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Ⅰ 我国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哪些成就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Ⅱ 我国还有哪些为国家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Ⅲ 李四光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此外,李四光早在20年代初,实地考察了我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 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望采纳
Ⅳ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
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Ⅳ 地质学家张培元有什么贡献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此外,李四光早在20年代初,实地考察了我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 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Ⅵ 中国有哪些做出巨大贡献并闻名于世的科学家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Ⅶ 除了邓稼先,还有谁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
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
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
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
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名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
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
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
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主要成就: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
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
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
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
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
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学术成就: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
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5、我国原子能科
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
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
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
“核弹之父”.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
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
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
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
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
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
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
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
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
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
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
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
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主要成就: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
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Ⅷ 中国有哪些做出巨大贡献并闻名于世的科学家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Ⅸ 李四光对国家的贡献列如什么
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早在三十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建国初期,做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长和全国石油地质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地质学界"中国贫油论"烟嚣尘上的氛围中,他正确回答了中央关于"走天然石油道路,还是走人工道路"的垂询.他根据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据此,他率先提出进行"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指挥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在战术找油田方面,他亲自选定华北、江汉平原的突破点和关键井位并打出高产油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他还十分注重和经常指导大西北、苏北乃至西藏等地的找油工作,派出柴达木石油调查队伍并发现了冷湖油田;他力主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油田和向浅海进军,皆取得重大突破.
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玛仪,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拉开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作了工作汇报.50-60年代,李四光一直关心着铀矿地质的开展,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 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末,我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我国核工业发展需要.四十多年来核工业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一切构造形迹都是成群发生的.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他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群,往往个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与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甚显著的地块,它们和围绕它们的或半围绕它们的构造带,形成一个整体,构成统一的构造体系.简单扼要地说,构造体系是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李四光 地质力学是我国科学家创立的有重要影响的大地构造理论,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结晶.她为寻找我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源于他研究中国石炭枣二叠纪海水进退.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的发表是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萌芽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的思想营养.他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四十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发表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理论已具雏型.1962年《地质力学概论》的完稿是他对地质力学理论的总结,并对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地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构造体系的思想,她在地球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