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需要考虑哪些地质条件
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泥石流虽然也和山崩一样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它十分凶猛,一旦发生,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大。泥石流是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俗称“山洪”、“龙扒”、“走蛟”等。泥石流在一些山区,一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发生一次,但也有个别山区一年会爆发几十次。泥石流的发生远远不如滑坡那样普遍,但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滑坡。
泥石流是温带和半干旱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的高山区,西藏高原的边缘山区以及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造成泥石流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要有物质来源,即常年累月地积存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源;三是地形陡峻,也就是说,它常常发生在山区的沟谷地带。
在泥石流形成之初,通常可听到从山沟里传来雷鸣般的阵阵巨响,紧接着,泥石流便挟带着大量大小不等的石块、泥沙,前推后涌直泻而下。泥石流的每一次阵流(阵发性泥石流),相隔时间一般为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阵流持续一段时间后,如遇暴雨不止,就会形成另一种形态的泥石流,即连续流,也就是阵流一个连着一个,连续不断。连续流通常流速、流量很大,迅猛向前奔涌,其冲击力更大,破坏力也就更甚。
研究表明,泥石流在地球上的分布极广,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世界上泥石流发生最频繁、来势最凶猛的地区要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以及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山系了,其次是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某些山区。
2. 采石场可能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相应对策
最容易发生崩塌!做法就是,不要挖墙脚式的采石,要从上向下,从前向后依次挖掘。采集的石头要及时卖出,尽量不要积累太多。是否会发生灾害其实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联系,其次也要看石头的种类是否相对容易松散!
3. 开采石场需要办哪些证件和手续
1、要有工商部门核名。作为砂石料厂、石子厂经营时必须有国家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明,这也是任何企业必须办理证件。需要提交办石子厂、碎石场项目名称、经营期限、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申请书等。
2、国土资源局办开采证。矿石资源属于国家资产,开办砂石料厂需要向国家或者当地市土管局办采矿权许可证,矿界批复、储量核查审批报告、初步开采利用方案批复等,再由相应核查人员进行矿产资源核查,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危险性评估,在审核合格的情况下方可开始经营。
3、安全管理局审批及环保局测评。对于严重危害人生命安全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石料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不合格,对于审核合格将划定石料场、石子厂、碎石场等作业范围,颁发许可证后方可作业,否则就是非法开采。
(3)采石需要考虑哪些地质条件扩展阅读
城镇建设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一些拥有建材资源的村委会或村民组便大量建立采石场,发包给个人经营。
然而,在建立采石场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村和村民组,不按科学办事,对采石场的场址和矿床矿体结构从未组织勘察,对其资源储备、地质安全、开采年限等从未进行论证和规划,仓促上马,盲目开采。
有的采石场开在七八十米高的山根下,不按标准分阶段开采,从而形成岩石开采顺坡和掏洞;有的将同一开采面的采石场允许多家开采,少则两家,多则有五六家。与此同时,采石场未经批准私下过户交易严重,给生产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4. 开山采石。需要什么证件呢。只是采石,不是采矿。
你如果就是采点来玩意那就没什么喽,如果是有商业挂钩的,就必须要有采矿证,你采的就是石头叫石灰石矿,要搞地质勘查,还要去办理采矿证,还要有相应的机械,生产管理手续,才能开采。否则要罚款的。
5. 开矿采石造成地质灾害怎么办
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来就是罚款,如果按照规定包括手续也是完整的那就弥补。
6. 地质环境价值的核算
一、城市地质环境价值与绿色GDP
20多年来,我国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自然环境资源损失惨重。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的成本费用巨大。目前我国每年数千亿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例如,采矿采石,会将一座好好的青山劈去一半山头,还会造成水土流失,造成上游的河床抬高甚至堵塞,大气粉尘污染等。但在统计的时候,矿产开发的销售收入是计入GDP的,而对山体、水源等的破坏没有指标显示。如果山头要重新绿化,河床要恢复,污染要治理,可能要付出比当初开采矿石大得多的代价。一旦进入GDP统计的时候,又会把治理的这部分交易额以正面的数字加上去(而且不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治理),这样就造成数字虚高,而真正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果则完全被忽略不计。再例如,一家年产值5000万元的建材企业,平均每年必须花500万元在三废处理上,另外由于它为环境带来的损害,还要由社会机构花500万元才能恢复,按照GDP的统计,由这家企业直接产生的经济产值达到了5500万元,间接带动的产值是500万元,共计为6000万元。但实际上,有1000万元是减少社会财富的负担,4000万元才是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价值。
由于我们对自然的过度索取,造成土地的沙化、沙尘暴、草原退化、河流大气污染、水质和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等,都可能被GDP的数字所掩盖,甚至有可能自然资源消耗越多,GDP增长越快;对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越多,环境破坏越严重,因为要花钱治理,GDP越高。因此,GDP作为测量国家或地区财富和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存在着不小的缺陷,不能以GDP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衡量指标。要以正确的发展思路来弥补目前GDP统计体系的不足,以避免经济指挥棒的失误。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将环境资源经济损失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利用“绿色GDP”这个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准确指导经济建设,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资源是及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把地质环境或地质资源消耗成本即地质环境经济损失计入经济建设成本,实行地质资源或环境的“绿色GDP”核算,对保护地质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地质环境价值的核算
1.地质环境使用价值定价方法
已经被开发的资源应该被称为资源产品,未被开发的资源才应该被称为自然资源。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往往很难在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举例来说,人们常常把采煤看做是地质资源开发,因而将原煤列入资源产品,而将地下未被开采的煤炭储量列入自然资源。但是,上述自然资源不仅需要勘探,而且需要管理和保护,在滥采乱伐还相当普遍的今天,这种管理和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勘探固然是公认的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对已探明的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样属于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因此,即使将勘探活动排除在外,管理和保护的存在也使地下煤炭储量无法成为纯粹的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资源和资源产品之间的界限往往是人为的。资源定价的对象既包括上述自然资源,又包括上述资源产品。
2.地质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一般方法
(1)资源性底价+补偿性价值法[5~13]
前面已说明,地质环境资源价值由资源性底价和补偿性价值组成,而补偿性价值又由开发补偿费、地勘补偿、生态环境破坏补偿三部分构成。
1)单项构成部分的计算。
a.底价的计算。地质环境资源底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Pd为资源底价;L为资源的商品价格;Q为该资源产品的总产量;q为每年的资源产品产量;b为每年的生产开发成本;B为该资源生产开发的总成本;n为该资源的生产年限。
b.补偿价值的计算。
(a)开发补偿费。不可再生的地质环境资源,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家对其收取开发资源税费,用于对其替代资源开发,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在计算中把它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费。地质环境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计算如下式: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Zb为开发补偿费;Q为产量;f为该资源的开发资源税。
(b)地勘补偿费。地勘的补偿价值由地勘成本决定,地勘成本即为地质勘探投资费用。一般采用分项工程累计法,即先计算单项工程程的实际投资,然后累计求和。其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Kt为勘探投资;Wf为物探费用;Jf为探井费用;Zf为勘探装备费用;Sf为试采费用;Qf为其他费用。
(c)生态环境功能破坏的补偿。地质环境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占用土地,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十分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泛。由于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一般的方法难以直接计算出其价值,但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旅行费用法、调查评估法、浓度-价值法等方法进行评估。其属于环境价值或环境经济损失计算,计算方法将在“地质环境价值(经济)或损失”部分专门叙述。
c.地质环境资源总价值的计算。地质环境资源价值出资源性底价及资源的补偿构成。计算函数式如下: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P为资源的总价值;Pd为资源性底价;Pb为资源补偿价值;L为资源的商品价格:Q为该资源商品的总产量;B为该资源生产开发的总成本;Hb为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费;Kb为地质勘探补偿费;Zb为矿藏资源补偿费。
2)成本+利润+补偿性价值法[14~17]
a.地质资源价值计算模型。将(2-2-4)式展开,即成(2-2-5)式: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2-2-5)即为地质资源价值计算模型。式中:Vp为纯开采成本;VG为地勘补偿费;VM为劳动力创造的毛利润(或称资源开采价值);VE为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价值又相当于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生态修复费用;VR为开采权利金。
Vp+VG+VE+VR实际上为资源开采总成本,而VM为资源开采获得的利润或开采价值。也就是说,地质资源价值等于等于总开采成本与所获得的利润之和。
b.地质资源构成要素与计算。
(a)纯生产成本(Vp)
根据国务院统一规定,结合工业的具体情况,资源纯生产成本可按下式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V1为初期建井成本,万元,包括井巷工程费和机电设备费;V2为正常生产成本,万元,包括材料费、工资、电费、生产维简费、设备折旧费和销售费用;r为社会贴现率,%;n为矿井生产年限,a。
如果已知正常生产时的每吨资源的生产成本C和按国家规定该区内应该采出的资源量QT(万t),则公式(2-2-6)可简化为(2-2-7):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b)地勘补偿费(VG)。地勘补偿费可按式(2-2-8)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VG为地质补偿费,万元;Q为已探明资源的总可采储量,万t;CG为地质勘探部门的平均成本,元/t;KG为地质勘探部门的合理盈利率,%;r0为年利息率,%;i为从勘查结束到建矿生产的时间间隔,a。
确定地勘补偿费的另一种方法是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的原煤产量和国家投入的地质勘查费总额,计算出中国历年来吨煤地质勘查费用的平均值,并按利率贴现到当前年“地勘补偿费应为该平均值与评估区内已探明资源总可采储量的乘积”。
(c)劳动力创造的毛利润(或称资源开采价值)(VM)。毛利润(资源的开采价值)的确定,应按全国资源企业合理毛利润率n%(目前国家企业按7%)计算,具体确定应综合考虑企业的就业、退休职工老有所养、维持矿区社会稳定等因素。
(d)生态修复费(VE)。生态修复费又称环境补偿费,其计算主要根据当前开采资源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暂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资源的环境价值(即资源生产的环境成本):土地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补偿费、环境污染补偿费。
a)土地资源补偿费。开采资源占用土地要付土地资源占用费,并对因生产造成土地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予以补偿。这一部分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参数和计算公式见表2-2-1。
表2-2-1 土地资源补偿费计算表[18]
每公顷农田平均收益(b1)按评估当时一般农田农作物的产量及其单价计算每公顷农田平均损失的效益(v1)根据农田被破坏或污染的程度而定。
b)水资源补偿费。对水资源破坏及污染的补偿费用可按表2-2-2进行估算。
表2-2-2 水资源补偿计算表[18]
c)环境污染补偿费。大气污染补偿费用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见表2-2-3。
表2-2-3 大气污染补偿费计算表[19]
(e)付给国家所有者的开采权利金(VR)。由于资源税并不能真正起到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资源补偿费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并没有真正对矿产资源进行补偿,所以已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改革意见。作者认为,为了维护国家对资源的所有权权益,同时切实保护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应该以开采权利金取代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企业要开采资源,必须首先从国家取得采矿权利,要取得开采权利就必须向国家缴纳开采权利金“矿产资源不论其优劣,采矿者都必须向国家缴纳开采权利金”开采权利金的数额主要取决于开采区域的资源量及其赋存与开采地质条件。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VR为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的开采权利金,万元;KR为开采权利金系数,根据资源赋存条件等级划分,分别取:优级1.5,良级1.4,中级1.2,差级1.1,劣级1;QT为按国家规定该区内应采出的资源量,万t;P0为价格,元/t。(2-2-9)式中的10%称为“调节系数”。根据中国的习惯做法,由开采权利金取代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需要有个起步过渡阶段。在起步阶段,采矿权力金的征收数额应与目前国家征收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数额大体持平。根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家征收的各项税费约占企业总产值的10%左右。
3)地质资源价格的确定依据。地质资源的价格制定,应以上述评价出来的单位地质资源的价值为主要依据。同时,应综合参考对主要供应外贸出口的资源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对主要销往国内特定区域的产品(该地区的平均价格)。随着资源的可替代程度,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必然出现较大波动。所以在确定价格时限应以2~3a为宜。
三、几种地质资源价值的核算方法
地质资源的价值也由使用价值和补偿价值构成。使用价值主要指自然资源有供人类使用的某种功能,因此又称功能价值。地质资源功能价值由地质资源所有用途即所有功能价值之和。下面介绍地质环境资源在没有遭受任何损坏,其功能没有任何缺失或退化情况下,几种地质环境资源价值的计算方法。
由于地质环境资源在没有遭受任何损坏,其功能没有任何缺失或退化情况下,地质环境资源的补偿价值为零,所以,此时地质环境资源的价值完全由功能价值组成。因此,实际上是在讨论地质环境资源的功能价值。
1.地下水资源价值计算[7,20~24]
(1)地下水资源的功能构成
地下水资源的功能由三大部分组成:生产生活供水功能、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发展环境的功能。
1)生产生活供水功能。供给人类生活用水和饮水、工农业生产、养殖、文化、卫生和服务等方面的用水。
2)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人与环境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和谐关系,包括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正常繁衍、生长、发育及它们之间协调和谐关系的维持和发展都需要地下水。直接地表现在地下水水位埋深要维持到合适的深度,超过了这个深度极限,即如超过这个临界深度,植物的根系便不能到达,许多植物群落不能存活,植物系统内部平衡将被打破;超过了这个临界深度,地球微生物系统平衡也将被打破,许多微生物也将灭绝,微生物多样性不能维持。由于植物系统和微生物系统的破坏、种群的减少、初级生产力的降低,必将影响动物的食物量和食物链,使动物种类灭绝和减少。因此,地下水具有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功能。
3)维持发展环境的功能: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地下水保持正常的补、径、排关系和动力学规律,维护着正常生态系统功能,从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功能;另一方面,地下水资源量特别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埋深,能够避免或防治诸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土壤盐碱化和涝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能维护湿地、河流等地质景观,有效地保持地质环境正常的功能和作用。这就是地下水维护环境正常运行的功能。
(2)地下水资源功能价值的计算
地下水资源的价值应为各项价值之和,用下式进行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Kz为水资源的功能价值;Ki为第i种分功能的功能价值;m为分功能类型数,i=1,2,…,m。
在实际进行的计算中,地下水在生态维护功能或环境维持功能等价值计算时,同一地下水水体,可能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如既有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也有防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功能,这时的价值计算,要同时求和。但是,在用做人类生活、生产等用水时,要注意避免地下水功能价值的重复计算,如在对某一地下水源地的资源进行价值计算时,如用做农业灌溉的水,不能再用做工业生产,也不能用做景观用水等等。
2.土地资源价值核算[25~28]
(1)土地资源价值核算方法
1)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公式。根据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本身的价格,即来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P1;二是基于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P2,即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根据地租论,设R0为基本地租或稠金;α为代表白然资源丰度和开发利用条件,即地区差别、品种差别和质量差别的等级系数。则该自然资源的地租或租金只为R=αR0,i为平均利息率,则该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P1为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P1可以根据生产价格理论来确定。设A为支付在该自然资源上的人、财、物投入总值(折成资金),Q为受益自然资源总量,N为受益年限,则该自然资源建设投资的每年中的资源费的分摊额为A/(NQ);再考虑投入资本的平均利率P即可求得该自然资源每年因社会投入所产生的相当于(C+V+M)的那部分价值,即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该自然资源由于社会投入部分的价值为P2,只要考虑到平均利息率,即可求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因此,自然资源总的价值量P即为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或者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自然资源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而稀缺性又主要体现在供求关系上,如果我们把需求量Qd、供给量Qs以及表示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映的灵敏度的供求弹性系数Es(供给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和农示需求量变化反映的灵敏度Ed(需求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引入上述关系,则式(2-2-15)、式(2-2-16)分别变化为式(2-2-17)、式(2-2-18):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凡是资本,都应考虑时间价值。设P为价值,Pt为第t年价值,平均利息率仍用i表示,则有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所以有下两式: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2-2-20)和式(2-2-21)即为确定自然资源价值(价格)的基本理论计算式。
2)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a.土地质量、位置和投资的影响。土地肥沃程度、位置优劣程度以及投资的利息差异的影响是影响级差地租的因素。
b.土地的有限性对垄断地租的作用。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和重要性,土地日益短缺,稀有原则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于某些特殊地段或地质的土地,它更是产生垄断地租的自然导因。此外,土地的有限性受土地特性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位置上的优劣差异,土地受稀有原则的制约就不会如此之大。
c.对平均利息率和贴现率的考虑。我国对交通行业的贴现率规定为12%,但贷款的利息率这几年一改以往长期不动的惯例,国家有意识地通过利息调整达到经济调节手段调节社会资金的流向,因此利息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用时间价值调整资源价值时,要用到贴现率。一般来说,贴现率越大,未来价值折成的现值越小,人们越不重视后代享用资源的利益,对可持续发展不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降低项目分析中的贴现率,并不一定就会使人们重视保护资源,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破坏(通过鼓励投资)。因此,答案不在于人为地降低贴现率,而在于确保经济扩大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再次投资。
3)土地资源价值核算例子。如前所述,土地资源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使用价值和补偿价值。使用价值主要是基于人类投入所产生的价值。由于土地资源有多种用途,如耕地、商业、住宅、工业之分,因此在核算其使用价值时,应根据各种用途所产生的收益分别进行计量。耕地的使用价值是由其生产的农作物价值决定。耕地的使用价值: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P为某种作物单价,元/kg;N为某种作物产量,kg/(hm2·a);S为耕地面积,hm2。
其他三种用途的使用价值是把企业利润与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综合分析,从企业利润中分离出由于土地因素而形成的收益。一险方法设想影响企业利润的基本因素有3个:土地等级、资金和劳力。可以用以F模型来指述: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Y为单位面积利润量;X1为企业所处地段等级;X2为企业单位面积资金量;X3为企业单位面积活劳动投入量;V为误差项,即随机因素对企业单位面积利润量的影响;F(X1)为自变量X1的函数,是土地所带给企业的利润,即级差地租收益;B、C为待估参数,其中B是资金对利润的影响度,即每投入一单位资金量所能得到的利润量;C为活劳动投入量对利润的影响度,即每投入一单位活劳动所能带给企业的利润量;A为工业企业由于原材料采购、企业工人素质等所带来企业利润影响值;D为在不考虑土地等级的情况下,企业所应收取的利润(此时取X1=0);E为土地级差系数。
土地资源的补偿价值采用恢复费用法。土地资源的恢复费用在此只考虑土壤表层、土壤养分和土壤有机质的恢复费用。水土流失中为了弥补冲刷的损失,每年每亩将需补充土壤2.69t,每亩运输劳务费和撒土费用就需210元。土壤中包含各种化学元素和有机质,其价值可以由肥料的影子价格求得,即按每亩需要各种化学元素的量乘上相应的市场价格,如表2-2-4所列。此外,还需要的支付包括追加的灌溉、保养和修整土地费用,综合核算,土地的恢复费用为477.67元/亩。
煤矿复垦的程序如下:
a.技术复垦阶段的土石方工程,即用煤矸石填充补平塌陷区,期石灰石对矸石进行中和,中和厚度为100cm,然后覆盖300cm的土壤层。
b.介于土石方工程和生物复垦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建立过程。
c.生物复垦工程。参考国内外(如英国)复垦经验,复垦费用固定投资1500~4000元/亩,年经营成本200~300元/亩,按20年完全恢复计,取贴现率0.07,得出复垦费用:535~660元/亩。取其平均值为497.5元/亩。
上述土地的恢复费用与煤矿复垦再造土地的费用相近,由此可知,通过核算土壤表层、土壤养分与土壤有机质来核算土地资源的补偿价值是合理的。
表2-2-4 土地资源的恢复费用[26]
3.湿地资源价值计算[29~37]
湿地的使用价值是开发湿地所付出的人类劳动,1970~1971年美国马萨诸州开发湿地的市场价值为300~70000美元/英亩,资本化系数采用5.375%,则保护湿地的年租金即使用价值为16~3762美元/英亩。
湿地的补偿价值这里只考虑以下4项:野生生物的价值、观赏-文化价值(即娱乐,教育和美学上的效益)、供水的经济效益、洪水控制的效益。
为了把这些效益化为货币价值,把野生生物学家、景观建筑师、水利学家收集的有关各种生产率类比的湿地数据和经济数据结合在一起,对以下4方面的湿地效益进行估值。
(1)野生生物的价值
古布塔和福斯特(CuPta and Foster,1975)分析了公共机构获得的8000多英亩湿地的数据;根据5个最高的价格(其范围是587~2387美元/英亩),选择1200美元/英亩作为最好的湿地野生生物效益的资本化价值;再加上经营费用,资本化系数以5.375%计,每英亩的价值便为1300美元。按每年计,这样的湿地每英亩产生大约70美元的野生生物价值。另外,野生生物学家发展了一种定性评分模式,模式中考虑了10个自然资源变量,包括湿地的肥沃程度、大小、周围生境类型和多样性等。应用这种模式,把湿地看成一个野生生物生境,处于理想状态时评分为100分,每年的效益为70美元。因而,任何一块湿地的野生生物的经济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2)观赏-文化价值
采用的方法与上面的相似。收集了29个自治区购买空地的数据(此数据由城市保护委员会记载)。总面积为1567英亩,每英亩价格在5769~3684美元之间。选择5000美元作为观赏-文化效益最高的空地的资本化价值。资本化系数为5.375%,年效益为270美元/英亩。在景观建筑师的协助下,发展了一种评分指数,它类似于野生生物生境的评分法。任何一块空地的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3)供水的经济效益
这里应用的方法是比较了从湿地取水的成本与从其他最经济的、可能得到的替代水源取水的成本。从湿地水井取水的成本估计为每千加仑0.0427美元,从波士顿市区委员会取水,水费为每千加仑0.120美元,假设二者差额0.0773美元为湿地水的价值;假设每千加仑0.120美元代表其他供水方案最经济的增值成本,同时在两种水价的情况下,每人需水量是相同的。按一年计,每取千加仑水的年费用为28美元,假设一个典型的湿地每天供水100万加仑,每年每英亩效益为2800美元。
(4)洪水控制的效益
洪水控制的效益是基于以利用采取防洪措施以后避免的经济损失为防洪措施计算的经济效益的研究。按每英亩计,每年80美元。
把这4方面效益的高、中、低生产率价值综合起来,计算了每英亩湿地总效益的资本化价值。计算的结果列于表2-2-5。
表2-2-5 湿地资源的价值[32]
四、小结
地质环境价值(V)分别由凝聚在其中的劳动价值(V劳)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V修边)组成,计算如下式: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地质环境价值的核算方法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来进行:
1.资源性底价+补偿性价值法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P为资源的总价值;Pd为资源性底价;Pb为资源补偿价值;L为资源的商品价格;Q为该资源商品的总产量;B为该资源生产开发的总成本;Hb为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费;Kb为地质勘探补偿费;Zb为矿藏资源补偿费。
2.成本+利润+补偿性价值法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Vp为纯开采成本,VG为地勘补偿费,VM为劳动力创造的毛利润(或称资源开采价值),VE为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价值又相当于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生态修复费用,VR为开采权利金。
上述两种核算方法,是各类地质环境的价值(如湿地资源、地下水资源、油藏资源、土地资源等的价值)的计算基础。
7. 采石需要什么环境评估报告国土局
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回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答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8. 采石场易选在什么地质构造理由是
修建隧道、采石场应选择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1、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背斜顶部受版张力作用,岩权石破碎,易于采石;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有类似石拱桥的构造,承受力强;且不会发生地下水渗漏的情况,适宜修建隧道。
2、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向斜
向斜可用来寻找地下水,打水井。 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可承受静水压力。有时向斜反而成山。
背斜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并且顶部适合采石。
断层
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区,适合河谷发育
9. 开采石矿要哪些手续
手续相当麻烦复,首先肯定要公司营业制执照,然后:
1、地质勘察 (国土资源局需要)
2、可行性研究阶段,申请划定矿界 (国土资源局)
3、安全预评价 (安监局需要)
4、申领采矿许可证 (期间还涉及到林业、水利、环保等评价报告)
5、设计阶段(编制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 (安监局需要)
6、设计审查并进入建设期 (安监局批复)
7、基础建设阶段(编制爆破评估报告,公安需要)
8、安全验收评价 (基建期结束编制安全验收评价,安监局需要)
9、验收审查 (安监局组织)
10、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进入正式生产期。
主要涉及到的部门有国土、安监、公安、林业、水利、环保,你从国土开始,按照以上程序,边做边问。
10. 地质灾害有哪些因素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主要类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