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边坡地质情况怎么用bim

边坡地质情况怎么用bim

发布时间: 2021-02-19 13:03:38

㈠ 地质勘查和边坡勘查在一本报告吗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 能的破坏形式;内
(2) 提供验算边坡稳定容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 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 横剖面图。

㈡ 高速路修建前期怎样勘探地质条件是干什么用的

(一)工程地质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虽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纲,但多数项目勘察方案简单,未能针对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的特点,对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进行详细规划,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时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桥梁钻孔布置未考虑到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钻孔数量偏少、钻孔位置不合理,高边坡勘察中对横断面的地质条件变化考虑不足,地质条件未勘察清楚,导致施工中高边坡加固设计变更过多,对活动性断层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进行水文测试等等。
(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不明确,勘察针对性不强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项目较常见的问题,部分勘察单位仍习惯于“钻探、取样、提承载力”的模式,无论是路基、桥梁、还是隧道勘察都是这种勘察模式,这种早期的工程地质勘察模式,已不能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对象主要包括桥梁、涵洞通道、隧道、高边坡、高路堤、软基及不良地质等。不同勘察对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对勘探方法、取样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对象都应提出地基承载力。如高边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勘察在查明岩土层结构的同时,还要查明软弱夹层和构造结构面情况,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标。
(三)勘察深度不够,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到十年时间,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经验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地质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勘察报告描述较笼统,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利用。如在深路堑勘察中,常见地质报告中未能进行稳定性分析,所推荐的处理方案及措施较笼统,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或者虽然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但未用设计拟采用的坡率,进行稳定性分析。此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单一,完全依赖极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也是较常见的问题。又如在桥基勘察中,常见对钻孔深度把握不准。未能根据桥梁荷载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确定钻孔深度。因此,要么钻孔钻深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要么钻孔钻浅了,不能满足桩基对钻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初勘中,对断层构造勘察时,在评价区域断裂构造对公路的影响时有这样的论述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K25+600处有一断层,建议路线与断层呈大角度相交”。没有深入查明断裂带的规模和路线的关系对公路的影响等。
(四)对山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然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复杂的地质条件越来越为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但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仍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如某山区高速公路中,由于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为了节省造价,路线以路基通过,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边坡稳定性不足问题。又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基岩为砂岩、泥质砂岩,但其风化程度变化较大,勘察过程中对风化程度变化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钻孔数量偏少,导致施工中桥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岩桩质量检测承载力不足,不得已改为摩擦桩。此外,还存在勘察经费不足,勘察工作量较少,不能满足查明地质条件等。

㈢ 边坡施工中什么地质条件要使用套管

例如锚杆施工,若岩土体结构松散,锚杆机成孔困难,就需要先下套管。

㈣ 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在工程区地层内,中细砂岩具有中厚层状、块状特征,坚硬完整;粉砂岩属中等强度岩石;炭质页岩较软弱,则为强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如图7-1和表7-3所示。

图7-1 4#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边坡强烈卸荷,对本段边坡来说,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于边坡处于条形山脊的近北东段,总体来说地下水较贫乏。水库蓄水后,水库库水将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边坡岩体的透水性与岩性及其组合密切相关,砂岩因构造裂隙发育,延伸较长,裂隙间流通性较好,故透水性较强,尤其是卸荷带内砂岩体的透水性较强,边坡中所夹软弱带为相对隔水层,对边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表7-3 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层岩性特征

开挖后边坡的地形大致如图7-2所示。

图7-2 开挖后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貌景观

溢洪道在进水口边坡后缘的开挖轴向沿下游约为145°,开挖宽度约30m,开挖高程为852m。坡体顶部从早期约900m高程开挖至885m高程,顶部预留宽度为5~30m,为将来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个平台。引水发电洞开挖的主体工程在洞口处,发电洞进水口所在高程为800m,洞口以外为一个长约80m,并一直向外延伸约20m的进水平台,再往外为冲砂洞进水口,开挖高程为750m;引水发电洞进水口洞脸边坡走向约340°,800~830m高程坡角为90°,830~847m高程坡比为10/3;847~885m高程坡比为4/3。发电洞上、下游两侧边坡则按4/3坡比放坡。引水发电洞洞宽6m,高约8m,拱型洞顶,洞间距约10m。

㈤ 地质条件与bim间怎么建立联系

有个GIS的东西,这种运用经常运用到路桥的建设中去,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建模,很快计算出对应土方量等等,望采纳!

㈥ 论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以道桥专业为例
一、 边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边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这种关系多种多样,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 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边坡面的走向平行或比较接近,且倾向一致的边坡。)

3. 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这种边坡一般是稳定的。)

4. 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越差.)

5. 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这类边坡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二、隧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水平或倾斜不大的岩层(较坚硬的厚层岩层中较为稳定, 软硬相间的岩层中易发生坍方)

2.直立岩层(坚硬岩层、地下水很少,一般是较稳定的,层薄又有软弱夹层,只要有少量的地下水活动,也会造成较大的地层压力,将有掉块和坍塌冒顶的可能。)

3.倾斜岩层(岩层倾斜角度的大小和岩层的性质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有时在一个断面上出现几种岩层,或者出现不整合面或断层破碎带等,这时地层压力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巨大的,同时地下水常沿此活动,在设计施工中都得慎重处理。

4.褶曲(在褶曲地段修筑隧道,最好选在翼部通过或横穿褶曲轴。在选线中对于千枚岩以及粘土岩等地层的褶曲层,应予避开。因为这些岩层石墨化后形成滑面,易引起滑塌。)

5.断层(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若条件不允许时,线路中线也应与断层走向尽量直交。)

三、桥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桥址的选择

选择桥址时,应首先搞清楚地质构造,特别是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更是重要。对大的构造线及断层破碎带、岩层软弱带等一定要调查分析,研究其与桥址的关系;

2.桥墩位置的布置(桥墩一般不宜放置在断层破碎带上。)

3.桥基的稳定性(岩层的产状、偏力、断层破碎带、软弱带对桥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1)当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其中又有软弱夹层时会因水的冲蚀影响到基础的稳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厚,会使基础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沉陷以致发生破裂现象;

(2)若地基位于断层破碎带,一般是不稳定的,应加以特别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均匀沉陷或产生基础滑动;

(3)当两种不同岩层接触,其接触面较陡时,基础最好设计在单一岩层上,因接触面一般是软弱带。

㈦ 如何用bim进行基坑支

  1. 如何用bim进行基坑支护设计

  2. 对吗

  3. 这个专业原来有很多的方向,细化设计细节很多

  4. 需要慢慢研究

㈧ 路基边坡坡度怎么定

边坡坡度应根据挖方深度、土质和地下水的实况进行确定。一般地讲,无地下水时,在天然湿度的土方开挖基坑(槽)不加支撑、不放坡的直立壁,不同土质的挖方深度最大值不得大于:砂土1米,亚砂土1.25米,粘土1.5米,特别坚实的土2米。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时,永久性挖方边坡,在天然湿度,层理均匀,不易膨胀的粘土、亚砂土和砂土内挖方,深度不超过3米,坡度为1:1-1:1.25;深度为3-12米时,坡度为1:1.25-1:1.5。

干燥地区内土的结构未经破坏的干黄土及类黄土,深度不超过12米时,坡度为1:0.3-1:1.25。在碎石土和泥灰岩土内挖方,深度不超过12米时,坡度为1:0.5-1:1.5。

深度在5米以内的基坑(槽)、管沟边坡,坡顶无荷载时,其最陡坡度:中密砂土为1:1,中密砂石为1:0.75,中密的碎石类土为1:0.50,老黄土为1:0.3,软土(经井点降水后)为1:1,硬塑的亚粘土、粘土为1:0.30。当坡顶有静载或动载时,其坡度应相应放宽。放坡可放成斜坡,或按施工需要放成阶梯形。

(8)边坡地质情况怎么用bim扩展阅读

路基边坡指路基横断面两侧与地面连接的斜面。有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之分,是影响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边坡的形状在路基中常修筑成单坡形、折线形和阶梯形,每一坡段坡面的斜率以边坡断面图上取上下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表示,当高差为1单位长时,水平距离经折算为m单位长,则斜率为1:m。

在路基工程中,以1 im方式表示的斜率称为坡度,m称为坡率。在路基本体构造中,边坡的形状和坡度的缓陡对路基本体的稳定和工程费用有重要影响。

㈨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内容有哪一些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 能的破版坏形式;
(2) 提供验算权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 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 横剖面图。

㈩ 路基边坡用什么方法控制坡度

(四) 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设计是路基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边坡形状的设计和边坡坡度的确定。边坡坡度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设计的边坡是否稳定,一般要结合地质条件通过稳定检算来评价(稳定检算方法将在第十章中介绍),同时还应考虑到某些不可能在计算中涉及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雨水冲刷对边坡的损坏等。边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正常运营。下面两幅图可见边坡设计的成效。 1. 路堤边坡 路堤边坡坡度还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路堤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如果路基基底的情况良好,路堤边坡一般按规范给出的表 7-2 进行设计。表中所规定的坡度值是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经过大量稳定检算,并结合边坡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而制定的。对于特殊填方边坡高度太大的路基,则应另行个别设计。 填料种类边坡高度边坡坡度边坡形式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细粒土20812 1:1.51:1.75折线型粗粒土(细砂、粉砂、粘砂除外)、碎石土、卵石土、漂石土20128 1:1.51:1.75折线型硬块石8 1:1.3 直线型20 1:1.5 直线型注: 1 如有可靠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 填料用粒径大于 25cm 的不易风化的块石、边坡采用干砌时,其边坡坡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填料为易风化的软块石,其边坡坡度按风化后土质边坡设计。 实践证明,按表列的坡度值设计的路堤边坡一般是成功的。路堤边坡的破坏很少是由于边坡坡度选用不当而造成,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在设计工作中忽略了路堤基底的水文、地质条件,或者是由于填土的压实密度不足引起过大的下沉和基床病害的严重发展所致。因此,在设计边坡时,对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予足够的重视。 2 路堑边坡 路堑挖方的特殊性在于它受线路通过地段既定的地层构造的控制,还受气候、地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为我国幅员辽阔,这些因素的地区性差异很大,因此,路堑边坡不可能像路堤边坡那样规定出一些标准坡度值。即使对地质条件良好即土质比较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和地下水的情况,也只能定出一个上下限范围,以供设计时参照采用,如表。 土的种类边坡宽度一般均质粘土、砂粘土、粘砂土1:1~1:1.5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1:1.7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5~1:1中密1:1~1:1.5注: 1 黄土路堑如采用阶梯式,阶梯高度一般为 8~2。
2 如有专门的试验研究或可靠照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路堑边坡设计的原则,应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层的产状、节理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自然的极限山坡和已成人工边坡的调查,并考虑要采用的施工方法(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爆破)等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路堑边坡的设计方法主要有力学计算法和工程地质法两种。 力学计算法,即边坡稳定性检算方法(见第九章),是在查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力学概念进行分析计算,对边坡的稳定性给予定量的评价。对于均质地层(如土层、松散岩堆及为受过动力作用的岩层)力学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般是可靠的。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地质构造是不均匀的,影响挖方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的通过力学计算去解决。这时,就应当对自然的极限山坡和已成的人工边坡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条件,分析和推断将要开挖的边坡的稳定性,这就是工程地质法。所谓自然的极限山坡同自然的极限山坡一样将受到相似的地质作用;而已成人工边坡是经受了实践考验的,可以参照。因此不论石质或土质路堑边坡的设计,大都采用工程地质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相参考核对。在第十一章中还要对这两种方法作进一步的介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