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界线有什么作用
Ⅰ 地质界限是什么
就是指地层吧!
附:
地层(stratum[ 'streitəm ])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
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
1)太古代
2)元古代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
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Ⅱ 地质界线的确定及标绘
(1)地质界线的确定
准确地标定地质界线是保证图幅符合地质现象实际出露客观存在的前提。在基岩出露的地区,可直接根据填图单位的标志及地质体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地质界线的位置。但在森林、平原、草原戈壁等植物或现代堆积物、沉积物发育区则给地质界线的确定带来了难度。除了关键部位需采用人工揭露外,更多则是借助间接标志或其他方法来确定地质界线。
利用残坡积物判断地质界线的方法是,以低处分布的某种岩屑的最高出现位置作为其与不同岩性的界线所在地。此方法在已经确立标准地层剖面、对主要界线性质和构造状况都基本搞清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可靠性。
利用地貌特征判断地质界线,特别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现场地质解译是间接确定地质界线的重要手段。
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亦可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地质界线的判断或确定。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因此,要多种手段结合,相互验证,以保证地质界线确定的可靠性。
(2)地质界线的标绘
前述有关地质调查类型及图件编制中已涉及此方面内容,现综合不同比例尺的技术要求给予概括。即在填图过程中,在图上仅填绘按比例尺折算直径大于2mm以上的闭合地质体和宽度大于1mm及长度大于3mm以上的线状地质体。如果小于以上限度,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或断层,可按比例尺夸大至1mm×3mm表示在图上,但要注意尽量反映其真实的平面形态和产状。
地质界线的标绘应在现场据其出露情况直接填绘在地形图上。采用方法是以观察点为基点,测量地质体产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沿地层走向向两侧延伸1/2线距。露头好且视野开阔的地段,除由观察点控制的一段地质界线外,还可选择地质构造转折部位、地质界线通过山脊及沟谷的位置等处,按目测标定观察点的方法遥测一些辅助控制点,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整段地质界线连绘出来。
Ⅲ 地质界线的介绍
地质界线(geological boundary)是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之间的界线,即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面和断层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线。
Ⅳ 地层界线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地层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特别是各系、各阶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历来是地层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届国际地层委员会都把发展和完善全球地层表、交流各系主要划分 标准、建立各地层单位的界线和对比作为该会的宗旨和关键任务。它要求各地层分会在完 善和对比全球标准的系、统、阶的工作中,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为主要任务,各国地层 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国际界线层型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于地层之间的界线划分原则和方法,自地层学产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传统 的观点在地层界线的划分上往往强调地层自然特性的变化和物理间断,许多界线根据构造 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如传统的寒武系下界、志留系—泥盆系之间的界线等。不整合是岩体 之间的一个侵蚀面,代表地层序列中一个重要的间断和缺失。不整合是由于不整合之下的 岩石经历地表或水下暴露,遭受剥蚀,而缺失一部分较老岩石所致。不整合或假整合作为 地层界线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它标志着岩石、生物和其他地质现象的自然间断。不整合 或假整合在野外易于识别,但在多数情况下是穿时的。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球界 线资料的大量积累,人们认识到物理界面所确定的界线,横向延伸到其他地区时很难对比 和应用。由A. 萨尔瓦多主编的修改后的 《国际地层指南》(Salvador,1994)也指出:将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选在—个不整合面上可能是最糟的选择,这不但不能代表一个精 确的时间点,而且还有横向穿时的可能性。
从现代地层学观点来看,划分地层界线应该基于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可以识别的地质 事件;二是证明不同地点的同一事件的同时性。目前,地层学家们都把地层连续,避开间 断作为识别、划分界线的原则。杨遵仪等(1981)在研究我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时就曾指出,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而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 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划分地质界线时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国际地层单位的定义范畴中,“阶”是年代地层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全球界线层型 剖面和点(GSSP)定义的。目前,显生宙以来的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主要是根据生物 带定义的。《国际地层指南》(Hedberg,1976)指出,一个阶的界线层型必须在连续沉积 (最好是海相)的序列之内,界线层型应当与作为等时面、易于识别和能够远距离追索的 生物带等标志相符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Salvador,1994)重申了相同的观点。
近20年来,地层学家们在研究划分地层界线时,尤其是界与界、系与系之间的界线 时,引入了事件地层学的概念。这是一个新兴的地层学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 迅速发展。它从综合的角度、多学科联合的角度,在确定地层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研 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发展历史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有希望在传统地质学难以解释 和解决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事件地层界线是事件地层学的核心 (徐道一,1989),它在解决大的地质界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件界线是由地质事 件造成的一种地层界线,它具有反映地质事件的特殊沉积标志,使它成为岩系中独特的自 然分界面,它代表无机界和有机界演变过程的变革点,具有自然界线的性质(侯鸿飞,1989;齐文同,1990)。寻求和论证全球以及大区域内等时事件界线或自然界线,提供大 范围内地层对比的工具,是事件地层学的一个主攻目标。
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界线的划分。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层序地层学的 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地层界线的划分和厘定,并促进了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沉积 学、沉积古地理学的发展。其根本就是用层序地层优化年代地层单元,即在地层沉积连续 地区,寻找与地层内部不整合相对应的各类标志,包括生物标志、层序关键界面标志、具 体剖面的岩性标志等,使以生物带定义的阶的界线更易于识别和精确对比,更符合地球演 化自然节律(陈建强等,2001)。
因此,当本课题组开展西藏南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时,注重吸收现代地质学新 颖的、有价值的观念,对原有的划分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厘定,使之更接近地层界线的 标准。
Ⅳ 地质界线中圆圈代表什么
表示观察点,将不同的地质观测点连成不同的线即为地质界线。
Ⅵ 什么是地质分界线
地质分界线是不同来地质源体和地质现象之间的界线,即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面和断层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线。它是一个地质的概念,划分和确定地质界线,是地质填图或有关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质图上所填绘的地质界线,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
等高线是以海拔划分的,即相同海拔点的联线。
地质界线与海拔没有关系。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而地质界线中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线是闭合的,断层界线则未必是闭合的。
Ⅶ 现在地质填图还有什么意义
以前的地质资料都复是小比例尺的制,地质界线什么的并没有那么准确。现在填图就是需要你对这些界线、构造什么的进行修测,同时只有通过填图才能更好的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为你的下一步找矿、探矿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据。
Ⅷ 地质界线有一段是虚线是什么意思
虚线是推测地质界抄线。
经实地观察依据充分的,为实测地质界线,地质图上用实线表示;根据一定资料推测的,为推测地质界线,地质图上用虚线表示。划分和确定地质界线,是地质填图或有关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质图上所填绘的地质界线,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
Ⅸ 地质图上怎样看出地质界线
边界线两边的岩性不一样,具体表现在 颜色不一样,岩性符号不一样。比如界线两边 一边是C(石炭系) 一边是D(泥盆系)
Ⅹ 地质图有什么用
为国家各种工程建设各个阶段,
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必备的基础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