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㈠ 一、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质抄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袭科,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从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研究内容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问题;地下洞室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围岩稳定性问题;人工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稳定性问题;岩溶区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水库渗漏问题。主要通过查明工程建设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动力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等),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地质资料。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水利水电、建筑、能源、交通、煤炭、海洋、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
㈡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即所谓的工程地质专家系统(见数学地质)。
㈢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学中地质因素对土木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因此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工程地质条件。
内容包含地区的地形地貌,场地及周围的岩土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条件,各种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
㈣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联系
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渗流有关的问题以及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四个方面。
区域稳定问题讨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中产生的,并影响到广大区域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活断层、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掌握这些问题的规律性,对规划选场,或者说对地质环境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某些自然(物理)地质现象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则在以后的有关章节讨论。
岩(土)体稳定问题论述斜坡、洞室、地基岩(土)体稳定性的成因发展历史分析和力学机制分析,主要用于具体场地的稳定性评价,但在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中也有意义,特别是斜坡、洞室围岩(土)体的稳定性。
与地下渗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岩溶及岩溶渗漏分析和渗透变形分析两章。前者以保证水工建筑物正常工作为目的,后者主要讨论渗流作用下土体的稳定性。
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河流侵蚀淤积和海湖边岸磨蚀堆积规律及人为工程活动对它们的影响两章,前者对改造河流后者对开发海洋都有重要意义。
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变形破坏机制,是进行区域稳定和岩体稳定分析的基础理论。决定岩体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是岩石材料的性质、岩体结构特征、岩体的应力状态、孔隙裂隙中水和时间因素。岩石材料是工程岩土学讨论范围,所以首先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地质历史的、力学的和统计的分析。之后讨论岩体应力状态的总背景,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讨论岩体变形与破坏,其中包括了岩体变形破坏中的孔隙水压力效应和时间效应。
㈤ 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工程地抄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摘自:https://ke.so.com/doc/6117018-6330160.html
㈥ 工程地质学包括什么三个基本部分
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石学、 工程地质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㈦ 工程地质学基础有哪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墓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地质工作及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勘察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常用技术和测试方法,掌握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地质资源、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理论前沿及技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汁,一般安排34周。
主要专业实验:矿物、岩石、化石鉴定实验、岩士测试实验、钻探实验、物探实验、水文地质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
㈧ 工程地质学的简介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之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可是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土力学、岩石力学与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作用、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所以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也不同。据此,工程地质学往往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和城市工程地质学等。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空间分布、发展趋向的地质学方法;有测定岩、土体物理、化学特性,测试地应力等的实验、测试方法;有利用测试数据,定量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计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种数理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工程地质专家系统也在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