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量用什么尺
⑴ 地形、地质测量
预查、普查阶段:收集编制或填制区域地质简图,矿区图件、比例尺不做规定。
详查、勘内探阶段:收集或编容制区域地质图,比例尺(1∶20 000)~(1∶50 000);矿床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 000)~(1∶2 000)(高岭土、耐火粘土)、(1∶2 000)~(1∶5 000)(膨润土);勘探线剖面图(1∶500)~(1∶2 000)。
矿床地形、地质图、工程测量及各类综合图件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⑵ 地质测量
主要测X经坐标,Y纬坐标,H高程.
主要为确定一个点的三位坐标
⑶ 怎样进行地质勘探测量
作为从事地质工程的技术人员,除了应掌握地质勘探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尤其是现在测量电子仪器的广泛使用,测量仪器操作越来越简单,应具 有参与或组织实施测量业务的能力,合理使用测量资料。
地质勘探测量通常包括地质填图、勘探工程、地质剖面等测量工作。
第一节 概述
地质勘探是为了详细查明地下资源,并确定矿物位置、形状及储量。地质勘探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精查三个阶段。普查阶段是根据在地表上所发现的矿点(矿体露头)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进行的地质观察。初步查明矿产的品种、矿体的规模、形状和产状,确定矿石的品位和储量。详查阶段亦称勘探阶段,是在普查基础上对矿区进行更详细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矿区的地质构造、矿体产状、矿石品位、物质成份及储量等获得更可靠的地质资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矿产品的埋藏情况,确定矿体的品位、储量、开采价值、开采方法等,为下一步开矿作好准备。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是为地质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测绘资料,配合地质勘探作业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为勘探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地质构造提供勘探区域的控制测量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根据地质工程的设计,在实地给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称定位和定线); 3.竣工后测出工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4.提供编制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的有关图纸资料。
为了进行上述测量工作,应首先在勘探区建立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等级应以《地质勘察测量规程》为依据,并结合勘探区的地形条件和勘探网的密度和精度要求,还应同时满足矿区所需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需要,其它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作为地质勘探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勘探面积、勘探网密度和地形条件,布设四等或5″级导线网,若有GPS接收机,也可布设相应等级的GPS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再以交会、导线等方法进行加密。高程控制网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GPS测高。
当勘探区已建立地形测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满足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时,应利用其作为一切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不必重新布网。如其密度不够,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密。
勘探区的地形测量是为地质勘探工程服务的,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是随地质勘探对矿石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变化的。储量计算的越精确,测图比例尺就越大,随着勘探工程的进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图比例尺也逐渐变大。一般应满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测图的需要。
第二节 地质填图测量
在矿区勘探工程中,首先要进行地质填图,通过地质填图来详细查清地面地质情况,划分岩层,确定矿体分布,以便正确了解矿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规律,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储量计算的地表依据。
一、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地质填图是用地形图作为底图,将矿体的分布范围及品位变化情况、围岩的岩性及地层
的划分、矿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填绘到地形图上,即成为一张地质地形图。在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要填绘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在普查阶段,要填绘1:10万或1:20万的区域地形图,详查阶段,要填绘1:1万、1:2 .5万或1:5万的地质地形图。在精查阶段,填图比例尺依据矿床的具体情况而定,若矿床的生成条件简单,产状较有规律,规模较大,品位变化较小,则采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较大。一般规模大、赋存条件简单的矿床如煤、铁等沉积矿床,通常用1:1万至1:5万比例尺的地质地形图;对于规模较小、赋存条件较复杂的矿床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内生矿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质地形图;对于某些稀有金属矿床,还可采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质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测量包括地质点测量和地质界线测量两个步骤,其中地质点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作。
地质点是指勘探矿区地表上反映地质构造的点,如露头点、构造点,岩体和矿体界线点、水文点等。它们是地质人员进行地质调查的地质观察点,是填绘地形图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地质点测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点的位置是地质人员在实地观察确定的,确定后用红油漆或插一小红旗作为标记,并编号。
测定地质点前应准备好作为底图的地形图,控制点资料,并对控制点进行检查。要充分利用测区已有的控制点,如果控制点不足,可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加密。地质点测量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与地形测图的碎部点测量完全相同,地质点测量一般由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完成。地质人员在选择地质点,描述地质内容和绘绘制地质蓝草图时,兼职立尺员,测量人员按照地形图中测碎部点的方法,测定地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后制成地质地形图。
矿体及岩层界线的圈定:在测定地质点的基础上,根据矿体和岩层的产状与实际地形的关系,将同类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并在其变换处适当加密点,地质界线的圈定一般由地质人员现场进行,也可野外记录,室内圈定。图12-1是地形图作为底图绘出的部分地质图,图中虚线表示的是根据地质点和地质界线的观测资料圈定的地质界线,例如虚线1~2表示侏罗系(J)和三叠系(T)地层的分界线(P为二叠系、C为石炭系、D为泥盆系、S为志留系)
三、地质填图中的注意事项
1、 地质人员在进行地质点观察时,应携带地形图,并绘制草图
3
2、 地质填图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点,包括图根点,控制点经检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可以直接使用。当控制点丢失或破坏时,必须重新建立图根控制。
3、 地质点测量根据具体的条件可采用:平板仪极坐标法,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法,有
条件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成图方法测设或用RTK直接测量地质点的坐标。
第三节 勘探工程测量
一、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各种勘探工程如槽、井、钻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着一定直线方向布设的,这些直线叫勘探线。勘探线又彼此交叉构成一定形状的格网,称为勘探网
(一)勘探线、勘探网的布设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设,一般是平行于矿体走向或者垂直于矿体的走向。人们把平行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横向勘探线。垂直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纵向勘探线。纵横勘探线相互交叉构成勘探网。勘探网的形状和密度由矿体的种类及产状确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线型。
勘探网内勘探线的间距是根据矿床类型、勘探阶段要求探明的储量等级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间。为了控制勘探线和勘探网的测设精度,也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首先在矿区中布设一基线,然后再布设其它勘探线。如图12-3所示,M、N为基线。勘探网上点的编号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线号,分子代表点号,以通过基线P的零点为界,西边的勘探线用奇数表示,东边的用偶数表示;以基线为界,以北的点用偶数号表示,以南的用奇数表示。
0
2
表示基线与东第一条勘探线的交点。 (二)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1、基线的测设
在已建立测量控制网的情况下,根据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坐标和已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反算测设数据,直接将地质勘探工程测设到实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网的勘探区,若没有全站仪,应首先布置勘探基线作为布设勘探网的控制。由地质人员和测量人员实地确定基线的方向和位置,基线一般由三点组成,
⑷ 测绘的时候用的工具叫什么名字看见有些地质测量的时
常见的有:水准仪,全站仪,GPS。
⑸ 二等水准测量用什么尺子
零型水准尺。
刻度包括正数和负数两部分,以尺面上的一点为零点,正负刻内度分别向尺的下容部和上部延展。在尺子的背面是直读正数刻度表。可使测量程序和数据计算都得到简化,提高测量效率。
用到因瓦尺,一定是二等水准以上的测量,使用时一个测点分别使用两面各读一次数(因两面的刻度不一样);与普通水准测量读数不一样,普通水准读数只读“十字”丝的中丝,二等水准以上读“十字”丝的上下丝,用尺的两面各读一次,将上下丝读数相减,再平均。
(5)地质测量用什么尺扩展阅读:
尺长一般为3m,两根尺为一对。尺的双面均有刻划,正面为黑白相间,称为黑面尺(也称主尺); 背面为红白相间,称为红面尺(也称辅尺)。两面的刻划均为1cm,在分米处注有数字。两根尺的黑面尺尺底均从零开始,而红面尺尺底,一根4.687m 开始,另一根从4.787m 开始。
在视线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根水准尺的红面和黑面读数之差应等于常数4.687m和4.787m,这对常数称为尺常数,用K 来表示,以此可以检核读数是否正确。
⑹ 公路搞测量用的尺子叫什么
普通水准测量用塔尺,现在多为铝合金材质的,原来有木制的。电子水准仪用铟钢尺,俗称条纹尺。这种尺子无法用普通方法读数,只能靠仪器识别。
⑺ 矿区地质图及测量图有哪几种,其主要图面要素和常用比例尺是什么
矿区地质图有:(1)矿山地形地质图,包括矿区地形等高线,地物地貌等;钻孔探槽等;矿区边界线,勘探线等;地层信息等矿山生产信息;(2)地质剖面图,图面要素有剖面地层信息,矿体形态等;(3)地质平面图,图面要素有矿区地质现象,煤层或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地质特征;(4)综合柱状图,图面信息由矿区内的地层信息和地质资料,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5)地板等高线,图面要素有地层产状,地质构造等。
矿山测量图:(1)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500或1:1000;
(3)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
(4)采掘工程(分层)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5)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6)井上、井下对照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7)井筒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
(8)主要保护煤柱图,包括平面图和断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⑻ 地质填图测量
(一)地质填图的作用
在矿区勘探阶段,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测量,详细查清地面地质情况,划分岩层,确定矿体分布,以便正确地了解矿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规律,为下一步的勘探工程设计及最后的矿产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二)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1)普查阶段。要填绘1:10万或1:20万的区域地质图。
2)详查阶段。要填绘1:1万、1:2.5万或1:5万的地质地形图。
3)精查阶段。填图的比例尺是根据矿床的具体情况而定的,若矿床生成条件较简单,产状较有规律(如沉积矿床),规模较大,品位变化较小,则采用的比例尺就较小,反之较大。一般规模大、赋存条件简单的矿床如煤、铁等沉积矿床,通常用1:1万至1:5万比例尺的地质地形图,对于规模较小、赋存条件较复杂的矿床,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内生矿床,常采用1:2000、1:1000的地质地形图,对于某些稀有金属矿床,还可采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通常地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相同。
(三)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包括地质点测量和地质界线标定两个步骤,其中地质点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作。
1.地质点测量
地质点包括露头点、构造点、岩体、矿体界限点、水文点和重砂点等。测定地质点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前应有足够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
1)准备工作。用地形图作为施测地质点的底图时,应对控制点进行检查。施测前应取得地质点分布略图,以便计划和寻找点位。如果控制点不足,可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加密。
2)测站点。在进行地质点测量时,其测站点除充分利用已有控制点外,不足时可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导线测量加密测站点。对于1:10~1:2000万比例尺填图测量,还允许采用图解法交会求得。
地质点测量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与地形图的碎部点测量完全相同,地质点测量一般由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完成。
2.地质界线标定
为使地质填图速度快、质量高,测量人员要密切配合地质人员在野外共同进行填图。在测定地质点的基础上,根据矿体及岩层的产状与实际地形的关系,将同类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并在其变换处适当加密点,所有地质点的位置均由地质人员选定,由测量员在实地测绘。地质界线的圈定,由地质人员在现场进行,也可根据记录在室内完成(图1-53),其是用地形图作为底图施测的部分地质界线。
图1-53 矿体及岩层界线的圈定
SQ—志留纪石英岩;SB—志留纪石英角斑岩
⑼ 工程地质测绘所用地图的比例尺有哪些
工程地质测绘所采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几钟。
1、勘及路线测绘:比例尺1:20万—1:100万。在各钟工程的最初勘察阶段多采用这种比例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以了解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概括,初步估计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勘察工作的设计提供依据。
2、小比例尺面积测绘:比例尺1:10万—1:5万。主要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初期设计阶段,以查明规划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区域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合理选择建筑区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3、中比例尺面积策划,比例尺1:1.25万—1:1万。主要用于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以查明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并初步确定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提供地质资料。
4、大比例尺面积测绘:比例尺1:1000—1:500或更大。一般是在建筑场地选定以后才进行这种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以便能详细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最终选定建筑物类型、结构和施工方法等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⑽ 地质测绘的那个仪器怎么用啊 就是一个三脚架 ,一把尺那个 找点的
经纬仪,测量海拔高度的。
找本测绘方面的书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