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该怎么叙述
『壹』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贰』 大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认识
上述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基本上是在库科西力克至库斯拉甫一带的有限范围。现将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新疆地区甚至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来看大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图4-57,图4-58),又有一些新的认识。
图4-57 青藏大陆北缘与塔里木大陆结合带影像图(Google 截图)
图4-58 欧亚板块与冈瓦纳板块结合带景观
(一)西昆仑山带和天山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的展布格局
从卫星遥感图像上的山势展布格局来看,西昆仑山脉展布呈现为一个反“S”形,在喀什-乌恰一带即为由南往北西弯转至近东西向再转南西向的弧形;此时的天山山脉则呈现为由北往南弯曲的弧形,且与西昆仑山脉的弧形切线相接,两个山脉往东则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喇叭形南北撒开。往东,天山又与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系南北切线汇集,这样一来,塔里木盆地就好似被南北两个“塑性造山体”包围的一个船形体。也可以说是塔里木盆地刚性体制约了盆地南侧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造山带和北面天山造山带的地理展布格局。
(二)西昆仑反“S”形山带的形成机理
从卫星图像上可清楚看出,由印度陆块的一个北突尖端由南往北的强行推挤而呈现出来的向北弯凸的弧形轨迹,塔里木盆地陆块则由北剪切南推,西昆仑山带的一个反“S”形构造形迹就这样形成了。即在卫星图片上可清楚看出西昆仑山从反“S”形到全弧形的演变轨迹(图4-57)。
(三)青藏大陆的边界认定
有关青藏大陆的边界,在国内外地学界的认识不尽一致。这里仅以遥感图像特征作为判定的基础,提出一个供专家学者进一步讨论的方案。
有关青藏大陆北缘边界,前面已讨论、述及。据变质造山带和非变质造山带特征的影像分区的极大差异,明确提出了以盖孜-库斯拉甫断裂作为青藏大陆和塔里木大陆的分界,并将康西瓦断裂作为西昆仑复合造山带和喀喇昆仑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盖孜-库斯拉甫断裂东延经北东-南西向阿尔金断裂带、北西-南东向祁连山北断裂带直达陕西勉县附近与北东-南西向龙门山断裂带相汇聚集,成为青藏北东端的共轭构造。这样一来,盖孜-库斯拉甫断裂即对应于汶川-青川断裂,盆-山耦合带上的考古垭断裂带对应于江油灌县(都江堰)断裂带,塔里木前陆盆地对应于四川前陆盆地,珠穆朗玛峰南缘的恒河前陆盆地对应于塔里木前陆盆地和四川前陆盆地。这样就可以认为,青藏陆块的大幅度抬升机制来源于南面冈瓦纳板块(印度次大陆)、北面塔里木大陆(块)和东面扬子大陆的剪切俯冲。与此同时,青藏大陆(块)相应呈现出南、北、东三面逆冲-推覆,即在边缘形成最高的山峦。这样就可视青藏大陆东缘的贡嘎山-龙门山、北缘的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南缘的喜马拉雅山为边缘逆冲-推覆造山带是这一应力场的产物。青藏高原大陆的中间部位出现派生的伸展断陷,呈现出广厚的晚新生代内陆盆地堆积和内陆河流及湖泊。
在这一重大的地质问题上,分歧是难免的。有不少中外学者认为雅鲁藏布江断裂为两大板块的碰撞结合带,喜马拉雅山归属冈瓦纳板块(印度次大陆)范畴。但遥感图像解译显示,具影像分区特征的断裂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断裂构造,雅鲁藏布江断裂不具影像分区特征。另还有学者认为,班公湖-怒江断裂为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的分界构造。若从遥感地质角度,均对这两种认识持有异议。
(四)晚白垩世—古近纪塔里木海湾盆地古地理格局
从地质发展历史的角度,塔里木地区侏罗纪已进入陆相河湖沉积状态,但从晚白垩世到古近纪又经历了一个浅海-湖相沉积过程。这海水是从何而来又到何而去呢?这可从遥感图像解译中得到启发。从图4-58的影像分析,在西昆仑山和天山之间的塔里木是个海湾-湖盆地,海水从喀什海峡进入,形成塔里木 湖海湾,在海湾内即会有近陆源碎屑沉积、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和 湖相的盐类沉积等。另在藏北和柴达木等较大区域尚形成有陆内河湖盆地沉积的影像特征。
『叁』 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简述
阿尔丹地盾位于亚洲最大的稳定陆块——西伯利亚地台(克拉通)的东南部,也是该地台最大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隆起区。这里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广泛发育,其中高级变质岩出露广泛。
对阿尔丹地盾区域构造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是萨洛普(1971,1977),他根据中、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和对全区航片解译及进行有关区域的专门研究,提出了阿尔丹地盾区域构造样式及其成因等有关问题的讨论,他认为阿尔丹地盾高级变质的阿尔群构成了许多(命名的有6个)大小不等的片麻岩褶皱卵形构造。其中进行过较深入研究的有两个,它们是位于阿尔丹地盾中部,称之为上阿尔丹和下提姆朴汤褶皱卵形构造。这一研究成果已被温德利(1984)引用,并作为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一种构造样式类型向读者做过概要的介绍。在进入21世纪,对阿尔丹地盾区域构造的再总结中,以帕费诺夫(Parfenov)为首,在编制北亚地球动力学图中,将阿尔丹地盾内部构造单位进行了新的划分,按其组成划分出麻粒岩-正片麻岩、麻粒岩-副片麻岩、花岗岩-绿岩及云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片麻岩4种类型地体,和3条线性构造混杂岩带,明确提出由高级变质岩石组成的地体只有两个。这一研究成果使阿尔丹地盾的整个构造格架发生明显变化,并非如萨洛普认识的那样整个阿尔丹地盾是高级变质岩构成十分经典的片麻岩褶皱卵形构造,而是组成复杂,构造格架表现为整个地盾是由3条线形带分隔成4个块体的基本格局。保存完整的高级变质区仅在两个地块中存在,其中仅中央阿尔丹超地体(Superterrane)尚能证明萨洛普描述的穹形构造的存在。下面我们针对中央阿尔丹超地体(即大体相当于下提姆朴汤片麻岩褶皱卵形构造)及其相邻的线形构造混杂岩带进行简要介绍。
『肆』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南岭东段区域上处于华夏古陆闽、赣、粤后早古生代隆起与湘、桂、粤北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凹陷的交汇部位(图7-13)。该区地壳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 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构造旋回。区内地层出露较全,从新元古界—第四系均有出 露,其中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分布较广泛。
图7-13 诸广—贵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张祖还等,1991,略修改)
该区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九嶷山—诸广山—仙游岩带和花山—大东山—贵东—泉州 两条花岗岩带呈EW向横贯全区,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NNE向构造-岩浆体系展布不 同。岩浆侵入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呈带状分布,产状以岩基和岩株为主。侵 入岩岩石类型有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偏碱性、碱性及酸性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中酸性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始兴县司前、仁化县扶溪、金 竹圆等地还有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斜辉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辉长岩、云辉二长岩和二辉 辉长岩等超基性岩出露(地矿部南岭项目花岗岩专题组,1989)。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中 国东部一次十分重要的地质事件(陶奎元等,1999),区内晚中生代花岗岩占全区侵入岩 面积60.3%(图7-14),岩浆活动具多期、多阶段特点,并以壳幔岩浆活动为主(杜扬 松等,1988;杜扬松,1999)。
本区经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一系列断裂构造。J3-K1多为控岩断裂构造,而K2-N 形成的断裂多为控盆断裂构造。断裂展布的方向有SN、EW、NW、NE等,这些断裂构造 多为深大断裂,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总体趋势是SN向断裂较早,EW向、NW向断裂 次之,最晚为NE向断裂。深大断裂控制了本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和盆地形成与 发展,同时也控制了铀矿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
『伍』 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各种地质记录表明,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实际上是在大陆裂谷体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古板块构造体系(O—S)的体现(图1-8)。其间经历了自陆裂拉张形成洋盆,而后经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直至海盆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
1.大陆裂谷体制海相火山活动
以中寒武统下部钙碱质酸性火山岩和上部基性火山岩的双峰式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据火山岩岩浆学研究(夏林圻等,1991、1996),北祁连山东段白银地区及研究区面碱沟—清水沟—尕大坂地区所测剖面均为“双峰式”特征。其Sr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之“穗齿状”特征(见图1-9、1-10)。火山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r同位素的初始比值均具双峰式或双端员特征。代表源岩浆具有幔源与陆壳部分熔融的二元混合成因,为大陆裂谷环境。
2.古板块构造体制海相火山活动
北祁连山的古板块构造体制是在大陆裂谷体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从目前保存的北祁连山“三分构造格局”(邬介人等,1997、1998),即中间复背斜(
1)奥陶纪洋脊(洋岛)型火山活动
图1-8祁连山板块构造体制大洋盆地构造演化模式(据冯益民等,1996)
A—西段;B东段;SS—陆棚浅海;FS裂陷槽;OCEAN—大洋盆地;IA—岛弧;IAB—弧间盆地;BAB—弧后盆地;RF—裂谷;R•OCEAN—残留洋盆;R•SEA残留海盆;C•M•SEA陆表海;MC—岩浆房;SC—俯冲杂岩(含高压变质岩岩块及岩片);M—地幔
作为存在加里东古洋壳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带主要分布于托勒山北坡的玉石沟—川刺沟一带,以残存的蛇绿岩洋壳为特征。该蛇绿岩的组成自下而上为超基性岩、辉长-辉绿岩、枕状熔岩、硅质岩和凝灰岩。并在其蛇绿岩序列底部变质橄榄岩层中发现有交代型金云母(夏林圻、夏祖春等,1995),表明此古洋壳火山岩组合源于交代型富集地幔。
2)沟-弧-盆的火山活动
在北祁连山沟-弧-盆体系中,出露完整、分布连续性好的单元属岛弧和弧后盆地及代表
图1-9郭米寺—下沟细碧岩类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分配型式(据夏林圻等,1995)
1—郭米寺—下沟细碧岩类;2—Rio Grande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
图 1-10白银厂细碧岩类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分配型式(据夏林圻等,1995)
1—白银厂细碧岩类;2—Rio Grande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
这两种环境的相应沉积物,而代表古海沟环境的地质体则是由大洋板块俯冲、刨铲,不断在弧前增生而形成的以蓝闪片岩带,基性—超基性岩块、火山岩岩片、混杂堆积岩、放射虫硅质岩残片、滑塌堆积、浊流沉积和复理石等组成的俯冲杂岩为特征(许志琴等,1994)。目前已发现的有两条:一条规模较大,西起昌马,向东经石油河—边麻沟—清水沟—百经寺,直至景阳岭(吴汉泉,1982、1991);第二条仅出露于白泉门以西九个泉一带,规模较小。据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的同位素年龄388~459Ma(吴汉泉,1987;肖序常等,1988),以及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火山岩的Sm-Nd及Rb-Sr等时线年龄486~445Ma(夏林圻、夏祖春等,1996)来看,该俯冲杂岩带的俯冲作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奥陶纪。
岛弧火山岩发育于古海沟俯冲带的北东侧,沿走廊南山分布,以早中奥陶世的岛弧火山杂岩为主,部分地区与原大陆裂谷系双峰式海相火山岩或含矿岩系相伴出露(白银地区、清水沟—尕大坂一带等),表明从寒武纪到奥陶纪,海相火山岩是由裂谷类型到岛弧类型演化而成的。其中研究程度较高,被视为成熟岛弧的岩石学标志为甘肃永登石灰沟的岛弧火山岩岩石组合(夏林圻等,1991、1996),即下部拉斑玄武岩、中部钙碱性岩、上部碱性岩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岛弧火山作用,由早至晚,随着距离海沟俯冲消减带由近而远,呈现非常特征的递进式演变。
弧后盆地火山岩带发育于岛弧火山岩带的北东侧,沿走廊南山北坡分布。不仅可以见到来自岛弧的直接沉积形成的火山物质,还包括极特征的,未经固结成岩而再搬运沉积的火山碎屑复理石建造和少量火山熔岩,在少数地段还发现其中尚有源自弧后强力拉张导致洋壳型蛇绿岩在板后侵位而形成的类扩张脊型火山岩(张瑞林等,1997),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种火山岩具有十分清晰的岛弧和洋脊火山岩双重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如TiO2含量一部分大于1%,一部分小于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部分类似于地幔柱型洋脊玄武岩,另一部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这些地球化学的复杂多重性,表明其源区物质组成应当具有多种组分混合的特点。具有来自深部幔源和来自浅部消减带壳源的不同物质来源不均匀混熔的特色。
到晚奥陶世,大洋扩张脊已不再活动,岛弧扩张及弧后扩张不再出现,火山作用的规模和强度急剧收敛,然而大洋板块通过海沟的俯冲消减仍在进行。其结果导致整个北祁连大洋由扩张状态转入收缩状态。取代火山作用的是由砂岩、千枚岩、板岩夹灰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陆源碎屑岩沉积。仅在门源红沟一带发育具双峰式特征的细碧角斑岩系火山岩类,据前人研究结果(冯益民等,1996;夏林圻等,1996、1998)属弧-陆碰撞作用产生的被动陆缘裂谷建造类型。这种被动型裂谷火山作用比较短暂,到志留纪已经夭折。志留纪火山活动十分微弱,主要表现为残留海盆碎屑岩建造。
『陆』 [在线等,跪求]描述一下下图区域地质构造总体特征和构造稳定性
基本类型:1,水平层理:工程性能好2.,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 凹陷:工程性回能好或工程性能一般3,断裂答;工程性能差4、破碎带:工程性能一般或差图中:断层:地层错断且有位移,上盘上升下盘下降。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
『柒』 有关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B
判断背斜和向斜不能单纯从形态上分析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明确褶皱与断层的变形特点。
『捌』 区域地质构造
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被划分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170]:即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温州地区属于华南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坳陷内的温州—泰顺断坳。
温州地区的火山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的出露面积占该区面积的80%左右。火山岩和花岗岩均属刚性岩石,它们在地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而褶皱则表现出平缓状态并且不发育。区域内深、大断裂分布如图2.1所示[171]。
图2.1 浙江省区域构造位置图[171]
2.1.1.1 温州—镇海大断裂
该断裂总体走向为北东 25°,自黄岩县长潭水库往北经临海、宁海、镇海而潜没于灰鳖洋水域之下,这一段地表断裂十分醒目。该断裂直接控制宁波、宁海、临海以及宁溪等白垩纪盆地的形成和发育,因此断裂可能形成于燕山中晚期。
2.1.1.2 淳安—温州大断裂
该大断裂斜贯浙江中部,呈310°~320°方向延伸,西北起淳安洪家附近,往南东经兰溪、金华至温州,全长约300 km。该大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断裂性质曾多次转化。
2.1.1.3 泰顺—黄岩大断裂
该大断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呈北东向展布,由泰顺往北东经永嘉、黄岩直抵三门湾,省内长约260 km。地表为断续出露的北东向断裂,一般长达20~30 km。断裂发育在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中,燕山晚期的岩体常被其切割。断裂东侧以频繁跳动的强磁场为特征,西侧以平静的磁场为背景,两者分界明显。
『玖』 写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区域地质构造怎么查,去哪里可以查到资料
当地的煤田、冶金等部门的老地质报告中都有详细描述本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的章节,只需稍加新鲜内容和个人见解便可以了。
『拾』 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包含哪些要素
褶皱、断层、节理、面理、劈理、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