质因素则影响其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例如,承压含水层受到上覆隔水层的限制,补给区动态变化强烈而迅速,远离补给区则变得微弱而滞后。对于潜水,包气带厚度越大,滞留于包气带中的水便越多,潜水位的变化越滞后于降水。
4、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动态。例如,打井取水后,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转由采水井排出,如采水量超过补给量,地下水位则逐年下降。再如,利用地表水大水漫灌而不加强排水,潜水位将因灌水入渗补给而逐年上升,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或盐渍化。

『叁』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有哪些

A,矿物成分.由于岩石是多晶体的组合物,矿物晶体内部质点的间距小,吸引力远较晶粒间的吸专引力强.碎屑沉积属岩胶结物的成分对强度的影响是最明显的.
B,结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晶粒间质点的平均距离要比晶体内部质点的平均距离大得多,彼此吸引的牢固程度低,因此颗粒间的联接决定岩石的抵抗作用力.
C,水的影响.在岩体中对力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重力水和结合水,主要通过多种作用改变岩体的结构和成分:润滑作用,冻融作用,潜蚀作用,水解作用,联接作用.
D,作用力的特点对工程地质性质也有影响.力的性质,应力水平,围压大小,应力增加速率,应力持续时间,以及应力的增减历程等.
E,温度效应,零度以下的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比较高,一千度以上,力学性质的影响随岩石类型而异.
差不多就这些勒.

『肆』 影响地下水潜蚀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1、气候是影响潜水动态最活跃的因素。雨季,降水版入渗补给使潜水权位上升,潜水矿化度降低;雨季过后,蒸发和径流排泄使潜水位逐渐下降,在翌年雨季前出现谷值,潜水矿化度升高。这种一年中周而复始的变化,称为季节变化。气候的多年变化,则使潜水位发生相应的多年周期性起伏。
2、地表水体附近,地下水动态受地表水的明显影响。河水位上升时,近岸处的潜水位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远离河岸,潜水位变化幅度变小,反应时间滞后。
3、气候水文因素决定了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模式,而地质因素则影响其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例如,承压含水层受到上覆隔水层的限制,补给区动态变化强烈而迅速,远离补给区则变得微弱而滞后。对于潜水,包气带厚度越大,滞留于包气带中的水便越多,潜水位的变化越滞后于降水。
4、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动态。例如,打井取水后,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转由采水井排出,如采水量超过补给量,地下水位则逐年下降。再如,利用地表水大水漫灌而不加强排水,潜水位将因灌水入渗补给而逐年上升,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或盐渍化。

『伍』 影响地下水的地质因素

影响地下水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特别对基岩地下水的富集来说,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动的主导因素;地貌条件则是影响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重要条件。

1.地层岩性

对松散沉积物(松散岩石)中的地下水来说,决定地下水赋存和径流条件的,主要是松散沉积物的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例如,山前地带的冲洪积相的砂砾石层,往往有较好的孔隙含水层。在大面积冲积平原的古河道中,厚度大的砂层赋存有较丰富的水量;在河谷阶地上,“二元结构”底部的砂砾石层往往为水量较大的含水层。

对于坚硬岩石中的地下水来说,决定地下水赋存和运动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是可溶性岩石的分布。在坚硬岩石中主要的含水层和透水层是洞穴发育的岩溶地层,其中可有丰富的地下水。如华北的奥陶系马家沟灰岩和寒武系张夏灰岩,这些可溶岩地层都是当地坚硬岩石中透水性最强的最富水地层。在砂页岩、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地下水一般不丰富,只有一些层面裂隙水和厚层砂岩中的层状裂隙水。在火山岩和结晶岩体中也都只有一些裂隙水。

地层岩性不仅影响地下水的赋存,而且还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2.地质构造

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水质以及地下水的类型都直接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力学性质及其规模上。如在大的向斜盆地和大断裂形成的地堑中,往往分布有范围广、厚度大的含水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反之,在较小的向斜盆地或背斜中,地下水资源就不丰富。

断层的力学性质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也有较大的影响。大断裂两侧的岩性、构造乃至地貌常常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大断裂往往是水文地质分区的边界。构造破碎带通常是地下水的贮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尤其是导水断层不仅可使不同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并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阻水断层则使地下水流受阻,常在断裂带强透水层一侧聚集有丰富的地下水。

按地质力学的观点,同一构造体系的结构面力学性质不同,其富水性必有差异。一般认为张性断裂带及断裂构造的交汇处,地下水往往比较富集。在压性断层破碎带,除裂隙密集带和影响带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以外,压性断层破碎带一般起相对隔水作用。扭性断裂带,如果有低序次的延伸远、发育深度大的构造裂隙,其导水性和富水性也比较好。

3.地貌条件

地貌不仅控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而且,还能反映出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埋藏条件等。

地形形态直接影响降水的入渗量。在补给区面积和岩性相同的条件下,平缓地形比陡倾地形接受降水入渗的量要明显的增多。

山区的地下径流条件好,平原区则相对较差。

沟谷密度和切割深度是决定地下水排泄的重要条件。山西东侧太行山区沟多、谷深,泉多且流量较大。

当距排水基准面的地形高差越大时,地下水埋藏就越深;反之,地下水埋藏就越浅。对浅层地下水来说,地貌条件对地下水的富集有控制作用。

另外,在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岩溶地区,还可借助地表岩溶形态的分布规律,寻找地下的岩溶水。例如,发育在岩溶峰丛山区的地下河道,在地表常有与暗河位置相应的干谷、串珠状洼地、漏斗、溶井、落水洞等明显的地貌标志。据此可以寻找地下暗河(图1-6)。

图1-6 广西河池唐甫—拉闷地下暗河的地貌标志示意图

『陆』 影响岩土工程地质的因素有哪些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
(1)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柒』 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是含水系统影响输入信息变换的主要因素。地质因素中,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结构和含水系统的储存能力,对输入信息变换影响最大。

潜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程度受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的影响。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时,运移方式和速度受与包气带岩性有关的渗透性、持水度等因素控制,并对降水脉冲起到滞后和消减作用。含水系统的储存能力对降水脉冲同样也起到削幅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降水脉冲在储存能力大的含水系统中引起的水位上升幅度较小。

厚度较小,由亚砂土、粉土构成的包气带的潜水,水位对降雨较为敏感。例如,洛阳市伊河与洛河之间的河间地块,潜水埋深1~3m,包气带岩性为亚砂土,大于10mm的降雨引起的潜水位上升,在降雨2~8小时后就会出现;而在包气带厚度大于10m、由黄土构成的地区,潜水位对降水的反应则要滞后得多,通常在降雨1~2天后潜水位才出现上升。

在承压水的补给区,属于潜水性质,水位动态变化与上述相同,在径流区水位变化要滞后于补给区的动态变化。例如,洛阳市北部邙山丘陵区的承压含水系统,含水层为下更新统-上第三系河湖相地层,承压水动态明显滞后于季节变化。从图6-3中可看出,承压水位在每年的9月开始上升,12月至翌年的3月维持在高位,4月开始下降,至6~8月达到谷值,年变幅2~3m。变化周期与降水周期相比,水位上升期较雨期滞后2~3个月,水位下降期较非雨期滞后5个月。这一动态特征表明,承压含水系统因有隔水层,难以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而是通过接纳来自距离较远的补给区的地下径流,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因而水位变化周期滞后于降水周期。至于承压水位维持在高位的持续时间较长,则是补给区储存能力较大所致。

图6-3 洛阳市承压含水系统动态曲线

『捌』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1)气象气候因素。气象因素中降水和蒸发直接参与了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过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