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壹』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问题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是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内涵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矿产资源、断裂活动性与地震,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影响等要素。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论证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极大;即使在同一省(自治区)内变化也是相当大的。为了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划分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不同的区段。依据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分类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等,共归纳为5项条件。只要有一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分为较复杂类型。工程全线皆以上述统一规定作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现将工程沿线各省(自治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列于表5-1中。
地质环境条件是制约地质灾害成生的物质基础。一般情况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段的地质灾害往往发育较强烈,建设用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不同区段制约地质灾害成生的环境地质要素是不同的,应作具体分析。例如,黄土高原区的主导要素是岩土工程性质和地形地貌;山西山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而长江三角洲区的主导因素则是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
表5-1工程沿线各省(自治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单位:km
『贰』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区
综上所述,输油管线穿越不同的构造单元,穿越地貌类型多样,沿线出露除中生界以内外的华北容地台上所有地层,岩性岩相较复杂,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下水类型复杂多样,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程度不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的分布区段189.23km,占全线总长的37.3%;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的分布区段203.27km,占全线总长的40.0%;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分布区段115.49km,占全线总长的22.7%。各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说明见表9-8和图9-7。
『叁』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
综上所述可知,湖北—湖南段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加之生态环境优良,虽然管道版工程沿线人权口较密集,对地质环境影响、干扰较强烈,但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对来说是较弱的。地质环境条件除了里程桩号500~521km、608~618km及应城支线40~52km3个地段复杂外,其他地段皆为简单和中等,占湖北—湖南段全长的94%。
『肆』 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评价
矿区中深抄部水文地质条件与浅部各井田基本相似,煤系及其上覆地层各含水岩组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其主要特征。由于裂隙水的补给条件较差,因此富水性一般都很弱。从浅部生产矿井实践证明,对煤层开采无较大影响。
煤系基底的奥灰岩,含水空间以溶蚀裂隙为主,由于其发育程度不同,致使其富水性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而形成非均质的统一含水体,由于其具有区域性的水位标高,因此不但说明岩溶水的连通性良好且有着较丰富的补给来源。从邻区和区内基建和生产矿井实践证明,当巷道开拓和煤层开采水平低于区域奥灰水水位+380m高程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此外当奥灰岩顶面至煤层底板之间的岩层厚度,不能承受岩溶水的静水位压力时,将对煤层,特别是下组煤层的开采造成很大威胁,甚至有引起底板突水而掩没巷道的可能。根据上述情况,本区奥灰岩应属以底板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类型。
『伍』 怎样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区域地来质构造复杂程度是根自据地层或者矿层的倾角、断层发育情况(落差情况、三要素情况、规律性情况、延展情况)、褶皱发育情况(向斜、背斜轴部延展情况)。
不同通行业标准不一样,你说的是煤矿行业吗,那个标准很容易找到。
『陆』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1)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
A.分析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a.岩石物性:岩石类型、组分、结构、工程地质特征。
b.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
c.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
d.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
e.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流速与流量等。
f.地表植被:种类、覆盖率、退化状况等。
g.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
h.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和规模。
B.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
C.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和相互作用的特点及主导因素的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易发区段,为确定重点区段提供依据。
2)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做出总体的分区段划分。
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激发因素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测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及进而出现的不稳定状态,评估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柒』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的分段划分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如下: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段:陕县张茅镇—观音堂镇(G100~G126)、义马市张村—义马镇(G151~G159)、新安县西(G172~G179)、平顶山支线临近末站地段(P35~P47)、信阳站场南(K289~K296)。共计5段,全长约61km,占河南段总长的7.5%。
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地段:灵宝市水泉头—南阳村(G40~G59)、陕县张湾镇—张茅镇(G82~G100)、义马市义马镇—新安县西(G159~G172)、新安县—洛阳市麻屯(G179~G200)、偃师市祖师庙—山化镇(G227~G251)、巩义市芝田镇东—荥阳市高山镇(G262~G290)、荥阳市西季岗—张小庄(G310~G331)、遂平县石寨镇—驻马店市刘店镇(K175~K212)、信阳市宋家湾—吴家(K310~K327)。共计9段,全长约198km,占河南段总长的24.9%。
其他地段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共计10段,全长约539km,占河南段总长的67.6%。所以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总地说是比较好的。
现将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列于表7-5中。
表7-5 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
续表
『捌』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总体上从西往东,由复杂至简单。具体划分为:陇县、千阳、凤翔一带,里程359+200~386+500、430+500~434+500、440+000~453+000。该三区段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接壤处,构造活动强烈,岩体风化破碎,有软弱岩层,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复杂,此外,深切的黄土梁峁或中、低山,滑坡、崩塌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此外,泾阳611+500~620+000里程段地质灾害发育强烈,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也复杂。
潼关747+000~760+000里程段: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坡陡沟深,大面积分布的黄土具湿陷性,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环境条件中等;西安、咸阳二支线(0+000~13+100及0+000~23+900)经过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具湿陷性,人类活动强烈,有地裂缝、崩塌和地震液化等地质灾害。渭南支线0+000~20+700里程段,构造活动较强烈,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崩塌、地裂缝较发育,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其余地区为河谷阶地和黄土塬,地形平坦,构造形迹深埋于松散层之下,表层的松散覆盖层较厚,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简单。
现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列于表6-4中。
表6-4 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
经统计,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有4段,共长52.8km;中等的有3段,共长70.7km;简单的有5段,共长360.1km。它们占陕西段总长的比例分别为10.92%、14.62%和74.46%,所以总地说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是比较好的。
『玖』 什么叫地质条件复杂
说某地连下暴雨,还会有3-4级的地质灾害.那什么叫地质灾害呢?它与地震有关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
『拾』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的复杂等级如何划分
根据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可分成:一级(复杂)场地、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和三级回(简单)场地。
场地的答复杂程度主要是指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对建筑抗震危险、不利、有利(或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一般发育、不发育地段;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一般破坏、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较复杂、不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为复杂场地;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的为简单场地。
在确定场地复杂等级时,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先满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