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用软件怎么计算
❶ 用土方量计算软件计算,需要提供哪些东西才能计算出来
原始地貌坐标数据,设计标高或坐标数据
❷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
(一)根据统计数据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土地利用系数是用来修正农用地的自然质量,使其达到或接近土地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外业调查前,对在各县(市、区)统计局、农业局收集到的指定作物前 3 年各村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将统计数据中各村平均土地利用系数与县级行政区划图进行挂接,采用聚类法初步划分出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应满足以下条件:
(1)等值区间实际单产水平有明显差别。
(2)等值区的边界不打破村级行政单位的完整性。
(二)根据外业调查数据确定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1.计算样点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根据各县(市、区)农用地外业调查数据,每个行政村调查了 3 ~ 9 个样点的指定作物的当年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Kl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单产;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省内分区最高单产。
2.计算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根据行政村内各样点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行政村内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Klj——行政村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n——行政村调查样点个数;
Kl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3.计算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
根据初步划分的等值区内各村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等值区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为:m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Klj——等值区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Klij——第i个行政村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m——行政村数目。
4.修订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根据各县(市、区)农用地分等外业调查成果,统计数据中的产量平均值一般均与野外样点的实际调查值有一定的差距,计算中以样点的实际调查值为主。对按统计数据初步划分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进行了调整,以划分的等值区内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基本一致为调整原则,参考其他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对初步划分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进行边界订正,订正后的等值区应满足:
(1)等值区内各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在X-±2S之间(X-表示平均值;S表示标准差)。
(2)等值区之间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平均值有明显差异。
(3)等值区边界两边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值具有突变特征。
5.等值区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结果
利用 MapGIS 软件的图表挂接功能将各步骤计算结果上图分析并进行边界调整后,最终确定各县(市、区)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三)编制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
根据各县(市、区)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的划分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划图为基础,编制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略图。在各等值区内将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标注在等值区图上,村级以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属性挂接,为农用地定级时提供参考。在图上用不同颜色反映各指定作物的等值区界、等值区值等,并标注图例。
(四)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指按照标准耕作制度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指定作物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见式(3-9)。
❸ 计算土地分类面积用什么软件好,怎么计算
有个前提你需要说清楚,是在什么环境下计算,一般土地分类都是在数据库里有的,数据库用的什么软件,计算土地分类就用什么软件。
❹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❺ 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工作根据《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的要求,以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于 2006 年初全面开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等级折算体系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为今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能够实行按等级折算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开展黑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目的
(1)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找出各等别间耕地占补折算系数。
(2)补充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规范,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3)确定补充耕地等级评定方法。
(二)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加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解决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能够指导基层,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确保补充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占补平衡,且在质量上达到占补平衡。
(1)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是严格执行耕地补偿制度,解决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履行“占一补一”法定义务,确保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必要手段。
(2)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 号)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履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措施。
(3)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科学合理地评定补充耕地的质量等别,提出土地开发整理改良措施,为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4)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进而开展优化设计,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实现人地协调和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5)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通过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建立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关系模型
就一个具体地块或者分等单元而言,利用等指数反映的是农用地在当地土地利用水平下能够达到的理论标准粮产量,它与地块的实际标准粮产量(现实产量)应该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为了找出二者的关系模型,需要对大量的土地利用等指数与实际产量一一对应的样本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分析,才能得到客观的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1. 样点选择
(1)黑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工作中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是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时的调查样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布置,每个村 3 个样点。
(2)黑龙江省根据自身的地貌条件、耕作制度和农用地利用等分布规律,将全省划分为大小兴安岭山麓冷凉半湿润区、大小兴安岭寒冷半湿润区、两岭多种气候类型品种区、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完达山丘陵温和半湿润区、三江冲积平原温凉半湿润区、松嫩平原南部温暖半干旱区、松嫩平原西部温暖风沙干旱区、松嫩平原中部温和半湿润区、松嫩平原北部温凉半湿润区等 10 个二级区。为了使样点在地域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等级折算工作资料调查以 10个二级区为基础,在每个二级区内选择 1 ~ 2 个典型县(市)进行产量数据收集,且样点涵盖了黑龙江省 9 个农用地利用等别的农用地。每个二级区选择的典型县(市)名单如下:
大小兴安岭山麓冷凉半湿润区:五大连池市;
大小兴安岭寒冷半湿润区:孙吴县、呼玛县;
两岭多种气候类型品种区:鸡东县;
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双鸭山市本级、七台河市本级;
完达山丘陵温和半湿润区:宝清县;
三江冲积平原温凉半湿润区:饶河县;
松嫩平原南部温暖半干旱区:肇东市、阿城市、兰西县;
松嫩平原西部温暖风沙干旱区:安达市;
松嫩平原中部温和半湿润区:绥化市、明水县;
松嫩平原北部温凉半湿润区:海伦市。
(3)确定样点县(市)后,为了保证分析数据数量足够大,在每个县(市)收集 100 个左右样点的产量调查表。这些样点涵盖了每个县(市)内的各个土地利用等别的耕地,且在利用等别上和地理区位上分布均匀。经分析剔除异常样点后,剩余有效样点 2586 个。
2. 建立函数关系
1)样点数据整理
(1)样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查找。主要通过查找农用地分等成果——县级农用地土地利用等别图和土地利用等指数计算表,确定样点所处的农用地等别和土地利用等指数。
(2)样点标准粮产量计算。样点标准粮产量按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i——第i个样点标准粮产量;
λj——第j种指定作物的轮作比系数;
βj——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Y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
2)建立模型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存在下列数量关系: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样点标准粮产量;
X——样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A,B——待回归计算的常数。
以样点土地利用等指数为自变量X值,以标准粮产量为因变量Y值,将收集计算得到的所有样点的标准粮产量及其相对应的土地利用等指数2586组样点数据采用一元一次回归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出以土地利用等指数为自变量,标准粮产量为因变量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建立起了标准粮产量与土地利用等指数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
经计算,得到回归拟合方程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回归线性关系见图5-8。
图5-8 样点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散点分布图
对土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8,相关性比较显著。
(四)建立农用地利用等别与标准粮产量关系
1.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平均值计算
将同一等别内的所有样点对应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各等别土地利用等指数平均值(表5-10)。表5-10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平均值表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2. 标准粮产量计算
将每个等别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平均值分别代入式(5-14)中,经计算得到各等别标准粮产量,即建立起农用地利用等与标准粮产量对应关系表(表 5-11)。
表 5-11 农用地利用等与标准粮产量关系表单位:千克/公顷
(五)确定等级折算系数
1. 等级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
将各等别的标准粮产量两两相除,即计算出各农用地利用等别间的等级折算系数。根据不允许“以质补量”的原则,当该系数≤ 1 时,按 1 计;当该系数> 1 时,按实际计算的系数计。
2. 等级折算系数的计算结果
等级折算系数见表 5-12。
表 5-12 黑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系数表
❻ 甘肃省农用地分等计算软件
根据农用地分等工作的计算过程,为了保证县级成果的准确性,项目组通过软件编程开发,设计了甘肃省农用地分等计算软件,完成了部分县级计算和所有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核查工作。
图 3-8 Excel 软件数据计算过程图
(一)设计原则
(1)界面友好(图 3-9)。
(2)便于使用、方便录入。
(3)统一管理各项分等计算参数。
(4)快速计算农用地各等别。
图 3-9 分等计算软件界面
(二)设计功能
提供各县(市、区)农用地分等参数体系的查询、修改调整功能,快速、便捷地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
(三)使用系统平台
为便于使用,适应需求,采用 Virsul Foxpro 9.0 系统作为程序系统平台。
(四)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1.分等参数设定模块
将各县(市、区)的农用地分等参数体系录入软件并提供查询、修改调整功能,这是下一步计算的数据基础。
包括县级行政单位代码表、地类代码表、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各分等因素不同作物的分值、分区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产量比系数、“产量-成本”指数、各县(市、区)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等数据。在软件中统一建立数据字典进行编辑、管理查询和修改调整。
2.数据导入模块
提供经 MapGIS 图形处理后的分等单元属性数据表的导入接口,从而导入分等单元表、分等因素级别表、样点“产量-成本”调查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等原始数据,各表格间利用分等单元号实现追溯关系。
3.等别计算模块
根据等级评定因素资料和农用地分等计算过程要求,设计表格录入提示界面,通过数据库自动计算所需数据,分步骤计算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图 3-10)。
图 3-10 分等计算软件等别计算模块
4.查询模块
程序设计了成果查询功能,对于完成分等计算的县(市、区),可以自动生成乡、村代码表,通过选择具体村级行政单位,选择确定分等因素的级别,可以查询任意地块的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以及 3 个等别(图 3-11)。
图 3-11 分等计算软件查询统计模块
5.数据保护功能
程序使用时采用可调整密码方式,普通用户只能对重要参数和表格进行查询,管理员方能修改,防止因临时性原因造成数据计算错误。
❼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
(一)根据统计数据初步划分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
外业调查前,对在各县(市、区)统计局、农业局收集到的指定作物各村前3年成本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包括种子、化肥、农家肥、农药、地膜、水费、电费、农具使用费、劳动力等的亩均综合成本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后得到的各村平均土地经济系数与县级行政区划图进行挂接,采用聚类法分别对指定作物初步划分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各等值区应满足以下条件:
(1)等值区间“产量-成本”指数有明显差别。
(2)等值区的边界不打破村级行政单位的完整性。
(二)根据外业调查数据确定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
1.计算样点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根据各县(市、区)农用地外业调查数据,每个行政村调查了3~9个样点的指定作物当年成本投入数据,从而计算出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1)计算“产量-成本”指数
根据样点调查获取的投入产出数据,逐样点计算,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aj——样点“产量-成本”指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2)确定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成本”指数最大“产量-成本”指数Aj按省级标准耕作制度分区统一确定。
3)计算样点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样点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Kc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a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
Aj——省内三级指标区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最大值。
2.计算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村内各样点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村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参考行政村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3.计算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
根据初步划分的等值区内各村的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等值区内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参考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4.修订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
根据各县(市、区)农用地分等外业调查成果,统计数据中的成本平均值与野外样点的实际调查值有较大的差距,计算中以样点的实际调查值为主。对根据统计数据初步划分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进行了调整,以划分的等值区内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基本一致为调整原则,参考其他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对初步划分的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进行边界订正,订正后的等值区应满足:
(1)等值区内各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在 之间( 表示平均值;S表示标准差)。
(2)等值区之间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平均值有明显差异。
(3)等值区边界两边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值具有突变特征。
由于外业调查时部分农户对本次调查的认识不充分,虚报或瞒报部分生产成本,存在调查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情况,导致调整后的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中还存在部分村的土地经济系数与所在等值区并不符合。
5.等值区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计算结果
利用 MapGIS 软件的图表挂接功能将各步骤计算结果上图分析并进行边界调整后,最终确定各县(市、区)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在各等值区内将各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标注在等值区图上,村级以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属性挂接,为农用地定级时提供参考。在图上以不同颜色反映各指定作物的等值区界、等值区值、村级系数等,并标绘图例。
(三)编制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
根据各县(市、区)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划分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划图为基础,编制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略图。
(四)计算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是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经过土地经济系数修正得来,指定作物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分等单元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见式(3-13)。
❽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怎么划分
乌木色的海,你容纳眩目的梦,
那里有风帆、桨手、桅樯和彩旗;
喧闹的港口,在那里我的灵魂
大口地痛饮哈哈芳香、色彩和音响;
船只在黄金和闪光绸中行进,
张开它们巨大的手臂来亲吻
❾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
(一)计算分等单元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1.确定分等单元各分等因素指标值
利用 Map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分等单元图为底图,将土壤图、坡度图、水利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叠加在底图上进行分析,逐一确定各分等单元各分等因素指标值,并将其赋入相应位置的分等单元属性表中。
根据各县(市、区)分等因素分布状况,以县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为工作底图,制作了县级各分等因素分布图。
2.将各分等因素指标值转换成分等因素质量分值
根据各分等单元对应的分等因素指标区“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将各分等因素指标值,转换成分等因素质量分值,并将转换结果填入分等单元属性表中。
3.计算各分等单元分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在确定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具体要求,根据各指标区确定的分等因素分值及其权重,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功能,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Clij——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ω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0~100;
i——分等单元编号;
j——指定作物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m——分等因素的数目。
经各县(市、区)分等单元计算,甘肃省各标准耕作制度三级区不同作物的自然质量分见表3-9。
表 3-9 甘肃省各三级指标区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计算结果汇总表
续表
(二)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第 j 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αtj——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由甘肃省统一依据各县(市、区)指定作物的生长期计算得出。在分等单元无灌溉条件时,使用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有灌溉条件时,根据分等单元的灌溉保证率,充分满足灌溉要求的分等单元使用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基本满足和一般满足的使用两种生产潜力指数之间的等差插值。
产量比系数是根据甘肃省标准耕作制度分区省级三级指标区内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的分区最大产量之比确定的。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甘肃卷)
式中: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❿ 农用地分等指数计算
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要求,计算出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值后,分别计算各分等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并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
(一)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计算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主要是根据标准耕作制度,对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逐一进行自然质量分值修正后加和,得出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Ri——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
α——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该指数由国家统一计算。其中α1为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即在水分条件得到充分满足后指定作物的生产潜力,包括菜田中的温室、大棚和水浇地;α2为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即在没有灌溉条件下指定作物的生产潜力,本次分等指旱地、宜农荒地、露天菜田;
Cli——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值;
β——产量比系数,采用省技术指导组提供的数据;
λ——指定作物的轮作比,根据当地轮作制度确定。其中,一种指定作物的,其轮作比系数为1;玉米和大豆两种指定作物的,其轮作比系数分别为0.75和0.25。
(二)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计算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即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其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分等单元所在乡(镇)的土地利用系数。
(三)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i)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分等单元所在乡(镇)的土地经济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