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罗盘有哪些部件组成
㈠ 想学地质罗盘的使用,有没有推荐的书或方法
地质罗盘的使来用
(1)磁针——一般自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㈡ 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专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属、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㈢ 风水罗盘与地质罗盘度所指角度一直吗
是一致抄的,工作原理也一样。风水袭罗盘最主要组成部分有天池(也就是指南针,这个和地质罗盘指南针是一样的)、地质罗盘没有天心十道(架于外盘上的红十字线尼龙绳)、内盘(刻绘有一圈圈黑底金字的铜板圆盘,整个圆盘可来回转动二十四山之方位
㈣ 地质罗盘怎么调磁偏角
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其原理是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4)地质罗盘有哪些部件组成扩展阅读
地质罗盘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1、磁针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顶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
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罗盘
㈤ 用地质罗盘什么量出各种岩石的产状
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1、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图5-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针(或悬锤); 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至360°。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E和W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当底盘向东移,相当于磁针向西偏,故刻度盘逆时针方向标记(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所测得读数即所求。在具体工作中,为区别所读数值是方位角或象限角,可按下述方法区分:如图A与B的测线位置相同,在方位角刻度盘上读作285°、记作NW285°或记作285°,在象限角刻度盘上读作北偏西75°,记作N75°W。如果两者均在第一象限内,例如50°,而后者记作N50°E以示区别(图5-2 A、B,表5-1)。测斜指针(或悬锤):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放在底盘上,测量时指针(或悬锤尖端)所指垂直刻度盘的度数即为倾角或坡度角的值。图5-2A 方位角刻度盘图5-2B 象限角刻度盘表5-1 象限角与方位角之间关系换算表象限 方位角度数 象限角(γ)与方位角(A)之关系 象限名称Ⅰ 0—90° γ=A NE象限Ⅱ 90°—180° γ=180°-A SE象限Ⅲ 180°—270° γ=A-180° SW象限Ⅳ 270°—360° γ=360°-A NW象限水准器:罗盘上通常有圆形和管形两个水准器,圆形者固定在底盘上,管状者固定在测斜器上,当气泡居中时,分别表示罗盘底盘和罗盘含长边的面处于水平状态。但如果测斜器是摆动式的悬锥,则没有管状水准器。瞄准器:包括接目和接物觇板、反光镜中的细丝及其下方的透明小孔,是用来瞄准测量目的物(地形和地物)的。2、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重合,两者间夹角称磁偏角。地球上各点的磁偏角均定期计算,并公布以备查用。当地球上某点磁北方向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时,称东偏(记为+);偏于西边时,称西偏(记为—)。如果某点磁偏角(δ)为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A磁±δ。如图5-3 A表示δ东偏30°,且测线所测的角亦为NE30°时,则A=30°+30°=NE60°;图5-3 B表示δ西偏20°,测线所测角为SE110°,则A=110°-20°=90°。为工作上方便,可以根据上述原理进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偏东时,转动罗盘外壁的刻度螺丝,使水平刻度盘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磁偏角值则可(若西偏时则逆时针方向转动)。经校正后的罗盘,所测读数即为正确的方位。 在对方向或目的物方位进行测量时即测定目的物与测者两点所连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至测线的夹角(如图5-3 C所示)。首先放松磁针制动小螺纽,打开对物觇板并指向所测目标,即用罗盘的北(N)端对着目的物,南(S)端靠近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三者连成一直线,同时使圆形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目标的方位角。图5-3A 磁偏角东偏示意图 图5-3B 磁偏角西偏示意图 图5-3C罗盘仪测量目的物的方位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见图5-4)。图5-4 岩层产状要素极其测量方法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如用方位角罗盘测量,测得某地层走向是330°、倾向为240°、倾角为50°,记做330°/SW∠50°,或记做240°∠50°(即只记倾向与倾角即可)。如果用方位角罗盘测量但要用象限角记录时,则需把方位角换算成象限角,再作记录。如上述地层产状其走向应为γ=360°-330°=30°,倾向β=240°-180°=60°。其产状记作N30°W/SW∠50°,或直接记作S60W∠50则可。在地质图或平面图上标注产状要素时,需用符号和倾角表示。首先找出实测点在图上的位置,在该点按所测岩层走向的方位画一小段直线(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层倾向方位,在该线段中点作短垂线(2mm)表示倾向,然后,将倾角数值标注在该符号的右下方。
㈥ 地质罗盘如何进行计量检定什么机构可以做
不需要,自然力量。
㈦ 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的正确使用及各类产状要素的测定,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1.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由刻度盘和在水平面上能自由转动的磁针组成。它不但可以识别方向、测量方位,还可以测量水平面、倾角及仰、俯角度等,是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袖珍仪器。其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 罗盘的结构
2.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为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测量方位角是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
基准方向有两个:一是南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因地理极与磁极二者不重合,有夹角(各地不同),故我们常用真北方向作为基准方向,一般测得的角度要进行换算或事先校正罗盘。
方位测定,在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划分为360°,以正北方向作为0°,用N表示;东为90°,以E表示;正南为180°,以S表示;西为270°,以W表示。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从0°转过的角度)称为方位角。如夹角 45°,即为北东方向,写成NE45°,也可写成45°(读作北东45度)。
测量方位一般是先从已知点(观测者所在点)测向未知点的。如图5-2,欲测B点的方位,A点为观测者所在之点(已知点),那么观测者只需将地质罗盘长照准合页指向B,圆形水准气泡居中(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刻度环上的数字,即为B点的方位。如图示为90°,即B点在A之东(亦即A在B之西)。如将罗盘移到B 点(已知点)观测A(未知点),则刻度环上读数为 270°,A在B之西。交换观测点位置之后,读数相差 180°(AB连线为一直线)。如不移动(交换)观测位置,在如图5-2情况下,欲知A点对B点(已知点)的方位,则只需将罗盘调换180°,即将长照准合页对准A,读磁北针指向刻度环上的数值即可,如不调换罗盘,直接读磁南针指向的数值亦可(270°)。
3.地形图的定向和后方交会
如果地形图的图廓纵边是真北方向,则将罗盘的长边平行于图廓,使地形图与罗盘一起转动,当磁北针指向0°时(圆形水准气泡要居中),则地形图的位置与实地地形的方位取得一致(即与实测地形图方位相当),定向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可以一边参照实地地形一边读地形图和判读各种地质体的空间关系。
后方交会是在地形图上确定地质观测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即将实地地点标在地形图上,以便将观测到的地质现象转绘到地形图上。交会时先参照实地地形,在地形图上选定3个已知点(一般是标有高程的三角点)。选点时注意不要太远,各点展开的角度最好大于30°,两点不能在一直线上,将小照准合页分别指向三点(若用长照准合页指向三点,则应读磁南针数值),各方位角求出后,用量角器在地形图上画出方位线,如三线交于一点,则应是观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交会出一个误差三角形,较小时可参照实地地物等标志平差后得出一个较佳点;如误差三角形过大,则重测,直到准确为止。
4.磁偏角校正
各地区的磁北方向与地北方向不完全一致,二者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为了在地形图上正确标定地质要素的地理方位,野外工作者首先要对罗盘进行磁偏角校正,使其读数能直接代表地理方位。磁偏角可以从测区正规地形图上查到,东偏取“+”,西偏取“-”。校正的方法是拨动其刻度盘。例如嵩山地区磁偏角为西偏4.5°(即为-4.5°),拨动罗盘的刻度盘,使355.5°的刻度对准指标(原0°位置),即可消除因磁偏角引起的读数误差。
5.面状构造要素测量
各种地质界面如层理面、断层面、片理面、片麻理面、劈理面、节理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以及岩体中的面体流动构造(流面)皆可视为面状构造而对其进行测量。现以层面为例介绍有关的测量步骤和方法。
图5-2 方位测量
图5-3 测量产状要素图
首先在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层面上测出任一水平线(图5-3),其两端的方位为岩层走向(亦可在岩层面上滴水,则水流方向代表岩层倾向,与其垂直画一条线即为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度数值即为走向方位角)。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者)贴于岩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倾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即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向)。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
有时由于上层面剥露不好或由于露头所限只能测量岩层底面,若此,应以罗盘N端朝倾斜方向读北针所指刻度;如以罗盘S端朝倾斜方向则读南针所指刻度,倾角测量方法同前。
在某些情况下可借助野外记录簿、图夹、硬纸板对暴露不佳或受到某种限制而不易直接测量的面状构造进行产状要素的测量。操作方法是将上述物件置于与被测面相当或平行的位置上,再用罗盘在野外记录簿、图夹和硬纸板上进行测量。如某一节理面暴露范围有限,则用硬纸板以相当的状态插入,而后在硬纸板上进行测量。
6.线状构造要素测量
如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擦痕、褶皱枢纽以及岩浆岩体中的线状流动构造(流线)皆可视为线状构造而对其进行测量。
倾伏向(指向)和倾伏角的测量在多数情况下需借助于铅笔、木棒或地质锤柄等,将其置于与被测线状构造一致或平行的位置上,再用罗盘在锤柄等物件上进行测量。罗盘N端要朝构造线的倾伏方向且使其水平,罗盘轴线必须投影在锤柄上,此时北针所指读数为倾伏向。将罗盘侧边置于锤柄之上,紧贴或与其平行均可,此时测斜针所指读数为倾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面内时(在断层或层间滑动面上发育的线理如擦痕),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的锐角即为其侧伏角。侧伏向则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大致方向,借助半圆仪(半圆量角器)即可进行测定。
7.测定产状要素的技术要求
产状要素的测定及有关数据的收集都应注意其可靠性、代表性和系统性。
所谓可靠性就是判断所测露头是否为基岩,是否因为受到滑坡、山崩及塌陷等作用而使其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非构造因素可影响一定的范围。非构造变动现象在软弱岩层如泥灰岩、页岩、千枚岩、片岩及含煤地层中常见,所发育的次生产状会使地层层序混乱或歪曲地质构造现象,因此在测量产状之前要认真观察分析,判别真假产状。另外,即使在基岩出露的区段,由于较强的构造变动而发育的诸如劈理、节理等次生面状构造也极易与原始层理相混。因此,在野外要仔细追索、观察并严格区分。鉴别层理与次生构造面理并分别测量统计,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测量产状要素时还要注意观察所选择的面状构造或线状构造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层理为例,当岩层产状在较大范围内比较稳定且层面较为平整时,在该层面上任选一点进行产状要素测定一般具有代表性。但由于受原生、次生、构造、非构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一段岩层产状可能发生局部变化,因此要进行一定的追索并在宏观上根据总体产状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者进行测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构造变动强烈、构造现象复杂的区段,如实习区的复杂褶皱剖面,很难选择一段能测出具有代表性产状的岩层,因为在较短距离内产状变化很大,褶皱不同部位的产状都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同级别的褶皱具有成因联系且为同期产物,则可采用分段系统测量与制图(素描图或大比例尺剖面图)相结合的方法,大致恢复出由次级褶皱所呈现的包络面,它不仅反映了大一级褶皱的形态,而且还可将其视为简化了的褶皱岩层界面。
产状要素测量的系统性,是为了掌握某一地质体或某一构造在空间上的展布状态及变化规律,因此,在路线地质观察中要注意产状变化并随时测量。如在实习区进行箕山花岗岩体的圈定,就应沿岩体与围岩接触的界线进行追索并系统测量接触面的产状,这样才能对其空间产出形态有进一步的了解。又如在中岳庙后沟斜歪背斜转折端的追索观察,就应对东西两翼及转折端部位的产状进行系统测量并一一标绘在地形地质图上,仔细观察分析岩层产状从西翼至转折端再至东翼依次显示出向西北、向南东、向东、向北东、向北倾斜呈有规律的变化而表现出外倾转折的特点。
㈧ 地质罗盘怎样使用
1、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
4、岩层倾向测定。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5、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6、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㈨ 地质罗盘仪的结构
地质罗盘的结构: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版的是圆盆式权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㈩ 地质罗盘仪DQL-5 求怎么用
DQL-5型地质罗盘仪(六五式)
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六·五式罗盘仪是测定方位、距离、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军时间速度及测绘简单地图的一种简易测量器材,为便于夜间使用,在其各相应部位上涂有夜光粉。
二、结构简单介绍:
仪器主要由罗盘、里程计两部分构成,如(附图1)。罗盘部分有提环(1),度盘(2),在度盘座上划有两种刻线,外圈为360度分划制,每刻线为1度。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圆周共刻300刻线,每刻线线值为20(密位)。内有磁针(3),测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划单位为度,每刻线为2.5度,可测量俯仰角度±60度。里程计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划表,速度时间表(8),测轮(9),齿轮,指针等组成。里程分划有1:50000,1:100000两种比例尺刻度值。
1:100000比例尺每刻线相应代表1公里,1:50000每刻线相应代表0.5公里,可与具有相应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图配合使用。速度时间表分划:外侧表盘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内侧表盘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以V代表),共十五种速度。时间刻度中每一刻线相应代表五分钟(V25为10分钟)。
仪器的侧面有测绘尺,两端为距离估定器。估定器两尖端长12.3毫米,照准与准星间长为123毫米。即为尖端长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 测定方位:
1、测定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1) 打开罗盘仪,使方位指标“△”对准“0”。
(2) 转动罗盘仪,待磁针指北端对准“0”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读出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2、标定地图方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罗盘使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一致。
(1) 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本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2) 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或座标纵线(即东西图廓的内图廓线)相切。
(3) 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0”,则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完全一致。
3、测定磁方位角
A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
(1) 用指北针精确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
(2) 将测绘尺与所在点和目标点的连线相切,调整度盘座,使指标“△”对准“0”刻划线。(3) 待磁针静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盘座上的刻度即为所在点至目标点的磁方位角数值。
B测定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
(1) 打开仪器,使方位指标“△”对准“0”,并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度。
(2) 用大拇指穿入提环,平持仪器,由照准经准星向被测地目标瞄准。
(3) 从反光镜中注视磁针北端所对准度盘座上的分划,即为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数值。
(二) 测量距离
1、 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 用里程计量读图上距离
(1) 先将红色指针归“0”;
(2) 平持仪器,把里程计测轮轻放在起点上,沿所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
(3) 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即可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地图上由甲点量至乙点,仪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则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4公里。另外,与有相应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经换算量读之。
3、 用距离估定器概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仪器上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为照准与准星间距离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就可测定现目标的距离,(1)已知两目标(物体)与所在点距离,求此两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之间的间隔=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1/10
打开仪器,用眼紧靠照准,瞄准目标,如两目标(物体)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如附图2),又已知两目标点与所在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为100×1/10=10
米,其余可按此方法计算。
此外,前方两目标(物体)间的间隔不一定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而小于或大于其间隔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两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1/10×两目标所占两尖端间隔的倍数。
例:已知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00米,测得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7/10,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00×1/10×7/10=7米。
同样:若两目标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1.5倍,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00×1/10×1.5=15米。
(2) 已知物体的宽度或两目标之间的间隔,求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已知目标的间隔×10
例:已知前方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2米,正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照准,则目标点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2×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标的间隔,但在瞄准时,小于或大于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标与所在点的距离=目标的实际间隔目标占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间隔的倍数×10
(注:用距离估定器测定现地目标距离的方法是简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用仪器上的速度时间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时,可测定行军所需要的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的行军速度,其方法如下:
1、 行军时间计算:打开仪器,使里程表指针归零(表盘红线上)。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速度时间表便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
(外侧表,顺时针读数)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内侧表,逆时针读数)速度行军各所需时间,若为在1:50000比例尺地图上所量得里程,则用手指轻拨测轮,使里
程减半,指针所指示的速度和时间即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图上量得距离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时间。首先将指针拨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处,在V20圈
内指针所指即为所求。若规定的速度为表上没有显示之速度,则找出有倍率关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时间,如每小时行军速度为5公里,量得里程为30公里,求时间,便可读:“V10”为3小
时,由于“V10”是V5的2倍即将得数乘2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60公里处读V10得6小时,再如“V6”时,可读“V18”,将得数乘3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90公里处读“V18”得5小时,余类推。(注意:以上计算均未包括行军休息,调整及道路量取时的坡度和弯曲系数等,在组织行军时,应在表上加入有关数据)。
2、 行军速度计算,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根据要求到达的时限,便可依速度时间计算表选择规定时限内的适当速度(注意:若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应将规定时限加倍进行选择)作为行军速度。(注意:在求行军速度时,同时相应加入有关行军数据再进行计算)
(四) 测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开仪器,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度,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斜面边瞄准,并使瞄准线与斜面平行,让测角器自由摆动,从反光镜中注视测角器中央刻线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划,即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 测量目标概略高度
已知目标(物体)与所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先测定目标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见附表1),即可得知目标的高度,其方法如下:
1、 由地图上或用距离估定器求得所在点与欲测目标(如山顶、烟囱、塔尖等)的水平距离。
2、 侧持仪器,沿照准、准星向目标顶端瞄准,让测角器自由摆动至停止,看清测角器刻线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 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计算即可得知高度。
例:已知测点至被测物水平距离为100米,用仪器测得俯仰角度为30,然后查高度表,在100米横格对准30竖格,查得被测物高度为57.74米。
四、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1、 放置仪器不要靠近铁磁性物质,以免损耗磁性。
2、 不可用测绘尺敲打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 反光镜勿扭弯,以免影响瞄准和看读分划,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要用脏布、手去揩擦。
4、 仪器不用时应关闭,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