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s是什么地质
A. 地质有什么
一类土(松软土):砂土、粉土、冲击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版
二类土权(普通土):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质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
三类土(坚土):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填土;
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汗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是粘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砾石;软泥灰岩;
五类土(软石):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岩及贝克石灰岩;
六类土(次坚石):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
七类土(坚石):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
八类土(特坚石):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闪岩。
B. 工程地质剖面图中J2s-Ss表示什么岩层
砂岩
C. 什么地质用灌注桩
适用于地下水不高于25m的,无地下水的、或者是少量地下水的...... 采用灌注桩基础的优点:
①抗地震性能好。桩的静力特性主要研究其强度和沉降,桩的抗震性能主要决定于其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②沉降量小和承载力高,桩的沉降量由三部分组成,桩身弹性压缩;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桩侧土的剪切变形和桩端土体压缩变形。
③可以解决特殊地基土的承载力。
④施工噪音小,适用于城市改造和人口密集场地。
但是,灌注桩的成孔是在桩位处的地面下或水下完成的,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难度大,稍有不慎易产生断桩等严重缺陷。据统计国内外钻孔灌注桩的事故率高达5~10%。因此,灌注桩的质量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灌注桩成桩质量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属于桩身完整性,常见的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护颈、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土密实度较差等。二是嵌岩桩,影响桩底支承条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灌注混凝土前清孔不彻底,孔底沉淀厚度超过规定极限,影响承载力。
灌注桩的缺点:
①灌注桩施工工艺比打入桩复杂,容易出现断桩、缩颈、混凝土离析和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厚等质量问题。
②由于钻孔桩质量不够稳定,要抽检更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增加检测费用。
灌注桩的质量问题与其成桩工艺密切相关,属于桩身完整性的常见质量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扩颈、空洞、混凝土离析等。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大致有:
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够,致使新灌混凝土上翻,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导致导管中翻水,造成两次灌注,使桩身形成夹泥的断裂界面。
②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③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运输路径太长、或导管漏水,混凝土受水冲泡等,使粗骨料集中在一起,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
D. 地质是什么意思
地质是指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E. 工程地质剖面图中J2s-Ss表示什么岩层
J2s-Ss代表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层
F. 什么叫地质条件它包括哪些方面
地质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 岩、土体。
2)地质构造
3)地形地貌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
G. 水利工程中J2s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地质里的 J2s——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
H. 人工填的碎石土的地质成因及地质时代是什么
“人工填的碎石土”,这个名称中包含了成因及形成的地质时代。
I. 什么是地质自然灾害
我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水旱灾害、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频发,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便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自然资源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发及人为因素诱发或直接造成了更加强烈的地质自然灾害。
地震
我国处于地球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震灾可想而知。13世纪以来,世界上共发生8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特大地震,我国就占了4次。进入20世纪以后,全世界共发生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27次,我国又占了6次。其中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死者和失踪者的总数达到了8万余人。20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15万,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总数的44.2%。
水灾
在我国,一般年景水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的60%以上。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曾发生过的较大水灾就有1029次,平均两年就发生一次。
1949年以后,平均每年洪涝灾害面积约1000万公顷,受灾面近10%,其中400万公顷的农田减产3成以上,累计损失粮食100亿千克。因水灾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2万。
1998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死亡3000余人,倒塌房屋49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旱灾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特大旱灾不下百次,累计死亡几千万人,平均每次死亡60余万人,死亡人数占全部灾害死亡人数的78%以上。
泥石流
我国的泥石流沟多达1万多条,绝大部分集中于四川、西藏、云南、甘肃。川、滇以雨水泥石流为主,青藏高原以冰雪泥石流为主。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县城达70座。
地面沉降
我国中、东部已有38座城市因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出现地面沉降,严重的还出现了地下管道断裂、建筑物毁坏。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地区沉降最为突出。2000年最大沉降量达到1069毫米/年,大于100毫米的沉降面积可达1000平方千米以上。天津市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市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两米多,平均每年沉降量达86毫米/年。现在由于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市区沉降得到控制,但市区外围农业井的开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仍呈下降趋势,地面沉降不断向外围扩展,并与毗邻的河北省一些地区连成了一片,估计沉降面积达13000平方千米。东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加大了海水入侵、倒灌的危害,部分地区导致坝堤下沉,内涝积水。
森林蓄积量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森林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