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济南市地质条件怎么写

济南市地质条件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1-01-21 13:25:28

㈠ 济南市是如何借助地质地貌凸显自身特色风貌

四周高,中间低,小盆地地貌,不利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扩散,是观赏雾霾的最佳城市。

㈡ 地质报告怎么写可以给个范文吗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㈢ 济南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阴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济南泉群”。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

济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为密集,十大泉群中,仅有老城就占有4个,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此之外,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历下区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区的百脉泉,眼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㈣ 地质报告怎么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
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
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
!" %区域地质
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
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矿体(层)地质
!" )"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
(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
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水文地质
!! $! %!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 $! %!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 $! %!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 "! #!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 "! %工程地质
!! "! %!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
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
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 "! %!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
!! "! )环境地质
!! "! )!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 "! )!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 "! )!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 "! )!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 )!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
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 "!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 "!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 "!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 *资源$储量估算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 "!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 "!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 "!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 "!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 *!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 *!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 *!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 *!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 *!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 "!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 $%结论
!! $%,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 $%!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 $%!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 $%!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 $%!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 $$附图
!! $$!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 $$!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 $$! ’区域地质图
!! $$!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 $$! )矿区实际材料图
!! $$!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 $$!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 $$! #采样平面图
!! $$!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 $$!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 $$! $$矿体(层)纵剖面图
!! $$!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 $$!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 $$!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 $$!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 $$!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 ""! $%区域水文地质图
!!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 $$矿区工程地质图
!! ""! $&矿区环境地质图
!! ""!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 ""!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 ""!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 ""!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 ""!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 ""!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 ""!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 ""!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 ""!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 ""! &)等温线图
!! "$附表
!! "$!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 "$!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 "$!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 "$!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 "$!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 "$!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 "$!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 "$!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 "$!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 "$! "’气象资料综合表!! "#!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 "#!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 "#! "’水质分析成果表
!! "#!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 "#! #)瓦斯测量结果表
!! "#! #"地温测量结果表
!! "#!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 "*附件
!!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 "*!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 "*!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 "*!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 "*!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 "*!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 "*!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 "*!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㈤ 济南土地是什么地质

济南市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一、棕 壤 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集中分布于长清、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此土体通体无石灰反应或表层有微石灰反应,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在酸性岩山区,从上到下分布着两个亚类:(一)棕壤性土是棕壤发育处于最年幼阶段的亚类。分布于济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质为酸性岩的残、坡积物。土壤的主要特点是层薄质粗,一般厚度仅10~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土壤无剖面发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约5~10厘米的草根层(A层),其下即为母岩的半风化物(C层),故剖面构型多为A-C型。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的土壤。现状一般是林地与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为农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产区。(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类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它集中分布于章丘、历城、长清三县南部砂石山缓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带,所处地形较平缓,土层比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层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物的残坡积与厚层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砂壤土或轻壤土,并有较多的石砾和石英、长石风化碎屑。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土壤层次明显,剖面构型为A-B-C型。淋溶层(A层)之下有较明显的沉积层(B层),淀积层质地较上层粘重,粘粒胶膜明显;也常见黑色的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为明显的半风化母岩。普通棕壤绝大部分已经垦为农田,林地和果园面积不大。土壤肥力水平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块小而不平,受侵蚀威胁,又因灌溉条件差,作物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 土 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这类土壤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及高温高湿同时发生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济南市是山东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区。褐土面积3252.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4.1%,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此土壤,通体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7~7.5,呈微碱性。此外,土壤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钙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积累作用,还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在宽广的褐土带中,从上而下,从南到北,分布着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个亚类。(一)褐土性土俗称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或砂页岩以及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为荒草坡或岭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蚀影响最重的亚类。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度均小于30厘米,并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层砾多特征明显。剖面构型为A-C型,表层质地多为砾质壤土,一般剖面无发育,薄层土壤之下即为母岩硬石底。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缓平地上。成土母质为坡洪积、洪积、洪冲积物。该土壤剖面构型属A-B-C型,层次发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都较明显。表层质地多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层)质地较粘重,棕褐色。全剖面均含有游离的碳酸钙,耕作层下常见假菌丝或碳酸盐的新生体。石灰反应较强,PH值7.5左右,呈微碱性。此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是济南市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部分土壤由于多次洪积的结果,土体较浅的部位出现砾石、砂层或砂姜及厚层粘土等障碍层次,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对作物生长不利。(三)石灰性褐土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山体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阶地上。成土母质是钙质岩坡洪积物及黄土母质,区别于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状是土壤剖面通体石灰反应强烈,耕作层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丝体,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因土壤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土壤体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于近山阶地上的土壤,虽土体深厚,质地适中,但土壤含有较多的砾石,对耕种管理不便。(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低缓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地上,与普通褐土镶嵌。成土母质为坡洪积物和红土母质。在性状上属普通褐土与普通棕壤的过渡类型。区别于其他褐土亚类在于淋溶作用较强,土壤通体无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无钙积层。但PH值高于棕壤为中性至微碱性。此外,在底土层中粘粒胶膜也较明显。该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中壤,下部稍紧,保水保肥,无障碍因素。(五)潮褐土俗称“夜潮土”。分布于山前缓平地褐土与潮土交接地带上。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土壤地下水位浅,平均4~6米,有时毛管水可达地表,土壤表现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现锈纹锈斑,其他性状与普通褐土相同。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灌排设施较完善,基本无干旱威胁,加之耕作比较精细,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济南市最好的土壤类型。

三、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暗色土壤。济南市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章丘、历城两县白云湖周围,在平阴县东部孝直镇和店子乡亦有少量的分布。土壤面积4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1%。此类土壤所处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地表常有积水现象。成土母质为湖积物,分为“黑土裸露”和“黄土覆盖”两个土属。土体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层或黑土层及砂姜,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济南市砂姜黑土多为黄土覆盖类型,表层质地适中,易于耕作。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现砂姜,下部有黑土层;砂姜多为面砂姜,不成层,一般不影响耕作。因受人为耕作影响,部分土壤较肥沃,产量较高。局部土壤质地粘重并有内涝危害。

四、潮 土 分布于沿黄地区,为黄河冲积母质所形成的潮土。土壤面积58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3.4%。此类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响,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类型。土体深厚,沉积层理明显,中下层有锈纹锈斑,表层质地则因沉积过程水流快慢影响而有砂,轻、中、重壤之别。通体有石灰反应。共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一)普通潮土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是济南市潮土中面积最大的土壤亚类。其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呈碱性反应,PH值高于7.5。中下层有大量锈纹锈斑。因受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质地多变,依土壤质地分为砂、壤、粘及炉渣菜园土4个土属,土体构型多为砂粘相间的多种多样的土壤层次。该土壤分布区是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产区。局部引黄改种水稻、小麦,一年二作,土壤复种指数较高。但局部地区的60厘米土层质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较困难,对作物生长不利。(二)湿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色较暗,土质粘重,潜育化明显,氧化过程较差,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湿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三)盐化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2米之间,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在1~3克/升之间,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体上升到地表蒸发,水去盐留,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地面常见盐霜或盐斑,尤以干旱季节最为显著。土壤20厘米土层含盐量高达0.1~1.0%以上,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盐化较重的地段,尚有柽柳、盐蓬等耐盐作物种植。耕作层下有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 。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盐化现象有减弱趋势。

五、水稻土 分布在济南市郊区北园、东郊和章丘县明水镇,是经过泉水灌溉、人为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水稻土。土壤面积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

㈥ 浅论环境地质条件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建设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赵书泉1,2梁凤英3佟光玉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101159;2山东省地矿局,济南,250014;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

摘要济南市东部地区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因而,其环境地质条件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但区内铁矿开采、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剧烈,潜在并诱发了诸如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危害。因此,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应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产业带济南市

前言

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地处主城区东侧,在以济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片区的基础上,拟规划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走廊以及山东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用地约120km2,人口规模70万~90万人。

1地质环境条件概述

1.1地形地貌

产业带地处丘陵山区的山前地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区内开阔平原与山丘相间,山丘多为浑圆的馒头状,主要有围子山—丘山—玉皇山(海拔高程250~310m)、凤凰山(海拔高程218m)等,山坡坡度一般为10°~30°。山体植被较好,主要为耐旱常青的松柏以及矮小的灌木。

1.2气象、水文

济南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1952年~2000年降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44.60mm,年最大降水量1253.8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78.7mm(1999年),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3%。日最大暴雨量334mm(1987年8月26日)。

本区属于小清河水系,流经该区的河流主要有港沟河、巨野河等,属季节性河流,仅在汛期大雨时排泄山洪短时有水流,雨后随之干涸。

1.3地质与矿产地质概况

济南东部地区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在山前及沟谷地带,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顿丘一带出露燕山期辉长岩。

该区奥陶系岩层比较完整,岩溶主要顺层发育,地表可见一些溶沟、溶槽、溶隙以及蜂窝状溶孔等,一般没有较大的溶洞等。钻孔资料显示,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为一些垂向溶隙,局部有小溶孔、洞,直径可达数厘米。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上,岩性主要为杂色粘土及红色、紫红色砂质、粉质粘土夹砾石,其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从南部的山区的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向北部平原逐渐加厚。

区内发育北西向的断裂,如港沟断裂、孙村断裂、东梧断裂等,该断裂主要发育在古生界地层内,其中东梧断裂是一条区域性大断裂,一般被认为是济南泉域的东边界。

该区的主要矿种为铁矿,其成因类型属于夕卡岩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矿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控矿构造为燕山中期偏基性的闪长岩侵入使中奥陶系灰岩拱起而形成的短轴背斜;成矿母岩为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等,这些岩石也是携带矿液上升的载体;围岩为奥陶系灰岩,其蚀变作用比较弱,以夕卡岩、大理岩等为主。主要赋存在火成岩体的周边,具有埋藏浅,品位富,规模小的特点,其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透镜状以及不规则状等[1]

1.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的岩体主要有坚硬块状岩浆岩体、坚硬厚层状石灰岩体两类。土体主要为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两大类。其中,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平原区,厚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土体为粘性土单层结构。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及山区坡麓地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含泥砾石层。期内的岩土体一般可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天然地基[2]

1.5水文地质条件

1.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产业带位于济南白泉泉域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区,北部武家附近是岩溶水强富水地段(武家水源地),水位埋深在45~60m,单井出水量1000~5000m3/d。该处灰岩顶板埋深约200m,第四系厚度大于20m,含水层段埋深在220~270m。

1.5.2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主要含水层为奥陶中统马家沟组裂隙岩溶含水层,水量随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大小不一,渗透系数1~10m/d,水量一般为1000m3/d左右。隔水层为致密状闪长岩、磁铁矿等,位于含水层底部,起隔水和阻水作用。

1.6人类工程活动

近年来济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地质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呈上升趋势。区内开山采石和公路修建过程中多开挖山体坡角,破坏了原有的应力结构,易造成边坡失稳,可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另外,有关资料显示,该区铁矿开采历史悠久。由于区内铁矿长期开采,目前已形成了多处采空区,并在部分地段如唐冶至邢村、康山养殖厂一带发生数起地面塌陷,造成耕田废弃、部分建筑物开裂,并对附近公路、民用建筑造成了威胁。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1主要灾害类型

一般而言,影响建设规划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

根据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产业带规划区内一般不具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产生和诱发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矿产开发、道路、房地产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区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将对东部产业带的规划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主要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等方面来确定其危险性大小。由于本区地裂缝是伴随采空塌陷的发生而发生的,因而,将这两个灾种放在一起进行评估。

2.2.1采空区基本情况

采空区的分布与郭店铁矿的开采是一致的,均分布在唐冶—邢村岩体、顿邱岩体的边缘地带。位于该区的郭店铁矿是建国初建矿的,没有整体设计。开拓方法主要为双斜井、中央式双斜井和斜竖井联合式,井下运输采取分散运输方式,每个阶段运输大巷直通主井;由于矿体分散,规模小、形态复杂,其采矿方法主要采用了小分段空场法、高分段空场法、分段崩落法等,开采深度从+10m(水平标高,下同)到-70m。长期的开采,就形成了规模不等、垂向多层分布的采空区。

2.2.2采空塌陷情况与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野外调查,在康山、唐冶—邢村、钓鱼台等矿区附近发现了四处小型地面塌陷(见表1),其形态以小型塌陷坑为主,塌坑外形呈方形或圆形,直径10~20m左右,诱发的动力因素为铁矿开采坑道挖掘顶板冒落所致,涉及受灾对象主要为农田、公路等,并伴有建筑物开裂现象。

表1地面塌陷调查情况表

总体而言,区内已发生的塌陷范围和规模为小,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康山、邢村北塌陷仍不稳定。因此,这两处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大;其他两处稳定,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

3对产业带规划的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3.1地质环境条件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因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的建筑物可直接采用天然地基;高层或载荷大的建筑物,基础的开挖深度也不大,而且一般不需要降水处理,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2)区内深层优质地下岩溶水资源丰富,基本可满足规划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生产用水。

(3)区内低山与平地、河谷相间分布,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4)由于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尤其是长期的铁矿开采,产生了多处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部分地段发生了几处较小规模采空塌陷,会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2地质灾害危险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看,在武蒋山—东顿邱、高二庄—南顿邱、唐冶—邢村、章灵等地段位于铁矿采空区内。虽然原有矿区已经闭坑,但目前仍有零星小矿井开采,使得采空区并不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对拟建工程的潜在危害

主要针对规划的道路工程,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距离拟建道路的距离;二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本身的稳定性。从前面描述的采空区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的调查情况看,唐冶—邢村、沙沟、东顿邱、康山、东山坡、钓鱼台—流海、段家坟、章灵等采空区,距离拟建道路10~300m左右,其中在唐冶—邢村、康山采空区内塌陷(或地裂缝)多次发生,表明其状态仍不稳定;加之在这些采空区内,零星的个体小矿井仍然滥开滥采,更增大了不稳定因素。因而,对拟建道路的危险性大。

(2)建设工程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一是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路基土层一般采用振动碾压实,由于震动频率和强度较大,对附近的采空区有一定的影响;再就是道路通车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样对附近的采空区造成影响。因此,道路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性,加剧甚至诱发新的地面塌陷。

3.3防治对策建议

(1)加强勘察,适当避让。首先,应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规划建设重要的工程项目;如果一些线状工程如道路、管线等必须穿过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时,建议设计前,除按有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目的勘察外,应特别要求对重点地段加强采空区勘察,使拟建工程与采空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2)清理零星矿井,保持原采空区的稳定。调查表明,区内国营矿山闭坑后,个体小矿井滥开滥采现象严重,至今采矿仍未停止,直接影响了原采空区的稳定性,增大了灾害发生的隐患,在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3)对开挖山脚进行锚固护坡,对道路两侧土坡、冲沟等进行必要的衬砌护坡和绿化,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4)由于该区处于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对下游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水质造成影响。

4结论

济南市东部地区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对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是有利的。但在局部地段存在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地采矿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目前,已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危险程度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经过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在对产业带规划时,应采取适当避让等措施,防止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也可避免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济南市城市规划空间研究报告》、济钢集团总公司提交的《山东省济南郭店铁矿区闭坑地质总结报告》、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济南市历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原801队)提交的《1∶5万山东省济南市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在此,对提供资料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曾广湘等.山东铁矿地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山东省地矿局编.山东省环境地质图集.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1996.

㈦ 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地质条件有没有可能有地热资源

济南南部地质为泰山群变质岩,岩层较厚,没有深层地裂缝,不具备地热形成条件。

㈧ 济南地质构造特点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市内有齐烟九点,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山头。东南海拔高多为800米左右的山地、西北海拔低多为200米一下的小丘陵,整个济南呈盆地状。
地质资源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岩、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多产于济南的南部山区。

㈨ 济南市的城市规划受哪些地质地貌的影响

地貌学角度出发,以济南市城市建成区及近郊的城市负地貌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济南市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城市地貌特别是城市负地貌的变化规律,就这种变化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对城市排水防洪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并根据济南市地形特征及历史上洪涝灾害发生情况确定了城市灾易发区。南市区处于泰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的山前平原部位,南高北低,大致呈朝开白的浅盆地形,分低山丘陵、冲洪积平原、冲积平原、蚀余孤山四种地貌类型。建成区及近郊的负地貌形态有湖体、沟道、低洼地和泉群等。大明湖是济南市建成区内现存的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沟道有天然沟道和人工沟道两类,天然沟道主要为小清河各支流上游,人工或半人工沟道包括小清河主河道、护城河、好子壕、工商河等。低洼地集中分布在建成区北部北园等处。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及其特点,将济南市城市扩展过程分为开埠前、开埠至解放时、解放后至五十年代中期、年至“文革”期间、年以来等几个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建成区的扩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形态随着城市扩展而不断演变。随着建成区的迅速扩展,城市地貌有以下变化建成区所跨地貌类型不断增加和复杂化。人们首先选择最佳地貌部位建城,良好的地貌部位被利用后,迫使建成区向地形不理想的地段扩展,济南建成区所跨的地貌类型由单一的冲洪积平原增加为低山丘陵、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

㈩ 济南市大青山地质构造

矗立于朱家尖岛南端,与朱家尖大山南北并峙,海拔378.6米,为全岛最高峰。因主峰北有大、小四鼓坪(又称四顾坪、舒姑坪、水姑坪),故当地群众习称此山为四鼓坪大山。其范围北起筲箕湾、青山岙连线,南至猫跳,界于乌沙门与狼湾海域之间。北坡有简易公路可直达山巅,有山间磴道交通老鹰岗、大马潭、四鼓坪、牛头山和猫跳、彭安,犹有曲径沟通山上各主要景点。大青山三面临海,岗峦依海起势,峰峦绵亘十余里,灵岩奇石计有二百余处。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山上常年云雾缠绕。南端向海伸突,犹如悬浮于乌沙门外洋,故又曰“乌沙悬山”。相传秦时安期生到东海求仙,曾往来于桃花岛和朱家尖之间,并一度在大青山居洞炼丹。主要景观景点有青山醉雾、石门头、云德泉、老虎岩、弥岩瀑布、抗倭石堡遗址、安期洞、歇轿岩,飞来石、风动石、莲花峰、喷水洞,青山角和两峰岛等。

莲花峰:莲花峰居大青山中心,顶峰处有白石嶙峋,与翠绿的青山掩映生辉,状如碧波中的莲花,故名。元·《昌国州图志》有云:“莲花峰,与马秦山碧云庵对峙,三石层出如莲花……”莲花峰顶共有两处石景历来令游人流连忘返,一处略呈三角形的大石块,石块上端呈白色,象覆盖着积雪,犹似日本的富士山,现人称其为“小富土山峰”。另一处高l米左右的薄石块并排耸立,这一丛石块,石面峋嶙尖锐,使人联想起云南的石林,故有人称其为“阿诗玛石林”。
迎客石:大青山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公路,旅客乘车上山确也饶有兴味。车快到山顶时,

突然在拐弯处挡着一块大巨石,呈椭圆形,足有二层楼房高,其势犹如巨汉当道恭迎来客,当地人称其为“迎客石”。此石长年累月耸立在青山顶峰人口处,欢迎四方游客来大青山观光。
碧云庵遗址:位于打鼓岭南侧。这是一块平阔的山间谷地,相传宋代时曾在此建碧云庵,编辑本词条于2013年3月8日任存庵基。距庵基约百余米处的一陡峭山崖旁有一方巨岩,状若平台,可容数十人或躺或卧。据说当年马耆禅师常与好友黄鱼.年、黄鹤年、张光等在此石上饮酒、赏月、赋诗。后来马耆师就是坐在此石上“人定”的。
迎客石
碧云庵遗址四周环护着天马、莲花、石鼓诸峰和虎头岩等峰峦崖嶂,游大青山的旅客,若有幸逢时,碧云庵遗址还是观赏、体受“青山醉雾”奇观的最佳去处。
老虎岩:位于打鼓岭南约500米的仙桃峰山腰。仙桃峰因状似仙桃得名。侧旁的岗峦称桃源岭,路口有一巨岩突兀而立,犹如一只半蹲着的老虎在守护着桃源,故称此岩为“老虎岩”。
安期洞:位于炼丹峰侧,传因安期生曾到此居洞炼丹而得名。
据古籍记载,秦始皇东巡时曾与安期生谈了三天三夜,秦始皇欲赐安期生“金璧”而不受,毅然来到了东海马秦山(秦时称蓬莱山)隐居,觅洞炼丹,并留言数年后到蓬莱山(马秦山)找他,后秦始皇果然派了徐福、卢生等方土到马秦山来找过安期生,传说当年李少君还见到过安期生在吃大如瓜的巨枣。安期生在大青山隐居时,一心炼丹釆药,为当地老百姓治病,传说有人在炼丹峰上还
舟山大青山风光
觅到过炼丹石的遗迹。
歇轿岩:在大青山,相传南宋中书舍人黄龟年因反对秦桧专权被谪后,偕兄弟黄鹤年等来到朱家尖(当时称马秦山),隐居于大青山,往来于保宁、碧云等寺庵,常与众好友聚会,饮酒赋诗。元。《昌国州图志》载:“歇轿岩,在马秦山上,有石平广五丈许,昔者黄给事结庵山侧,往来停车(轿)于此”,故名歇轿岩。
五志士墩:大青山炼丹峰下西荷村近处有个叫“五志士墩”的地方。据书载,明朝末年,张苍水在舟山抗清,多人蒙难。跟随张苍水抗清的五位志士尸体在炼丹峰下择地掩埋,并命名此地为“五志士墩”以示纪念。今尚有遗址可考。
青山角(海角烟涛):青山角别名猫跳嘴,在朱家尖岛最南端。西距喷水洞约 300米,是大青山南脉向海延伸部分,故叫青山角,又因地势崎岖险峻,山路凹凸不平,行路需如猫跳一般,故又称猫跳嘴。青山角为朱家尖海崖石礁荟萃之处。
石门头和云德泉:石门头位于青山岙西南,四鼓坪西北。乘车到青山岙后,从传说由宋朝马耆禅师开出来的千年古道往上行,曲屈盘旋,经越无数奇石怪岩就到了石门头。此处岩石峥嵘,中有两石壁立如门,叫“石门”,入此门可以欣赏地壳运动时期为大青山留下的危崖。故称此处为“石门头”。

打鼓岭和抗倭石堡遗址:打鼓岭在石门峰后,又叫石鼓岭,传说因岭上有石如鼓,击之有声得名。
由石门头绕过石门峰,只见四面群峰横空,层峦叠嶂。左侧陡峭的山巅上矗立着一座花岗岩形成的石台,台长约50米,宽约40米,高4—20米参差不齐。据称这里是当年的明军抗击倭寇的石堡遗址。
弥陀岩瀑布:位于云德泉东南,四鼓坪北侧,因旁有灵石曰“弥陀岩”得名。
弥陀岩瀑布由四鼓坪的诸多小溪泉汇聚而成,从苍崖间进落,落差100余米,纷纷扬扬,如雾似霰,令游人顿生“水从天半驭云飞”之情趣。
喷泉洞:海崖洞穴为山海兼胜的朱家尖岛重要景观之一,主要分布在岛东部和南端,计有“龙洞”、“乌龟洞”、“喷水洞”等十八处,千姿百态,或以奇夺人,或以险取胜,各显风彩。这些奇特的海崖洞穴,据专家考证,均为地壳运动及千百万年岩石风化、山体崩溃或海浪冲刷而成,堪称大自然的杰作。

喷泉洞又称喷水洞,每当风潮侵袭,波涛汹涌人洞,碰击洞壁,海潮在洞壁间回旋翻滚,轰隆隆作响,声传数里,气势十分壮观。洞顶有小洞,人洞的浪潮前涌后推;至此往洞顶激发进射成碗口粗水柱,犹如“蛟龙出水”,腾空飞起,有时可高达30余米,尔后水柱飞散,犹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洒落满天水沫。如遇晴天,在日光下呈现七彩霓虹,从晦上望去,光耀灿烂,出现“蛟龙吞潮喷水”般的壮丽奇景,常令游人惊心动魄,目眩神迷,堪称朱家尖旅游景观的一绝。
西峰岛:位于朱家尖岛西南,大青山西侧,岸距约400米。西北一东南走向,岛形象一条正向东南游的金鱼,长2.24千米,中间最窄处宽仅200米,面积约1.51平方千米,主峰梅花山海拔187.7米。因与朱家尖岛近在咫尺,从远处望去,犹似朱家尖岛西侧的一高峰,故曰“西峰”。又因岛东面有港可供船只避西风,故又有“西风岛”之称。全岛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有大、小海蚀洞穴十余处,主要的如:

穿鼻洞:在岛南端,因海水长期侵蚀,浪潮冲刷,将山岩购端穿孔如鼻。洞口宽约5米,高约7米,小船可在洞口自由进出。洞深处较窄,崖壁间长有多种贝类,可凭小船采拾。
象洞:岛南端龙头岩左侧有上下三洞,右侧犹有一狭长的崖洞,这四洞融会贯通,中间拱托起一块高30余米的巨岩,状似大象,大象垂鼻俯视,正抬起右脚,似欲涉海东渡,惟妙惟肖,有入遂称该洞为“涉海象洞”。
野生水仙花是西峰岛特产,每到隆冬季节,水仙花盛发,漫山一片雪白,成为朱家尖风景旅游区的一处独特景观。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