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话断层的地质证据有哪些

话断层的地质证据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18 02:40:22

⑴ 请问师兄师姐识别断层的地质方法都有哪些

1地貌标志:如断层崖、断层三角面、被错断的山脊、串珠状的湖泊洼地、带状分布的泉水回等
2构造标志:答如矿脉、地层等地质体的突然中断
3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构造岩:如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等是寻找断层面的重要依据
5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呈断续线状分布的岩体、矿化带常指示大规模的断裂
6岩相与厚度的突变:某一地区 沉积岩岩相与厚度的突变常常是断层活动的结果

⑵ 怎么在野外识别断层

野外识别断层需要丰富的野外经验,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如果你想应回付考试答,就按书上的回答吧。也只有国内考试会出这样的题目。不过,我还是给你说说野外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注意是可能标志,许多证据要相互佐证,综合分析),希望有帮助:
1、存在断层三角面
2、地貌有突然变化:如前面仁兄说的陡峭的崖壁,还有顺山脊走向地形突变、沿线状界线两侧地貌明显不同,存在平直的山谷、一线天,河流生硬地拐弯等等
3、岩层沿走向不连续、错位,或岩体界线不连续、错位
4、存在线状、带状分布的破碎带
5、泉水线状分布
6、地层厚度突然变化
7、能看到诸如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擦痕等特征性标志

⑶ 野外断层识别的依据

一、
的野识别:

1.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
重复出现,
变化有规律。

:新 — 老 — 新

:老 — 新 — 老

2. 地形侄置(并非绝对)
我们可以想象,
形成初期,通常
成谷
成山。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
成谷,
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
开成后在长期的风化
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
,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

,而成山。
因此野外绝不能只根据地形确定
,要仔细观察。
二、
的野外识别:
多数
因其
附近

化,剥蚀,所以
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
——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
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
与两侧
一致。
——
常见,挤压
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
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 密集的


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

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
擦痕——
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
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
方向。
4.
(拖曳)

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 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
6.
重复或缺失
断层能够破坏
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 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与断面及
有关。
7. 地形证据
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
化、剥蚀(
),长期的
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有流水可成瀑布。

:一平列平行的
,被走向与其垂直的
切割,
露出,
呈三角形

8. 泉出
:断层切割

沿裂隙,涌出。泉点常呈线状分布。

⑷ 断层存在的证据

地表鉴定:
同一历史时期的岩层有基本相同的物理特点、化学特点(如专放射性同位素鉴定和岩石属化学成分),如果含化石(主要是微观方面的如花粉)则这个也相吻合。
地壳深层鉴定:
利用地震波信号进行模拟、数字化处理,可以根据波形、速度等来确定层深度和物理特性,从而确定断层的存在和部位,最后通过钻探取芯来证明。这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以上是我熟悉的方面。

下面猜测你可能的意思,因为你的提问是在“社会民生、法律”这一分类下。
这里面有文化断层、科技断层和人口普查断层。鉴别文化断层通过文化发展是否有有机的连续性,科技这个就很容易看到了,主要是自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人口更是一目了然,做一个各年龄段的对比曲线图,哪儿反差最大断层就在哪儿。

⑸ 断层水平活动在地貌上能留下哪些证据

断层水平位移复——能错断原有制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带附近派生出若干构造地貌
错断地貌如冲沟被切断,洪积扇水平错开形成眉脊,沟谷被错断,上游受阻形成小湖泊。
派生构造地貌有断层弯曲处构造地貌、斜列断层首尾相接处构造地貌、断层端点附近构造地貌和断层收敛或撒开处构造地貌。
——两个相邻地块沿着一条走向弯曲的平移断层发生位移时,断层弯曲处出现两种构造地貌:一是拉张应力使地壳下陷成凹地或盆地;一是挤压应力使地壳隆起成高地。
——斜列断层,首尾相接处,若受挤压则地壳隆起为高地,若受拉张则地壳下陷成凹地。
——平直断层作水平运动时,断块运动前方的断层端点附近因受挤压而隆起为台地或丘陵;断块运动后方的端点附近因受拉张而凹陷。结果在断层两侧形成两个隆起区和两个凹陷区。
——主干断层和分支断层交汇时,断层运动便有收敛方向和撒开方向。两断层相收敛时,断层间的楔形地块将受挤压而抬升成高地;两断层相撒开时,则楔形地块受拉张而下降为低地。

⑹ 断层存在的其他证据

通过断点确定和断点组合能明确断层产状要素,还有一些由于断层存在引起的地层产状、流体性质变化及注采动态矛盾也能证明断层的存在,尽管不能确定断层产状,但可以作为编制构造剖面和平面图的参考依据。

1. 在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地层部分重复或缺失造成的同层厚度突变 (图4-8),可以通过地层的细分对比把这种小断层判断出来。

2. 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海拔高程相差悬殊

断层从井间通过造成的高程差如图4-9所示。它可能是单斜挠曲造成的,这就必须参考其他资料综合分析加以区别。

图4-8 断层造成同一套地层厚度异常示意图

图4-9 因断层引起的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示意图

3. 石油性质的变化

由于断层的切割,同一油层成为互不连通的断块。各断块中的油气是在不同地球化学条件下聚集并保存起来的,因而原油性质出现明显差异。如图4-10所示,同一油层的原油密度曲线、含胶量及含蜡量曲线在断层两侧有明显的变异。

4. 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

由于断层的切割作用,使其两侧的油层处于不同深度,互不连通,各自形成独立的压力系统。同一压力系统中,压力互相传导,直到平衡,因此,各井油层折算压力相等;而不同压力系统,其折算压力完全不同 (图4-11)。同理,油水界面的高程在断层两侧也是完全不同的。

5. 动态矛盾

由于断层规模小或井距大,现井网还不能钻遇和识别所有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动态分析确定断层是否存在。例如在注水开发储层连续好的油田中,有的采油井长期注水不见效 (主要表现为产量递减加快、地层压力下降、生产油气升高等)。在这种情况下,在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油层必然存在不连续。如果通过研究排除了油层尖灭的原因,那么可以确定注采井之间必然存在断层。

图4-10 断层引起同一油层的原油性质变异示意图

图4-11 断层造成同一油层折算压力差异示意图

⑺ 野外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①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旅行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

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③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擦脊与擦槽构成。在坚脆岩石的断层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发光如镜。并常覆以炭质、硅质、铁质或碳酸盐质的薄膜。有时,也在断层的擦面上见到不规则的阶梯状断口,其上覆以纤维状的矿物(如方解石之类)晶体。

断层擦痕对于决定两盘位移方向颇有用处,如用手抚摸时,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细,自深而浅的方向乃示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阶梯状断口,阶梯形陡坡之倾向指示对盘相对滑动的动向。

构造岩:当断层两壁相对移动之时,岩石发生破碎,在强大的压力下,矿物出现定向排列,并有重结晶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动力作用而发生变质,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称为构造岩。

此外,还有牵引构造:是断层带中的一种伴生构造,它是由于断层两壁发生位移时使地层造成弧形的弯曲现象,可以指示断层的位移方向。

与断层带有关的,还有一种断层的伴生构造,主要是断层旁侧的节理及拖曳褶皱。这些节理常与断层斜交,其锐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盘滑动的动向。

其他标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征,不过,此种地质现象只能说明有断层存在,不易说明其两盘的运动方向,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断,众多的温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体的入侵及其伴生的变质作用、矿化现象及矿脉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断层的存在,特别是从较大的地貌现象所反映的断层特征,有时在航空照片甚至卫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还有一类特大的断层,属于地壳上的深断裂带,就目前所知的这些著名的深断裂带,如西太平洋海沟构成的“深断裂带”,北起千岛群岛,向南经日本、琉球、我国的台湾至菲律宾,长达7000千米以上。又如东非大裂谷,南自莫桑比克向北经坦桑尼亚至乌干达以北,长达6000千米。我国东部郯城(山东)至庐江(安徽)的大断裂,呈东北方向延伸,长达2400千米。还有一条,自浙江丽水至广东海丰的大断裂,长度亦可达500 千米以上。

⑻ 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地表鉴定:
同一历史时期的岩层有基本相同的物理特点、化学特点(如放射性同位素专鉴定和岩石化学属成分),如果含化石(主要是微观方面的如花粉)则这个也相吻合。
地壳深层鉴定:
利用地震波信号进行模拟、数字化处理,可以根据波形、速度等来确定层深度和物理特性,从而确定断层的存在和部位,最后通过钻探取芯来证明。这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⑼ 断层在野外一般有哪些地形识别标志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①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旅行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
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③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擦脊与擦槽构成。在坚脆岩石的断层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发光如镜。并常覆以炭质、硅质、铁质或碳酸盐质的薄膜。有时,也在断层的擦面上见到不规则的阶梯状断口,其上覆以纤维状的矿物(如方解石之类)晶体。
断层擦痕对于决定两盘位移方向颇有用处,如用手抚摸时,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细,自深而浅的方向乃示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阶梯状断口,阶梯形陡坡之倾向指示对盘相对滑动的动向。
构造岩:当断层两壁相对移动之时,岩石发生破碎,在强大的压力下,矿物出现定向排列,并有重结晶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动力作用而发生变质,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称为构造岩。
此外,还有牵引构造:是断层带中的一种伴生构造,它是由于断层两壁发生位移时使地层造成弧形的弯曲现象,可以指示断层的位移方向。
与断层带有关的,还有一种断层的伴生构造,主要是断层旁侧的节理及拖曳褶皱。这些节理常与断层斜交,其锐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盘滑动的动向。
其他标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征,不过,此种地质现象只能说明有断层存在,不易说明其两盘的运动方向,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断,众多的温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体的入侵及其伴生的变质作用、矿化现象及矿脉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断层的存在,特别是从较大的地貌现象所反映的断层特征,有时在航空照片甚至卫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还有一类特大的断层,属于地壳上的深断裂带,就目前所知的这些著名的深断裂带,如西太平洋海沟构成的“深断裂带”,北起千岛群岛,向南经日本、琉球、我国的台湾至菲律宾,长达7000千米以上。又如东非大裂谷,南自莫桑比克向北经坦桑尼亚至乌干达以北,长达6000千米。我国东部郯城(山东)至庐江(安徽)的大断裂,呈东北方向延伸,长达2400千米。还有一条,自浙江丽水至广东海丰的大断裂,长度亦可达500 千米以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